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节 南方诸国形势(下)

钱镠以龙德三年(923年),受梁册为吴越国王,始建国。同光二年(924年),唐因梁官爵命之。三年(925年),镠使告于吴,吴以其国名与己同,不受。戒境上:毋通使者商旅。四年(926年),安重诲奏削镠官爵,以太师致仕,进奏官、使者、纲吏,令所在系治,事见第十一章第六节。长兴元年十月,镠因册闽使者还,附表引咎。其子传瓘及将佐,屡为镠上表陈诉,乃敕听两浙纲使自便。二年三月,以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遣使者往谕旨:以向日致仕,乃安重诲矫制也。三年三月,镠卒。年八十一。第五子传瓘立,更名元瓘。兄弟名传者,皆更为元。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至天福三年(938年),乃复建国,如同光故事。初元瓘弟判明州元珦,骄纵不法,幽而废之。小弟元,据《通鉴》。《考异》曰:《晋高祖实录》《十国纪年》作元球,今从《吴越备史》《九国志》。数有军功,镠赐之兵仗。元瓘立,元为土客马步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增置兵仗至数千,国人多附之。元瓘忌之。是岁,并元珦杀之。六年八月,元瓘疾,属后事于内都监章德安。初内衙指挥使戴恽为元瓘所亲任,欧《史》云:元瓘质宣州,以胡进思、戴恽等自随。军事悉以委之。元瓘养子弘侑乳母,恽妻之亲也。元瓘卒,或告恽谋立弘侑。德安秘不发丧,伏甲士杀恽,废弘侑为庶人,复姓孙,幽之明州。立元瓘子弘佐,时年十四。据《通鉴》。欧《史》云:年十三。内衙上统军使阚璠强戾,弘佐不能制。德安数与之争,贬处州。今浙江丽水县。右都监使李文庆不附,贬睦州。见第八章第二节。璠与右统军使胡进思益专横。璠与内都监使杜昭达皆好货。钱塘富人程昭悦,以货结二人,得侍弘佐左右。昭悦说进思,与璠各除刺史,复以他故留进思。内外马步都统军使钱仁俊母,昭达之姑也。昭悦谮璠、昭达谋奉仁俊作乱,诛之。夺仁俊官,幽于东府。治阚、杜党,诛放百余人。时开运二年十一月也。天福十二年二月,弘佐使内牙指挥使诸温杀昭悦,时为内都监。释仁俊之囚。是岁六月,弘佐卒,子昱方五岁,以弟弘倧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弘倧性刚严,愤弘佐容养诸将,政非己出,与内衙指挥使何承训谋逐胡进思。又谋于内都监使水丘昭券。胡三省曰:按薛《史》,镠母水丘氏,昭券盖外戚也?昭券以为进思党盛难制,不如容之。弘倧犹豫未决。承训恐事泄,反以谋告进思。十二月,进思以亲兵废弘倧而立其弟弘俶。杀水丘昭券及弘倧舅进侍鹿光铉。承训复请诛进思,弘俶恶其反复,且惧召祸,斩之。进思屡请杀弘倧,未几,疽发背卒,弘倧乃获全。钱氏此时,子弟相争,军人跋扈,其势颇危,幸徐温、李昪,皆志在篡国,不暇思启封疆,闽则地更僻小,故其国亦粗安。然自钱镠,已营造第舍,穷极壮丽。轩陛服饰,比于王者。两浙里俗,咸曰海龙王。元瓘营造,又甚于其父。自镠世常重敛其民。下至鸡鱼卵,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责其负,则诸案吏各持其簿列于廷。凡一簿所负,唱其多少,量为笞数,已则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犹积数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堪其苦焉。

刘隐以梁开平二年(908年),兼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三年(909年),封南平王。乾化元年(911年),进封南海王。是岁卒。表弟节度副使陟权知留后。乾化二年(912年),除清海军节度使,更名岩。《旧史·列传》云:初名陟,僭位之明年,改名岩。《新史·世家》云:初名岩,更名陟。《通鉴考异》引《十国纪年》云:太祖授陟清海节度使,陟复名岩。胡宾王《刘氏兴亡录》,谓其父葬其母段氏,得石版,有篆文曰隐台岩,因名其三子。又引《梁太祖实录》,于乾化元年(911年)称为陟,二年(912年)称为岩,《吴越备史》于乾化四年(914年),《吴录》于天佑十四年(917年),即贞明三年(917年),薛《史·本纪》于贞明五年(919年),皆称为岩,则复名之说当不误。惟《唐烈祖实录》谓陟僭位改名岩,与薛《史·列传》合;《庄宗实录》于同光三年(925年)称为陟,《列传》自嗣立至建号,皆云刘陟耳。推校众说,初名岩,更名陟,复名岩当不误。《通鉴》以其首尾名岩,但称为岩,亦未尽善也。末帝即位,悉以隐官爵授之。贞明元年(915年),岩以钱镠为国王,而己为南平王,南平郡王。表求封南越王,及加都统,不许。岩谓僚属曰:“今中国纷纷,孰为天子?安能梯航万里,远事伪庭乎?”自是贡使遂绝。三年八月,自称皇帝,国号大越。四年十一月,改国号曰汉。五年九月,诏削岩官爵,命钱镠讨之。镠虽受命,竟不行。同光三年(925年),岩闻梁灭,遣宫苑使何词入贡,且觇中国强弱。还言庄宗骄淫无政,不足畏也。岩大悦,自是不复通中国。南汉距中国远,故于中国初无所畏,词之来,书辞称大汉国主致书,上大唐皇帝,亦与南唐同也。是岁十二月,有白龙见于汉宫,改元曰白龙,更名龚。至天福六年(941年),龚寝疾,有胡僧谓名龚不利,乃自造字名之,义取飞龙在天,读若俨。自唐末,天下乱,中朝人士,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隐皆招礼之。或辟置幕府,待以宾客。岩亦多延中国士人,置于幕府,出为刺史,刺史无武人。此在五代时,可谓差强人意。然岭南珍异所聚,又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穷奢极丽,宫殿悉以

