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礼部

祠祭清吏司

丧礼五

凡民公溘逝之礼子截发去冠纬夫人侧室女子妇等去簪珥剪发兄弟以下仆婢以上皆男去冠纬女去首饰设帷堂立丧主内丧主赴告於亲戚僚友择时进采棺【朱髤饰金花】置寝室正中既歛设灵座陈奠几五服之人皆成服丧主及诸子居苫次大功以下异室者各归其家成服後每朝夕奠肴馔午奠饼饵陈设执事族人咸齐集上食设馔如生时遇朔望则於朝奠具殷奠肴核加盛卜日而发引前夕启奠翼日以杠轝舁柩以灵车载魂帛陈鞍马八匹仪从各以次前导棺覆以帷帷用青蓝采绮舁夫六十四人前引以丹旐铭旌【旗人用丹旐汉人用铭旌】及殡所暂安每日设奠如前行初祭礼亲族咸集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楮帛四万设衣冠为尸祭毕焚之大功者至此易素服行大祭礼仪与初祭同期服者至此易素服百日致祭礼与初祭同丧主以下咸薙发五月而葬豫期行题主礼届葬期先期祖奠至时舁柩如发引仪葬毕虞祭羊酒楮帛随宜酌用祭毕卒哭守茔人四户期年小祥再期大祥及三周悉诣茔域致祭羊楮馔筵各视前减半二十七月服阕乃释服从吉○侯伯溘逝歛以朱棺发引陈鞍马七匹初祭大祭皆用羊六楮帛侯三万六千伯三万二千馔筵侯十有三席伯十有二席余皆与公同

凡一品官溘逝发引陈鞍马六匹覆棺以销金青蓝色绮为帷三月而葬守茔人二户初祭大祭楮帛二万八千羊五馔筵十余与侯伯同○二品官之丧发引陈鞍马五匹初祭大祭皆羊四馔筵八席楮帛二万四千余与一品官同○三品官之丧发引陈鞍马四匹覆棺以青蓝云绮为帷舁夫四十八人守茔人一户初祭大祭皆用楮帛二万馔筵六席羊三余与二品官同○四品官之丧发引陈鞍马三匹初祭大祭皆用楮帛一万六千馔筵五席余与三品官同○五品官之丧发引陈鞍马二匹初祭大祭皆用楮帛一万二千馔筵四席羊二余与四品官同【以上摃轝皆髤以朱红】○六七八品官之丧覆棺用青蓝素绮为帷舁夫三十二人守茔二人初祭大祭皆用楮帛一万馔筵三席余与五品官同○九品官及凡有顶带官员之丧覆棺用青绢舁夫二十四人余与八品官同【以上杠轝皆饰以红垩】○兵民发引陈鞍马一匹覆棺以布舁夫十有六人【杠轝两端饰以黑中饰红垩】祭用楮帛六千馔筵二席羊一余与有顶带官员同○民公以下兵民以上居丧二十七月内不燕会不鼓乐不娶妻纳妾门户不换旧符

