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节 回纥之亡

回鹘奉诚可汗,以贞元十一年(795年)死。无子,国人立其相骨咄禄。册拜爱滕里逻羽录没密施合胡禄毗伽怀信可汗。骨咄禄本

跌氏。少孤,为大首领所养。辩敏材武。当天亲时,数主兵,诸酋尊畏。至是,以药葛罗氏世有功,不敢自名其族。案此语欠明显。《通鉴》云:冒姓药葛罗氏,较清晰。而尽取可汗子孙,内之朝廷。《通鉴》云:自天亲可汗以上子孙幼稚者,皆内之阙庭。永贞元年(805年),死。册所嗣为滕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通鉴》同,《旧书》阙。元和三年(808年),死。册拜爱登里啰汨密施合毗伽保义可汗。《旧书》亦阙保义之立。下文称为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蜜毗伽可汗。于其死时,又称为毗伽保义可汗。再请婚,未报。可汗以三千骑至鹈泉。礼部尚书李绛以北边空虚;吴少阳垂死,可乘其变,南事淮右;请许之。而有司度费当五百万,帝方内讨强节度,故遣宗正少卿李诚、太常博士殷侑往谕不可。《新书·回鹘传》载绛之言曰:我三分天下赋,以一事边。今东南大县赋,岁二十万缗,以一县赋为婚赀,非损寡得大乎?今惜婚费不与,假如王师北征,兵非三万,骑非五千,不能扞且驰也;又如保十全之胜,一岁辄罢;其馈饷供拟,岂止一县赋哉?其言似辨,然与有司度费当五百万之说,大相径庭。盖好绛者億为之辞,而不悟其不合实际也。于此,可见唐代史料,多不可信。《旧书·殷侑传》,亦云当时计费为五百万缗也。穆宗立,又固求婚,许之,而可汗死。册所嗣为登啰羽录没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旧书》阙崇德二字。下文又作登逻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以太和公主下降。宪宗女。以上据《新书·回鹘传》。裴度讨幽、镇,回鹘请以兵从。朝议以宝应初回鹘恃功骄恣,难制,咸以为不可,命中使止之。会其已上丰州北界,不从。诏发缯帛七万匹赐之。乃还。《旧书·回纥传》。丰州见第四章第三节。敬宗即位之年,可汗死。其弟曷萨特勒立,册为爱登里啰汨没密施合毗伽昭礼可汗。《通鉴》系宝历元年三月。《旧书》:长庆二年五月,命使册立登啰骨没密施合毗伽礼可汗,当即此可汗,误系于前。太和六年(832年),为其下所杀。从子胡特勒立。明年,册为爱登里啰汨没密施合句录毗伽彰信可汗。《新书·回鹘传》。《旧书》云:太和七年三月,回纥李义节等将驼马到,且报可汗三月二十七日薨,已册亲弟萨特勒。《通鉴》从《新书》。复强死,而回鹘不可支矣。

开成四年(839年),回鹘相掘罗勿作难,引沙陀共攻可汗。可汗自杀。国人立驭特勒为可汗。《旧书》云:开成初,其相有安允合者,与特勒柴革欲篡萨特勒可汗。可汗觉,杀柴革及安允合。掘罗勿拥兵在外,怨,又杀萨特勒,以驭特勒为可汗。《通鉴》同。方岁饥,遂疫。又大雪,羊马多死。武宗即位,渠长句录莫贺与黠戛斯合骑十万攻回鹘城,杀可汗,诛掘罗勿,焚其牙。诸部溃。其相驭职与庞特勒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吐蕃、安西。于是可汗牙部十三姓《旧书》云:近可汗牙十三部。奉乌介特勒为可汗,南保错子山。《新书·回鹘传》。胡三省曰:《新志》:鸊鹈泉北十里入碛。经履鹿山、鹿耳山至错甲山。《旧书》云:南来附汉。黠戛斯,乾元中为回纥所破。回鹘授其君长阿热官为毗伽顿颉斤。回鹘稍衰,阿热即自称可汗。回鹘遣宰相伐之,不胜。拏斗二十年不解。句录莫贺导阿热

