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节 昭宗征河东

光启四年(888年)二月,僖宗不豫,自凤翔还京。既至,改元曰文德。三月,崩。群臣欲立吉王保。杨复恭请立寿王杰。更名敏,又更名晔,是为昭宗。昭宗亦唐室贤主。史称其意在恢复旧业,号令天下,观其所为,信为不诬,而惜乎其时之不可为也。

时势之最逼者,为关内诸将及河东。然关内诸将,逆迹未显,河东则外族也;且自乾符已来,久肆悖惊;苟有机会,图先除之固宜。然朝廷实无其力,其不得不有赖于藩镇者,又势也。

李克用之追黄巢也,还至汴州,朱全忠犒之。克用乘醉任气,全忠不平,使将围驿火之。克用缒城得脱。归河东,求讨全忠。诏和解之。然汴、晋自此遂为深仇矣。沙陀兵力于一时为最强,材武能制之者,盖舍全忠莫属,然全忠是时,尚为秦宗权所困,力未足与河东敌也。

黄巢之乱,实非巢死而即平,其继之者,则秦宗权也。宗权遣其将秦彦攻江淮,秦贤攻江南,秦诰占襄阳,孙儒占孟洛、陕虢,至于长安,张晊占汝郑,卢塘攻汴州。《旧书·宗权传》,《通鉴》同。此乃总叙之辞,非一时事。《新传》又益遣弟宗言寇荆南,宗衡乱鄂岳二语。皆慓锐惨毒,所至屠残人物,燔烧郡邑。西至关内,东及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宗权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时河南惟朱全忠及赵犨,足以自守,而天平亦与为犄角。