凡服制有五曰斩衰三年曰齐衰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曰大功九月曰小功五月曰缌麻三月服之差等有八曰斩衰三年者子为父母子之妻同子为继母【父之後妻】慈母【谓妾子无母父命他妾养之者】养母【自幼过房与人者】子之妻同庶子为适母为所生母庶子之妻同为人後者为所後父母为人後者之妻同女在室为父母已嫁被出而反在室者同适孙为祖父母及高曾祖父母承重适孙之妻同【为人後者承重同】妻为夫妾为家长同○曰齐衰杖期者适子衆子为庶母【谓父妾有子者】适子衆子之妻同子为嫁母【谓亲生母父殁而改嫁者】子为出母【谓亲生母父在而被出者】夫为妻【父母在不杖】适孙祖在为祖母承重○曰齐衰不杖期者祖为适孙父母为适长子及衆子父母为适长子之妻父母为女在室者父母为子为人後者继母为长子衆子子为改嫁继母【谓父卒继母改嫁而已从之者】从子为伯叔父母及姑在室者为已之亲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亲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孙为祖父母孙女为祖父母虽适人不降庶孙为生祖母【慈母养母孙同】女出嫁为父母为人後者为其本生父母【仕者解任士子辍考丁忧一年】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姊妹及兄弟之子兄弟之女在室者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後者妇为夫亲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妾为家长之父母妾为家长之正妻妾为家长之长子衆子与其所生子为同居继父两无大功以上亲者○曰齐衰五月者为曾祖父母女孙虽适人不降○曰齐衰三月者为高祖父母女孙虽适人不降为继父先同居今不同居者【自来不同居者无服】为同居继父两有大功以上亲者○曰大功九月者祖为衆孙及孙女在室者祖母为适孙衆孙及孙女在室者生祖母为庶孙【慈养祖母同】父母为衆子妇及女之已嫁者【慈母养母为其子妇同】伯叔父母为从子妇及兄弟之女已嫁者为人後者为其兄弟及姑姊妹在室者夫为人後其妇为夫本生父母为已之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之已嫁者为兄弟之子为人後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父母及兄弟与兄弟之子为姑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妇为夫之祖父母为夫之伯叔父母○曰小功五月者为伯叔祖父母【谓祖之亲兄弟】为同堂伯叔父母【谓父之堂兄弟】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妹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祖姑在室者【谓祖之亲姊妹】为堂姑之在室者【谓父之同堂姊妹】为兄弟之妻祖为适孙之妇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孙女在室者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为姊妹之子及女之在室者为人後者为其姑及姊妹之已嫁者妇为夫兄弟之孙及孙女在室者妇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在室出嫁同】妇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妇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姊妹之出嫁者为本宗堂兄弟及堂姊妹之在室者○曰缌麻三月者祖为衆孙妇曾祖父母为曾孙曾孙女高祖父母为元孙元孙女祖母为适孙衆孙妇为乳母为曾伯叔祖父母为族伯叔祖父母为族伯叔父母为族兄弟及族姊妹在室者为曾祖姑在室者为族祖姑及族姑在室者为兄弟之曾孙及曾孙女在室者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孙及孙女在室者为再从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祖姑【谓祖之亲姊妹】及堂姑【谓父之堂姊妹】及已之再从姊妹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为父姊妹之子为母兄弟之子为母姊妹之子为妻之父母为壻为外孙及外孙女为兄弟孙之妻为同堂兄弟子之妻为同堂兄弟之妻妇为夫高曾祖父母为夫之伯叔祖父母及夫之祖姑在室者为夫之堂伯叔父母为夫之堂姑在室者为夫之同堂兄弟及同堂兄弟之妻为夫之同堂姊妹【在室出嫁同】为夫之再从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夫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妻为夫同堂兄弟之孙及孙女在室者为夫兄弟孙之妻为夫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夫兄弟之曾孙及曾孙女之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祖父母及祖姑在室者为本宗同堂伯叔父母及堂姑在室者为本宗堂姊妹之出嫁者为本宗堂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恤典

凡赐恤之礼大臣病故有位隆望重功德懋着者丧

朝廷轸念辍朝

亲临祭酒或遣

皇子王公大臣侍卫往奠或赐爵秩祀发帑治丧并出

特恩余皆按品给与祭葬之费文官尚书武职都统以上由内院撰文遣官宣读致祭祭银二十五两葬费五百两易名

赐諡由部具题请

旨予諡者勒碑给费三百五十两碑文由内阁撰拟侍郎廵抚等二品官应得恤典者不请諡在任已及三年给葬费四百两未及三年者半之遣官致祭与一品官同给祭银二十两公侯伯子男世爵兼他职宣劳者由部以给与全葬或半葬及应否予諡声明疏内请

旨裁定祭银公四十两侯三十五两伯三十两葬费公六百五十两侯六百两伯五百五十两子如一品官之数予諡立碑公侯伯各给银四百两子三百五十两散秩世爵止给祭银无葬价男爵无諡全葬半葬皆视其兼他职与否祭银之数与二品官同满汉文武一二品官以年老有疾原官致仕病故者应得恤典与见任同三品官以下云骑尉三等侍卫文官知县武官守备以上如死事行间者以加赠品级给与祭银三品官十有六两四品官十有二两五品官十两葬费三品官三百两四品官二百两五品至七品官百两在内由工部给发直省由布政使司给发

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七·志第二十·五行五·脱脱
  卷四十四 咸平二年(己亥,999)·李焘
  卷第七十一·胡三省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三十四·佚名
  尚史卷一百七·李锴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九·朱国祯
  皇王大纪卷三十一·胡宏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佚名
  林氏仕籍续考·林献堂
  焦度传·李延寿
  种师道传·脱脱
  卷六·彭百川
  秦败魏于华·佚名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886_1 【中秋月】曹松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卷886_2 【寄方干】曹松   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因想别离处,不知多

  • 徐似道·唐圭璋

      似道字渊子,号竹隐,黄岩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八年(1172),吴县尉。庆元五年(1199),主管官告院。开禧元年(1205),礼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嘉定二年(1209),江西提刑。曾权直学士院。有竹隐集,不传。   阮郎归   茶寮山

