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

工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掌天下工虞器用辨物庀材以饬邦事所属有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

营缮清吏司郎中满四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主事满二人蒙古一人汉二人掌缮治

坛庙宫府城垣仓库廨宇营房○料估所满汉各三人【司官简委】掌审曲面势以鸠百工○琉璃窰监督满汉各一人【司官简委岁一更代】掌大工陶冶○木仓监督满汉各一人【司官简委二年更代】掌储?木材○皇木厰监督满一人【司官简委岁一更代】掌稽收运木

虞衡清吏司郎中满四人汉一人员外郎满四人蒙古一人汉一人主事满三人汉二人掌山泽采捕及陶冶器用修造权衡武备○宝源局监督满汉各一人【司官简委二年更代】大使满汉各一人掌鼓铸泉布

都水清吏司郎中满五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主事满四人汉二人掌水利河防桥梁道路○街道厅满汉各一人【司官简委岁一更代】掌平治道涂清理沟洫

屯田清吏司郎中满四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主事满三人汉二人掌修缮

陵寝供亿薪炭○柴薪监督满正副各一人【正监督一年期满以副作正别简司官副之】○煤炭监督满二人【一以本部司官兼摄一以内务府司官兼摄均岁一更代】掌采取薪炭以供

宫府

节愼库满郎中一人【司官简委岁一更代】满员外郎一人司库二人库使十有一人掌出纳金钱

制造库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司官题补】司匠二人司库二人库使二十二人掌攻治金革

堂主事四人掌章奏者满一人汉军一人掌案牍者满二人

司务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满九十三人蒙古二人汉军十有二人视各司之繁简以为额掌繙译清汉章奏文籍营缮清吏司

宫殿

国家定鼎燕京宅中建极

宫殿之制环以

皇城重以

紫禁城左

太庙右

社稷外

朝内

宫别殿翼室秘省掖垣东西分列不俭不奢万年攸宅矣

正阳门之内为

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阑左右石狮各一下马石牌各一门之内千步廊东西向各百有十间又折而北向各三十四间皆联檐通脊东接

长安左门西接

长安右门门各三阙东西向两门之中南向者天安门为

皇城正门○

  皇城之制广袤三千六百五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八尺下广六尺五寸上广五尺三寸甃以甎朱涂之上覆黄琉璃城四门南即

天安北曰地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

天安门五阙上覆重楼九间彤扉三十有六门前环御河跨石梁五【即外金水桥】石桥前立华表二门之内立华表二东西两庑各二十六间东庑正中为

太庙街门西庑正中为

社稷街门两庑之北正中南向者为

端门门制与

天安门同门之内东西两庑各五间其北东有

太庙右门西有

社稷左门迤北两庑各四十二间均联檐通脊为六科垣舍及部院府寺监朝房又北东出者为

阙左门西出者为

阙右门门北东西庑各三间为王公朝集之所中午门为

紫禁城正门门前左设嘉量右设日圭○

  紫禁城之制南北长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长三百有二丈九尺五寸高三丈堞高四尺五寸五分下广二丈五尺上广二丈一尺二寸五分城四门南即

午门北曰

神武东曰

东华西曰

西华四维角楼各一

午门三阙上覆重楼九间南北彤扉各三十有六左右设钟鼔明廊翼以两观杰阁四耸左右各一阙西向者曰

左掖东向者曰

右掖○

  外朝之制

午门内东西两庑各二十二间皆崇基东庑之中为

协和门西庑之中为

熙和门门各五间东西向两庑之北正中南向者为

太和门九间三门重檐崇基石阑前後陛各三出左右陛各一出门前列铜狮二其南环以金水河跨石梁五【即内金水桥】左右各一门皆南向左曰

昭德右曰

贞度门各三间门之内东西两庑各三十二间东庑之中为

体仁阁西庑之中为

弘义阁东庑之北为

左翼门西庑之北为

右翼门各五间皆东西向其正中南向者为太和殿基高二丈殿高十有一丈广十有一间纵五间上为重檐垂脊正吻二旁吻四前後金扉四十金琐牕十有六殿正中一间设

御座殿前为丹陛环以白石阑陛五出各三成列鼎十有八铜龟铜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丹墀为文武官行礼位范铜为山形?正从一品至九品清汉文东西各二行行十有八列於

