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元史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新元史》全部章节目录

(1)卷一·本纪第一
(2)卷二·本纪第二
(3)卷三·本纪第三
(4)卷四·本纪第四
(5)卷五·本纪第五
(6)卷六·本纪第六
(7)卷七·本纪第七
(8)卷八·本纪第八
(9)卷九·本纪第九
(10)卷十·本纪第十
(11)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12)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13)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14)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15)卷十五·本纪第十五
(16)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17)卷十七·本纪第十七
(18)卷十八·本纪第十八
(19)卷十九·本纪第十九
(20)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21)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22)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23)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
(24)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25)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26)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
(27)卷二十七·表第一
(28)卷二十八·表第二
(29)卷二十九·表第三
(30)卷三十·表第四
(31)卷三十一·表第五
(32)卷三十二·表第六
(33)卷三十三·表第七
(34)卷三十四·志第一
(35)卷三十五·志第二
(36)卷三十六·志第三
(37)卷三十七·志第四
(38)卷三十八·志第五
(39)卷三十九·志第六
(40)卷四十·志第七
(41)卷四十一·志第八
(42)卷四十二·志第九
(43)卷四十三·志第十
(44)卷四十四·志第十一
(45)卷四十五·志第十二
(46)卷四十六·志第十三
(47)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48)卷四十八·志第十五
(49)卷四十九·志第十六
(50)卷五十·志第十七
(51)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52)卷五十二·志第十九
(53)卷五十三·志第二十
(54)卷五十四·志第二十一
(55)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
(56)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三
(57)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四
(58)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五
(59)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六
(60)卷六十·志第二十七
(61)卷六十一·志第二十八
(62)卷六十二·志第二十九
(63)卷六十三·志第三十
(64)卷六十四·志第三十一
(65)卷六十五·志第三十二
(66)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
(67)卷六十七·志第三十四
(68)卷六十八·志第三十五
(69)卷六十九·志第三十六
(70)卷七十·志第三十七
(71)卷七十一·志第三十八
(72)卷七十二·志第三十九
(73)卷七十三·志第四十
(74)卷七十四·志第四十一
(75)卷七十五·志第四十二
(76)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
(77)卷七十七·志第四十四
(78)卷七十八·志第四十五
(79)卷七十九·志第四十六
(80)卷八十·志第四十七
(81)卷八十一·志第四十八
(82)卷八十二·志第四十九
(83)卷八十三·志第五十
(84)卷八十四·志第五十一
(85)卷八十五·志第五十二
(86)卷八十六·志第五十三
(87)卷八十七·志第五十四
(88)卷八十八·志第五十五
(89)卷八十九·志第五十六
(90)卷九十·志第五十七
(91)卷九十一·志第五十八
(92)卷九十二·志第五十九
(93)卷九十三·志第六十
(94)卷九十四·志第六十一
(95)卷九十五·志第六十二
(96)卷九十六·志第六十三
(97)卷九十七·志第六十四
(98)卷九十八·志第六十五
(99)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
(100)卷一百·志第六十七
(101)卷一百一·志第六十八
(102)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
(103)卷一百三·志第七十
(104)卷一百四·列传第一
(105)卷一百五·列传第二
(106)卷一百六·列传第三
(107)卷一百七·列传第四
(108)卷一百八·列传第五
(109)卷一百九·列传第六
(110)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七
(111)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八
(112)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九
(113)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十
(114)卷一百十四·列传第十一
(115)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十二
(116)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
(117)卷一百十七·列传第十四
(118)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十五
(119)卷一百十九·列传第十六
(120)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十七
(121)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十八
(122)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
(123)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二十
(124)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一
(125)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二十二
(126)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
(127)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二十
(128)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五
(129)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二十六
(130)卷一百三十·列传第二十七
(131)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二十八
(132)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九
(133)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三十
(134)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一
(135)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三十二
(136)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三
(137)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四
(138)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139)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140)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三十七
(141)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八
(142)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九
(143)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四十
(144)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一
(145)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146)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147)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四
(148)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149)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四十六
(150)卷一百五十·列传第四十七
(151)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四十八
(152)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九
(153)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五十
(154)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
(155)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五十二
(156)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三
(157)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四
(158)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五
(159)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五十六
(160)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五十七
(161)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五十八
(162)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
(163)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六十
(164)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一
(165)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六十二
(166)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三
(167)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四
(168)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五
(169)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六十六
(170)卷一百七十·列传第六十七
(171)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六十八
(172)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九
(173)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七十
(174)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一
(175)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七十二
(176)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三
(177)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四
(178)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五
(179)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七十六
(180)卷一百八十·列传第七十七
(181)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七十八
(182)卷一百八十二·传第七十九
(183)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
(184)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一
(185)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八十二
(186)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三
(187)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四
(188)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
(189)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八十六
(190)卷一百九十·列传第八十七
(191)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八十八
(192)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九
(193)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九十
(194)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一
(195)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九十二
(196)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三
(197)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四
(198)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五
(199)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九十六
(200)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
(201)卷二百一·列传第九十八
(202)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九
(203)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
(204)卷二百四·列传第一百一
(205)卷二百五·列传第一百二
(206)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
(207)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
(208)卷二百八·列传第一百五
(209)卷二百九·列传第一百六
(210)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七
(211)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八
(212)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九
(213)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
(214)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一
(215)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一
(216)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二
(217)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三
(218)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十四
(219)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五
(220)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十六
(221)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七
(222)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八
(223)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九
(224)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
(225)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226)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227)卷二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228)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229)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230)卷二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231)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232)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233)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234)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235)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236)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237)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238)卷二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239)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240)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241)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242)卷二百四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九
(243)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
(244)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245)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246)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247)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248)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249)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250)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251)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252)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253)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
(254)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255)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256)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257)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猜你喜欢
  五代史补·陶岳
  己酉避乱录·胡舜申
  剪胜野闻·徐祯卿
  涑水记闻·司马光
  停骖录摘抄·陆深
  病榻遗言·高拱
  平定交南录·邱濬
  餐樱庑随笔·况周颐
  西征随笔·汪景祺
  诸葛忠武书·杨时伟
  青磷屑·应廷吉
  东山国语·查继佐
  变法通议·梁启超
  建国大纲·孙中山
  朝鲜王朝实录[文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三编·卷三·沈瘦东

