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节 工 业

智巧之士,历代有之,但为骄侈者所用,则不能有益于民,而转贻之以害而已。若隋世之宇文恺、阎毗、何稠是也。恺造观风行殿,及其营建东都,已见第一章第四节。阎毗者,隋初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皇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服车舆,多所增损。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营立坛场。将营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又营建临朔宫。何稠者,妥之兄子。妥,《隋书·儒林传》云:“西城人。父细胡,通商入蜀,遂家郫县。事梁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西州大贾。妥年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稠父通,善斫玉。”西城疑西域之误,其家世实以西胡而擅技巧者也。江陵陷,稠随妥入长安。仕周,为御饰下士。及高祖为丞相,召补参军,兼掌细作署。开皇初,授都督。累迁御府监,历太府丞。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波斯尝献金丝锦袍,组织殊丽。上命稠为之。稠锦既成,逾所献者,上甚悦。时中国久绝琉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后与宇文恺参典文献皇后山陵制度。高祖疾笃,又以山陵之事属之。炀帝将幸扬州,命造舆服羽仪送江都,亦见第一章第四节,后复令造戎车万乘。《传》又言其制行殿及六合城。盖二者实亦稠为之,宇文恺特尸其名而已。时又有刘龙者,性强明,有巧思。齐后主知之,令修三爵台,甚称旨。因而历职通显。及高祖践阼,大见亲委。拜右卫将军,兼将作大匠。迁都之始,与高颎参掌制度,代号为能。大业时,有黄亘者,及其弟衮,俱巧思绝人。炀帝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衮每参典其事。

凡有所为,何稠先令亘、衮立样。当时工人,皆称其善,莫能有所损益。又有耿询者,造浑天仪及欹器,已见第十七章第三节。《传》又云:询作马上刻漏,世称其妙。

唐代智巧之士,当推李淳风及僧一行。淳风始造浑仪。太宗令置宫中,寻而失其所在。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太史令频奏日食不效,诏一行改造新历。时官无黄道游仪,率府兵曹梁令瓒待制于丽正书院,因造游仪木样,甚为精密。一行乃上言曰:“黄道游仪,古有其术而无其器。以黄道随天运动,难用常仪格之,故昔人潜思,皆不能得。令瓒创造此图,日道月交,莫不自然契合。既于推步尤要,望就书院更以铜铁为之。庶得考验星度,无有差舛。”从之。至十三年(725年)造成,玄宗亲为制铭。置之灵台,以考星度。又诏一行与令瓒及诸术士更造浑天仪。铸铜为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仍置木柜,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然击鼓,每辰则自然撞钟。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既与天道合同,当时共称其妙。铸成,命之曰水运浑天俯视图。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寮。无几而铜铁渐涩,不能自转,遂收置于集贤院,不复行用。此器虽行之未久,然其制作,则不可谓不巧也。

指南车、记里鼓车,始修于元和九年十二月,成于十五年十月,见《旧书·本纪》。又《李皋传》云: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又造欹器,进入内中。《新书·姜谟传》:子确。字行本,以字显。高昌之役,为行军副总管。出伊州,距柳谷百里,依山造攻械。增损旧法,械益精。《李若初传》:附《刘晏传》。子濛,会昌初擢给事中,以材为宰相李德裕所知。时回鹘衰,朝廷经略河湟,建遣濛按边,调兵械粮饷,为宣慰灵、夏以北党项使。始议造木牛运。亦皆智巧之士也。其不知名者,若武后所造之明堂、天枢、九鼎等,既系巨工,亦必有巧匠,特不见记载耳。《隋书·柳辩传》,言辩为炀帝所亲狎,退朝之后,便命入。言宴讽读,终日而罢。帝每与嫔后对酒,时逢兴会,辄遣命之。至与同榻共席,恩若友朋。犹恨不能夜召,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以象于辩。每在月下对酒,辄令宫人置之于坐,与相酬酢,而为欢笑。《新书·回鹘传》:延陀亡后,铁勒十一部皆来。明年,复入朝。天子方招宠远夷,作绛黄瑞锦文袍、宝刀、珍器赐之。帝坐秘殿,陈十部乐。殿前设高坫,置朱提瓶其上,潜泉浮酒,自左阁通坫址注之瓶,转受百斛镣盎。回纥数千人饮毕,尚不能半。《叛臣传》:高骈为寓鹄廷中,设机关,触人则飞动。骈衣羽衣乘之,作仙去状。此等,亦皆巧匠所为也。