金玉珠翠为饰。用刑惨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谓之水狱。末年尤猜忌,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故专任宦官,而自隐以来,招致士大夫之意亦衰矣。岩初立,破虔州兵,取韶州。见第十一章第五节。又取容管及高州于楚。开平四年(910年),楚取容管、高州,至是弃之。然娶马殷女,僭号后立为后,故于楚亦无衅。长兴初,尝遣将攻拔交州,旋复失之。交州自此遂与中国分离矣。天福七年(942年),卒。长子弘度立,更名玢。以弟弘熙辅政。明年,为所弑。弘熙立,更名晟。以弟弘昌为太尉、兼中书令、诸道兵马都元帅,知政事。弘杲为副元帅,参与政事。已而杀之。遂尽杀诸弟。作离宫千余间,饰以珠宝。设镬汤、铁床、刳剔等刑。任宦者林延遇。延遇死,又继以龚澄枢。其无道,无一不与同也。晟尝求婚于楚,楚王希广不许。晟怒,攻之,取贺州、昭州。贺州见第十章第一节,昭州见第四章第六节。事在乾祐元年(948年)。楚亡,又取桂管。败唐兵,取郴州。然皆乘乱攘夺,无与于强弱之数也。显德五年(958年),晟卒。长子继兴立,更名。时年十七。龚澄枢仍用事,一切弊政,仍与晟世无异。

荆南地狭兵弱。高季兴初之镇,梁以兵五千为其卫,衣食皆取给于梁。至后唐明宗时,尚岁给以盐万三千石。周世宗平淮南,又命泰州给之。在十国中,最无自负之意,故颇惟利是图。自季兴时,诸道入贡过其境者,多掠夺其货币,及诸道移书诘让,或加以兵,不得已,复归之,曾不为愧。及从诲立,唐、晋、契丹、汉,更据中原,南汉、闽、吴、蜀皆称帝,从诲利其赐与,所向称臣。诸国贱之,谓之高赖子,俗语谓夺攘苟得无愧耻者为赖子,犹言无赖也。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诈。安从进反,结从诲为援,从诲外为拒绝,阴与之通。晋师致讨,从诲遣将李端以舟师为应。从进诛,从诲求郢州为属。高祖不许。汉高祖起太原,从诲遣人间道奉表劝进,且言汉得天下,愿乞郢州为属。高祖阳诺之。高祖入汴,从诲遣使朝贡,因求郢州。高祖不与。从诲怒,及加恩使至,拒而不受。闻杜重威叛,发水军数千袭襄州,又寇郢州。遂绝汉,附于唐、蜀。既而北方商旅不至,境内贫乏,乃又上表谢罪,乞修职贡。乾祐元年(948年)。盖真惟利是视矣。然从诲性明达,能亲贤礼士,省刑薄赋,境内以安,《通鉴》清泰二年(935年)。实五代时之贤主也。乾祐元年(948年)卒。子保融知留后。荆南自后唐已来,数岁一贡,中间两绝,及周世宗时,无岁不贡矣。

孟知祥以清泰元年(934年)卒,子仁赞立,更名昶。时年十六。《新史·世家》云:昶好打毬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枢密副使韩保贞切谏。昶大悟,即日出之,赐保贞金数斤。有上书言台省官当择清流。昶叹曰:“何不言择其人而任之?”左右请以其言诘上书者。昶曰:“吾见唐太宗初即位,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皆见嘉纳,奈何劝我拒谏邪?”然昶年少,不亲政事,而将相大臣皆知祥故人,知祥宽厚多纵之,及其事昶,益骄蹇。多逾法度,务广第宅,夺人良田,发其坟墓,而李仁罕、张业尤甚。昶即位数月,执仁罕杀之,并族其家。业,仁罕甥也,时方掌禁兵,昶惧其反仄,乃用为相。业兼判度支,置狱于家,务以酷法,厚敛蜀人,蜀人大怨。乾祐五年(952年),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执而杀之。王处回、枢密使。赵廷隐相次致仕。故将旧臣殆尽,昶始亲政事。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何建以秦、成、阶三州来附,昶因遣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悉有王衍故地。赵思绾、王景崇送款,昶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以应思绾。昶相毋昭裔切谏,以为不可。然昶志欲窥关中甚锐,乃遣安思谦益兵以东。已而汉诛思绾、景崇,虔钊等皆罢归,而思谦耻于无功,多杀士卒以威众。昶与翰林使王藻谋杀思谦,而边吏有急奏,藻不以时闻,辄启其封,昶怒之。其杀思谦也,藻方侍侧,因并擒藻斩之。自清泰至乾祐,凡十五年,乃克尽除其逼,其事亦非易易,昶实非全无能为,然知祥在蜀,全恃客兵,客将尽而蜀人不与同心,所恃以自立者先拨,况复荒淫为武家积习,昶亦渐染之而不能自拔,区区小慧,又何益邪?

