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一

礼部

祠祭清吏司

凡升祔之礼

山陵礼成

皇帝恭奉

神主还京师升祔

太庙前期三日遣官以祔

庙祗告於

太庙

社稷前一日

皇帝还宫恭候奉迎

神主遣官一人恭代行朝夕奠礼升祔之日王公率宗

室官恭请

中殿

列祖

列后神位奉安於

前殿所司恭设升祔

宝座於

列祖之次届时

神主黄舆入城随行之王公各官咸朝服以从在京百

官朝服跪迎於

大清门外

皇帝御礼服率王公内大臣侍卫等朝服恭迎於

太庙街门外

神主黄舆入

天安门

皇帝率羣臣南向跪

黄舆由

太庙街门中门入

皇帝率王公百官由左门随入至

太庙南门外舆止

皇帝盥洗诣

黄舆前行一跪三拜礼恭奉

神主御仗黄盖前导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由左门入至戟门外黄盖御仗止入戟门左门升左阶进

太庙左门至正中北向立执事官豫设

神主拜席於正中设

皇帝拜位於後赞引官跪奏

庙号皇帝 【恭宣尊諡】祗见

列祖

皇帝恭奉

神主跪安於正中拜席退就拜位恭代行三跪九拜礼

兴赞引官跪奏请

陞座

皇帝恭奉

神主依昭穆之序奉安於

列祖之次行一跪三拜礼乃行大飨礼与时飨仪同列后升祔礼节并如前仪

凡加上

尊諡之礼

皇帝御极之初仰思

创守隆规

勅礼臣定议恭加

列祖

列后尊諡以大追崇之典大学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

会同议上

皇帝恭定乃改题

神主於

太庙中前期遣官行祗告礼届日内阁翰林院官敬书大学士二人上香行礼既成诹吉行恭加上

尊諡礼先期遣官祗告

社稷届期遣亲王祭

太庙後殿

皇帝礼服诣

前殿安奉

神位恭上

尊諡行大飨礼与时飨同

凡恭进玉

册玉

宝之礼

皇帝恭上

大行皇帝

大行皇后尊諡

庙号

勅工部敬制玉

册玉

宝恭加

列祖

列后尊諡

勅重造玉

册改镌玉

宝均於

太庙街门内奉祠署敬造内阁大学士礼工二部堂官

咸朝服上香行礼既成卜吉献於

太庙是日昧爽太常官豫设

宝案於

太庙前殿工部官豫设采幔於奉祠署外设黄案於采

幔正中各陈玉

册玉

宝於案设香案於前张幄次於

太庙戟门外之左銮仪卫官布

皇帝拜褥於香案前正中设奉安

宝采亭於采幔左右奉

宝王公大学士尚书都统侍郎咸朝服分班序立於采幔外两旁祗竢届时礼部堂官奏请行礼

皇帝御礼服出宫陈法驾卤簿不作乐

午门严鼓王公文武百官咸朝服跪送

皇帝至降舆处降舆盥洗礼部堂官恭导

皇帝诣

宝案前恭视玉

册玉

宝诣香案前上香退就拜褥行一跪三拜礼兴立案东

宝王公大臣进至案前各一跪三叩恭奉

宝安采亭内跪叩如前校尉舁亭御仗前导

宝采亭以次至

太庙南门由中门入

皇帝率王公大臣等由左门随入

皇帝至戟门外幄次少竢亭至

殿外阶上止以次序列均南向王公大臣诣亭前一跪

三叩各奉

宝入

太庙前殿中门至案前各恭设於案上跪叩如初退立左右銮仪卫官布拜褥於正中礼部堂官恭导

皇帝由戟门左门入陞东阶入殿左门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礼执事王公大臣均随行礼毕王公大臣各至

宝案前一跪三叩兴恭奉

宝出殿後门

皇帝随行至

中殿立案东西向王公大臣奉

宝分藏於金匮跪叩如初退礼部堂官恭导

皇帝由左门入诣各

寝室香案前上香毕至正中拜位行一跪三拜礼礼成

礼部堂官恭导经

前殿左出戟门南门至乘舆处乘舆

还宫作乐

午门鸣钟王公百官跪迎如仪

凡功臣配飨之礼既得

旨乃勅工部制神主镌字并龛座祭案祭器如仪恭

遇四时大飨前期奏遣官一人祗告

太庙遣官一人奉主配飨【东庑遣郡王西庑遣大臣】太常寺官设龛座陈俎豆至日设采亭於工部大堂露台上遣官诣工部奉主置采亭民校舁行前列仗【王吾仗功臣引仗】自工部中门出鸿胪寺官二人前引至

长安左门【王至 天安门】仗采亭止遣官奉主鸿胪官二人导引由

长安左门北门端门左门

太庙街门北门庙南门西门入至戟门右门鸿胪官止太常官引进至神路右拜位【王於阶上大臣於阶下】北面立遣官置神主於拜位代行三跪九叩礼毕奉神主兴奉安於两庑功臣之次【王於东庑大臣於西庑】行三叩礼届祭时分献如仪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二 孝行·李延寿
  卷一百六十四·毕沅
  东都事略卷八十五·王称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四·佚名
  ◎小掌柜得罪大军阀·宣南吏隐
  卷十五·陈均
  二八 两个明堂二·周作人
  卷二十三兵志三陆军·黄遵宪
  嘉定县乙酉纪事·朱子素
  炀愍皇后萧氏传·李延寿
  范希正传·张廷玉
  卷十七下·沈枢
  卷十五 萧翰谋逆·李有棠
  卷一百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佚名