御道两旁殿左右各一门左曰

中左右曰

中右皆三间南向殿之後东西两庑又各三十间正中南向者为

中和殿纵广各三间方檐圆顶金扉琐牕各二十有四南北陛各三出东西陛各一出殿之後为

保和殿九间前陛各三出与

太和殿丹陛相属

中和殿左右陛各三成东西出

保和殿後陛三成三出北向殿左右各一门左曰後左右曰

後右皆三间南向前後出陛其北东为

景运门西为

隆宗门三门五间前後出陛东西向正中

乾清门为

内宫正门○

  内宫之制

乾清门南向五间三门前三出陛环以石阑陛前列金狮二门内左右陛北出者二正中南向者为

乾清宫广九间纵五间中设

宝座前为丹陛列宝鼎龟鹤日圭嘉量丹陛中道与乾清门相属左右陛南出者二东西出者各一宫之东为

昭仁殿西为

弘德殿皆南向东庑为

端凝殿西向其南东出者为

日精门西庑为

懋勤殿东向其南西出者为

月华门宫之北正中为

交泰殿金顶制与

中和殿同殿後为

坤寜宫宫之东为

东暖殿西为

西暖殿宫後正中北向者为

坤寜门门後正中南向者为

天一门後为

钦安殿殿後北向者为

承光门门之後左曰

延和门右曰

集福门中为

顺贞门後曰

神武门为

紫禁城北门【以上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琉璃门设金钉阑柱牕扉丹壁青琐咸雕镂绘采】○由

日精门而东南出者曰

内左门门之北南向者曰

近光左门自是而北为东一长街街东以次列三宫前为

景仁宫其北为

承乾宫又北为

锺粹宫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街东以次列三宫前为

延禧宫其北为

永和宫又北为

景阳宫

日精门之东为

斋宫殿曰

孚顒殿斋宫之东为

毓庆宫殿曰

惇本殿前为

祥旭门外为

前星门宫垣东向之门为

昭华门又东为

苍震门由

月华门而西南出者曰

内右门门之北南向者曰

近光右门自是而北为西一长街街西以次列三宫前为

永夀宫其北为

翊坤宫又北为

储秀宫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街西以次列三宫前为

启祥宫其北为

长春宫又北为

咸福宫三宫之北为

重华宫殿曰

崇敬殿宫之西为

建福宫殿曰

抚宸殿宫之南为

延庆殿

月华门之西为

养心殿宫垣西向之门为

启祥门又西为

长庚门○

  景运门之东为

奉先殿西门曰

诚肃门正门曰

奉先门中为

正殿後为

寝殿皆九间南向如

太庙寝制左列

神库前列

神?

奉先殿之东为

寜夀宫其北为

景福宫南为

撷芳殿由

协和门东出为

文华殿後为

主敬殿东为

传心殿门曰

景行门後列祭库

神?其前稍东东出者

东华门为

紫禁城东门○

  隆宗门之西为

慈寜宫前为

慈寜门门东为

永康左门西为

永康右门前为

长信门又前为

长庆门东为

慈祥门宫之西为

夀康宫北为

夀安宫宫之东为

中正殿殿之西为

英华殿由

熙和门西出为

武英殿前跨石梁三西为

咸安宫南为

南薰殿西出者

西华门为

紫禁城西门

凡营建

宫殿皆先期上请

钦命大臣会部督建至

午门以内

乾清门以外及

皇城

紫禁城有应修葺者报部会估如工钜则冬庀材春举工事竣题销其随时修缮银数至百两以上者管工官具其工直之实於御史御史赴工勘验会部核销不符者劾之

皇城垣部遣官以时廵视补其阙损与丹雘之剥落者去草之蔓生者其南岁一茀治东西北五岁一茀治

凡修建

宫殿所需物材攻石炼灰皆於京西山麓枏木采於湖南福建四川广东杉木采於江南江西浙江湖北金甎取备於江苏城甎取备於临清琉璃甎甓取备於京窰五金之用采色之需悉取给於户部工竣皆由部核实题销

宫殿工成在工员役均别久暂叙赏有差

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脱脱
  卷一百0六 晉紀二十八·司马光
  ●卷十五·魏泰
  大明光宗贞皇帝宝训·叶向高
  第二○○清折(第一九九号之粘付)一一四○七—四·佚名
  三三三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福建解到书板情形并交武英殿照例办理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下·袁枢
  补史记序·司马迁
  卷五十九 张汤传 第二十九·班固
  虞愿传·萧子显
  卷三十六·阿桂
  晋纪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太元十年(乙酉、385)·司马光
  目录·佚名
  卷二十八、乾隆极盛·黄鸿寿
  卷二十养济·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四·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四      宋 黄升 撰宋词黄鲁直名庭坚号山谷按陈后山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蓦山溪【别意】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褭褭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