破杀回鹘可汗。诸特勒皆溃。阿热身自将,焚其牙及公主所庐。乃悉收其宝赀,并得太和公主。《新书·黠戛斯传》。自以李陵后,与唐同宗,使达干奉主来归。《旧书》云:令达干十人送公主至塞上。乌介怒,追击达干,杀之,劫主南度碛。《新书·回鹘传》。先是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奏称回鹘叛将嗢没斯等侵逼塞下,吐谷浑、沙陀、党项,皆世与为仇,请出兵驱逐。李德裕以天德城兵才千余,诏牟约勒将士及杂虏,毋得先犯回鹘,又诏河东、振武严兵以备之。《通鉴》。天德军见第七章第一节。振武军见第三章第二节。于是其相赤心与王子嗢没斯、特勒那颉啜将其部欲自归,而公主亦遣使者来,言乌介已立,因请命。又大臣颉干伽思等表假振武居公主、可汗。帝使慰抚其众,输粮二万斛,而不许借振武。《新书·回鹘传》。时会昌元年十二月也。二年正月,遣兵部郎中李拭巡边。三月,还。言刘沔有威略,可任大事。时河东节度使苻澈疾病,乃以沔代之,而以金吾大将军李忠顺为振武。遣将作少监苗缜册命乌介可汗。使徐行,驻于河东,俟可汗位定然后进。既而可汗屡侵扰边境,缜竟不行。《通鉴》。嗢没斯以赤心奸桀,难得要领,密约田牟,诱赤心斩帐下。《旧书》云:赤心与连位相姓仆固者,与特勒那颉啜拥部众不宾乌介。赤心欲犯塞。乌介遣嗢没斯先布诚于田牟,然后诱赤心同谒乌介,戮赤心于可汗帐下,并仆固二人。案《新书》此处,叙事太略,一似嗢没斯但以已意约田牟杀赤心者,且似杀诸田牟帐下者矣。那颉啜收赤心众七千帐,东走振武、大同。大同军见第五章第二节。因室韦、黑沙,盖谓黑沙城地方之部落也。黑沙城见第四章第四节。南窥幽州。节度使张仲武破之,悉得其众。那颉啜走,乌介执而杀之。然乌介兵尚强,号十万。驻牙大同北闾门山。而特勒厖俱遮、阿敦宁等凡四部,及将军曹磨众三万,因仲武降。嗢没斯亦附使者送款。《新书·纪》在五月。帝欲使助可汗复国,而可汗已攻云州。见第二章第二节。刘沔与战,败绩。《新书·纪》在六月。嗢没斯率三部及特勒大酋二千骑诣振武降。以天德为归义军,《通鉴》云:以嗢没斯所部为归义军。即拜军使。既朝,皆赐李氏。名嗢没斯曰思忠,阿历支曰思贞,习勿啜曰思义,乌罗思曰思礼,此三人,《通鉴》云:嗢没斯弟,当即上所云三部。爱邪勿曰弘顺,爱邪勿,《通鉴》云国相。即拜归义军副使。指弘顺言之,见《旧纪》。以上据《新书·回鹘传》。《旧传》云:有特勒嗢没斯、阿历支、习勿啜三部,回鹘相爱邪勿弘顺,回鹘尚书吕衡等诸部降振武。三部首领皆赐姓李氏,及名思忠、思贞、思惠、思恩、充归义使。上少乌罗思,而下赐名仍有四人,足见其文有夺误。思惠、思恩,当即思义、思礼,不同者?或赐名亦有更易也。爱邪勿弘顺,赐名与旧名连举,文亦不完,或弘顺二字为分注也。可汗遣使者藉兵,欲还故廷,且假天德城。帝不许。可汗恚,进略大同川,谓大同境内有川流之处也。民居必依于川,故古称某地方民所聚居之处曰某川。转战攻云州。《旧纪》在八月。诏益发诸镇兵屯太原以北。《旧纪》云:许、蔡、汴、滑等六镇。《通鉴》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以刘沔为回鹘南面招抚使,张仲武为东面招抚使。李思忠为西党项都将、西南面招讨使。沔营雁门。又诏银州刺史何清朝,银州见第七章第一节。蔚州刺史契苾通,蔚州见第二章第七节。以蕃、浑兵出振武,与沔、仲武合,稍逼回鹘。《旧纪》在九月。云:诏太原起室韦、沙陀三部落,吐浑诸部,委石雄为前锋。易、定兵千人守大同军、契苾通、何清朝领沙陀、吐浑六千骑趋天德。李思忠率回纥、党项之师屯保大栅。三年正月,敕何清朝分领沙陀、吐浑、党项之众赴振武,取刘沔处分。《通鉴》云:何清朝、契苾通分将河东蕃兵诣振武,受李思忠指挥。要之,此役所用蕃兵甚多也。思忠数深入,谕降其下。沔分沙陀兵益思忠。河中军以骑五百益弘顺。沔进次云州。思忠屯保大栅。率河中、陈、许兵与回鹘战,败之。《通鉴》:八月,可汗突入大同川。转斗至云州。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候来春驱逐回鹘。李德裕等上言:若如前诏,幽州兵宜令止屯本道,以俟