    贯酸斋折桂令【送春】问东君何处无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赠曹绣莲】薰风吹醒横塘,一派波光,掩映红妆。娇态盈盈,香风冉冉,翠盖昂昂。

  • 卷七·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七       元 张宪 撰古诗【长短句】双龙图云谷道人手持一片东溪纑云林散人为作双龙出入清朝图砚池浓磨五斗墨手涂脚踏顷刻云馍糊既不为?山引九子亦不作掣电双吞珠但见一龙盘空偃蹇飞下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欧阳修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轻用者,忠与义也。后身先义,仁也;身可杀,名不可死,志也。大凡捐生以趣义者,宁豫期垂名不朽而为之?虽一世成败,亦未必济也;要为重所与,终始一操,虽颓嵩、岱,不吾压也。夷、齐排周存商,商不害亡,而周以兴。两人至

  • 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脱脱

        曹利用 张耆 杨崇勋 夏守恩狄青 郭逵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崇仪使。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迁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一·汪楫

      崇禎三年二月   ○崇禎三年二月   三年庚午二月辛亥朔免朝   帝以戶科條議欲停給內外文武七品上各官俸薪傳諭諸臣但能稽核侵冐杜絕漏卮清償夙逋徵完舊額此即富國安邦第一策詔祿為養廉彝典不必請停   

  • 附录二:袁宏传及其轶事·袁宏

      (一)晋书袁宏传  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 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

  • 帝王经世图谱卷七·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禹迹九州之图舜肇十有二州之图禹贡九州山川之图禹贡九州谱周职方辨九州之图职方九州山川之图职方九州谱周礼土防之谱九等异同之谱十二土壤之谱土宜教稼穑之谱周保章九州分星之谱魏陈卓十二次分野图唐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正统五年冬十月庚午朔享 太庙○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献陵 景陵○遣中官祭司井之神○是日狭西兰县庄浪空中有声如雷地震○辛未复除监察御史高瑢郭原陈恕罗绮房威俱行在瑢原以亲丧服阕恕等以汰省回至是召用故也○壬申书复

  • 卷之三百九·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三月。己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庚辰。皆如之。记注  ○诣丰泽园。演耕耤礼。  ○御黄幄。阅侍卫步射。记注  ○銮仪卫奏、大驾卤簿。不堪陈设。请

  • 清波别志卷三·周煇

    宋 周煇 撰陵一日顾谓辅臣曰梁从政自河州至言黄河水极清泚不与中国比前书所谓黄河之水浅可涉盖不诬也然河之本源未见出处禹贡但言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不言导河自积石以此知出积石者特其下流耳王安石等曰按西域传河有两

  • 卷第十四·佚名

    皇太后二听政真宗丧服臣寮请皇太后处分军国事表不许批答览表具之。衅祸自天。先帝厌代。攀号殒越。触地无容。虽理命之行。已闻诞告。而机务之重。岂暇亲临。遽览露章。愿遵遗旨。言念忠恪。徒增叹嘉。所请宜不许。第

  • 十八年·佚名

    (癸亥)十八年大明嘉靖四十二年春正月1月2日○辛巳,義禁府啓曰:「金石連、權輻,〈罪見壬戌年十二月。〉不爲直招,故以加刑啓請,而若殞命於杖下,則關重大罪,無從憑問。姑爲停刑,以待濟州罪人拿來後,一時究竟。申守眞所犯,援引石連等

  • 卷二十·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二十宋 聂崇义 撰旧图十卷形制阙漏文字省略名数法式上下差违既无所从难以取象盖久传俗不知所自也臣崇义先于显德三年冬奉命差定郊庙器玉因敢删改其或名数虽殊制度不别则存其名而略其制者瑚

  • 对于佛教会之观念·太虚

    ──二十五年八月在南京作──八月二十四晨,中训部张处长特约至毗卢寺谈话,征询个人对于佛教会之观念。所言有未周足者,乃更约述如下:一、如以维持寺产为唯一宗旨,应取销七年来之佛教会,免滋流弊。另行组织如昔年程雪楼居士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一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一卷 并序([宋、时])东都沙门(宝臣)述达磨西来。本自不立文字。楞伽东付。以印传佛心宗。虽丛林此话大行。而衲子犹患幽眇。粤有实叉难陀大德。出于李唐久视年间。互收三翻之品题。证足一经之妙

  • 法华文句记卷第六·湛然

    次偈文者。上云偈文领解各陈。前长行中以身为领以意为解。全似各陈。而言合者。领中合解解中合领。故云合耳。今言各者。三业各有领之与解。虽似合明。但一一业中自分领解。故名各耳。略须分节后可依文。既分为三即标

  •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佚名

    简称《赤书玉诀经》。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灵宝中盟经目》第一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上下二卷,为六朝灵宝经。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卷上五篇真文即陆修静施行之真文赤书,卷下玉诀亦

  • 律宗会元·守一

    《律宗会元》共三卷,台州守一集,成书年代不详。在《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释鉴稽古略续集》等著作中,以及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年中(1237-1240)的《释门正统》中都没有提及。《律宗会元》全文共分为十门:诸文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