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四

翰林院

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满汉各一人掌

国史图籍制诰文章之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均满汉各三人修撰编修检讨无定员掌撰述编辑儤直

经幄○庶吉士无定员入馆肄业不任以事○典簿满汉各一人掌出纳文移○孔目满汉各一人掌收贮图籍○待诏满汉各二人掌校对章疏文史○笔帖式满四十人汉军四人掌缮书繙译

经筵讲官满汉各八人满讲官以由阁院升任之三品以上官汉讲官以由院升任之三品以上官疏请

简用以原官兼充岁二月八月两举

经筵讲书满汉各一人讲经满汉各一人由院列名请

旨经书讲义由讲官掌院学士会拟奏请

钦定届期

上御文华殿讲官同诸臣於阶下行礼入

殿出班进讲如仪【仪详礼部】讲毕恭聆

御论即日同讲义进

日讲官满八人汉十有二人自掌院学士詹事以下坊局编检以上皆得以原官充补兼

起居注官 【详见起居注】

凡撰文祭告

陵寝

社稷

岳镇海渎暨

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各祝文由院撰拟奏请

钦定○恭上

皇太后徽号

尊封

太妃

册立

皇后

册封

嫔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及外藩属国各

册文宝文印文由院撰拟奏请

钦定○恭加上

尊諡

升祔

册諡各

册文宝文内外文武官奉

旨予諡者各碑文祭文均由院撰拟奏请

钦定

凡?纂

实録

圣训以掌院学士充副总裁官读讲学士以下充纂修

官恭修

玉牒及各馆编辑诸书以修撰编检充纂修官

凡侍直

皇帝御殿掌院学士於

殿左门外侍班班在阁臣之次

御门编检四人於

乾清门右阶下侍班班在科道之上

驻跸圆明园掌院学士於直班日以编检十人更番

见亦曰侍班其入直

南书房者并由

特简无定员

凡扈从

躬谒

陵寝

廵狩方岳掌院学士列本院官名具奏以二人从并

参用詹事府官

凡春秋仲月上丁遣官释奠於

先师以资深之修撰编检二人分献十二哲本院先圣祠以本院官资深者一人主祭余均助祭凡乡会试墨卷本院会礼部録其文之佳者进

呈由礼部刋本颁行

凡升除由院列应升官衔名咨送吏部其应会詹事府者会咨吏部奏请

简用考选御史以编检保送

凡考选庶吉士

殿试胪传後集诸进士於

保和殿试以论诏奏议诗赋録其佳者进

御特

命王大臣简选分三等入奏吏部牒院请期掌院学

士以诸进士引

见入选者授翰林院庶吉士次日以庶吉士名单送

内阁分读清汉书

凡敎习庶吉士给馆舍充贮

内府经史诗文月有廪饩由院列内阁学士掌院学士衔名咨吏部具疏请

简用满汉各一人掌敎习事遴选读讲以下学优品

端者分司训课

凡庶吉士敎习三年期满疏请散馆试以诗赋

上亲定甲乙越日引

见留馆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余以主事知县用或令再肄业三年与次科庶吉士同散馆考试

凡读讲学士以下编检以上间奉

特旨考试引

见便殿

亲定甲乙而进退之俾木天储彦无滥员焉

起居注馆

记注官满八人汉十有二人以翰林詹事官充之均兼

日讲官掌侍直

起居记言记动○主事满二人汉一人掌出纳文移校对典籍○笔帖式满十有四人汉军二人掌繙译章奏

凡恭逢

朝会

御殿

御门听政有事

閲祝版

御经筵

耕耤

视学

殿试读卷外藩来

朝上元岁除

锡燕

大閲

校射出师

命将凯旋

迎劳受俘及每岁勾决重囚记注官皆分日侍直

校猎

驻跸南苑

廵狩方岳记注官皆扈从

凡侍直敬聆

纶音退而谨书之具年月日及当直官姓名於籍每月成帙封鐍於匮岁以十二月具疏送内阁收藏记注官会内阁学士监视贮库

詹事府

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均满汉各一人掌经史文章之事与翰林院学士同○主簿满汉各一人掌文移○笔帖式满六人掌繙译左春坊

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满汉各一人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满汉各一人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满汉各一人掌记注纂修与翰林院读讲编检同

右春坊

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右中允右赞善【兼翰林院编修检讨与左同】均满汉各一人职掌与左春坊同

司经局

洗马【兼翰林院修撰】满汉各一人掌经籍图书○正字汉一人掌判正文字

经筵讲官詹事府少詹事以原官兼充

日讲官

起居注自詹事以下暨坊局各官以原官兼充均与翰林院同

凡少詹以下中允赞善以上间奉

特旨考试与翰林院官一同引

亲定甲乙以慎文章之选

凡奉

旨下九卿翰詹科道会议之事及验看月选官秋审

朝审詹事少詹事均入班与议

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后妃上·李延寿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四·徐乾学
  卷之三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一三二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办理文渊阁书匣章程事致纪昀函·佚名
  五五八 谕内阁杨魁办理韦玉振擅用「赦」字等事殊属过当着交部议处·佚名
  卷四·朱轼
  查东山先生年录·查继佐
  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1916)四月十七日·胡适
  向敏中传·脱脱
  一四四、邹衍考(附:邹奭)·钱穆
  ●岭海焚余卷上(隆武乙酉十月止丙戌八月)·澹归
  职官六七·徐松
  卷二十二、诸儒出处学问之概·黄鸿寿
  纲鉴易知录卷八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梁寅·隋树森

