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

  姜晟 金光悌 祖之望 韩崶

  姜晟,字光宇,江苏元和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擢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寺,仍兼刑部行走。四十四年,出为江西按察使。逾年,超擢刑部侍郎,屡命赴各省按事谳狱。五十二年,授湖北巡抚。时大军征台湾,晟运米十万石济饷需,上嘉之,予议叙。五十三年,荆州江堤溃,命大学士阿桂等往勘,以晟未能疏濬上游涨沙,并坐属吏婪索淮盐匣费,褫顶带。寻召授刑部侍郎。

  五十六年,复出为湖南巡抚。芷江境失饷鞘久不获,晟捕首犯置之法。洞庭湖盗董舒友等积年为商旅害,逻获之,传首湖干,盗风以靖。六十年,黔苗石柳邓叛,永绥苗石三保应之,晟偕总督毕沅往剿。寻云贵总督福康安来督师,晟驻辰州治军需,分兵屯诸要隘,缉获奸匪百户杨国安父子解京,诏嘉其治军镇静,下部议叙。三月,赴镇筸查缉边备,并抚难民,上以辰州要冲,命仍回驻。首逆吴半生就获,予优叙。

  嘉庆元年,湖北枝江、来凤邪匪起,遣副将庆溥击贼于龙山,走之,湖南境内获安。是年,福康安、和琳先后卒于军,晟偕额勒登保、德楞泰等剿抚,加总督衔。苗疆渐平,驻辰州治善后事宜。二年,兼署总督。三年,京察,予议叙。布政使郑源鹴附和珅,以贪着,需索属吏,必多金始得赴任。属吏藉胥役为干办,纵今哧诈浮收,苦累百姓。四年,和珅败,为言官论劾。诏“晟平日居官犹能自守,因畏和珅不敢参劾,尚非通同舞弊”,命逮讯源鹴,籍其赀财,澈底根究,具得源鹴加扣平馀、蓄养优伶、眷属多至三百人诸罪状,论大辟;晟坐失察,当革职留任,上特宽之。冬,镇筸苗吴陈受倡乱,晟督师守隘,同知傅鼐以计擒斩之,加太子少保。五年,实授总督,寻调直隶。六年,畿辅久雨,永定河决。坐奏报迟延,褫职逮问,发河工效力。工竣,予主事衔,刑部行走。七年,授刑部侍郎。

  晟自为曹郎,以治狱明慎受知高宗,易攵历中外,至是凡三入佐刑部。仁宗尤重刑事,晟谳鞫务得其平,多平反者。江西巡抚张诚基剿义宁州匪,饰称自率兵临阵,为属吏所讦。命晟往按,得实,逮诚基,遂暂署巡抚。寻回京。九年,兼署户部侍郎,命赴南河查勘清口运道,疏言河身淤垫,黄水增高,致清水不能畅注,宜启祥符五瑞等闸以减黄,增运口盖坝以蓄清,如议行。擢刑部尚书。十一年,以老疾乞休,温诏慰留。以刑部事繁,特调工部。章再上,乃命解职在京养疴。寻以前在直隶失察藩库虚收事,降四品京堂。归,卒于家。

  金光悌,字兰畦,安徽英山人。由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四十五年,成进士,转宗人府主事。迁刑部员外郎,历郎中。截取京察,并当外任,仍留部。五十五年,部臣奏请以四品京堂用,允之。江西举人彭良馵为子贿买吏员执照,光悌与为姻亲,御史初彭龄劾光悌瞻徇,坐降调,仍补刑部员外郎,留部覈办秋审。御史张鹏展复劾之,诏:“光悌在部久,平日毁多誉少,停其兼部。”寻兼内阁侍读学士。

  嘉庆七年,授山东按察使,晋布政使。十年,召授刑部侍郎,数奉使赴山东、直隶、天津、热河勘狱,并得实以报。十一年,授江西巡抚。疏言江西积案繁多,请设局清釐。十四年,擢刑部尚书。