曹全晸既帅天平,与贼战死。军中立其兄子存实。中和元年十月。朝亦以节度使授之。二年五月。魏博何弘敬,传子全皞。咸通七年(866年)。年少好杀戮,为其下所杀。十一年(870年)。立大将韩君雄。僖宗立,赐名允中。卒,子简继之。乾符元年(874年)。中和二年八月,简攻河阳。诸葛爽弃城走。简留兵戍之,而攻郓州。曹存实逆战,败死。都将朱瑄收余众拒守,简不能下。三年正月,朝以瑄为节度使。二月,诸葛爽复取河阳。简释瑄,引兵还击。李罕之者,初随黄巢,渡江后降于高骈。骈表知光州事。为秦宗权所迫,收余众依诸葛爽。爽署为怀州刺史。及是,爽使罕之拒简。时简欲引魏人入关,三军屡谏不从。偏将乐行逢因众心摇,说激之。衙军奔归魏州。爽军乘之。简乡兵八万大败。行达先归,众共立为留后。简为其下所杀。四年正月,朝以行达为留后,赐名彦祯。以上皆据《通鉴》。新旧《唐书》及《五代史》,记天平事舛误殊甚。《旧书·本纪》:张裼之为天平,在乾符二年七月。裼传则在三年(876年)冬,以四年(877年)卒于镇。《本纪》:四年三月,黄巢占郓州,逐节度使薛崇。《新纪》则云:巢占郓、沂二州,节度使薛崇死之,而五年(878年)又书天平节度使张裼卒,衙将崔君裕自知州事。疑张裼死后,薛崇尝继其任,而后君裕代之,以阅时不久,故诸书或不之及,而径以君裕承裼,致《新纪》有五年之误笔,一若裼反承崇之后也。全晸之杀君裕,《新书·本纪》系年与《通鉴》同。《旧书·朱瑄传》云:宋州人。父庆,盗盐抵法。瑄逃于青州,为王敬武衙卒。中和初,黄巢据长安,诏征天下兵。敬武遣衙将曹全晸率兵三千赴关西,以瑄为军候。会青州警急,敬武召全晸还,路由郓州。时郓帅薛崇,为王仙芝所杀,郓将崔君裕权知州事。全晸知其兵寡,袭杀君裕,据有郓州。自称留后。以瑄有功,署为濮州刺史,《新书》同。《旧五代史》则云:中和二年(882年),谏议大夫张濬征兵青州,敬武遣将曹全晸率军赴之。巢败出关,全晸以本军还镇。会郓帅薛崇卒,部将崔君预据城叛,全晸攻之,杀君预,自为留后。《新史》全晸作全晟,薛崇作薛宗,余与《旧史》同。敬武之据青州,事在中和元年(881年),张濬之征兵青州,则事在二年,说见第三节。巢败出关而后东还,其事必在四年三月以后,此时存实且已死,安得更有全晸,其误不待更辩,然王仙芝之死在乾符五年,而《旧书》云薛崇为其所杀,实隐见《新纪》谓崇死在四年之确。新旧《史》知其不合,乃改为仙芝所杀为卒,虽善弥缝,恐非实录也。《新书·纪》云:中和二年十月,韩简寇郓州,天平节度使曹全晸死之,部将崔用自称留后。《旧书·韩简传》云:简攻郓,郓帅曹全晸败死,郓将崔君裕,收合残众保郓州。用与君裕,盖即一人?用其名,君裕其字。此皆未知存实、全晸相继之事,乃误以韩简所杀者为全晸,而又误以全晸所承之君裕为在全晸之后。《新书·本纪》,于中和三年书曹存实克郓州,四年书濮州刺剌史朱宣逐天平节度使曹存实,自称留后,其误盖又因此而来。《旧五代史·朱瑄传》,并谓光启中韩允中攻郓,全晸为其所害,其支离蔓衍,真乃不可究诘矣。今故概以《通鉴》为据。朱瑄,《新唐书》《新五代史》皆作宣。《新五代史注》云:流俗以宣瑾兄,于名加玉者非也。《通鉴》亦作瑄。《考异》云:从《旧传》《薛史》《实录》。韩允中,《旧传》作允忠。《通鉴》依《实录》《新传》作中。简之死,新旧《传》皆云疽发背卒。《旧纪》云为部下所杀。《诸葛爽传》云为衙军所杀。《新纪》与《旧纪》同。《通鉴》亦同《旧纪》。《考异》云从《实录》也。朱瑄弟瑾,为天平衙将,求婚于泰宁节度使齐克让。亲迎之夕,衷甲窃发,逐克让而代之。朝亦以为泰宁节度使。时光启二年(886年)也。先是僖宗还跸,惮秦宗权之强,下诏招抚之。宗权顾称帝。乃以时溥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讨之,而以赵犨为蔡州节度使。宗权攻汴之兵,屡为朱全忠所破。三年五月,自将精兵会之。全忠求救于兖、郓,朱瑄、朱瑾皆来赴。先是义成节度使安师儒,委政于两厢都虞候夏侯晏、杜标。二人骄恣,军中忿之。小校张骁潜出,聚众二千攻州

城。师儒斩晏、标首谕之,军中稍息。朱瑄谋取滑州,遣濮州刺史朱裕诱杀骁。而全忠先遣其将朱珍、李唐宾袭滑州,克之,虏师儒以归。以衙将胡真知留后。据《通鉴》。事在光启二年十一月。《旧纪》系十二月,云:滑州军乱,逐其帅安师儒,推衙将张骁主留后。师儒奔汴州,朱全忠杀之。遂以兵攻滑,斩张骁。以告行在。朝廷以全忠兼领义成军节度使。《通鉴考异》谓命全忠兼领义成之文,出于《实录》。大顺元年(890年),始以全忠兼宣义,全忠犹辞,以授胡真,《实录》误也。参看第三节。及是,其兵亦至。全忠以四镇兵攻宗权,大破之。宗权宵遁。蔡人之守东都、河阳、许、汝、怀、郑、陕、虢者皆弃去。宗权之势,自是稍衰。然全忠先以朱珍为淄州刺史,募兵东道,至是,谓瑄招诱宣武军士,移书请让,瑄复书不逊,全忠遣珍与葛从周攻曹、濮,遽与兖、郓启衅矣。杨行密与孙儒争淮南,见第五节。使来求援。全忠为奏于朝。制授全忠兼淮南节度使行营兵马都统。《旧纪》在闰十一月。全忠以行密为副使,宣武行军司马李璠为留后,使衙将郭言将千人送之。假道于时溥。溥自以于全忠为先进,顾不得领淮南,意甚恨望,不许。璠至泗州,以兵袭之。郭言力战,乃免而还。文德元年正月,朝廷又以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代溥,徐、汴之怨益深。

