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

唐世,西南夷落之分布,仍与前世略同。晋代宁州之地,为爨氏所擅者,《唐书》称曰两爨蛮。西爨曰白蛮,东爨曰乌蛮。西爨,自言先世出于中国。东爨与西爨言语不同,且须四译乃通。盖二者实非同族,特同戴爨氏为君长而已。《唐书》云:西爨,自云本安邑人,七世祖晋南宁太守,中国乱,遂王蛮中。安邑,汉县,今仍为县,属山西。齐世宁州诸爨,恃远擅命,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二节。由此上溯之,三国李恢,为建宁俞元人,俞元,后来之澄江县也,其姑夫曰爨习,见《蜀志》本传。《晋书·穆帝纪》:永和元年(345年),有李势将爨来奔。《王逊传》:李骧等寇宁州,进使姚崇、爨琛拒之。可见爨氏在西南,久为强族。中国仕宦之家,为大长于蛮夷中者不乏,西爨此说,当非妄相攀附也。南诏强后,罗凤胁徙西爨于永昌,东爨以言语不通,多散依林谷,得不徙,则其言语、居处,皆与西爨不同。其语四译乃与中国通,则与中国交涉,亦必甚鲜。《唐书》所载;东钦二姓为白蛮,妇人衣白缯,初裹五姓为乌蛮,妇人衣黑缯,疑乌白之名,乃汉人因其衣色不同而名之,非其本为近族,所异止于衣色也。爨蛮之地:《唐书》云: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城,通谓之西爨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乌蛮。曲州,本隋恭州,武德八年(625年)改名。靖州,唐析隋协州置,当在今曲靖境。晋宁、安宁现已并入昆明市;弥鹿川,疑今之弥勒彝族自治县,乃以此得名。唐南宁州有属县曰升麻,疑亦因川而置,未详为今何地。步头,伯希和云:即贾耽《入四夷路》之古涌步,在今建水县境,见所著《交广印度两道考》。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本。东爨地近于僚,疑僚族也。参看下文。爨蛮西有徒莫祇蛮、俭望蛮。又西为白水蛮。地与青蛉、弄栋接,青蛉即蜻蛉。更西,有大勃弄、小勃弄二川蛮。大小勃弄见第二章第二节。西与西洱河接。此今云南之东境及北境也。前世牂牁之地曰牂牁蛮。其北五百里,有别部曰充州蛮,以唐于此置充州名,见下。又其北曰东谢。在黔州西三百里。黔州见第二章第七节。东谢之南曰南谢,西曰夷子。夷子之西为西赵。西属昆明蛮,南至西洱河。《唐书》云:山洞阻深,莫知道里,南北十八日行,东西

二十三日行,则其占地颇广。此今贵州之东北境,四川之南境也。益西,入西康境,曰松外蛮。胡三省曰:盖以其在松州之外而得名。见《通鉴》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注》。松州见第四节。又西南,入云南西北境,曰西洱河蛮。此中除东爨外,当皆为濮族,其俗与中国甚近。其俗颇类有殷,如以十二月为岁首,婚嫁不避同姓是也。《通鉴》云:语虽小讹,其生业、风俗,大略与中国同。自云本皆华人。其所异者,以十二月为岁首。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案濮族之俗,类乎中国者,盖皆传之自古,其语仅小讹,则皆后来播迁其中之华人,濮族本种,自不如此也。然既有语仅小讹者居其中,则决无四译乃通之理,此亦可见东西爨之必非同族矣。《唐书》云:自夜郎、滇池已西,皆庄蹻之裔,虽不必信,要其汉化实甚深,汉人与之杂居者,亦必不少矣。昆明蛮境接西洱河,而其风俗判然不同,《唐书》云:人辫首左衽,与突厥同。随水草畜牧。夏处高山,冬入深谷。尚战死,恶病亡。盖汉世巂昆明之裔也。居古永昌郡地者曰永昌蛮,盖汉哀牢夷之裔。其西有扑子蛮、以青娑罗为通身袴,此亦贯头衣之变也。望蛮。青布为衫裳,联贯珂贝珠络之。髻垂于后。又有黑齿、金齿、银齿三种,见人以漆及镂金银饰齿,寝食则去之。直顶为髻。青布为通袴。及绣脚种,刻踝至腓为文。绣面种,生逾月,涅黛于面。雕题种,身面涅黛。穿鼻种,以金环径尺贯其鼻,下垂过颐。君长以丝系环,人牵乃行。其次以二花头钉贯鼻下出。长鬃种,栋锋种。皆额前为长髻,下过脐,行以物举之。君长则二女在前,共举其髻,乃行。云南徼外千五百里有三濮:日文面濮,俗镂面,以青涅之。曰赤口濮,裸身而折齿,劖其唇使赤。曰黑僰濮。以幅布为裙,贯头而系之。皆观其俗而知其为古之越。《旧书·地理志》,于邕管诸州,多言其为古西瓯骆之地,邕州,今广西邕宁县。而渝州之北有南平僚,渝州,今四川巴县。南平僚人楼居,梯而上,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贯其耳,贵者饰以珠珰。其附近有飞头僚、头欲飞,周项有痕如缕,妻子共守之,及夜,如病,头忽亡,比旦还。此盖其人刻项为文,乃有此传说也。乌武僚,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案此亦因其凿齿而有是说也。俗亦皆类于越。盖又其族之北出者也。

