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七

礼部

祠祭清吏司

大祀一

凡郊

天之礼兆阳位於

南郊圆以象

天曰

圜丘其制三成岁以冬日至祀

皇天上帝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配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云雨风雷从祀

上帝位第一成南向

列圣东西向

四从位第二成

大明西向

星辰在其次

夜明东向

云雨风雷在其次均设青幄

上帝苍璧一帛十有二犊一登一簠二簋二笾豆各十

有二尊一爵三鑪一镫六燔牛一

列圣均帛一犊一登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有二尊一

爵三鑪一镫四

大明

夜明均帛一牛一登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

三琖二十鑪一镫二

星辰帛十有一

云雨风雷帛四均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三十鑪一镫二玉帛实於篚牲载於俎尊实酒疏布幂勺具先祀一日乐部设中和韶乐於坛下分左右悬銮仪卫陈大驾卤簿於

午门外玉辇於

太和门阶下已刻太常卿诣

乾清门奏请

皇帝诣斋宫

皇帝御龙袍衮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内大臣十人後扈内大臣二人豹尾班执枪佩刀侍卫二十人佩弓矢侍卫二十人翊卫如仪至

太和门阶下降舆乘辇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大驾卤簿前导不陪祀王公文武各官咸朝服跪送导迎鼔吹设而不作銮仪卫校鸣

斋宫钟

皇帝入坛西门至

昭亨门外降辇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

皇帝由左门入诣

皇穹宇於

上帝

列圣前上香毕行三跪九拜礼两庑

从位遣分献官上香行礼

皇帝诣

圜丘视

坛位诣

神库视笾豆并视牲牢毕由内壝南左门出外壝南左门至神路右陞辇诣

斋宫陪祀王公百官咸采服分班集

斋宫门外恭候

皇帝入廼退祀日日出前七刻太常卿诣

斋宫告时

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降舆乘辇銮仪卫校鸣斋宫钟

皇帝至外壝南门外神路右降辇赞引太常卿二人

恭导入大次礼部尚书率太常官诣

皇穹宇恭请

神位安奉青幄毕太常卿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盥洗赞引太常卿恭导

皇帝由外壝南左门入内壝南左门陞午阶至二成黄幄次拜位前立大常赞礼郎引分献官四人由南右门入至阶前夹甬道立鸿胪官引陪祀诸王贝勒位第三成阶上贝子公位阶下百官位外壝门外左右序立均北面典仪官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以下自燔柴至彻馔望燎皆典仪官唱赞】武舞八佾进赞引官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乃燔柴迎

帝神司香官各奉香盘进司乐官赞举迎

帝神乐奏始平之章【凡举乐皆司乐官唱赞後同】赞引官奏陞坛恭导

皇帝诣第一成

上帝位前司香官跪进香赞引官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上柱香次三上瓣香兴以次诣

列圣配位前上香仪同赞引官奏复位

皇帝复位赞引官奏跪拜兴【凡陞坛复位行礼均有奏後同】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司玉帛官

各奉篚进奏景平之章

皇帝陞

坛诣

上帝位前司玉帛官跪进篚

皇帝跪受篚奠玉帛兴以次诣

列圣配位前奠帛仪同

皇帝复位乃进俎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有司贮羮於壶恭执自坛下

陟午阶升诣

上帝位

列圣位前各跪拱举兴以羮沃俎者三皆退由西阶降皇帝复位奏咸平之章

皇帝陞

坛诣

上帝位

配位前跪进俎兴复位行初献礼司爵官各奉爵进奏

夀平之章舞干戚之舞

皇帝陞

坛诣

上帝位前司爵官跪进爵

皇帝跪献爵奠正中兴退就读祝拜位立司祝至祝

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

皇帝跪羣臣皆跪司祝读祝毕奉祝版诣

上帝位前跪安於案三叩退乐作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兴诣

配位前以次献爵仪同赞礼郎引分献官由东西阶升

坛各诣

从位前上香奠帛以次献爵毕降阶退立原位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八佾进行亚献礼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

皇帝陞

坛以次献爵奠於左仪如初献复位行终献礼奏永平

之章【舞与亚献同】

皇帝陞

坛以次献爵奠於右仪如亚献复位分献官献爵均如

初乐止文德之舞退太常官赞

赐福胙光禄卿二人就东案奉福胙进至

上帝位前拱举

皇帝诣饮福受胙拜位立侍卫二人进立於左奉福

胙官降立於右

皇帝跪左右执事官咸跪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进胙受胙亦如之三拜兴复位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彻馔奏熙平之章有司诣