  • 卷七十二·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十二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魏学洢【十六首】学洢字子敬嘉善人赠太常卿大中子乡人私諡孝烈先生有茒檐集【静志居诗话魏忠节公被逮日天大雷电子敬徒跣攀号请随行公语之曰覆巢岂有完卵父子并死无益也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徐乾学

    宋纪一百【起着雍阉茂正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徳宪慈显孝皇帝重和元年春正月甲申朔御大庆殿受定命寳百僚称贺 初金主用鐡州杨朴策即位改元矣朴又言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必先求大国封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戊申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许从诚代○庚戌致仕大学士严嵩具奏起居并进祈鹤文检及各宗法秘 上优诏答之仍赐以银五十两彩叚四表里始嵩之致仕归也至南昌值 圣诞即铁柱宫延道士田玉等为 上建醮祈福玉自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正统三年夏四月甲寅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来朝赐羊酒等物○命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陈积仓粮时行在户部奏四布政司所属郡邑多不通舟楫递年存留粮米若尽彼处文武官吏军士岁用会计其中有二三十年

  • 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周作人

    《北大生活》的大事记上有这几项记录:“民国七年十二月三日,新潮杂志成立。”《每周评论》预定于十二月十四日创刊,我乃写了一篇《人的文学》,于十二月七日脱稿,送了过去,十四日得仲甫回信道:“大著《人的文学》做得极好,唯此

  • ●一三 召赴燕京·佚名

    金国天眷四年,即宋绍兴七年丁巳,十月十日戊戌,金主废刘豫为大行台,传送燕京,囚于柏王寺,仍杀刘璘刘珏于相郡;召重昏侯于源昌州。西南行二十余日,方抵鹿州。自鹿州由水路乘舟而南,七八日抵寿州,又行三日至易州。所过处皆系荒榛旷

  • 二年·佚名

    (壬戌)二年清嘉慶七年春正月1月1日○癸酉朔,詣孝元殿,行晝茶禮。○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甲戌,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二十八人。○以任希存爲吏曹參議。1月4日○丙子,命安東府使韓用鐸改差。右議政徐龍輔啓言

  • 防欲第二·佚名

    人之禀气,必有性情。性之肝感者,情也;性之所安者,欲也。情出于性而情违性,欲由于情而欲害情。情之伤性,性之妨情,犹烟冰之与水火也。烟生于火而烟郁火;冰出于水而冰遏水,故烟微而火盛,冰泮而水通;性贞则情销,情炽则性灭。是以珠莹

  • 礼记集说序·陈澔

    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亦莫先于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孰非精神心术之所寓故能与天地同其节四代损益世逺经残其详不可得闻矣仪礼十七篇戴记四十九篇先儒表章学庸遂为千万世道学之渊源其四十七篇之文虽

  • 卷三十·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三十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既夕礼第十三之二公赗纁束马两注曰公国君也赗所以助主人送葬也两马士制也春秋传曰宋景曹卒鲁季康子使冉求赗之以马曰其可以称旌繁乎疏曰两马士制也者制谓士在家常乘之

  • 卷十一·曾国藩

    卷十一事功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世人都想建立不世之功,而曾国藩却说:“身居乱世,富贵无所图,功名亦断难就。”王安石另有体悟:“豪华尽告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虽然,曾国藩仍认为“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

  • 佛地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是薄伽梵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住於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   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成立不可思議.遊於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於一   切法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智顗

    摩诃止观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摩诃止观卷第一上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轮停转后分弗宣。然挹流寻源闻香讨根。论曰

  • 叙·道霈

    圣箭堂述古者。予坐圣箭堂。述从上佛祖之语也。佛祖之语。山高海积。兹所述者。唯若而篇何也。盖特就目力所及见者。述之云尔。然目力所见。止於是而已乎。凡事迹寻常。而未经指点者。或理致精深。而有裨性地者。或针

  • 伤寒舌鉴·张登

    一卷 清张登(生卒年不详)撰。诊法著作。张登字诞先,江苏吴江人。张倬之兄。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张登曾与其弟张倬一同参订由其父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对其父的学术思想多有承

  • 佛祖历代通载·念常

    简称《佛祖通载》。元临济宗沙门念常撰。原二十二卷,明北藏分作三十六卷,内容依旧,后多从之。是一部编年体佛教史书。清代《四库提要》有著录。明《北藏》、《嘉兴藏》、清 《龙藏》、《频伽藏》 及 《续藏》 皆收。

  • 北斗七星护摩法·佚名

    全一卷。唐代一行(683~727)撰。又作复炽盛光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内容为祈求北斗七星以延命增福之护摩仪则,如: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印言、九曜印契、九执曜天总印言、二十八宿总印言等之仪则,并附有北斗法之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