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钦定大清会典目录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

卷一

宗人府

卷二

内阁

卷三

吏部

叙官

文选清吏司

官制一

官制二

卷四

官制三

官制四

卷五

铨政

卷六

考功清吏司

考察

致仕

告病

功过

期限

交代囘籍

稽勲清吏司

守制【终养附】

卷七

验封清吏司

世爵

功臣封爵表

封赠

廕叙

土官

书吏

卷八

户部

叙官

疆理

卷九

户口

卷十

田赋

卷十一

权量

卷十二

库藏

仓庾

积贮

卷十三

漕运

卷十四

钱法

卷十五

盐法

卷十六

关税

卷十七

杂赋

卷十八

俸饷

卷十九

蠲恤

卷二十

礼部

叙官

仪制清吏司

嘉礼

朝会一

卷二十一

朝会二

卷二十二

朝会三

卷二十三

登极

尊崇

卷二十四

册立

尊封

册封一

册封二

卷二十五

经筵

视学

巡幸

御新宫

卷二十六

耕耤

亲蚕

卷二十七

授时

颁诏

颁赏

卷二十八

进表

进书

铸印

卷二十九

婚礼一

婚礼二

卷三十

冠服

卷三十一

贡举

卷三十二

学校

风敎

乡饮酒礼

卷三十三

仪卫

卷三十四

相见仪

卷三十五

军礼

亲征

命将

献俘

受俘

卷三十六

祠祭清吏司

吉礼

祭统

卷三十七

大祀一

南郊

祈谷

雩祭

卷三十八

大祀二

北郊

卷三十九

升配

卷四十

大祀三

太庙

卷四十一

升祔【进玉册宝附】

卷四十二

陵寝

卷四十三

大祀四

社稷坛

卷四十四

中祀一

日坛

月坛

卷四十五

中祀二

帝王庙

先师庙

传心殿

卷四十六

中祀三

先农坛

先蚕坛

卷四十七

中祀四

天神坛

地只坛

太岁殿

卷四十八

羣祀一

羣祀二

卷四十九

羣祀三

卷五十

家祭

卷五十一

凶礼

丧礼一

丧礼二

卷五十二

丧礼三

卷五十三

丧礼四

卷五十四

丧礼五

恤典

卷五十五

护日【护月附】

方伎

卷五十六

主客清吏司

宾礼

朝贡

宾馆

马馆

卷五十七

精膳清吏司

燕礼

饩廪

牲牢

卷五十八

乐部

卷五十九

兵部

叙官

武选清吏司

官制

卷六十

职制上

职制中

职制下

卷六十一

守卫

大阅

大狩

出征

卷六十二

恩恤

土司

卷六十三

职方清吏司

营制

卷六十四

军政

军功

简阅

卷六十五

关禁

海禁

诘禁

巡防

公式

卷六十六

车驾清吏司

马政

邮政

卷六十七

武库清吏司

军器

兵籍

武科

发配

卷六十八

刑部

叙官

刑制

律纲

卷六十九

听断

秋朝审

钦恤

督捕

卷七十

工部

叙官

营缮清吏司

宫殿

卷七十一

坛庙

卷七十二

城垣

府第

公廨

仓廒

营房

物材

报销

卷七十三

虞衡清吏司

采捕

鼓铸

军器

杂料

卷七十四

都水清吏司

河工【水利附】

海塘【江防附】

桥道

船政

藏冰

卷七十五

器用

织造

关税

卷七十六

屯田清吏司

山陵

坟茔

薪炭

匠役

节愼库

卷七十七

制造库

卷七十八

盛京户部

盛京礼部

盛京兵部

盛京刑部

盛京工部

卷七十九

理藩院

叙官

旗籍清吏司

王会清吏司

卷八十

典属清吏司

柔远清吏司

徕远清吏司

理刑清吏司

银库

卷八十一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卷八十二

太常寺

卷八十三

太常寺

祝文

卷八十四

翰林院

起居注

詹事府

卷八十五

光禄寺

太仆寺

顺天府

奉天府

鸿胪寺

国子监

卷八十六

钦天监

太医院

卷八十七

内务府

叙官

广储司

会计司

卷八十八

掌仪司一

卷八十九

掌仪司二

卷九十

掌仪司三【官学药房附】

卷九十一

都虞司

愼刑司

营造司

庆丰司

卷九十二

上驷院

奉宸院【织染局附】

武备院

卷九十三

銮仪卫

卷九十四

领侍卫府

卷九十五

八旗都统

旗制

户口

田宅

卷九十六

兵制

卷九十七

训练

授官

袭爵

敎养

优恤

公式

卷九十八

前锋统领

护军统领

向导

卷九十九

步军统领

卷一百

火器营

圆明园八旗护军营

健鋭营

三旗虎枪营

【臣】等谨案

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乾隆二十九年奉

勅撰伏考

国朝会典初修於康熙三十三年续修於雍正五年至是凡三经厘定典章弥补条目弥详考昔成周之制百度分治以六官六官统彚於周礼圣人经世之枢要於是乎在虽越数千载时势异宜政令不能不增法制不能不改职守亦不能不分难复拘限以六官而其以官统事以事隶官则实万古之大经莫能易也故历代所传如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逓有损益而宏纲巨目不甚相远然其书之善否则不尽繋编纂之工拙而繋乎政令之得失盖一朝之会典即记一朝之故事故事有不能删而不书故事之所无亦不能饰而虚载故事有善有不善亦不能有所点窜变易如唐六典先颁祥瑞之名目分为三等以代天下之奏报殆於上下相罔然当时有此制秉笔者不能不载也又如至正条格中偏驳不公之令经