曹全晸之定江陵也,朝以泰宁都将段彦谟代为江西招讨使。全晸北还,荆南监军杨复光以忠武都将宋浩权知府事。复光父尝监忠武军,浩已为大将,见复光,少之,遂有隙。彦谟亦耻居浩下。复光曰:胡不杀之。彦谟遂引慓士击杀浩。复光奏浩罪,荐彦谟为朗州刺史。朝以工部侍郎郑绍业节度荆南,以复光监忠武军。绍业惮彦谟,逾半岁乃至。僖宗入蜀,召绍业还行在。复光更引彦谟代为节度。与监军朱敬玟不协。敬玟别选壮士三千人,号忠勇军,自将之。彦谟谋攻敬玟,敬玟先攻杀之。时中和二年六月也。朝复以郑绍业为荆南。绍业逗留不进。敬玟署押衙陈儒领府事。明年,朝即以为节度。四年九月,鹿晏弘弃兴元东出。秦宗权遣其将秦诰、赵德諲会之,共陷襄州。刘巨容走成都。宗权署德諲为山南东道留后。晏弘转掠,复还许州。周岌闻其至,弃镇走。据《通鉴》。《旧纪》云:晏弘杀岌。朝不能讨,即以为忠武节度。后为秦宗权所杀。事在光启二年七月。忠勇军暴横,陈儒不能制。郑绍业尝遣大将申屠琮率兵五千援京师,光启元年正月,军还,儒告使除之,琮复专军政。雷满据朗州,见第五节。三以兵薄城,厚啖以利乃去。淮南将张瑰、韩师德叛高骈,据复、岳二州,自署刺史。儒请瑰摄行军司马,师德摄节度副使,共击满。师德引兵上峡,大掠,归于岳州。瑰还逐儒。儒将奔行在,瑰又劫还囚之。荆南故将,夷戮殆尽。朱敬玟数杀大将、富商,取其财。朝使杨玄晦代之。敬玟留居荆南。瑰遣卒贼之,尽取其财。郭禹者,本成氏,青州人。乘醉杀人,为仇家所捕,落发为僧。后入蔡贼中,为贼帅假子,更姓名为郭禹。当戍江陵,亡为盗。后诣陈儒降。瑰欲杀之。禹率千人袭据归州。今湖北秭归县。是岁九月,秦宗权弟宗言来寇,马步使赵匡欲奉儒出,瑰觉之,杀匡,而绝儒食,七日死。三年十二月,赵德諲陷荆南。瑰留其将王建肇守城而去。据《通鉴》。《新书》云:瑰死。文德元年(888年),四月,郭禹击荆南。建肇奔黔州。诏以禹为荆南留后。禹复故姓,更名汭。赵德諲既失荆南,又度秦宗权必败,五月,举地附朱全忠。全忠方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举以自副。制以山南东道为忠义军,以德諲为节度使。全忠之势弥盛矣。

是月,全忠遂大发兵击秦宗权,围之蔡州。八月,拔其南城。留大将胡元琮围之,而身还汴。宗权闻许州无备,袭取之。元琮引兵复收许。十二月,宗权为其将申丛所囚,折其一足,降于全忠。蔡将郭璠复杀丛,送宗权于汴。明年,为龙纪元年(889年)二月,全忠送诸京师,斩之。三月,以赵犨为忠武节度使,以陈州为理所。忠武军本治许州。犨弟昶、珝,本与犨同在行间。及是,犨有疾,以事授昶。诏即以为节度。犨德全忠之援,委输调发,常先他镇,昶亦能继之,全忠更得近助。然兖郓、徐泗未平,仍未能悉力北向也。

