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三

户部

漕运

自元濬会通河明导汶水北会漳卫而东北之运道以通

国朝南凿桃宿之道开中运河以避黄河之险於是粮艘由淮浦渡河径趋山东逹

京师皆衔尾无阻刓弊剔奸以肃漕政垂万世之利赖於无穷焉

凡岁漕

京师者八省其漕有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以待八旗三营兵食之用以乾隆十八年奏销册计之山东十有五万七千九百九十四石河南八万一千六百二十八石江苏百有七万六千三百九十三石安徽三十万七千十有六石江西三十五万千五百有三石浙江五十五万九百四十七石湖北九万四千五百七十四石湖南九万五千五百三十一石各有奇○曰改兑米入通州仓以待王公百官俸廪之用山东六万九千四百七十三石河南三万九千九百十有一石江苏九万二千四十四石安徽十有一万八千八百四十五石江西十有五万千八百五十石浙江二万九千三百六十五石各有奇○曰白粮分入京通仓以供内府光禄寺以待王公百官各国贡使廪饩之用江苏六万九千四百四十七石浙江三万五百五十三石各有奇○曰麰麦入京仓以供内府之用河南正兑五千八十六石改兑三千三十三石各有奇○曰黑豆入京仓以待八旗官军及宾馆牧马之用山东正兑四万五百有四石改兑万六千五百石河南正兑三万二千六百七十四石改兑万五千五百八十八石各有奇

凡漕粮改折曰永折米徵银解部山东河南岁折徵各七万石江苏十万六千四百九十二石安徽七万五千九百六十一石湖北三万二千五百二十石湖南五千二百十有二石【每石连耗折银五钱至八钱】○曰改折灰石米徵银解部以待工部灰石之用江苏岁折徵二万一千一百十有六石浙江万三千三百二十三石各有奇【每石连耗折银一两六钱八分】

凡漕粮经费曰正耗各省正兑米每石二五【二斗五升後仿此】加耗改兑米一七加耗以备通州五牐运耗贮仓折耗及运军囘船食米之费○曰轻齎正兑米山东河南每石一六加耗江苏安徽二六江西浙江湖北湖南三六改兑米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每石二升加耗【山东河南改兑米不徵轻齎湖南北无改兑米】均折银徵解仓场通济库漕船至通计运道远近每船给羡余银又按到通米数每石给?夫银各有差【惟山东河南道近不给?夫银】○曰船耗除山东河南及江苏徐州府属之铜丰沛萧砀漕船不给耗余船正兑米每石一五及五升加耗改兑米二三一三及八升加耗各有差以给运军沿涂耗折○曰席木各省正兑改兑米每二石徵苇席一以十分之一七随船解通为仓庾苫盖之用江西湖北湖南每正兑米二千石徵楞木一松版九以十分之五解通为仓庾铺垫之用余均折银徵解通济库浙江及江苏常镇安宁池太等府太仓州徵版木如之皆折徵解库○曰行粮月粮各省运弁运军凡出运之年各支行粮二石四斗至三石有差运军月粮八石九斗至十有二石有差或折银徵给或银米各半各因其地之宜山东苏松江安粮道所属半於领运时发给半徵解水次六仓山东则临清德州江苏安徽则江宁凤阳淮安徐州沿涂发给○曰赠贴明代漕粮繋军民交兑民受需索之苦

国初改为官收官兑因酌定赠贴官为支给随其方俗各省异名山东河南漕船每运米百石给润耗银五两米五石江安粮道所属给漕赠如之苏松粮道所属米同银倍浙江给漕截银三十四两有奇江西给贴运银三两米三石副耗米十有三石湖北湖南给贴运米二十石皆随漕科徵

凡白粮经费江苏每石正耗三斗浙江四斗五升以备入仓耗折及运军沿涂折耗之费江苏每船给束包人夫工食银十有四两每运米百石给漕截银三十四两食米七石各有奇又盘耗米二十石浙江给漕截银如江苏食米三十四石有奇运弁行粮运军行粮月粮与漕粮同皆随粮科徵

凡漕粮转输蓟州易州以待

陵寝官兵俸饷之用蓟州酌拨漕粮四万六千八百七十石白粮千三百十有五石自天津府转输易州酌拨漕粮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石白粮四百五十石自白沟河转输【均於各省应输京通仓米内拨运後水师驻防俸饷同】

凡漕粮岁留天津府沧州以待水师及驻防官兵俸饷之用粮船过沧留漕粮万一千七百十有九石过天津留四万五千石各有奇

凡漕粮截留或一方偶遇偏灾截漕转运以备拯荒平粜之用或酌留直省分贮府县每岁出陈易新以为经久不匮之储皆随时调剂不限常数

凡蠲免田赋之岁漕粮以

天庾储备徵输如常若被灾府县完纳维艰令督抚确勘情形酌应缓应蠲之数具疏请

凡漕船六千九百六十有九每岁出运者直隶三十七【均协运河南】山东九百七十五【运军自备者三百十有一协运河南二百六十八】苏松粮道所属五百八十九江安粮道所属三千八十四【协运河南百二十五协运苏松千九百九十七】内运白粮者百三十六於通省漕船内简调三年践更江西七百有八浙江千二百十有四内专运白粮者六十三湖北百八十湖南百八十二○成造漕船以长九丈载米四百石为度江西湖北湖南加长一丈每岁修理出运十年改造如成造不坚固不及十年损坏者责运军补造督运官弁皆劾论○遇运河水涸须分载过浅囘南阻冻不能依期归次须以别船代运赴通均许和雇民船官为定价毋许运弁抑派及船户居奇高索