诏命。若虑河冰既合,回鹘复有驰突,须早驱逐,则当及天时未寒,决策于数月之内。望令公卿集议。诏从之。议者多以为宜俟来春,于是有三道招抚使之命。德裕等旋奏:河东奏事官孙俦适至,云回鹘移营近南四十里。据此事势,正堪驱除。臣等问孙俦:若与幽州合势,迫逐回鹘,更须益几兵?侍言不须多益兵,惟大同兵少,得易定千人助之足矣。上皆从之。诏幽州、振武、天德各出大兵,移营稍前,以迫回鹘,李思忠请与契苾、沙陀、吐谷浑六千骑合势击回鹘。于是命何清朝、契苾通分将河东蕃兵诣振武,受思忠指挥。刘沔、张仲武固称盛寒未可进兵,请待岁首。李忠顺独请与李思忠俱进,十二月,李德裕奏请遣思忠进屯保大栅。此时刘沔、张仲武,实不免于玩寇,转不如蕃将之能奋勇也。明年,又为弘顺所破。沔与天德行营副使石雄料劲骑及沙陀、契苾等杂虏,夜出云州,走马邑。抵安众塞,逢虏,与战,破之。乌介方薄振武,雄驰入,夜穴垒出鏖兵。乌介惊,引去。雄追北至杀胡山,乌介被创走。雄遇公主,奉主还。降特勒以下众数万。《新书·回鹘传》。时会昌三年正月也。雄流白州后,太和中,河西党项扰乱,召还,隶振武刘沔军为裨将。是役,沔谓雄曰:“黠虏离散,不足驱除,国家以公主之故,不欲急攻,若秉朝旨,恐或依违,我辈捍边,但能除患,专之可也。公可选骁健,径趋虏帐,彼必弃公主亡窜。事苟不捷,吾自继进,亦无患也。”雄乃选劲骑,袭得公主。唐是时以兵力不足,未敢贸然与回纥绝,此谋必出边将可知,乃《李德裕传》谓其以出奇形势授刘沔,沔乃令石雄击可汗败之,迎公主还,可谓攘善无耻矣。于是下诏罪状回鹘,令诸道兵马进讨。《旧书·本纪》。可汗收所余往依黑车子。《旧传》云:依和解室韦下营。诏弘顺、清朝穷蹑。弘顺厚啖黑车子以利,募杀乌介。初从可汗亡者,既不能军,往往诣幽州降。留者皆饥寒疮痍,裁数千。《旧书》云三千已下。黑车子幸其残,即杀乌介。其下又奉其弟遏捻特勒为可汗。《旧书》云:乌介嫁妹与室韦,托附之。回鹘相逸隐啜逼诸回鹘,杀乌介于金山,以其弟特勒遏捻为可汗。裒残部五千,仰食于奚大酋硕舍朗。大中初,张仲武讨奚,破之。回鹘寖耗灭。所存名王、贵臣五百余,转依室韦。仲武谕令羁致可汗等。遏捻惧,挟妻子驰九骑夜委众西走。部人皆恸哭。室韦七姓析回鹘隶之。黠戛斯怒,与其相阿播《通鉴》作遣其相阿播。将兵七万击室韦,悉收回鹘还碛北。遗帐伏山林间,狙盗诸蕃自给。稍归厖特勒。