民间用器,间由官造者惟铁。《旧书·职官志》:少府掌冶署。西北诸州,禁人无置铁冶及采铁。若器用所须,具名移于所由,官供之。盖防铁出境外,为蕃戎所得。《新志》云:边州不置铁冶,器用所须皆官供。所谓边州,亦即指西北诸州言之也。《新志》又云:诸监掌铸兵农之器,给军士、屯田居民,其所供亦至狭耳。民间用器,有特精者,观《地理志》所载诸州土贡,可见其略。又两书《韦坚传》:皆载坚穿广运潭成,豫取洛、汴、宋、山东小斛舟三百贮之潭。舟署某郡,以所产暴陈其上。其所陈,亦必各郡名产,特不皆人工所成耳。《新书·于传》:初襄有髹器,天下以为法。至骄蹇,故方帅不法者号襄样节度。此则一方名产,无意中留名于后世者也。凡物之持以交易者,必求其价廉易售。如是则成本轻,物必不能皆坚善。《通鉴》则天圣历元年(698年),默啜移书数朝廷曰:“金银器皆行滥,非真物。”胡《注》曰:“市列为行。市列造金银器贩卖,率淆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滥,恶也。开元八年(720年),颁租庸调法于天下,好不过精,恶不至滥。滥者,恶之极者也。”案《唐律·器用绢布行滥条》云:“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疏议》云:“行滥,谓器用之物不牢、不真。短狭,谓绢匹不充四十尺,布端不满五十尺,幅阔不充一尺八寸之属。”行滥似专指器物。然《旧书·食货志》载开元八年(720年)敕云:“顷者以庸调无凭,好恶须准,故遣作样,以颁诸州,令其好不得过精,恶不得至滥。任土作贡,防源斯在。而诸州送物,作巧生端。苟欲副于斤两,遂则加其丈尺,至有五丈为匹者。理甚不然。阔一尺八寸,长四丈,同文共轨,其事久行。立样之时,亦载此数。若求两而加尺,甚暮四而朝三。宜令所司简阅,有逾于比年常例,丈尺过多,奏闻。”则行滥固兼绢布言之也。今语犹称物之美者曰自货,恶者曰行货。盖自用之物,必求精良,出之市列者,则不能然耳。此固市侩之恶习,交易盛而欺诈随之,然观行作之成为专名,亦可见自为而用之者日少,而求之于市者益多,亦生计演进必然之势也。

都会之地,实为工巧所集。《旧书·杜元颖传》,言其出镇蜀州,昭愍即位,童心多辟,元颖求蜀中珍异玩好之具,贡奉相继,以固恩宠。以故箕敛刻削,工作无虚日。大和三年(829年),南诏蛮攻陷戎、巂等州,径犯成都。兵及城下,一无备拟,方率左右固衙城而已。蛮兵大掠蜀城玉帛、子女、工巧之具而去。蛮兵之所掠,盖正元颖之所求?裒敛于民以奉敌,伤矣。然放大眼光观之,偏隅之工艺,必因此而有进,亦文明传播之一道也。

何稠以绿瓷为琉璃,则其先必已有瓷。案瓷字始见于《字林》,则晋世已有之。然其制至唐而始工,亦且益多。豫章所产,韦坚即以之陈列。邢州亦以磁为贡,见《新书·地理志》。陆羽《茶经》,第各地之瓷,以越州为上,洪州为下。岂其时与韦坚异,各地物产,亦有进退邪?

《通鉴》: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召李泌入见。语以元载事。因言路嗣恭初平岭南,献琉璃盘径九寸,朕以为至宝,及破载家,得嗣恭所遗载琉璃盘径尺。胡三省曰:“程大昌曰:《汉西域传》:罽宾国有琥珀、流离。师古《注》曰:《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逾于众玉。今俗所用,皆消冶石汁,加以众药,灌而为之。虚脆不耐,实非真物。案流离,今书附玉旁为琉璃字。师古之记是矣,亦未得其详也。《穆天子传》:天子东征,有采石之山,凡好石之器于是出。升山取采石,铸以成器。《注》云:采石,文采之石也。则铸石为器,古有之矣。颜氏谓为自然之物,恐不详也。《北史·大月氏传》:魏太武时,月氏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于山中,即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自是琉璃遂贱。用此言推之,则虽西域琉璃,亦用石铸,无自然生成者。兼外国奇产,中国未始无之,独不闻有所谓真琉璃也。然中国所铸,有与西域异者。铸之中国,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沃以热酒,随手破裂。其来自海舶者,制差钝朴,而色亦微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复动,是名蕃琉璃也。蕃琉璃之异于中国,其别如此,未尝闻以石琢之也。余谓路嗣恭所献者,盖师古所谓大秦琉璃,自然之物。否则代宗何以谓之至宝哉?程大昌考之不详耳。”愚案《穆天子传》伪书不足信,然正可考见魏晋后西域情形。程大昌之说盖是?代宗所以贵之者,实缘铸造之术,虽经月氏商人传入,其后又复失传,即能为之,其质亦不如西域耳。《新书·五行志》云:“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为钗钏,近服妖也。抛家琉璃,皆播迁之兆。”足见唐末,俗尚甚贵之也。

猜你喜欢
  列传五·薛居正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赵尔巽
  元明事类钞卷八·姚之骃
  纲目续麟卷十八·张自勋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一·佚名
  第一七○切结状光绪十八年八月十四日一一三二五—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纪昀
  简介·佚名
  卷二十五兵志五海军·黄遵宪
  韦孝宽传·李延寿
  尸等捕盗疑購案·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六十六·宋濂