上帝位前奉苍璧退送

帝神奏清平之章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有司奉祝次帛次馔次

香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候祝帛过复位

从位香帛均由东西阶奉送至各燎鑪奏太平之章

祝帛燎半奏望燎恭导

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至望燎位望燎引分献官各

诣左右门外望燎奏礼成恭导

皇帝由外壝南左门出入大次更衣礼部尚书率太

常官恭请

神位还御

皇穹宇

皇帝至昭亨门外陞礼舆大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

奏佑平之章

皇帝囘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仍

朝服於

午门外跪迎

午门鸣钟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

皇帝还宫各退○因事祗告遣官将事五鼓太常寺

设青幄於

圜丘鸡初鸣遣官恭竢於

昭亨门外太常卿率所属恭奉

皇天上帝神位安奉幄内陈帛一尊一爵三鑪一镫二荐鹿脯鹿醢兔醢果五品不设牲俎不奏乐赞引太常赞礼郎二人引遣官入

昭亨门右门由外壝南右门入内壝南右门诣

圜丘升自西阶至第三成午阶上拜位前北面立典仪官赞执事官各共乃职【以下自迎神至望燎皆典仪官唱赞】赞引官引遣官就拜位立乃迎

神司香官奉香盘进赞引官赞升坛引遣官由西阶升至第一成香案前司香官跪奉香赞引官赞跪遣官跪赞上香遣官上柱香次三上瓣香兴赞复位引遣官自西阶降复位赞跪叩兴【以下升坛复位行礼皆有赞】遣官行三跪九叩礼乃奠帛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以次进遣官升坛诣

上帝位前司帛官跪奉篚遣官跪受篚奠於案司爵官跪奉爵遣官跪受爵恭献奠正中兴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赞引官引遣官由第一成午阶右降至第二成读祝拜位北面跪司祝读祝毕诣

神位前跪安於案叩如初退遣官行三叩礼仍降西阶复位次亚献奠爵於左次终献奠爵於右仪并同乃送

神遣官行三跪九叩礼有司奉祝次帛次香恭送燎所遣官转立拜位西旁东面候过复位引诣内壝南右门外望燎位望燎告礼成引由外壝南右门出太常卿率所属恭请

神位还御皆退

凡祈谷之礼於

南郊

圜丘之北为坛三成上覆以

殿曰

祈年岁以月正上辛祀

上帝为民祈谷

皇天上帝位第一成殿中南向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配飨东西向先祀一日

皇帝诣

南郊斋宿至

祈谷坛外壝南门右降辇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皇帝入祈年门左门诣

皇乾殿上香行礼诣

祈年殿恭视

坛位毕由东门出诣

神库视笾豆并视牲牢毕乃诣

斋宫祀日设

皇帝拜位於第一成

殿门内设读祝受福胙位於拜位之前

皇帝由祈年门左门入陞左阶进

殿左门至拜位行礼陪祀王公位殿外第一成阶上文武百官位第三成阶下礼部尚书率太常官诣

皇乾殿恭请

神位安奉

祈年殿

上帝前用帛一乐章燔柴迎

帝神奏祈平奠玉帛奏绥平进俎奏万平初献奏宝平亚献奏穰平终献奏瑞平彻馔奏渥平送

帝神奏滋平望燎奏谷平礼成礼部尚书率太常官恭

神位还御

皇乾殿余仪均与

圜丘同

凡常雩之礼岁以已月龙见卜日祀

皇天上帝於

圜丘为百谷祈膏雨先祀一日

皇帝斋宿於

南郊诣

皇穹宇上香诣

圜丘视

坛位

神库视笾豆并视牲牢祀日设

皇天上帝位

配位

从位均与冬日至大祀同

上帝前用帛一与

祈谷同乐章燔柴迎

帝神奏霭平奠玉帛奏云平进俎奏需平初献奏霖平亚献奏露平终献奏沾平彻馔奏灵平送

帝神奏霮平望燎奏霈平余仪均与冬日至大祀同凡大雩之礼岁孟夏常雩之後如不雨遣官祗告

天神

地只

太岁越七日不雨告

社稷仍不雨复告

神只太岁三复不雨乃大雩先祀一日以举行大雩

遣官祗告

太庙是日巳刻

皇帝御常服诣斋宫不作乐不除道不设卤簿祀日

雨冠素服

躬祷於

圜丘设

皇天上帝位

四从位陪祀王公以下咸雨冠素服三献礼终乐阕列舞童十有六人为皇舞衣元衣执羽翳歌

御制云汉诗八章以祈优渥余仪及乐章均与

常雩同雨则报祀遣官朝服行礼如常仪已斋末祈而

雨报祀亦如之【谨按】

【列圣家法念切民天偶遇亢阳辄先期竭诚祈请顺治康熙年间皆尝步祷郊坛迄致屡丰之庆】

【皇帝稽古定制特命礼臣议常雩大雩典礼以昭至敬乾隆九年定议後每遇雨泽稍愆有祷辄应二十四年自春徂夏望雨甚殷】

【圣心宵旰靡宁皇帝亲制祭文行大雩礼先期?斋由】

【斋宫步祷圜丘始斋油云四布大祀夕霡霂方施自是连旦滂沱田畴沾足会典殷礼攸关敬谨备载常雩之次以垂永久】

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图]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萧子恪弟子范 子显 子云 子晖·姚思廉
  卷二十八·表第二·柯劭忞
  ●卷一·佚名
  ●卷三十八·徐梦莘
  卷二十五·吴广成
  第二十五回 越长江燕王入京 出鬼门建文逊国·蔡东藩
  卷三十·朱熹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八·佚名
  十国春秋卷十九·吴任臣
  完颜合达传·脱脱
  卷三十五·阿桂
  卷一百十·雍正
  馆阁续録卷十·陈骙
  卷100·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应法孙·唐圭璋