隋世用兵西爨,已见第二章第二节。《唐书·南蛮传》曰:震、玩惧而入朝,文帝诛之,诸子没为奴。高祖即位,以其子弘达为昆州刺史,奉父丧归。上并言震、玩,而下但云其子,殊不别白,隋世刺昆州者为玩,弘达盖玩之子也。《传》又云:益州刺史段纶,遣俞大施至南宁治共范川,诱诸部皆纳款贡方物。太宗遣将击西爨,开青蛉、弄栋为县,青蛉,属髳州。髳州,初名西濮州,武德四年(621年)置,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名,今云南牟定县也。弄栋,武德七年(624年),尝置裒州。盖与西濮州皆尝废,而太宗又以兵力定之。《地理志》:武德元年(618年),开南中,置南宁州。治味,在今曲靖县西。五年侨益州。四年(621年),置总管府。又于姚州置都督府。今云南姚安县。八年(625年),更南宁州曰郎州。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而《传》言二十二年(648年)徙莫祗蛮、俭望蛮内属,以其地为傍、望、览、丘、求五州,隶郎州都督府,则后复置都督也。永徽初,大勃弄酋杨承颠寇麻州。在今楚雄附近。都督任怀玉招之,不听。高宗以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与怀玉讨之。孝祖先破白水蛮,又斩小勃弄酋殁盛,而执承颠。乃罢郎州,更置戎州都督。牂牁与东谢、南谢,首领皆姓谢氏。牂牁酋龙羽,武德三年(620年),遣使朝贡。以其地为牂州。在今贵州德江县西。充州蛮亦来朝贡。以其地为充州。东谢酋元深,南谢酋强,贞观三年(629年)偕来。据《唐书·南蛮传》。《通鉴》亦系武德三年(620年)。以东谢地为应州。亦在德江县境。南谢地为南寿州,四年(630年),改为庄州。在旧思南府境。西赵首领赵氏,夷子李氏,自古未尝通中国。贞观中,黔州豪帅田康讽之,皆遣使入朝。而西赵首领赵酋摩《旧书》作赵磨。率所部万余户内附。以其地为明州。在旧思南府之南。松外蛮,分数十百部,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凡数十姓,赵、杨、李、董为贵族,皆擅山川,不能相君长。贞观中,巂州都督刘伯英上疏请击之。居数岁,《本纪》在二十二年(648年)。太宗使梁建方发蜀十二州兵进讨。谕降七十余部,户十万九千,署首领蒙河为县令。《地理志》:巂州昌明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开松外蛮,置牢州及松外、寻声、林开三县。永徽三年(652年),州废,省三县入昌明。昌明,在今盐源县西南。西洱河蛮,道由郎州三千里,建方遣奇兵自巂州道千五百里掩之。其帅杨盛欲遁去,使者好语约降,乃遣首领纳款军门焉。昆明蛮,武德中,巂州治中吉伟使南宁,因至其国,谕使入朝贡,自是岁与牂牁使者偕来。总章三年(670年),置禄州、汤望州。当在楚雄境。咸亨三年(672年),其十四姓率户二万内附。析其地为殷州、总州、敦州。殷州居戎州西北,总州居西南,敦州居南,远不过五百余里,近三百里。其后又置盘、麻等四十一州,皆以首领为刺史。盘州,今贵州盘县。南平僚,王姓朱氏,号剑荔王。贞观三年(629年),遣使纳款。以其地隶渝州。永昌蛮,咸亨五年(674年)叛。高宗以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三濮,龙朔中,遣使与干支弗、磨腊同入贡。干支弗、磨腊为南印度之国,见下。三濮盖亦自海道来者也。以上略据《唐书·南蛮传》,皆其部落较大,能自达于朝廷者,其较小者,仅隶属于州郡,则史不能尽著其事矣。《传》云:建中三年(782年),大酋长检校蛮州长史资阳郡公宋鼎与诸谢朝贺,德宗以其国小,不许。诉于黔中观察使王础,以州接牂牁,愿随牂牁朝贺。础奏牂、蛮二州,户繁力强,为邻蕃所惮,请许三年一朝。诏从之。此小部落不达于天子之证也。《新书·地理志》:羁縻州,在剑南道者,诸蛮州九十二,分隶戎州、姚州、泸州三都督府;泸州,今四川泸县。江南道五十一,皆隶黔州;岭南道九十二,分隶桂州、邕州及安南都护府;桂林见第二章第二节。