  光悌自居郎曹,为长官所倚,至是益自力。以当时谳狱多以宽厚为福,往往稍减罪状上之,部臣悬千里推鞫,苟引律当毋更议。故遇事必持律,不得减比。人咸以光悌用法严,然亦有从宽者。旧例,监守自盗限内完赃者减等,乾隆二十六年改重不减等,光悌奏复旧例。后阿克苏钱局章京盗官钱,计赃五百两以上,主者引平人窃盗律,当绞情实。光悌曰:“盗官钱当拟斩监追,不决,绞情实则决矣。不得引窃盗律。”奏平之。仁宗览奏曰:“官盗较私盗反薄耶?”对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律意如是。”卒如其议。光悌练习律例,议必坚执,同列无以夺之。然屡被弹劾,时论亦不尽以为平允。十七年,卒于官,诏依尚书例赐恤。

  祖之望,字舫斋,福建浦城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洊升郎中。俸满当截取外任,以谙悉部务留之。京察一等,以四五品京堂用。历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仍兼部务。五十八年,出为山西按察使。摘律例民间易犯罪名条列之,曰三尺须知录,刊布于众,俾民无误罹法。六十年,迁云南布政使。上以之望亲老,调湖北,俾便迎养。

  嘉庆元年,教匪起荆、襄,蔓延郧、宜、施南诸郡。总督巡抚皆统师出,之望一人留武昌治事,讹言数作,时获贼谍,伪檄遍通衢。之望静定不惊,防御要隘,城乡市镇设保甲互稽,民心帖然。贼犯孝感,调师翦灭,下游五郡皆安堵。诏以之望虽未与贼战,坐镇根本,武、汉无虞,嘉其功,赐花翎。二年,丁父忧,命留任素服治事。四年,安襄郧道胡齐仑侵饷事发,命之望察治,齐仑侵蚀餽送,轇轕猝不易究,上切责之,命解任来京。及谳定,之望坐徇庇降调。上知之望无染指,居官有声,素谙刑名,以按察使降补。逾月,授刑部侍郎,予假葬父省母。

  五年,授湖南巡抚。镇筸黑苗出峒焚掠,蔓延三厅,遣兵击平之。亲勘常德堤围私垦洲地百数十处,造册立案,永息争端。寻复召为刑部侍郎。至京,面陈永绥厅孤悬苗境,不足资控制,请移厅治花园,移协营茶洞,沿边遍设碉卡,以永绥旧城为汛地,使苗弁驻闉,约束诸苗寨,下所司议行。六年,偕侍郎那彦宝勘近畿水灾,又偕侍郎高杞监疏长辛店河道。

  七年,命赴山东按皂役之孙冒考,巡抚和瑛诬断事,和瑛谴罢,即授之望巡抚。寻调陕西。大军剿南山馀孽,之望筹备军食,安插乡勇,抚恤灾黎,偕总督惠龄奏筹善后事宜甚悉。调广东,乞假省亲。九年,仍授刑部侍郎。逾一年,以母老乞养归。十四年,仁宗五旬万寿,之望入都祝嘏。其母年八十有三,上垂问褒嘉,赉予有加。寻丁母忧,服阕,擢刑部尚书。十八年,以病解职,寻卒。

  韩崶,字桂舲,江苏元和人。父是升,客游京师,授经诸王邸,以名德称。崶少慧能文,由拔贡授刑部七品小京官,累擢郎中。乾隆五十四年,出为河南彰德知府,迁广东高廉道。坐失察吴川知县庇纵私盐事,降刑部主事,复洊迁郎中。

  嘉庆六年,授湖南岳常澧道,迁按察使,调福建,署布政使。蔡牵方扰台湾,海疆多事,崶筹军备杜接济甚力,迁湖南布政使。十一年,召为刑部侍郎。十二年,命赴荆州按将军积拉堪与知府交结事,又命勘南河。十三年,宗室敏学恃势不法,谳拟轻比,诏斥部臣屈法纵奸,谴责有差。崶方奉使河间谳狱,未与画诺,上以崶先于召对面陈,意存开脱,且部事素由崶先覈定,迹近专擅,降授广东按察使。未几,擢巡抚。