凡漕政掌於漕运总督各省以粮储道专司之各府以管粮同知通判分治之徵收兑运由州县官总其成於巡抚布政使司运道疏濬牐坝启闭自江北至淮自淮北至天津则河道总督任之天津以北仓场侍郎经理之岁以给事中御史分巡通州而下天津济宁淮安至扬子江口以稽察运道剔除漕弊

凡有漕之省随漕之多寡以建卫每卫守备一人以治卫军酌漕船之多寡以分帮每帮领运千总二人分年番休武举一人随帮効力每船领运卫军十人每运选用一人由守备举报滥举不慎者论每军出运副一人随运以本军子弟充之水手十人由运军雇募令十船互保滋事不法者连坐

凡徵粮以十月朔启徵米取乾洁不分赤白兼收白粮则官为舂治民输舂耗有差立联三票稽核如制【详见田赋】

凡兑运以漕船到次之日为始至十一月终兑毕以府同知通判为监兑官总漕按船数米数刋发全单开明耗赠粮道依全单之数分刋号单颁之州县每单兑米百石一单兑足令运弁注明收数一船兑足即发水程开行

凡察验米色监兑官以米一石包封为式粮道亲验钤印至淮总漕拆封掣验通船米如式仍钤封至通仓场侍郎拆验亦如之其包封米作正交仓

凡漕运行程重运北上顺流日行四十里逆流日行二十里巡抚给以水程所过沿河州县入境出境皆注日时至淮总漕察验无误换给水程所过州县注日时至通州仓场侍郎察验如之空船南下顺流日行五十里逆流日行三十里仓场侍郎给发水程所过州县注日时至淮总漕察验如北上时先後还次不得过十一月巡抚察验亦如之惟经涉河淮江湖重险不立程期守牐候风阻冻均准注限若内河无阻有违行程者领运官弁及运军皆论如法

凡通漕限 期山东河南以次年三月初一日到通江苏安徽大江以北本年十二月秒过淮次年四月初一日到通大江以南次年正月秒过淮【松江府所属寛限十日】五月初一日到通浙江湖北次年二月秒过淮六月初一日到通江西湖南次年三月初十日过淮六月初一日到通受兑开行由巡抚疏报过淮由漕运总督经皂河由江南河道总督过济宁逾临清由河东河道总督皆具疏专逹天津以北仓场侍郎五日一奏报如过淮迟延责在巡抚抵津迟延责在漕河三督及所属沿河文武官皆按期劾论

凡督运山东河南漕船兑运已毕粮道简委府通判管押赴通江淮以南则监兑官亲送至淮候总漕察验毕或即委监兑官或别委通判以行过淮已毕总漕随运北上率所属官弁相视运道险易调度全漕察不用命者俾舳舻相接毕渡天津廼入

觐述职以重官守各省通判仍竢漕船卸载管押囘

南廼既厥事

凡催漕道府董率州县官於入境时按程催行毋许停泊出境廼止沿河营汛镇将董率汛弁催行亦如之催行不力致有羁迟者专催督催各官弁劾论有差

凡屯田各省多寡不一【详见田赋】皆按漕船均分给领运之军耕以济运其不能自耕者或官召民佃徵租赡军或民赁军田军自取息有争讼则州县官治之私相质买者与受皆辠

凡优恤运军每船北上许随载土产物百石头工舵工水手共二十六石囘空随载梨枣六十石经过关津免其输税过淮如期抵通交粮无阙总漕酌加奬赏二十年领运无过给九品冠带荣身

凡漕运禁令州县徵粮毋许吏役浮加斛面抑派杂费府倅监兑无许弁军需索陋规私收折色重运北上空船南囘毋许运军水手盗卖漕米渗水和沙或私带客货冒渡关津或扰害民船强横生事或行船越次以避稽察或中涂幷载脱船私归运弁毋许擅离漕船催运弁兵毋许索运军土物违者皆论如法

凡漕运考成漕粮白粮并随粮经费皆限本年徵足粮道造具四柱清册逹总漕疏报徵收官以经徵督徵之数作十分考成如有未完经徵之州县卫所自不及一分至五分督徵之道府自一分至六分巡抚自一分至八分论劾有差参後州县卫所限一年道府限一年有半巡抚限二年逾限不完不复作分数照原参分数参处廵抚以完欠支存之数随奏销疏报转运之官抵通交仓粮数无阙总漕粮道及押运领运官弁议叙有差如有未完按分数参处勒限责偿逾限不完者皆论如法