河东之声势,则是时颇盛。沙陀之起也,惎之最甚者为幽州,为之内主者,为河中及易定,及其得太原,则当其东出之道者为镇州,东南出之道者为泽潞,而居河南北之间,举足重轻者,则魏博也。王景崇尝以兵附王处存入关。中和三年(883年),卒,子镕继之。光启元年(885年),与李可举约,灭王处存而分其地。镕时尚幼,镕立年十岁。主之者盖可举也。可举遣将李全忠攻入易州,处存复取之。镕遣兵攻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亦为李克用所败。全忠惧罪,收余众还袭幽州。可举自焚死。众推全忠为留后。乐彦祯骄汰,子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军人藉藉。从训闻而忌之,易服遁出。彦祯命为六州都指挥使。未几,又使兼相州刺史。军府疑贰。彦祯危愤而卒。《旧传》。《新传》云:囚之,迫为桑门,寻见杀。众推都将赵文知留后。《旧纪》作罗宗弁,盖误以罗弘信之姓冠文,而又讹其名。从训领兵三万至城下,文按兵不出,众疑惧,复害之。推罗弘信为帅。出战,败从训。又遣将讨击杀之。时文德元年(888年)也。是役也,从训求救于朱全忠。全忠为之出兵攻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然不能救也。

高浔之败于李详也,十将成麟杀浔,入于潞州。戍将孟方立又杀麟,自称留后。《新书·本纪》。中和元年(881年)。成麟,《孟方立传》作成邻。《王徽传》误以为刘广,已见上章第五节。方立引还邢州。潞人请监军吴全勖知留后。王铎墨制假方立知邢州事。方立不受,而囚全勖。以书请铎,愿得儒臣守潞。铎使其参谋中书舍人郑昌图知昭义。军中多附方立,昌图不能制。宰相请以重臣镇之。乃用旧相王徽。徽固让于昌图,而昌图不三月辄去。方立遂称留后于邢州,而表其将李殷锐为潞州刺史。于是大将家及富室,皆徙山东。

潞人不悦。监军祁审诲,因人心不安,使乞师于李克用,请复军府于潞。中和三年十月,克用遣弟克修取潞州,杀李殷锐。克修,《五代史·唐家人传》云克用弟,《唐书·孟方立传》则云从父弟,参看第十二章第一节。四年八月,奏以克修为昭义节度使,许之。自是泽、潞与邢、洺、磁,分为两镇矣。皆以昭义为名。而泽州实入于河阳。张全义者,濮州临濮人。今濮县南之临濮集。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为县令所辱,亡入黄巢军。巢入长安,以为吏部尚书水运使。巢亡,依诸葛爽。及是,爽表为泽州刺史。初,爽奏李罕之为河南尹、东都留守,使捍蔡。光启元年(885年),孙儒攻之。罕之走保渑池。东都陷。儒焚宫阙、剽居民去。爽遣将收东都,罕之逐出之,爽不能制。二年十月,爽卒。大将刘经与张全义共立其子仲方。经自引兵镇洛阳,袭罕之于渑池,为所败。弃洛阳,走归河阳。罕之军于巩,将渡河。经遣全义拒之。全义反与罕之合。攻河阳,不胜,走保怀州。而河阳为孙儒所陷,诸葛仲方奔大梁。《旧纪》误为爽。全义据怀州,罕之据泽州以拒之。三年(887年),宗权为朱全忠所败,孙儒亦弃河阳。罕之据河阳,全义据东都,共求援于李克用。克用以其将安金俊为泽州刺史助之,而表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全义为河南尹、东都留守。罕之性猜暴,部卒日剽人以食。全义善积聚,劝民力耕,储稍集。罕之食乏,求之无涯,全义不能厌。是岁六月,王重荣为衙将常行儒所杀。重荣兄重盈,时为陕虢节度使,诏以其子珙知留后,而移诸河中。重盈至,执行儒杀之。罕之陷绛州,又攻晋州。重盈密结全义,文德元年(888年),全义袭取河阳,俘罕之家。罕之奔泽州,求救于李克用。克用遣康君立攻河阳。朱全忠使丁会、葛从周、牛存节救却之。表会为河阳留后,复以全义为河南尹。自昭义之分,孟方立倚朱全忠为助。李克用击之无虚岁。龙纪元年(889年),克用复大发兵,遣李存孝与李罕之攻之。拔磁、洺,进攻邢州。方立猜忌,诸将多怨,不为用,自杀。众奉其从弟迁。据《新书·方立传》。《旧书·昭宗纪》《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云迁方立弟,盖浑言之。《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云方立侄,恐误。朱全忠救之。假道于魏博,罗弘信不许。乃遣大将王虔裕将精甲数百入邢州。大顺元年正月,迁食尽,执虔裕以降。克用表安金俊为邢、洺、磁团练使。于是昭义全入河东,魏博又不与汴,朱全忠虽得河阳,亦不易争衡河北矣。