《新书·回鹘传》。《旧书》云:经三宿,阿播领诸蕃兵,从天德北界,来取遏捻及诸回鹘。大败室韦。回鹘在室韦者,阿播皆收归碛北。在外犹数帐,散藏诸山深林,盗劫诸蕃。则黠戛斯兵已先出,非闻室韦析隶回鹘而怒。伏山林间之回鹘,亦不必曾隶室韦。《新书》云遗帐,则似隶室韦之回鹘,黠戛斯亦取之不悉矣。《新书》此等措辞欠审处,难以遍举也。

回纥本非大部,属突厥败亡,中国又遭安史之乱不振,得坐大。其遇中国甚骄,详见第六章第二节。犹可诿曰:方助平安史,故恃功骄恣也。元和时,距其立功之时稍远矣,而殷侑往使,可汗盛陈兵甲,欲臣之,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可汗则责其倨,欲留而不遣,此何为者邪?犹可诿曰:请昏未得,故怀忿恨也。穆宗时,太和公主既下降矣,胡证送主,《旧书·证传》曰:行及漠南,虏骑继至,狼心犬态,一日千状,欲以戎服变革华服,又欲以王姬疾驱径路,此又何为者邪?《李载义传》曰:回鹘每遣使入朝,所至强暴。边城长吏,多务苟安,不敢制之以法。虏益骄悍,或突入市肆,暴横无所惮。至是,有回鹘将军李畅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御,益骄恣。鞭捶驿吏,贪求无已。载义召与语曰:“若将军之部伍不戢,剽掠庐舍,载义必杀为盗者,将军勿以法令可轻而不戒厉。”遂罢防守之兵,而使两卒守其门。虏知其不为下,无敢犯令。李畅亦见《柳公绰传》,其人实尚可理谕,否则更不可问矣。盖循北狄之犷悍,而益以西胡之狡黠,故至于此。西胡之入北狄,实有凿浑沌七窍之功,然不必为北狄之福也。故其败也,中国不肯援助,而汲汲为取乱侮亡之谋,不可谓非自取之也。铁勒之众,本自西来,突厥再盛,回纥又久处甘、凉间,故其与西胡关系甚深。其亡也,遗众入中国者甚多,散入诸蕃者亦不少,除前所叙外,《旧书》本传:张仲武破那颉,全收七千帐,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后有特勒庞俱遮、阿敦宁二部,回鹘公主密羯可敦一部,外相诸洛阿跌固一部,及牙帐大将曹磨你等七部,共三方众,相次降于幽州。诏配诸道。有特勒叶被沽、兄李二部,南奔吐蕃。有特勒可质力二部,东北奔大室韦。有特勒荷勿啜,东讨契丹战死。《新书》本传:嗢没斯之降,请留族太原,率昆弟为天子扞边。帝命刘沔为列舍云、朔间处其家。其后思忠等以国亡,皆愿入朝,见听,遂罢归义军,分其兵赐诸节度。虏人惮隶食诸道,据滹沱河叛,刘沔坑杀三千人。此等皆败亡后散入中国及诸蕃者:又《本纪》:乌介之亡,摩尼寺废,在京外宅及东都修功德回纥,并勒冠带,各配诸道收管,则其本在中国者也。而惟入西域者为能自立,至今为其地一大族,有以也。遏捻之败,厖特勒已自称可汗,居甘州,有碛西诸城。宣宗遣使者抵灵州,省其酋长。回鹘因遣人随使者来。帝即册拜温禄登里逻汨没密施合俱录毗伽怀建可汗。厖特勒,《通鉴》大中二年(848年)作厖勒,云先在安西,亦自称可汗,总碛西诸城。大中十年三月,诏以回鹘有功于国,世为婚姻。近有降者,云巳厖历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俟其归复牙帐,当加册命。十月,上遣使诣安西镇抚回鹘。使者至灵武,会回鹘可汗遣使入贡。十一月,册拜为嗢禄登里罗日没密施合俱录毗伽怀建可汗。胡三省曰:巳厖历,即厖勒,以华言译夷言语转耳。后十余年,一再献方物。懿宗时,大酋仆固俊自北廷击吐蕃,斩论尚热。事见下节。尽取西州、轮台等城。使达干米怀玉朝,且献俘,因请命。诏可。其后王室乱,贡会不常,史亡其传。《通鉴》:僖宗乾符元年十二月,初回鹘屡求册命,诏遣册立使郝宗莒诣其国。会回鹘为吐谷浑、嗢末所破,逃遁不知所之。诏宗莒以玉册国信授灵盐节度使唐弘夫掌之,还京师。二年(875年),回鹘还至罗川。十一月,遣使者同罗榆禄入贡。赐拯接绢万匹。胡三省曰:宣宗大