        贺胜   贺胜,仁杰子也,字贞卿,一字举安,小字伯颜,以小字行。尝从许衡学,通经传大义。年十六,入宿卫,凝重寡言,世祖甚器重之。大臣有密奏,辄屏左右,独留胜,许听之。出则参乘舆,入则侍帷幄,非休沐不得至家。至元二十

  • 卷三百十二 列传九十九·赵尔巽

      傅清 拉布敦 班第子巴禄 鄂容安 纳穆札尔 三泰   傅清,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李荣保次子,傅恒弟也。雍正间,授侍卫。乾隆初,累迁至直隶天津镇总兵。康熙中定西藏,留兵镇抚,以大臣驻藏办事,为员二,嗣省其一。是时驻藏副都统

  • 卷六十八·毕沅

      ◎宋纪六十八 ∷起上章阉茂七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秋,七月,辛卯,诏新判太原府欧阳修罢宣徽南院使、知蔡州。  

  • 卷二十二 崇祯十七年甲申(续)·计六奇

      诛戮诸臣  朱绳臣  朱绳臣,字心翼,怀远人。世爵成国公。贼至献门,时守齐化门也。二十一日,与陈演劝进不得入。世臣中之最逆者,吴镇兵临,贼欲迎敌,恐其有变诛之。初上未崩时,谕阁札托纯臣辅太子。阁中未及宣,自成因此有

  •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蔡东藩

      却说窦太后许兄北征,又为弟筑宅,当有一位正直著名的大臣,再加谏阻。看官欲知他姓名,就是侍御史何敞,谏草中大略说是:  臣闻匈奴之为桀逆久矣!平城之围,嫚书之耻,此二辱者,臣子所为捐躯而必死,高祖吕后,忍怒含忿,舍而不诛。

  • 第二百一十九·胡三省

    唐纪三十五〔起柔兆涒滩(丙申)十月,尽强圉作噩(丁酉)闰月,不满一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上》至德元年〔(丙申、七五六)〕1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既。2上发顺化,〔宋白曰:庆州,贞观以来为弘化郡,天宝后为安化郡,至德

  • 卷之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一月。癸酉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外记○谕内阁、本年十月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六旬万寿。所有各省来京协同办理点景。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纪昀

    唐纪 【十四】 文宗武宗 ○文宗 文宗皇帝讳昂穆宗第二子也母曰贞献皇后萧氏初名涵长庆元年封江王宝厯二年十二月敬宗崩刘克明等矫诏以绛王悟勾当军 国事壬寅内枢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谦等率禁军讨贼诛之并杀绛王乃迎文

  • 薛怀义传·刘昫

    薛怀义,京兆..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卖台货为业,身躯魁梧,强健有力,在洛阳做买卖,得以遇见千金公主的婢女。千金公主了解他后,进宫说:“冯小宝有非同寻常的资质能力,可以让他充当近身侍者。”因而得到武则天召见,对他的赏识厚待

  • 李景传·薛居正

    李景,本名王景,到将向后周称臣时,因触犯庙讳的缘故,所以改了名。李景是李繮的长子,李繮去世后,就继承了伪帝位,改元为保大。以二弟李遂为皇太弟,三弟李达为齐王,又在父亲的灵柩前设盟发誓,兄弟相继帝位。李景僭称帝号之后,正逢中

  • 卷二十七·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七盛事【三 五世同堂一】【臣】等谨案国家禔福之隆莫茂於延祺奕世聿扬似续之庥钦惟我皇上庆益蕃滋恩深怀保亦既克昌着美衍一堂五世之祥【臣】等谨

  • 卷十六·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六武备四【火器】御制金龙礟 谨按明史兵志古所谓礟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礟攻金蔡州城始用火然造法不后亦罕用至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机鎗礟法特

  •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七经籍考子【类书下】明吴梦材强识略四十卷梦材字国贤崇阳人况叔祺考古辞宗二十卷叔祺字吉甫高安人嘉靖进士官贵州提学佥事刘凤杂俎十卷凤见史类【臣】等谨案是书摘録古书字句凡

  • 卷九十四·佚名

    释毕定品第八十三之下【经】&ldquo;世尊,菩萨摩诃萨住何等白净法,能作如是方便而不受染污?&rdquo;佛言:&ldquo;菩萨用般若波罗蜜,作如是方便力,于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饶益众生,亦不贪著是身。何以故?著者、著法、著处,

  • 卷第六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于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

  • 观音玄义记卷第二·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福慧三。初标示异名。福中之胜不过于定。举胜摄劣。则五度备矣。二定名下依名释义二。初明二法功能四。初定慧之功。静爱观策者。由寂静故能爱摄诸行。由观照故能策进诸行。爱而不策则生凝滞之心。

  • 清河内传·佚名

    道教经书。此书为文昌帝君自传,当系元代由道士扶鸾降笔而成。传文不长,文昌帝君自称本吴会间人,生于周初,后七十三化,累为士大夫。西晋末降生于清河叟之家,为张户老之子,名亚,字霈夫。书中收录天封圣号、宋制、元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