  时英吉利兵船占澳门炮台,入黄埔,久之始退。总督吴熊光不即遣兵驱逐,以罪罢,命崶兼署总督。十四年,崶查阅澳门夷民安堵,因疏陈:“西洋人于其地旧设炮台六,请自伽思兰炮台迤南,加筑女墙二百馀丈,于前山寨驻专营,莲花茎增关徬石垣,新涌山口筑炮台,填蕉门海口,以资控制。”如议行。又密陈粤海形势:“沿海村落,处处可通,外洋盗匪,易生窥伺。必先固内而后可御外。凡属扼要炮台,宜简练精锐,严密防守。并令沿海绅衿耆董,督率丁壮,互相捍护,自卫身家,较为得力。”百龄继为总督,会奏:“华、洋交易章程,外国兵船停泊外洋,澳内华、洋人分别稽覈。各国商贾,止许暂留司事之人,经理债务,馀俱饬依期回国,不得在澳逗留。洋船引水人,责令澳门同知给发牌照。买办等华人,责成地方有司慎选承充,随时稽察。洋船起货时,不许洋商私自分拨。”下军机大臣采择议行。

  逾年,海盗张保仔就抚,乌石二、东海霸以次诛降,赐花翎。十六年,复署总督。疏请免米税,以通商贩、裕民食。又疏陈:“潮州多械斗,而营员无协缉之责,请令文武会拏;距省远,请军流以下就近由巡道覆覈。”又言:“惩治悍匪,请如四川例:初犯械系,限一年改行;积两限如故,即治以棍徒屡次滋扰律。”皆允行。十八年,入觐,授刑部尚书。崶父是升年八十,给假三月归为寿。二十一年,丁父忧,服阕,以一品衔署刑部侍郎,寻补刑部尚书。

  道光四年,平反山西榆次县民阎思虎狱,被议叙。初,思虎强奸赵二姑,知县吕锡龄受赇,逼认和奸,赵二姑忿而自尽,亲属京控。命巡抚亲提,仍以和奸拟结。御史梁中靖疏劾,提解刑部,审得实情是强非和,并原审各官贿嘱、徇纵、回护诸弊状,思虎论斩,赵二姑旌表,巡抚邱树棠、按察使卢元伟及府县各官,降革遣戍有差。诏嘉刑部堂司各官秉公申雪,并予议叙。梁中靖参奏得实,亦加四品衔。会有官犯侯际清拟流,呈请赎罪,部议因际清犯罪情重,仍以可否并请。诏斥含混取巧,命大学士托津等查讯,侍郎恩铭、常英、司员恩德等皆有贿嘱情事,崶亦解任就质,坐失察司员得贿,嗣子知情,亲属撞骗,议夺职遣戍,因年老,从宽,命效力万年吉地工程处。逾岁,召署刑部侍郎。六年,以病乞归。十四年,卒。

  论曰:有清一代,于刑部用人最慎。凡总办秋审,必择司员明慎习故事者为之。或出为监司数年,稍回翔疆圻,入掌邦宪,辄终其身,故多能尽职。仁宗尤留意刑狱,往往亲裁,所用部臣,斯其选也。姜晟、祖之望,易攵历中外,并有政绩。金光悌、韩崶,皆筦部务最久,光悌治事尤厉锋锷,号刻深云。

猜你喜欢
  卷三·李心传
  引用书目·川口长孺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尚史卷四·李锴
  ●附录 水使公行状·宣若海
  第四十七卷 仕绩 三 八·缪荃孙
  仇洛齐传·李延寿
  萧拜住传·宋濂
  祝允明传·张廷玉
  唐纪六十九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乾符四年(丁酉、877)·司马光
  卷三·马文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克勤·唐圭璋