    武进黄仲则(景仁)诗,於汉魏六朝、唐太白、昌谷诸家颇致工力,乾嘉诸老毕秋帆、王兰泉等盛称之。集中如《涂山禹庙》、《平金川》、《铙歌》等作,尤为卖力。律句如"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花月即今犹似梦,江山从古

  • 烦忧·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

  • 第一纲 声韵·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一 练习四声法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生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用力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

  • 卷二百六十一·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秋七月己卯朔享 太庙 遣官祭历代帝王陵寝○庚辰○交阯布政司右参政房安卒安汝阳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北京按察佥事升江西按察使 上即位安坐事谪戍兴州后召为监察御史升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再升工部左侍郎

  • 卷十八·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十八   宋 陈均 撰神宗皇帝【起戊申熙宁元年止庚戌熙宁三年】戊申熙宁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定掩骼令诏州县春首检视暴骸给钱塟祭之复武臣同提刑以唐介参知政

  • 卷二·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二宋 林虙 编西汉二惠帝吏唯给军赋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两汉诏令

  • 周頌·清庙之什·佚名

    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

  • 卷十六(僖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卫、邢同姬姓,恶其亲亲相灭,故称名罪之。○毁,况委反。恶,乌路反。)[疏]注“卫邢”至“罪之”。○正义曰:《曲礼》曰:“诸侯不生名,灭同姓,名。”传云“同姓也,故名”。然则诸侯位贵居

  • 卷四十九·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九宋 陈经 撰费誓【周书】此篇见伯禽之在鲁凡军旅行阵之间器械车马刍茭糗粮桢榦无一不备亦无一不知此古人之学所以精粗为一致本末一理岂有能文而不能用武徒知性命道德之理而不达于军旅战

  • 兵令上第二十三·尉缭

    本篇论述了战争的目的是“伐暴乱,本仁义,战国则以立威”。战争的实质是“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此外,还论述了临敌布阵的方法、纪律和要求。88、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故王者伐暴乱

  • 佛说月上女经卷下·佚名

    随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尔时长老舍利弗复问月上作如是言。汝于今者在菩萨地有是忍相。汝当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月上作如是言。尊舍利弗。夫菩提者无有言说。但以假名文字说耳。所言成者亦假名说。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五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五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圣行品中起卷广明集谛。文为三。初明集谛。次会通。三料简。初又三。一标名。二释体。三明是非。初标名二。先牒章门。次释云集因能得阴果。故言是阴因

  • 佛说十八臂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世间众生昧于实智。轮回三界不知苦本。恣身口意造四重罪如是之人深可怜愍。我有十八肾大陀罗尼。若有众生得此陀罗尼常持诵者。是人所作根本罪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 再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 侍者 良彦等 编 示众。祖师言句。无你[口*(一/巾)]啖处。如今兄弟行脚。傍人门户。吃他残羹馊饭。好不惺惺。只管横咬竖咬。不肯放。粪堆头蝇子一般。

  • 皇朝平吴录·佚名

    「皇朝平吴录上」,原脱「皇朝」、「上」,本卷分三节,后两节题为「皇朝平吴录中」、「皇朝平吴录下」,据补。皇朝平吴录,一卷,未着撰人姓氏。载元末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今传世较广有吴宽平吴录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述,宋子璿治定。二卷。是《金刚经》各家疏注的辑要。书首序文略述《金刚经》成书缘起及大义。正文分为二:初解经题、后释经文。“释经文”又分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疏解时先举经文原文,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凡二卷。唐代智通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记载千手观音之印咒法及坛法等。首叙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心,为后五百年之福薄众生,叙述其过去无量劫所受持之千眼千臂观世音陀罗尼法门;次举总摄身印等十二印及诸修持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