李全忠得卢龙,旋卒,子匡威嗣。匡威颇有才气。大顺元年二月,李克用攻赫连铎。铎求救于匡威。匡威自将兵三万赴之,大败其兵。是役:《旧纪》云:克用遣大将安金俊攻云州,为燕军所执。《实录》同,见《通鉴考异》。《通鉴》从《太祖纪年录》《唐末见闻录》,云金俊战死。又云:此役克用自将。《旧书·张濬传》:濬败后,克用上书论诉,云:臣昨遇燕军,以礼退舍,匡威浅昧,厚自矜夸,乃言臣中矢石,覆士卒。致内外吠声一发,短谋竞陈,误陛下君臣之分,可见其为甚败矣。遂与铎共上表请讨克用。朱全忠亦请率汴、滑、河阳之兵,与河北三镇共举。乞命大臣为统帅。下三省、御史台四品已上官议。宰相张濬、孔纬主之,杜让能、刘崇望以为不可。上从濬、纬议。五月,以濬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宣慰使,京兆尹孙揆副之。朱全忠为南面招讨使。李匡威为北面招讨使,赫连铎副之。先是克用巡潞州,怒供具不厚,笞克修,克修惭愤成疾死。克用表其弟克恭代之。为潞人所杀,附于朱全忠。全忠使河阳留后朱崇节入之,权知留后。克用使康君立、李存孝围之。六月,诏削李罕之官爵,以孙揆为昭义节度使。七月,全忠使葛从周犯围入潞州,李谠、李重胤、邓季筠攻泽州,请揆赴镇。于是张濬合宣武、镇国、静难、凤翔、保大、定难诸军于晋州。保大,鄜坊军名。八月,分兵三千,命揆赴镇。李存孝伏兵擒之,送诸克用。克用诱以为河东副使,不屈,锯杀之。存孝又救泽州,擒邓季筠。李谠、李重胤遁去。后全忠诛之。朱崇节、葛从周亦弃潞州。于是宣武之兵败,而幽、云师亦无功。《旧纪》云幽、云攻雁门,《通鉴》据《实录》,云李匡威攻蔚州,赫连铎攻遮虏军,盖数处有战事。可见兵虽不利,战非不力。克用遣薛志勤、李存孝两道攻晋、绛。诸军惟镇国韩建力战,而为存孝所败。静难、凤翔、保大、定难之军,皆不战而归。张濬独与禁军及镇国、宣武之师合万余人守晋州。十一月,亦弃之去。王师全局瓦解。明年正月,遂贬濬及孔纬,而复李克用、李罕之官爵矣。此役之败,盖由朱全忠连兵徐、郓,身未能至行营,求兵粮于镇、魏,镇、魏又皆不之助。说本《旧书·昭宗纪》。盖时人议论如此,自与情事相合。全忠视克用,似失之太轻。然亦由官军之败太速,其不能战太甚,使全忠无所用力。此则合诸镇之兵以成军,心力不齐,不易统率之故。郭子仪尚以此致败,况张濬素文臣乎?然以征河东为失策固不可。濬之言曰:“先朝再幸山南,实沙陀之罪。比虑河北诸侯,与之胶固。今两河大藩,皆欲诛讨,不因其离而除之,是当断失断也。”其说果有以易乎?无以易乎?镇、魏不能同心,宣武末由陈力,燕、云师出无功,岂事先所能逆睹哉?濬初以杨复恭荐,自处士为太常博士,而力主声讨河东,与复恭立异,正见其一心君国,卓然不党。史顾诬以依附田令孜。《旧书·濬传》曰:睿初发迹依复恭,复恭失势,乃依田令孜,以至重位,而反薄复恭。及再幸山南,复恭代令孜为中尉,罢濬知政事。昭宗初在藩邸,深疾宦官。复恭有援立大勋,恃恩任事,上心不平之。当时趋向者,多言濬有方略,能画大计。复用为宰相,判度支。此说述昭宗心事是也,谓濬依附田令孜,则绝无证据。且濬以光启三年(887年)相,至此亦未尝罢相也。且云:朝议之际,上本然复恭之言,而朱全忠密遣濬之亲党赂濬,濬恃全忠之援,论奏不已,天子黾勉从之。昭宗英断,或失之愎,岂劫于宰相者乎?只见其时之人,惟党争贿赂之知也。