      法孙字尧成,号芝室。   霓裳中序第一   愁云翠万叠。露柳残蝉空抱叶。帘卷流苏宝结。乍庭户嫩凉,阑干微月。玉纤胜雪。委素纨、尘锁香箧。思前事、莺期燕约,寂寞向谁说。   悲切。漏签声咽。渐寒灺、兰缸未灭

  • 客座赘语卷二·顾起元

    两都之谓,物无两大,权以一尊。故谓南吏部不与铨选,礼部不知贡举,户部无敛散之实,兵部无调遣之行,视古若为冗员。呜呼,是岂知国家之深计长虑哉!夫宫阙陵寝所在,六军城守之事,府库图籍之所储偫,东南财赋之所辐辏,虽设六卿以分理之,犹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八十七下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下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下上 礼乐 律吕  声音 自孔子没周鲁乐正散而之四方乐已崩矣【原注论语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

  • 第一卷 城池·缪荃孙

    《礼记》云:城郭沟池以为固。《周礼&middot;夏官》之属有掌固,掌修城郭沟池者是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若有山川,则因之。吴地为东南都会,自昔立二八之通门,带朝夕之浚池,其因川陆之奥,作金汤之固者,规模可以概见。而大江南北峻

  • 一四三六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刘权之等已到盛京校阅文溯阁全书折·佚名

    一四三六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刘权之等已到盛京校阅文溯阁全书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校勘.翁树培与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日奴才琳宁、福保谨奏,为奏闻事。窃查校阅文溯阁全书之侍郎刘权之、副都御史陆锡熊

  • 二〇六 拾遗午·周作人

    十九,佛经 我的杂学里边最普通的一部分,大概要算是佛经了吧。但是在这里正如在汉文方面一样,也不是正宗的,这样便与许多读佛经的人走的不是一条路了。四十年前在南京学堂的时候,曾经叩过杨仁山居士之门,承蒙传谕可修净土,虽

  • 刘炫传·李延寿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少年时因聪明机敏受到称赞。和信都人刘焯一起闭门读书,十年之间足不出户。刘炫的眼睛非常明亮,看太阳不目眩,记忆力强,默默地记忆,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中诵读,目中数数,耳朵听讲,五件

  • 职官六七·徐松

    黜降官四【宋会要】元佑四年正月十二日,诏正议大夫、宝文阁直学士、权刑部尚书谢景温别与差遣。以右正言刘安世言:「尚书位亚执政,建官已来,吏、户之外它曹多不并置并:原作「立」,据《长编》卷四二一改。,今创为新意,特设权官

  • 三十六年·佚名

    (癸卯)三十六年大明萬曆三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以奇自獻爲吏曹判書。自獻賦性陰險,行己叵測,傷人害物乃其能事,揣中上意,驟占卿相。及其修史,以外多質而內如神,洞察世情等語贊美之,渠雖欲逃後世之公議,其可得乎?○設庭試,取

  • 卷二十三·郑玄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内则》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疏]“乐师”至“小舞”○释曰:此乐师教小舞,即下文??舞已下是也。此言小舞,即大司乐教《云门》已下为大舞也

  • 卷二十一·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縂义卷二十一    宋 易祓 撰秋官司防第五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防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小宰言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而此经乃言秋官司防掌邦禁者何也先王立

  • 卷十·佚名

    (一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慰问如来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将欲请问。汝若多闻愿垂听察。佛告犊子。若有所疑。随汝所问。犊子问曰:身之与我为是一耶。佛言:如此之事。我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唐于阗三藏提雲般若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揭陀国。於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觉。其菩提树。根深坚固。善植於地。如栴檀柱。树身佣长。傍无枝叶。坚实圆满。名阿湿波他。所有诸鸟。不能飞过。皮

  • 健全的思想·霍尔巴赫

    副标题为《和超自然观念对立的自然观念》。法国霍尔巴赫著。1772年假托米拉波(Jeam Baptiste de Mirabaud)所写,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封面署“伦敦”。1774年被巴黎法院判决销毁,但以后却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主要

  • 修炼须知·佚名

    修炼须知,编者不详,似出于元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内丹说辑要,分运火行持、朔望弦晦、防危护失、卵酉刑德、沐浴心虑、生杀爻铢、修真七事,凡七章。各章分别纂集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白玉蟾

  •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佚名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本史籍。该书主要侧重闽海关系方面的史料。

  • 赞僧功德经·佚名

    佛教经典。题署“词辩菩萨译”。一卷。偈颂体,七言共二百四十八句。内容从《阿含经》中略集出,从各方面赞叹僧宝的功德。认为僧是如来清净众,常当敬重植福田。反复告诫不可毁谤僧众,以免遭受恶报。经中有“我末法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