安南都护府,治今越南河内。可略见其分布之迹。唐世南方民族,情势异于前世者,为僚族之盛。前世僚仅盛于巴、蜀,唐世则州县之招生僚置者,遍于剑南、岭南两道,山南、江南两道亦有之。皆见新旧《书·地理志》。兵事,散见纪、传中者亦不绝。《新书·南蛮传》所载,特其十一而已。盖其种落日盛,出居平地者亦日多也。

隋世用兵林邑,已见第二章第五节。《唐书》云:其王范梵志,裒遗众别建国邑。武德时,再遣使贡方物。贞观时,王头黎又来献。头黎死,子镇龙立。十九年(645年),摩诃慢多伽独弑镇龙,灭其宗。范姓绝。国人立头黎婿婆罗门为王。大臣共废之,更立头黎之女。诸葛地者,头黎之姑子。父得罪奔真腊。女之王,不能定其国,大臣共迎诸葛地为王,妻以女。永徽至天宝,凡三入献。至德后更号环王。马司培罗《占婆史》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本。据碑文云:“范梵志名商菩跋摩(Cambhuvarman)。头黎名建达婆达摩(Kandarpadharma)。镇龙因碑文漫漶,名不可考。摩诃慢多伽独,乃Mahamantrakrt之译音,此言大臣,非姓名也。镇龙之死,国人立其妹之子拔陀罗首罗跋罗为王,Bhadrecvaravarman乃婆罗门之子ChandasyaSatyaKauikaSvamin,《唐书》云立头黎婿婆罗门,误。诸葛地,碑名波罗迦舍达摩(Prakacavarman)。是为毗建陀跋摩一世(VikrantavarmanⅠ)。乃梵志父律陀罗跋摩一世(KucriRudravarmanⅠ)外孙之子,《唐会要》称为铸迦舍波摩云。”《唐书》又云:环王,一曰占不劳,亦曰占婆。马司培罗云:“环王之称,在占文、梵文中,皆无从求其元名。考诸碑志,占婆皆称占婆王或占婆国,从未改易称号云。”案占婆,即《西域记》之摩诃占波。桑原骘藏《蒲寿庚传》曰:“占不劳乃香泊拉(Champura)之音译。泊拉(pura)梵语都城,香泊拉者,香族(Cham)之都城。盖指占婆国都言之,占城乃其义译,中国人以城名名其国云。”隋之破林邑也,尝以其地为三郡,置守令,而道阻不得通。唐世未尝用兵占婆,盖无意于收复其地矣。此亦民族进化,稍趋独立之征也。