中二年(848年),回鹘西奔,至是方还。案胡意指遏捻特勒也,然自开成四年(839年)丧乱已来,回纥部落西走者甚多,乾符元年(874年)为吐谷浑、嗢末所破,二年(875年)还至罗川者,恐未必是遏捻部落也。昭宗幸凤翔,天复二年(902年)。灵州节度使韩逊表回鹘请率兵赴难。翰林学士韩偓曰:“虏为国仇旧矣。自会昌时伺边,羽翼未成,不得逞。今乘我危以冀幸,不可开也。”遂格不报。然其国卒不振,时时以玉、马与边州相市云。《新书·回鹘传》。《旧书》云:其后嗣君弱臣强,居甘州,无复昔时之盛。到今,时遣使入朝,进玉、马及本土所产,交易而退。则朝贡仍通也。

黠戛斯既破回鹘,徙牙牢山之南《新书》本传。又曰:牢山,亦曰赌蒲,距回鹘旧牙马行十五日。胡三省曰:回鹘旧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开元中,破突厥,徙牙乌德鞬山昆河之间,见《通鉴》会昌二年(842年)《注》。案此道里皆太远。此所云旧牙,恐当在其居郁督军山时。参看第三章第二节。会昌二年十月,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言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归之大唐,至今无声问。不知得达,或为奸人所隔。案此即为乌介所杀之达干也。今出兵求索,上天入地,期于必得,又言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国。此当系回纥居郁督军山时旧牙。兼已得安西、北廷、达靼等五部落。三年二月,遣使者注吾合索献名马。诏大仆卿赵蕃饮劳之。上欲令蕃就求安西、北庭。李德裕等上言:借使得之,当复置都护,以唐兵万人戍之,以实费易虚名,非计。乃止。《旧书·李德裕传》:赵蕃奏黠戛斯攻安西、北庭都护府,宜出师应拔。德裕奏曰:据《地志》,安西去京七千一百里,北庭去京五千二百里。承平时向西路,自河西、陇右出玉门关,迤逦是国家州县,所在皆有重兵。其安西、北庭要兵,便于侧近征发。自艰难已后,河、陇尽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纥路去。今回纥破灭,又不知的属黠戛斯否,纵令救得,便须却置都护,须以汉兵镇守,每处不下万人。从何征发?馈运取何道路?今天德、振武,去京至近,兵力常苦不足,无事时贮粮不支三年,况保七千里安西哉?臣恐蕃戎多计,知国力不及,伪且许之,邀求中国金帛。陛下不可中悔。此则将实费以换虚事,即是灭一回纥而又生之。恐计非便。乃止。案云黠戛斯攻安西、北庭,则其地尚未属黠戛斯,武宗之欲求之,亦如宋初使金,欲其攻得石晋所割地后,归之中国耳。赵蕃请出师应拔,盖但欲拔出其人?而武宗则欲得其地。此自非此时中国之力所及。故咸通时黠戛斯欲讨回鹘,使安西已来悉归唐,中国亦不之许也。黠戛斯求册命。三月,以赵蕃为安抚使。命李德裕草赐书,谕以回鹘残兵,散投山谷,须尽歼夷。待赵蕃回日,别命使展礼。六月,遣将军温仵合入贡。又赐之书,谕以速平回鹘、黑车子,乃行册命。四年三月,遣将军谛德伊斯难珠等入贡。言欲徙居回鹘牙帐,此当指回鹘东迁后牙帐。请发兵之期,集会之地。上赐诏,谕以今秋可汗击回鹘、黑车子之时,当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四镇出兵要路,邀其亡逸,便申册命,并依回鹘故事。《旧书·本纪》,谛德伊斯难珠之来在去年八月,盖赐诏在此月,《通鉴》追书之。朝廷以回鹘衰微,吐蕃内乱,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胡三省曰:开元之盛,陇右、河西,分为两镇而已,盖沦陷之后,吐蕃分为四镇也。十八州,秦、原、河、渭、兰、鄯、阶、成、洮、岷、临、廓、叠、宕、甘、凉、瓜、沙也。参看第六章第二节。乃以给事中刘濛为巡边使。使先备器械、糗粮,及诇吐蕃守兵众寡。又令天德、振武、河东,训卒砺兵,俟今秋黠戛斯击回鹘,邀其南来溃众。皆委濛与节度、团练使详议以闻。五年(845年)夏,以陕虢观察使李拭为使,册其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六年九月,使者以国丧未行。是年三月,武宗崩。或以为僻远小国,不足与之抗衡;回鹘未平,不应遽有建置。诏百官集议。事遂寝。大中元年六月,以鸿胪卿李业为册黠戛斯英武诚明可汗使。当即宗英雄武诚明可汗。不知史文不具,抑此时去两字?咸通四年八月,遣其臣合伊难支表求经籍,及每年遣使走马请历。又欲讨回鹘,使安西以来悉归唐。不许。