御题指摘者人人咸喻其非然亦当时有此制秉笔者不能不载也国多粃政安怪书多驳文乎至於周礼一经朱子称其盛水不漏亦其时体国经野事事为万世开太平故其书亦传之万世尊为法守非周公有所涂饰於其间也我

国家

列圣相承

文谟武烈垂裕无疆

规画既皆尽善我

皇上执两用中随时损益又张弛皆衷於道增删悉合其宜则是书之体裁精密条理分明足以方驾周礼者实

圣主鸿猷上轶丰镐也夫岂历代规条所能望见

涯涘乎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二·志第八十五·乐七等·脱脱
  卷一百二十四·志第七十七·礼二十七等·脱脱
  卷三(起四月,尽五月)·韩愈
  国初事迹·刘辰
  ◎许江被捕时之波折·佚名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黄士衡
  卷二百三十·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世家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四十三·郑麟趾
  杜弼传·李百药
  杜佑传·欧阳修
  第十三章 孙、陈失和与自治军成立的经过·李宗仁
  卷二百三十四·佚名
  三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回 痴儿失望·蒲松龄

    张老出来,衣帽齐整,手持拄杖说我的两个儿争着孝顺,不觉三年,老来可谓享福。但只是早晨肉面,晌午鸡汤,吃着有些靦腆;冬日丝棉,夏日葛布,穿着只是心惊。每日在闪电影里存身,半悬空中度日,好可笑人也![耍孩儿)他原是敬财神,不是为孝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四)·陈寅恪

    ◎第三期自崇祯十四年辛已夏河东君与牧斋结褵于茸城起,至崇祯十六年癸未冬绛云楼落成时止,将近三年,此期间之岁月虽不可谓之甚短,但其间仅有两大事可纪:一为河东君之患病,一为绛云楼之建造。河东君之患病约历二年,则又占此期

  •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四二 直隶总督刘峩奏委员运送补空书籍已交奉天热河折·佚名

    一一四二 直隶总督刘峩奏委员运送补空书籍已交奉天热河折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奏明事。窃查本年二月内,准武英殿修书处咨会,遵旨改正各书提要后衔名,并顺带补空书籍,派员前往盛京、热河两处查办

  • 三三 补遗·周作人

    上边所讲的事情是一九〇六至〇九年这一段,前面还有一段,即一九〇二年至〇四年,鲁迅往仙台进医学校之前,他也是在东京,不过那时的事情我可是不知道了。翻阅在南京的旧日记,有几处可以抄引,算作补遗。光绪壬寅(一九〇二)年二月十

  • 王师范传·薛居正

    王师范,青州人。父亲王敬武,开始时为平卢军牙将。唐朝广明年间,无棣人洪霸郎在齐州、棣州一带纠聚成群的强盗,节度使安师儒派王敬武征讨并平定了他们。到黄巢贼寇进犯长安时,各处藩镇擅自更换主帅,王敬武于是赶走安师儒,自己

  • 卷一百十四·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四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六上神宗乞不分析青苗虚认二分之息李 常今月十九日准中书劄子奉圣旨令臣分析甚处州县使善良避结纳之费虚认贯百以输二分之息闻奏者右臣伏以谏诤之官为朝廷

  • 目录·拜住

     大元通制序  卷第二  户令一   户例    投下收户    官豪影占    非法赋敛    以籍为定    冒户    搔扰工匠  卷第三  户令二   隐户占土    亲在分居    收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高晋

    天章【丁丑 江南】诗二月朔日入江南境六韵仲月日临吉江南路入徐观民因露冕防马毎辞舆欣看尊亲意还颁寛大书洊灾常厪尔加赈莫称予尚恐向隅者未沾霈泽余咨良二千石文视可铭诸依皇祖示江南大小诸吏韵国本重惟民反裘譬

  • 纲鉴易知录卷二九·吴楚材

    后汉纪后皇帝纲 己卯,二年,春正月,黄龙二见魏宁陵井中。目 先是魏地井中,屡有龙见,群臣以为吉祥,魏主髦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见而恶之。纲 庚辰,三年,春

  • 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佚名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遤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轻重丙第八十二(缺)·管仲

    失传

  • 春秋诸国统纪后序·齐履谦

    延祐丁巳夏大兄司成君居闲纂春秋统纪凡若干卷客有问者曰大经若春秋自胡氏传行于世儒者拱嘿朱子尝曰看春秋且当先从胡氏是来者不复有所作矣及观统纪剖析渊微发露大中条贯参差指归攸当其说卓然不蹈前人一句一谊昔云春秋

  • 卷十·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十       宋 张虙 撰孟冬之月孟冬者斗建亥之辰也汉志云该阂於亥则亥该也夏正为十月日在尾十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箕七度元嘉历云日在尾十二度日与斗建常相合亥与寅合故十月斗建亥则日在尾

  • 卷五十三·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三天子之孝严宗庙唐太宗贞观九年诏礼官议庙制谏议大夫朱子奢请立三昭三穆而虚太祖之位于是增脩太庙祔农府君及高祖并旧神主四为六室房元龄等议以凉武昭王为始祖于志宁以为武昭王非王

  • 卷一·佚名

    △转法轮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六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荆尽诸有结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象王。所作已办脱於重担。逮得己利往来已荆得正智已心得自在。到於彼岸。

  • 第三十章 舍利室装置·佚名

    大王敬拜所有之[比丘],招待供养:“塔之[建造]完毕山,悉受余之供食。”但[比丘]众不受诺,次第请及七日,由半数之比丘等得受七日间之承诺。彼[王]喜得此,于[建塔]地之周围十八个所,(二、三)构置假舍,如是七日间对僧伽行大施,由此遣

  •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佚名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天亲菩萨造,兼释诸行无常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