凡漕船偶遭风浪在河淮江湖失事者如船粮漂没无存地方官勘实报总漕题豁若内河遇风收泊不慎或不戒於火致船与粮有失者皆不准豁免领运押运并地方文武官弁劾论如法

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三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六 和跋 奚牧 莫题 庾业延 贺狄干 李栗 刘洁 古弼 张黎·魏收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赵尔巽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乾隆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七·王祎
  西征石城记·马文升
  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篆书墓砖·李定夷
  一百九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米丝价值摺·佚名
  二九 拱辰桥·周作人
  卷九十三 佞幸传 第六十三·班固
  于翼传·令狐德棻
  卷二十二·赵汝愚
  卷一百六·宋敏求
  卷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592_1 【徒相逢】曹邺   江边野花不须采,梁头野燕不用亲。   西施本是越溪女,承恩不荐越溪人。   卷592_2 【杂诫】曹邺   带香入鲍肆,香气同鲍鱼。未入犹可悟,已入当何如。   卷592_3 【捕渔谣】

  • 陈潜心·唐圭璋

      百字令   寿虞守正月十二   梅峰孕秀,太仙翁、咫尺元宵三夕。盛德温温如玉粹,多少殊勋嘉绩。两拥朱幡,独清节,高谊真难屈。景疏堂下,台星长伴南极。   雅羡椿桂联芳,金章紫绶,拜舞欢声溢。福备宜高仁者寿,喜占人间

  • 跋·吴仁杰

    国録吴先生以淹该之学从政之暇训释诸书譬引后进不为不多比以离骚草木疏见属刋于罗田县庠吁逺矣哉庆元庚申中秋日河南方灿识州学生张师尹校对罗田县县学长杜醇同校正免解进士蕲州学正充罗田县县学讲书吴世杰校正

  • 卷二·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二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二 歌下 狐裘歌【一作狐裘诗】 【左传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讐焉无戎而城讐必保焉寇讐之保

  • 卷三·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江湖後集卷三      宋 陈起 撰周端臣端臣字彦良建业人御前应制有葵窻藳西京少年行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緑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朝从咸阳游暮向长陵宿朱门

  • 卷一·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长江集卷一唐 贾岛 撰古意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望山南山三十里不见踰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一作里】日日雨不

  • 卷二 杂事第二·刘向

    昔者,唐虞崇举九贤,布之于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商汤用伊尹,而文武用太公闳夭,成王任周召,而海内大治,越裳重译,祥瑞并降,遂安千载。皆由任贤之功也。无贤臣,虽五帝三王,不能以兴。齐桓公得管仲,有霸诸侯之荣;失管仲,而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年四月己未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邬景和代○升湖广左布政司翁溥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改巡抚南赣汀漳右佥都御史卢勋提督操江○广西道御史郭仁论劾户部尚书孙应奎辩言仁以求减派苏州本郡税粮不从所嘱

  •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遵例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令将抽

  •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一百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安佑[金得培李芳实]。○安佑小字拔都耽津县人金得培尙州人李芳实咸安县人。 佑恭愍元年拜军簿判书鹰扬军上护军累历知枢密院事 知中书政事

  • 一八三 在上海迎接解放·周作人

    一月廿六日走出了老虎桥,在近地的马骥良君家住宿一夜,可是刚吃过晚饭,马君听了友人的劝,忽然决定连夜趁车赶往上海去了,我遂独自占领他的大床,酣眠了一夜。第二天午前尤君走来找我,乃于下午同了尤君父子乘公共汽车到了下关,那

  • 目录·林豪

    ●序号 篇名1 自序2 吴序3 东瀛纪事例言4 东瀛纪事目录5 东瀛纪事卷上6 戴逆倡乱7 贼党陷彰化县8 郡治筹防始末9 鹿港防剿始末10 北路防剿始末11 大甲城守12&nbs

  • 萧惠基传·萧子显

    萧惠基,是南兰陵郡兰陵县人。祖父萧源之,在宋朝官至前将军。父亲萧思话,任征西将军、仪同三司。萧惠基少年时曾因外戚关系去拜见过江夏王刘义恭,刘义恭称叹其精细审慎,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开始做官任著作佐郎,征北行参军,尚书

  • (五)·钱穆

    《近思录》卷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凡四十条。伊川言:“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请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在于寒林。受给孤长者请。预知舍卫国中有诸外道。各各苦行又复聪明。虽勤修习不得解脱。根缘已熟受化。是时世尊又观谁可往彼。唯舍利弗乃有宿因。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七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圣道果人品之二复次如此违舍二退。何法为性。偈曰。二退非至得。释曰。此二退以非至得为性。违退必由罪过成。舍退则不定。已得暖人后若退堕。必定以涅槃为法

  • 卷第一·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唐 菩提流志译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一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大宝藏帐。其地宝帐。皆是如来神通大福功德之所成故。

  • 周礼句解·朱申

    十二卷。宋朱申撰。朱申生卒、事迹无详考。《江西通志》记载有朱申,字继宣,宋太学生。又有李心传《道命录》,有淳祐十一年(1251)新安朱申序,其结衔为朝散大夫,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勤农营田事,似为二人。朱申《周礼句解》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