七年十二月,遣将军乙支连入贡,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注:是年丙戌,亥明年也。以上皆据《通鉴》。《新书》云:大中元年(847年)受册后,逮咸通间三来朝。后之朝聘册命,史失其时。黠戛斯是时,颇为兴盛,故屡自通上国。然《新书》谓其卒不能取回鹘。可见回鹘西迁者,力实不弱,此其所以能遂据其地。黠戛斯盖终未能取安西、北庭?会昌二年(842年)所云,乃得其一二部落,非得其地。故其东殄回纥残众及讨黑车子之师,亦终未能出。唐是时所愿在此。漠南北一时遂无强部矣。

此时塞北部落之健斗者,当推沙陀,然其人受豢于中国,所觊觎者自在内地,而中国人亦时时用之内地,遂不克向北展拓矣。沙陀之附吐蕃也,吐蕃徙其部甘州,以朱邪尽忠为军大论。吐蕃寇边,常以沙陀为前锋。久之,回鹘取凉州。吐蕃疑尽忠持两端,议徙沙陀于河外。举部愁恐。尽忠与其子执宜谋,元和三年(808年),悉众三万落,循乌德鞬山而东。乌德鞬山见第五章第二节。吐蕃追之。行且战。并洮水,奏石门,关名,在今固原县北。转斗不解。部众略尽。尽忠死,执宜裒瘢伤,士才二千,骑七百,《通鉴考异》引赵凤《后唐懿祖纪年录》云:有马三千,胜兵万,盖夸侈之辞?款灵州塞。节度使范希朝以闻。诏处其部盐州。置阴山府,以执宜为府兵马使。沙陀素健斗,希朝欲藉以扞虏,为市牛羊,广畜牧,休养之。其童耄自凤翔、兴元、太原道归者,皆还其部。尽忠弟葛勒阿波,率残部七百,叩振武降。授左武卫大将军,兼阴山府都督。沙陀归唐,《通鉴》亦系元和三年(808年)。《后唐懿祖纪年录》:贞元十三(797年),回纥奉诚可汗收复凉州。沙陀归唐在十七年(801年)。《考异》云:《德宗实录》,贞元十七年(801年)无沙陀归国事。《范希朝传》,德宗时为振武节度使,元和二年(807年),乃为朔方灵盐节度。今从《实录》《旧传》《新书》。然议者以灵武迫吐蕃,恐反覆生变。又滨边益口,则食翔价。顷之,希朝镇太原,元和四年六月,见《旧纪》。因诏沙陀举军从之。希朝乃料其劲骑千二百,号沙陀军,置军使。而处余众于定襄川。执宜乃保神武川之黄花堆。神武,北魏郡,北周废为县,唐省。故城在今山西神池县东北。黄花堆,在今山阴县北。更号阴山北沙陀。王锷节度太原,建言朱邪族孳炽,散居北川,恐启野心,愿析其族隶诸州,势分易弱也。遂建十府,以处沙陀。太和中,四年(830年)。柳公绰领河东,奏陉北沙陀,素为九姓、六州所畏。六州见第五章第二节。请委执宜治灵、朔塞下废府十一。胡三省曰:《旧书》作废栅,当从之,考之《唐志》,灵朔塞下,无十一府也。料部人三千御北边,号代北行营。授执宜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隶河东节度。死,子赤心嗣。以上据《新书·沙陀传》。执宜自归中国。再从讨镇州。王承元。王庭凑。伐吴元济。赤心从刘沔击回鹘,隶石雄诛刘稹。稹平,迁朔州刺史。仍为代北军使。大中初,吐蕃合党项及回鹘残众寇河西、太原。王锷又以其兵进讨云。