占婆之南,新兴之国为真腊。《唐书》云:其王刹利伊金那,贞观初,并扶南,有其地。而《扶南传》云:治特牧城,俄为真腊所并,益南徙那弗那城,武德、贞观时再入朝,则其国仍存。案《隋书》即云扶南为真腊所并,见第六章第五节。而至唐世仍存者,盖其国之地,日为真腊所侵削,国都数经移徙,每移都一次,史辄云为真腊所并,实则所并者非其全境,而其统绪亦迄未尝绝也。《旧书·地理志》云:笼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招慰生蛮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扶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扶州。今广西扶南县。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岛中,去日南郡约七千里,在林邑国西三千里。其王,贞观中遣使朝贡。故笼州招置之,遥取其名,非正扶南国也。然则是时之扶南,已播迁至海岛中矣。婆利为扶南别名,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四节。《唐书》:诃陵东距婆利,诃陵为今爪哇,婆利,近人拟诸爪哇东之Bali岛,则扶南之播迁入海,由来已旧。岂亦如越灭于楚,其子孙分王于江南海上欤?真腊西北有僧高、武令、迦乍、鸠密,后亦为所并。《唐书》云:贞观十二年,僧高、武令、迦乍、鸠密四国使者朝贡。僧高直水真腊西北。其后鸠密又与富那王等遣使来贡。僧高等国,永徽后为真腊所并。僧高而外,诸国所在,多不甚明晰。见并者共有几国,亦难质言。子京文字,往往鹘突如此。此等皆小国,既偕来,相去当不甚远,其见并,或亦不相先后也。西北有参半,北有道明,亦为之属。而其本国,自神龙后分为二半:北多山阜,号陆真腊半,南际海,饶陂泽,号水真腊半焉。半字当系译语。

此外海南诸国,见于史者,环王西有甘毕,南有殊禁,泛交趾海三月乃至。西南有盘盘。冯承钧云,应在湄南江下流。盘盘北有堕和罗,异译亦曰投和,《唐书》误析为二。亦冯承钧说。又云:即《义净求法传》之杜和钵底,在湄南江流域。有二属国:曰昙陵,曰陀洹。昙陵在海洲中。盘盘东南有哥罗。一曰个罗,亦曰哥罗富沙罗。冯承钧曰:一作迦罗舍弗,一作哥罗舍分,又有哥古罗、古罗、古逻诸译,即大食人之Kalali,马来人之Kera,今马来半岛之Kra是也。哥罗东南有拘蒌密,西北距文单。文单,即陆真腊。其西为赤土。今暹罗境。赤土南有丹丹,《唐书》云:婆利,直环王东南,自交州泛海,历赤土、丹丹诸国乃至;则丹丹应在赤土之南。西南入海得婆罗。益南为罗越,隔海与佛逝相望。见贾耽《入四夷路》。其西南哥谷罗,冯承钧云:在马来半岛西岸。商贾往来所凑集,岁乘舶至广州,州必以闻。佛逝者,室利佛逝之简称,今苏门答腊。又其南为诃陵,诃陵南有多摩苌,西有堕婆登,则皆当在今爪哇也。

诸国在武德、贞观、永徽中,多通朝贡,后亦时来,其文化多受诸印度。惟盘盘兼有佛、道士祠;官,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投和,官有朝请、将军、功曹、主簿、赞理、赞府,分领国事。分州、郡、县三等。州有参军,郡有金威将军,县有城、有局,长官得选僚属自助;犹是中国之遗制。诃陵旁小国二十八,莫不臣服,实为海南盛国。《唐书》传其轶事曰: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大食君闻之,赍金一囊置其郊。行者辄避。如是三载。太子过,以足躏金。悉莫怒,将斩之。群臣固请。悉莫曰:“而罪实本于足,可断趾。”群臣复为请。乃斩趾以徇。大食闻而畏之,不敢加兵。观此传说,隐见大食贾胡,在南海中卓有势力。诃陵有文字,知星历,傥亦受诸大食者欤?

