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隋唐五代史

记述中国隋唐五代时期历史的著作。吕思勉撰。1959年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初版,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全书共100余万字,22章。第1章至第13章叙述政治史,主要是隋唐五代王朝的兴衰史,基本采用纪事本末体。有隋室兴亡、唐之初盛、武韦之乱、开元天宝治乱、安史乱后形势、德宗事迹、顺宪敬穆4朝事迹、文武宣3朝事迹、唐室衰亡、五代十国始末等内容。第14章至22章叙述民族、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内容,采用旧式典章制度的体例,有唐中叶后四裔情形、隋唐五代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内容。该书是中国现代较早地系统叙述隋唐五代历史的著作,虽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旧史学的影响与考古出土资料的运用不足等缺点,但全书资料翔实,叙述周密,是研究隋唐五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隋唐五代史》全部章节目录

(1)第一章 总 论
(2)第一节 文帝内治
(3)第二节 文帝外攘
(4)第三节 炀帝夺宗
(5)第四节 炀帝荒淫
(6)第五节 炀帝事四夷
(7)第六节 隋末之乱(上)
(8)第七节 隋末之乱(下)
(9)第一节 高祖、太宗之治
(10)第二节 唐初武功(一)
(11)第三节 唐初武功(二)
(12)第四节 唐初武功(三)
(13)第五节 唐初武功(四)
(14)第六节 唐初武功(五)
(15)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
(16)第一节 高宗之立
(17)第二节 武后得政代唐
(18)第三节 武后政治
(19)第四节 高宗、武后时外患
(20)第五节 中宗复位
(21)第六节 韦后乱政
(22)第七节 玄宗之立
(23)第一节 玄宗政治
(24)第二节 开、天边事(一)
(25)第三节 开、天边事(二)
(26)第四节 开、天边事(三)
(27)第五节 开、天边事(四)
(28)第六节 开、天边事(五)
(29)第七节 安史之乱(上)
(30)第八节 安史之乱(下)
(31)第一节 代宗之立
(32)第二节 吐蕃、回纥之患
(33)第三节 藩镇及内乱
(34)第四节 代宗政治
(35)第一节 德宗初政
(36)第二节 东方藩镇之变
(37)第三节 泾师之变
(38)第四节 兴元后藩镇起伏
(39)第五节 贞元后边患
(40)第六节 贞元朝局
(41)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
(42)第二节 宪宗时藩镇叛服
(43)第三节 元和朝局
(44)第四节 穆宗时藩镇叛服
(45)第五节 穆、敬荒淫
(46)第一节 甘露之变
(47)第二节 武、宣朝局
(48)第三节 文、武、宣三朝藩镇叛服
(49)第四节 回纥之亡
(50)第五节 吐蕃衰乱
(51)第一节 懿、僖荒淫
(52)第二节 中叶后南蛮之患
(53)第三节 懿、僖时之内乱(上)
(54)第四节 懿、僖时之内乱(中)
(55)第五节 懿、僖时之内乱(下)
(56)第六节 僖宗再播迁
(57)第一节 昭宗征河东
(58)第二节 河东与、岐、华之争
(59)第三节 岐、汴之争
(60)第四节 梁太祖代唐
(61)第五节 唐末割据(上)
(62)第六节 唐末割据(下)
(63)第一节 梁、唐盛衰
(64)第二节 梁室之亡
(65)第三节 后唐庄宗乱政
(66)第四节 唐灭前蜀
(67)第五节 后唐庄宗之亡
(68)第六节 后唐明宗时内外形势
(69)第七节 从荣、从厚败亡
(70)第一节 唐、晋兴亡
(71)第二节 晋高祖时内外形势
(72)第三节 石晋之亡
(73)第四节 契丹北去
(74)第一节 郭威代汉
(75)第二节 南方诸国形势(上)
(76)第三节 南方诸国形势(中)
(77)第四节 南方诸国形势(下)
(78)第五节 周世宗征伐
(79)第六节 宋平定海内
(80)第一节 东北诸国
(81)第二节 南方诸国
(82)第三节 西北诸国
(83)第一节 婚制
(84)第二节 族 制
(85)第三节 人 口
(86)第四节 人民移徙
(87)第五节 风 俗
(88)第一节 门阀
(89)第二节 豪强、游侠
(90)第三节 奴 婢
(91)第一节物价、工资、赀产
(92)第二节 地 权
(93)第三节 侈靡之俗
(94)第四节 官私振贷
(95)第一节 农业
(96)第二节 工 业
(97)第三节 商 业
(98)第四节 钱 币(上)
(99)第五节 钱 币(下)
(100)第一节 饮食
(101)第二节 食储、漕运、籴粜
(102)第三节 服 饰
(103)第四节 宫 室
(104)第五节 葬 埋
(105)第六节 交 通
(106)第一节 政体
(107)第二节 封 建
(108)第三节 官 制(上)
(109)第四节 官 制(下)
(110)第五节 选 举(上)
(111)第六节 选 举(下)
(112)第七节 赋 税(上)
(113)第八节 赋 税(下)
(114)第九节 兵 制
(115)第十节 刑 制
(116)第一节 学校
(117)第二节 文 字
(118)第三节 儒、玄、佛思想转移
(119)第四节 史 学
(120)第五节 文学美术
(121)第六节 自然科学
(122)第七节 经 籍
(123)第一节诸教情状
(124)第二节 限制宗教政令
(125)第三节 杂迷信