塞北部族,强者为沙陀,大者则奚、契丹也。安禄山之强,与奚、契丹剧战斗,两蕃尝遭破坏,又其众多入中国,故一时寡弱。畏回纥,常臣属之。《新书·安禄山传》:广平王俶向长安,张通儒等裒兵十万陈长安中。贼皆奚,素畏回纥,既合,惊且嚣,遂败。盖是时之奚、契丹,尚非如回纥之习于战斗也。《旧书·张仲武传》言:奚、契丹皆有回鹘监护使,督以岁贡,且为汉谍。仲武遣裨将石公绪等谕意,两部凡戮八百余人,可见回纥待属部之酷。一旦土崩,诸部遂莫为之辅,绝无如西州王众之于耶律大石者,亦以此邪?然于中国朝贡亦不绝。见新旧《书》本传。《旧纪》于大历七年(772年),十二年(777年),元和二年(807年),十年(815年),十一年(816年),十三年(818年),长庆四年,皆书奚、契丹入贡。开成二年(837年),会昌六年(846年),则仅有契丹。故事,常以范阳节度使为押奚、契丹两蕃使。自至德之后,藩臣多擅封壤,朝廷优容之,彼务自完,不生边事,故二蕃亦少为寇。每岁朝贺,常各遣数百人至幽州。则选其酋渠三五十人赴阙,引见于麟德殿,锡以金帛,遣还。余皆驻而馆之。率为常。《旧书》本传。此时实奚、契丹休养生息之好机会,其坐大盖由此也。《新书·契丹传》曰:天子恶其外附回鹘,不复官爵渠长。会昌二年(842年),回鹘破,契丹酋屈戍始复内附。拜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于是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为易回鹘旧印,赐唐新印,曰奉国契丹之印。《旧书》云:会昌二年九月,制契丹新立五屈戍,可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上言:屈戍等云:契丹旧用回纥印。今恳请闻奏,乞国家赐印。许之。以奉国契丹之印为文。上云五屈戍,下云屈戍等,则屈戍乃称号,非人名,《新书》实误,《辽史世表》以屈戍当彼中传说之耶澜可汗,亦非也。奚犯塞时较多。见新旧《书》本传。《旧纪》,贞元四年(788年),十一年(795年),元和五年(810年),皆有奚入寇之事。然元和元年(806年),其君梅录尝身入朝,拜检校司空、归诚郡王。《新书》本传。《旧纪》作饶乐郡王。三年(808年),又以部酋索低为左威卫将军、檀、蓟州游奕兵马使,没辱孤平州游奕兵马使,皆赐李氏。而回鹘平后,未尝受封印如契丹,则其势已稍弱于契丹矣。奚五部,契丹八部,则契丹部众,本较奚为盛;此时契丹文明程度,似亦稍优于奚;故其后奚遂为之隶属矣。

猜你喜欢
  第二十六回 卫州廨贼臣缢故主 长春宫逆子弑昏君·蔡东藩
  建康实録卷二·许嵩
  卷三·沈德符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卷二十五·叶盛
  清波杂志卷十一·周煇
  一百七十七 苏州织造李煦奏代理盐差所得馀银尽归曹(禺页)补帑摺·佚名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班固
  第四节 契丹北去·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二·佚名
  十五年·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叙·冯梦龙

    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於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唯诗坛不列,荐绅学士不道,而歌之权愈轻,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

  • 逸文·段克己

    遯庵遗诗菊轩遗诗菊轩遗文跋(缪荃孙)◆遯庵遗诗 【 从河汾诸老集录出】云中暮雨楸花○云中暮雨 【 龙门八题中】古垒云藏一径微河山依旧昔人非贪征往古兴亡事不觉城头雨湿衣○楸花楸树馨香见未曾墙西碧葢耸孤棱会须雨洗