印度与中国,久有往还,然皆商贾及传法求法之僧人。《梁书》虽载其王屈多于天监初遣使来献,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四节。其究为贾胡,抑真信使,犹未可知也。至唐世,乃确有国交焉。《唐书·中天竺传》曰:隋炀帝时,遣裴矩通西域诸国,独天竺、拂菻不至为恨。武德中,国大乱。王尸罗逸多勒兵战,无前。四天竺皆臣之。会唐浮屠玄奘至其国。尸罗逸多召见,曰:“而国有圣人出,作《秦王破陈乐》,试为我言其人。”玄奘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伏状。”王喜,曰:“我当东面朝之。”贞观十五年(641年),自称摩伽陀王,遣使者上书。帝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慰抚。尸罗逸多惊问国人:“自古亦有摩诃震旦使者至吾国乎?”皆曰:“无有。”乃出迎。膜拜受诏书,戴之顶。复遣使者随入朝。诏卫尉丞李义表报之。尸罗逸多复献火珠郁金菩提树。二十二年(648年),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其国,以蒋师仁为副。未至,尸罗逸多死,国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旧书·太宗纪》: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右卫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通鉴》云:击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大破之。新旧《书·天竺传》皆但作那伏帝。发兵拒玄策。时从骑才数十,战,不胜,皆没。遂剽诸国贡物,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邻国兵。吐蕃以兵千人来,泥婆罗以七千骑来。《旧书》云:玄策走至吐蕃,发精锐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部分进战荼镈和罗城。三日,破之。阿罗那顺委国走。合散兵复陈。师仁擒之。余众奉王息阻乾陀卫江。师仁击之,大溃。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降城邑五百八十。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及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拜上地图,请老子像。《旧书》云:因请老子像及《道德经》。玄策执阿罗那顺献阙下。《旧书·本纪》云:吐蕃赞普击破中天竺国,遣使献捷。

唐世兵威能伸于印度者,吐蕃之宾服实为之。《唐书》:羁属吐蕃者,有泥婆罗,今廓尔喀。有悉立,当吐蕃西南。有章求拔。或曰章揭拔。本西羌种,在悉立西南四山中。后徙山西,与东天竺接。皆尝通贡使,而章求拔当唐讨天竺时,亦尝发兵来赴云。此皆今印、藏间之国也。此外通朝贡者,又有摩揭陀、那揭、乌荼、《唐书》云:一曰乌仗那,亦曰乌苌。《西域记》乌仗那、乌荼各为一国。罽宾,及师子国,锡兰。亦皆在五印之域。名蔑,其人短小,兄弟共妻,妇总发为角,以辨夫之多少,亦一妻多夫之族,分布于印度地方者也。《唐书》又云:赡博,或曰赡婆。北距兢伽河。恒河。显庆中,与婆岸、千支弗、舍跋若、磨腊四国并遣使者入朝。千支当夺弗字。在西南海中,本南天竺属国。亦曰半支跋,若唐言五山也。北距多摩苌。又云:多摩苌,东距婆凤,西多隆,南千支弗,北诃陵。显庆中贡方物。伯希和云:此诃陵非在今爪哇岛之诃陵,而为《西域记》之羯伽。《册府元龟》载显庆三年(658年),千私弗、舍利君、摩腊并遣使贡献,云三国并属南天竺。舍利君即舍跋若,其国难考。千支弗者,干支弗之讹,乃Kancipura建志补罗。之省译,即今之Conjeveram摩刺即贾耽《入四夷路》之没来,《西域记》之秣罗矩吒,固皆在南印度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列传第一百六·柯劭忞
  第一百四十七回 杨春芳降敌陷泸州 川黔军力竭失重庆·蔡东藩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吕思勉
  卷十八·吕中
  回忆鲁迅·许寿裳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范晔
  焦度传·李延寿
  黄尊素传·张廷玉
  目录·楼昉
  卷三·佚名
  卷一百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目录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七十七己丑元旦元旦试笔再题董祥岁朝图咏痕都斯坦玉壶新正重华宫侍皇太后宴题钱维城花卉二十种题汉玉谷璧博洛尔部沙瑚沙默特伯克进玉欛双匕首诗以志事新正养

  • 跋·皇甫冉

    跋慎早闻诗于李文正先生曰唐人号能诗者无虑千家其有传者百余集而止其集可以讽咏兴观难以章什拈摘者自李杜外虽高岑王孟固有憾然矣又曰选唐者凡几人虽精驳相出入然而良金美玉人共珍拾未有隠焉者也慎周于是言则取唐集之