猜你喜欢
  日闻录·李翀
  所知录·钱澄之
  北平录·佚名
  明神宗实录·佚名
  义和团揭帖·佚名
  大事记·吕祖谦
  台湾海防档·佚名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白话明史·张廷玉
  徐襄阳西园杂记·徐咸
  大清著作权律·佚名
  钦定皇朝通典·佚名
  历代建元考·钟渊映
  献贼纪事略·佚名
  游美同学录·周诒春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231_1 【宗武生日】杜甫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卷231_2 【又示

  • 哭庵词集·易顺鼎

    八犯玉交枝.榕城晚秋南归赋感山暗黄茅,水明红叶,瘴国又催行旅。风色围天吹渐紧,不肯让条鸦路。停车枫径晚,听犬吠疏篱,谁家笑语。云深处。知是翠微绝顶,榕阴儿女。 问侬独亸玉鞭,没情没绪。沉思毕竟何趣。早烂锦霜花无数。曾

  • 九月九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九月九日海岱会集序重九高秋日晶风淑丽泽诸友不速偕集一揖再茶坐无杂言乃各出所着古赋乐府古今诗相请相逊相谂评焉已乃进馔馔洁而无殽乃酌酒酒清而不多乃相议拟再作之题于雅于着于取义者焉盖相逊也欿然相受也怃然相正

  • 松陵集原序·陆龟蒙

    诗有六义其一曰比比者定物之情状也则必谓之才才之备者于圣为六艺在贤为声诗噫春秋之后颂声亡寝降及汉氏诗道若作然二雅之风委而不兴矣在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之作三言者曰振振鹭鹭于飞是也五言者曰谁谓雀无

  • 列传第二十二·刘昫

    ○虞世南 李百药 子安期 褚亮 刘孝孙 李玄道 李守素附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内史侍郎世基弟也。祖检,梁始兴王谘议;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俱有重名。叔父寄,陈中书侍郎,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

  • 卷三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三·脱脱

        张九成 胡铨 廖刚 李迨 赵开   张九成,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   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诏考官,

  • 卷二十四·黄以周

      徽宗   △崇宁三年(甲申,一一○四)   1、五月(案:钱氏《朔闰考》:是月癸酉朔。) 丁丑,尚书省劄子:“京城提举茶场所准诏旨,水磨茶场追述旧制,别立新额。奉圣旨,依今具申请下项:一、元丰茶场以在京府界郑、澶、颍昌府为地分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秋七月己卯朔金主亶执其太师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太保领三省事兖国王宗隽滕王宗英虞王宗伟先是郎君和什者谋反下大理狱事连宗磐等会宗磐等以朔日入见亶伏兵执之辛巳皆坐诛亶下诏略曰周行管叔之诛汉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一·佚名

    台湾之狱台湾之狱夏燮道光二十一二年间,英夷舟过闽洋,屡犯福建之台湾,皆败焉。初,英人修粤东烧烟之怨,数以舟师分寇闽、浙间;时任福建总兵官逵洪阿、台湾兵备道姚莹先后调集官兵乡团,防其内窜。值定海、厦门相继告陷,遂窥台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杨士奇

    宣德四年三月丁未朔行在礼部户部奏昨总兵官都督陈怀报四川狭西贵州都司并四川狭西行都司所调官军从征松潘等处有功者凡四万八千九百九十六人有旨定高下给赏钞请于所在官司给之纻丝及绢三千四百六十一匹布六万五千七百

  • 十国春秋卷三十八·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前蜀四列传髙祖顺徳皇后周氏 顺圣皇太后徐氏翊圣皇太妃徐氏贵妃张氏 夫人萧氏后主废后髙氏 皇后金氏 元妃韦氏贵妃钱氏顺妃苏氏昭仪李氏【李玊箫】宫人刘氏顺徳皇后周氏许州人也武成元年髙祖即帝位册

  • 卷五十·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宋 陳祥道 撰天子諸侯視學之禮禮記王制天子出征受成於學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于大樂正大樂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

  • 第九 权篇 5·王诩

    【原文】故曰:辞言①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一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一精一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②;与拙者言,依于辩

  • 法句譬喻经好喜品第二十四·佚名

    昔佛在舍卫精舍。时有四新学比丘。相将至奈树下坐禅行道。奈华荣茂色好且香。因相谓曰:世间万物何者可爱以快人情。一人言:仲春之月日木荣华游戏原野此最为乐。一人言:宗亲吉会觞酌交错。音乐歌舞此最为乐。一人言:多积财

  • 覆袁闻纯居士书·太虚

     闻纯居士道鉴:前者大圆居士盛称高致,心焉向慕!遂欲以中哲讲席相烦,乃盛德让先,逊谢未遑,益令倾折无似。顷又蒙惠书,厚意殷虔,肫肫至诚,溢于言外;惟过荷推奖,殊增愧耳!他日有相会之缘,其终驾临鄂渚,俾获光照欤!专此,并颂净祺!太虚和

  • 卷第三十八·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八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一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之二佛住舍卫城。尔时有人名竭住。在外道中出家。父母在佛法中出家。时竭住。盛寒时无衣。往至母所禽兽而住。母即慈念。有新浣染作净郁多罗

  •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元来

    明代禅宗典籍。明无异元来撰,成正编。一卷。此书为揭举参禅中常犯毛病,指导参学人如何做工夫,发疑情,参公案的专书。中收“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内容。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