  • 卷七十五·谷应泰

      ○中原群盗崇祯元年,延安饥,十一月,府谷民王嘉胤胤倡乱,饥民附之。白水盗王二等复合徒众劫掠蒲州、韩城间。时承平久,猝被兵,人无固志。巡抚陕西都御史胡廷宴庸而耄,恶闻盗,杖各县报者,曰:   “此饥氓,徐自定耳!”于是有司

  • 第二十三回 驰伪檄四方响应 失勇将三桂回军·蔡东藩

      却说吴三桂既据了云贵,遂遣部将王屏藩攻四川,马宝等自贵州出湖南,陷了沅州。三桂闻湖南得胜,复令夏国相、张国柱等,引兵继进。湖南守将,已十多年不见兵革,弓马战阵,统已生疏,此番遇着吴军,个个望风奔窜。吴军直逼长沙,巡抚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五·徐乾学

    宋纪十五【起重光单阏九月尽黓执徐九月凡一年冇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九月己丑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王沔给事中参知政事陈恕并罢守本官初给事樊知古累任转运使甚得时誉及为户部频以职事不治

  • 卷之九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御笔手诏·佚名

    宋绍兴十八年同年小録御笔手诏门下朕惟自古圣王之治莫先得士而国家科目之设最为周宻往者宇内多故犹不忘三年之举矧今疆埀日靖学校兴行人知乡方顾不能率厥旧典网罗羣材虖可令有司搜取茂异咸与计偕朕将试之春官亲策于廷

  • 掌禹锡传·脱脱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考取进士,任道州司理参军。参加修身立言书法的考核被评为第一名,改任大理寺丞,积功升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并州通判。后被提升为庐州刺史,还未赴任,丁度又推荐他做了侍御史,他上疏请求严防西羌。当时

  • 职官四七·徐松

    判知州府军监【宋会要】周朝州镇有阙,或遣朝官权知。太祖始削外权,牧伯之阙止令文官权知 ,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二品以上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事者,称判。 《两朝国史志》:知州、通判、判官、掌书记、推官、支使、录

  • 大学翼真卷五·胡渭

    康诰曰克明徳东阳许氏谦曰明字即上明字徳字包明徳字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新安呉氏曰言徳则命在其中故释明徳曰人之所得乎天言命则徳在其中故释明命曰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徳双峰饶氏鲁曰静存动察皆是顾明命即明徳上

  • 卷三十四·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三十四宋 陈经 撰多士【周书】此篇乃洛邑既成周公迁顽民于此使之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故作此书以诱掖之昔者周公初基作新邑之时四方民大和会而庶商亦常与乃役之事周公亦尝作书以命商庶矣岂有顽民

  •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六章 谷神·林语堂

    谷神 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语译虚无而神妙的道,变化是永不穷竭的。它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称做“玄牝”。这幽深的生殖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至幽至微,连绵不绝地永存着,而它的作用,愈动

  • 卷十·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       宋 苏辙 撰 南陔之什      小雅 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 白华孝子之洁白也 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 此三诗皆亡其辞古者乡饮酒燕礼皆用之孔子编诗盖亦取焉历战国及秦亡之而

  • 卷之二十七·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七义朋友之义束莱先生吕祖谦,夷简六世孙也。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益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拭、朱熹。讲索益精,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适主礼部试,偶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

  • 玉管照神局·宋齐邱

    三卷。旧题南唐宋齐邱撰。宋齐邱,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曾任殿直军判官、右司员外郎、同平章事等职,李璟封为楚国公。后获罪被废,自经而死。宋齐邱生当乱世,十分喜好术数,养星相卜占之士数十人,予以厚待。

  • 玉箓资度解坛仪·佚名

    玉箓资度解坛仪,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解坛仪乃玉箓斋仪之一,用于斋事已毕,解散坛席之时。行此仪旨在上启三清、玉帝等一切神灵,告明奉旨修玉箓大斋事圆功备,应依格奏功

  •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陈致虚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元朝道士陈致虚撰。原为《金丹大要》之附篇,《正统道藏》单出为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以图像指示内丹之要。书中有太极图、太极分判图、先天太极图、后天太极图、金丹九还图、金丹七返图、金丹五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