  • 卷四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九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余波词上余少不喜填词丁巳秋朱竹垞表兄寄示江湖载酒集偶效矉焉已而偕从兄韬荒楚游舟中多暇徧閲唐宋诸家集始知词出於诗要归於雅遂稍稍

  • 卷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七沈佺期陪幸韦嗣立山庄台阶好赤松别业对青峯?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虹【一作龙】旗萦秀木凤辇拂疎筇迳直【一作狭】千官拥溪长万骑容水堂开禹膳山阁献尧锺皇监清居远天文睿奨浓岩泉他夕【

  • 卷五·常璩

      公孙述刘二牧志   先王命史,立典建则,经纪人伦,三材炳焕,品物章矣。然而有志之士犹敢议论于乡校之下,萏荛之人加之谣诵于林野之中。管闚瞽言,君子有采,所以综核群善,休风惟照也。公孙述、刘牧、二主之废兴存亡,《汉书》

  • 一二九六 寄谕两江总督书麟等各严饬所属悉心查察应禁各书·佚名

    一二九六 寄谕两江总督书麟等各严饬所属悉心查察应禁各书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四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伯和<珅>字寄两江总督书<麟>、江苏巡抚闵<鹗元>、浙江巡抚琅<玕>、江西巡抚何<裕城>,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四日

  • 牛仙客传·刘昫

    牛仙客,泾州鹑觚人。最初任县小吏,县令傅文静非常器重他。傅文静后来担任陇右营田使,召引牛仙客参加计划制定工作,因立军功多次转为洮州司马。开元初年(713),王君..任河西节度使,让仙客任判官,非常信任他。当时又有判官宋贞,

  • 张全义传·薛居正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原名叫居言,赐名叫全义,梁太祖改为宗..,庄宗平定河南,回复张全义名。祖父张琏,父亲张诚,世代为种田人。张全义做县啬夫时,曾受县令侮辱。乾符末年,黄巢在冤句起义,张全义逃亡进了黄巢军。黄巢入长安,任

  • 阿礼海牙传·宋濂

    阿礼海牙,畏吾族,集贤大学士脱列之子。他很早就侍奉武宗和仁宗,为宿卫。至治年间,历任江浙、湖广、河南、陕西四省平章政事,在各地均实施仁政,汴梁人尤其对他怀念不忘。回朝拜翰林学士承旨,因父亲去世而解官居家中。天历元年

  •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八经籍考【二十八】集【总集】练音集补七卷国朝练音集十二卷王辅铭编辅铭字翊思嘉定人【臣】等谨按明翟校以嘉定代有作者而诗篇多散逸遂采宋天圣以迄明弘治合为一编嘉定本古之练祁

  • 卷一·韩婴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怀其宝而迷其国者,不可与语仁;窘其身而约其亲者,不可与语孝;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

  • 卷十九·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九安溪 李光坡 撰喪大記第二十二疏曰鄭云喪大記者以其記人君以下始死小斂大斂殯葬之事劉元云記謂之大者言其委曲詳傋繁多故云大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寢東首於北牖下廢牀徹䙝衣加

  • 禹贡指南卷三·毛晃

    宋 毛晃 撰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导山 岍山 在右扶风即呉岳也 周礼大司乐注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嵩在豫州华在雍州恒在并州 正义曰周处镐京在五岳外故

  •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四·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十方法界品第三十九  尔时世尊将欲灭度。却后九十日当取般泥洹。告四部众。吾昔成佛于摩竭国。既成佛后在法乐讲堂。十方恒沙一切菩萨。皆来云集来至我所。各各劝进令

  • 九三年·雨果

    长篇小说。雨果著。发表于1874年。描写了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代地区反革命叛乱的事件。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被包围后,在可能逃脱的情况下,为了从火中救出3个孩子而被捕。共和国军队司令郭文因私自放走了朗

  • 鸿庆居士集·孙觌

    宋代诗文别集。42卷。孙觌撰。前7卷为诗,其余各卷依次为表状、书、启、记、外制、札子、杂文、序、跋、铭、赞、墓志铭、行状、传等各体文章。其中书3卷、启8卷、记3卷、外制3卷、墓志铭8卷。卷端列周必大序。据周序

  • 汉文学史纲要·鲁迅

    古代文学史著。鲁迅著。系作者1926年在福建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生前未正式出版。逝世后被编入《鲁迅全集》。作者在该校任教一学期即离去,故此稿仅成10篇,即《自文字至文章》、《书与诗》、《老庄》、

  • 浦阳人物记·宋濂

    二卷。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朝至正(1341—1367)中举官翰林院编修,不赴,明初官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修《元史》,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为学博览群书,尤攻经学,为文有古风,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