猜你喜欢
  隐帝纪中·薛居正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二·汪楫
  附录·蔡絛
  卷之六百七十·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九二七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续缴《陈睿谟奏疏》等禁书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三九五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奏请旨仍令于敏中纂办《日下旧闻考》折·佚名
  卷三·吕中
   第十三章 精查清点·林语堂
   弁 言·林语堂
  蒲察通传·脱脱
  孙威、孙拱传·宋濂
  卷一百七十六之七·雍正
  卷七十·佚名
  傅品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九·彭定求

        卷39_1 【上之回】陈子良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卷39_2 【新成安乐宫(一作新宫词)】陈子良   春色照兰宫,秦女坐窗中。

  • 卷五·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五明 梅鼎祚 编郊庙歌辞【庙祀齐 梁 陈 北周 隋】齐太庙乐歌【南齐书乐志曰宋昇明中太祖为齐王令司马禇渊造太庙登歌二章建元初诏黄门侍郎谢超宗造庙乐歌诗十六章永明二年尚书殿中曹奏太祖

  • 一百六十七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呈江南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 奴才于四月二十五日已至江宁。江南大麦已经收割全完,小麦方现在刈获,俱系十分收成。入夏以来,雨("扬"之"扌"换作"日")时若,秧田有水。米价八九钱不等,百姓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纪昀

    列传唐 【五十】○唐五十张镒姜公辅 武元衡【儒衡】李绛【璋】 宋申锡张镒姜公辅武元衡李绛宋申锡△张镒张镒字季权一字公度国子祭酒后胤五世孙也 【吴缜纠谬云按后胤传末云孙齐邱厯监察御史朔方节度使终东都留守子

  • 九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古今书籍百种开单呈览折·佚名

    九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古今书籍百种开单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二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恭陈续购经史子集各书,仰祈圣鉴事。窃臣奉命采访遗编,凡能阐明经学治法,有关

  • 卷二十九·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九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沟洫志第九【应劭曰沟广四尺深四尺洫广深倍於沟师古曰洫音许域反】 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师古曰堙塞

  • 宫他为燕魏·佚名

    【提要】 他人的灾难意味着自己的利好,他国的混乱是国家攫取利益的最佳时机。国家之间无情义可言,乘人之危是非常正常的事。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他周遍国家是统一安定还是混乱分裂有着直接的关系。 【原文】 宫他为燕

  • 卷一百四 朱子一·黎靖德

      ◎自论为学工夫   某自丱读四书,甚辛苦。诸公今读时,又较易做工夫了。〔敬仲〕(以下读书。)   后生家好著些工夫,子细看文字。某向来看大学,犹病於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因说:"前辈诸先生长者说话,於大体处固无

  • 御纂孝经集注·雍正

    开宗明义章第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以开宗明义名章】○仲尼居曽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曽子辟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女音

  • 卷二·俞汝言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平义卷二      秀水俞汝言撰桓公【名轨史记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一十八年諡法辟土服远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不言即位先君不以其道终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

  • 卷七·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七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陈一之十二陈国名太嘷伏羲氏之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西望外方东不及孟诸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

  • 卷三·佚名

    教外别传卷三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

  • 掌中论一卷·陈那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谓于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由妄执故。今欲为彼未证真者。决择诸法自性之门。令无倒解故造斯论。颂曰。  于绳作蛇解  见绳知境无  若了彼分时  

  • 自然法典·摩莱里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劳动人民启蒙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代表作,出版于1755年。这部书集中阐述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摩莱里作为一名启蒙学者,坚定地站在反封建营垒,但他把矛头对准了私有制度,因此又不同于当

  • 剖心记·吴趼人

    法律小说,二回,未完。我佛山人(吴趼人)著,亚东破佛评。原载《竞立社小说月报》第二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出版。宣统二年(1910),作者将小说的故事梗概另写成《山阳巨案》一文,刊于《舆论时事报》,后收入《我佛山人札

  • 聊斋俚曲集·蒲松龄

    清蒲松龄所作通俗说唱作品集。近人路大荒整理。有《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快曲》、《丑俊巴》、《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穷汉词》、《墙头记》、《禳妒

  • 离垢施女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

  •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佚名

    梵名Sapta-buddhaka-su^tra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如来善巧咒经、如来方便巧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居鸡罗婆山顶时,林中一比丘为恶鬼所捉,另一此丘着于邪魅,苦闷懊恼不堪。佛陀乃应虚空藏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