    梁寅(一三O 三———一三八九),字孟敬, 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一作临江(治所在今江西清县临江镇)人。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

  • 五集奏折·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大学士【臣】王杰大学士【臣】孙士毅尚书【臣】董诰谨奏为敬刋御制诗五集告成恭摺进呈事钦惟我皇上夀臻全祜圣集大成钧轴运於一心词经垂於万古自来臣工学子忻诵惬慕喁向殚思从未有幸遘望九

  • 卷七百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四景龙文馆学士【诗一首】长宁公主宅流杯凭高瞰迥足怡心茵阁桃源不暇寻余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神龙从臣【诗一首】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纪事张仁亶自朔方入朝中宗迎宴於桃】

  • 卷二百七十三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二月丁亥朔,廣南西路轉運司言:「討伐交趾,差夫極眾,桂州九縣籍定保丁止八千五百,附保及單丁客戶共九萬一千二百有畸。今欲每差保丁兩番,即於附保人內差夫一番,各量給錢米,及本司所勾抽

  • 卷十九·杨士奇

    永乐元年夏四月丁未朔享 太庙 安南权理国事胡大互遣使奉表及方物贺即位且奏曰昔天朝 太祖高皇帝受 天明命统一寰宇前安南王陈日煃率先诸夷输诚奉贡蒙恩锡爵俾王其地不幸日煃丧已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

  •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二百五十三 曹(兆页)奏陈知州王承勋控案由摺·佚名

    原摺无日期 谨奏:奴才访问得颖州知州王承勋揭详安徽布政司年希尧一案。蒙万岁特差大人前来滁州审理,其冒蠲一款,闻系前往知州王盛文亏空钱粮无着,前任督抚布政要将凤阳知府蒋国祯题参,蒋国祯情愿代赔,尚未补完,乃系前任督抚

  • 金佗续编卷二十九·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九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十三赵忠简公鼎奏劄一卷乞於岳鄂屯驻人马臣勘会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全军人马先奉圣旨起发赴行在续蒙存留在本路?吉州平荡贼火臣契勘湖北鄂岳州系在大江之南与江

  • 文宗后卜答失里传·宋濂

    文宗卜答失里皇后,姓弘吉剌氏,其父为驸马鲁王..阿不剌,母为鲁国公主桑哥剌吉。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立为皇后。二年受册封。同年十一月,皇后以银五万两助建大承天护圣寺。至顺元年(1330)又以朝廷没收张皀家的田地四百顷

  • 礼一·徐松

    郊祀仪注职事亲郊,其五使已载别门,余执事官谓都大主管、排连、提〔点〕、(黔)[钤]辖,捧日奉宸队法驾卤簿、仪仗兵队(斡)[干]办、排连,法驾卤 、仪仗兵队都大提举、主管,并一行应奉兼主监散赏给,都大主管大内公事,行宫使,辇辂

  • 卷第卅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七〈起延暦元年正月、盡二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今皇帝〈桓武天皇〉延暦元年春正月己巳。以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祖足爲駿河守。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石行爲

  • 参两篇第二·张载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此天地之常体也。恒星不动,纯系乎天,与浮阳运旋而不穷者也;日月五星逆

  • 提要·王元杰

    御制题王元杰春秋谳义听讼吾犹人无讼以为本春秋经世书道德齐礼谨尊王而贱霸赖是以示准人心与天理藉斯以不冺谳有评狱义狱实刑之引春秋岂其然求精失之远梦得【叶】已一误【宋叶梦得尝作春秋谳不揆经世之意而专以评狱解

  • 卷二十六·严粲

    钦定四库人王书 诗缉卷二十六 宋 严粲 撰 思齐【音齎】文王所以为圣也 此诗五章皆言文王之所以为圣也孔氏以为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 思齐大任【音泰壬○朱氏曰思语辞○今曰旧作思念之思然思齐思

  • (四)·钱穆

    《近思录》卷四存养,凡七十条。兹亦随拈数例。明道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今按:孔孟之道,乃从人心发出,故读其书,不啻将己心收回,重要在一约字上。如读《论语》

  • 评书帖·梁巘

    书法杂论。清梁楠撰。一卷。共141则。系作者死后由士淦(姓不详)搜辑其随笔札记而成。首录《执笔歌》。全书前六十则包括执笔法、法书品评、碑帖源流、学书事宜等内容,后八十一则杂论各家书法。梁氏极注重执笔法,并以

  • 无垢优婆夷问经·佚名

    一卷,后魏般若流支译。有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问佛拂佛塔地,乃至四梵行三归戒之功德差别。佛决之。

  • 密藏开禅师遗稿·道开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