  • 卷二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尊编杨 翥【二首】翥字仲举呉县人少与兄戍武昌为乡校师仁宗驿召授翰林编修厯修撰迁郕府长史景防初擢礼部左侍郎寻进尚书有晞顔先生集【陈阙阙云先生诗若太酒不待姜桂盐

  • 第十六回 获渠魁扫平东突厥 统雄师深入吐谷浑·蔡东藩

      却说太宗接着捷音,即降敕一道,颁给李靖,令送萧后及杨政道入都,靖当然遵旨,遣使送二人至长安。太宗坐着便殿,召二人入见。杨政道年尚幼稚,拜伏殿前,身子却颤个不住,连话语都说不清楚。独萧后是见多识广的人,毫不惊慌,从容走

  • 第一百十三回 对日使迭开交涉 为鲁案公议复书·蔡东藩

      却说各省学潮,迭起不已,大半为了中日交涉,相率争哗。一是鲁案,一是闽案,两案俱未解决。天津学生,屡次求见省长,要请转电政府,与日本严重理论。省长不允接见,反派卫队驱散学生,甚至殴伤数名。天津各校,遂全体罢学。北京各校,

  • 东汉会要卷十八·徐天麟

    封建下列侯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本注曰承秦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为列侯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中兴以来

  •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八八 军机大臣奏行文山西巡抚查缴张泰交《受佑堂集》书板片·佚名

    二八八 军机大臣奏行文山西巡抚查缴张泰交《受佑堂集》书板片乾隆四十年九月二十五日乾隆四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奏事处传旨:熊学鹏奏缴张泰交《受佑堂集》、余心孺《詅痴梦草》二书,其板片俱不必存。钦此。臣等检查熊学鹏

  • 李崧传·薛居正

    李崧,深州饶阳人。父亲李舜卿,任本州录事参军。李崧小时就聪明伶俐,十多岁写的文章,家人都觉得奇异。成年时在州府暂任参军。他父亲曾对族人李磷说“:大丑出生的地方,形势奇特,地气神异,以后当不居住在无所作为的地方。还靠大

  • 118.石勒读汉书·林汉达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

  • 周森友·周诒春

    周森友 字维

  • 總序·佚名

    成宗康靖大王實錄○成宗康靖仁文憲武欽聖恭孝大王諱,德宗第二子也。母仁粹大王大妃韓氏,左議政西原府院君確之女。天順元年丁丑七月三十日辛卯,誕王于東邸。是年九月,德宗薨,世祖育王于宮中。王天姿岐嶷,氣度異常,世祖奇愛之

  •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晏婴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

  • 第二讲 性命·钱穆

    一上一讲,提出了&ldquo;道理&rdquo;两字,此一讲,则另提&ldquo;性命&rdquo;二字作讲题。道理是在外面的,性命是属内部的,这是我们自己身体内之所有。若就西方哲学术语说,道理应属宇宙论范围,性命则属人生论范围。性命二字,也如

  • 卷第五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世尊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十方尽虚空法界一切世界,右绕十匝,显现如来无量自在,觉悟无数诸菩萨众,震动一切十方世界,除灭一切诸恶道苦,映

  • 人豹·江户川乱步

    公司职员神谷芳雄如同交上了恶运,他相识的美丽女友一个接一个被劫持、奸杀、困惑中,他请私家侦探明智小五郎帮助,于是,小五郎及其妻子也被卷入了一声可怕的是非斗争之中……

  •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佚名

    十卷。撰人不详。书中有大德五年 (1301)吴郡徐元瑞 《吏学指南序》,“圣朝”字俱跳行,《永乐大典》多引用,《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据此断为元人书无疑。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疑为熊宗立(生卒年不详)撰。其书主

  • 制府杂录·杨一清

    初予致政家居,强长史晟书云:“先生之在位也,不患于难进而患于难退。今既得谢不患于无复起之日,而患其有复起之机。”比起废西征,过西安,见之曰:“某不幸复起奈何?”晟曰:“朝廷以戎事起公,安得不出。但功成之后,宜早退以全晚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