      克勤字叔弼,一云字敏叔,临川人。淳熙二年(1175)童子科,补从事郎,入秘书省读书。十二年(1185),赴吏部依格出官。十四年(1187),登进士。庆元五年(1199),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嘉泰元年(1201),太学博士,放罢。开禧元年(1205),太常寺主簿,秘书

  • 雨村词话序·李调元

    词非诗之馀,乃诗之源也。周之公布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自唐开元盛日,王之涣、高适、王昌龄绝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萨蛮等词亦被之管弦,实皆古乐府也。诗先有乐府

  • ●慶芝堂詩集卷十八·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絕句詩 ◆七言絕句詩◆ 長信宮 春閨 春怨 秋碪 九日登高 塞上詞 少年行 昭君 詠荔枝 和人經某花園牆外看花之作 題牡丹圖 題雙鵲圖 盆菊 過某舊園林感賦 過某新居感賦 為尉千題牡丹圖 鐃歌三章 盧

  • 七言巻三十七·洪迈

      七言  宫乌栖          赵嘏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回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长信宫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  广陵城  红映髙台绿绕城

  • 卷四·秦二·佚名

    齐助楚攻秦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

  • 卷之四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九十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九十上    元 郝经撰 録第八上 兵 兵道 兵制 兵之有书尚矣唐虞以来职在司马以为政典至周而後大备于是有司马法军志军?军势等书及战国

  • 温造传(附温璋传)·刘昫

    温造字简舆,河内人。祖父温景倩,南郑县令。父温辅国,太常丞。温造幼小好学,不喜应试做官,以节操气度自负,少小立下志向,愿隐居王屋山,以渔钓逍遥为生。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了不起的

  • 目录·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 格物通目録      儒家类 卷一 诚意格 审几上 卷二 审几下 卷三 立志上 卷四 立志下 卷五 谋虑上 卷六 谋虑下 卷七 感应上 卷八 感应下 卷九 儆戒一 卷十 儆

  • 论语精义卷五上·朱熹

    <经部,四书类,论孟精义__论语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五上 宋 朱子 撰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伊川解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又语録曰子罕言利非使人去利而就害也盖人不当以利为

  • 卷三·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三宋 陈经 撰大禹谟【虞书】序书者曰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后之君子亦由禹以功陶以谟不闻禹之有谟也今此篇之书以大禹谟名篇而详观所载又皆非大禹之言不过曰克艰与六

  • 卷六十八·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八表记第三十二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表记者以其记君子之德见於仪表也此於别録属通论 又曰称子言之凡八所皇氏云皆?端起义事之头首下更

  • 卷五下·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五下    元 敖继公 撰乡射礼第五司射去扑倚于阶西升请射于賔如初賔许【去起吕反】搢扑而即去反位而即往皆礼节当然也不于未搢扑而遂请者有事于尊者不宜

  • 卷七十三·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三   宋 王与之 撰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去声】冶氏执上齐鳬氏为声防氏为量【音亮】段氏为镈器桃氏为刅贾氏曰此与下攻金之工为目○郑锷曰木可攻也皮可攻也经亦以攻言之经曰烁金以为刃

  • 淡然轩集·余继登

    明代诗文别集。余继登(字世用)著。为冯琦所编,嘱吴达可刻之,不果就,由李开芳至江西始刻成。凡8卷,中有奏疏2卷,序记3卷,志铭及杂文2卷,诗1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吴达可序、万历三十年冯琦序,末有万历三十年李开芳跋。《四

  • 天原发微·鲍云龙

    天原发微,元初鲍云龙撰,方回校正。书成于元贞年同(1295-1296)。《正统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清部。另有《四库全书》本。此书言天文象数。作者认为秦汉以来言天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以致天人之故郁而不明。遂根据《周易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佚名

    凡十卷。尊婆须蜜造,苻秦僧伽跋澄等译。系基于说一切有部之教说,分别解说诸法之性相等。又称尊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论分十四犍度,即: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