猜你喜欢
  ●卷十八·赵翼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六·佚名
  ◎总长宴客趣闻·李定夷
  第一二三禀光绪九年四月(?)一一三一二-一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纪昀
  通志卷四十二·郑樵
  卷之二十五·祁韵士
  卷五十五·傅恒
  裴秀传·房玄龄
  北洋海军章程第六·佚名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司马迁
  第四节 代宗政治·吕思勉
  马承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湖後集卷九      宋 陈起 撰姚寛 寛字令威嵊人按文献通考载西溪居士集五卷陈氏曰姚寛撰寛待制舜明廷辉之子宏字令声之弟为工部监门金人来侵寛言木德所照必无虞言验将除

  • 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九·张廷玉

        陶琰 王缜 李充嗣 吴廷举 方良永 王爌 王軏 徐问 张邦奇 韩邦奇 周金吴岳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   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

  •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张廷玉

        张宁 王徽 毛弘 邱弘 李森 魏元 强珍王瑞 李俊 汪奎 汤鼐姜绾 姜洪 曹璘 彭程 庞泮 叶绅胡献 张弘至 屈伸 王献臣   张宁,字靖之,海盐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七年夏,帝从唐瑜等奏,考核南京大

  • 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二·赵尔巽

      董福祥张俊 夏辛酉 金运昌 黄万鹏 余虎恩 桂锡桢 方友升   董福祥,字星五,甘肃固原人。同治初,回乱作,凤、邠、汧、泷寇氛殆遍。福祥亦起安化,与其州人张俊、李双良蹂躏陕、甘十数州县,窃据花马池,犯绥德,窥榆林,溃勇、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顺治十五年。戊戌。六月。丁卯朔。调户部尚书孙廷铨、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升大理寺卿刘达、为兵部左侍郎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李棠馥、为兵部右侍郎  ○遣官致祭太子太保固山额真三等精奇尼哈番佟图赖。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纪昀

    列传五代 【九】○五代九王朴 郑仁诲 扈载王朴郑仁诲扈载△王朴王朴字文伯东平人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宏肇等有隙朴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后三家之客多及难而朴 独免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

  • 清高宗实录选辑三·佚名

    乾隆五十二年乾隆五十三年乾隆五十二年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一七八七)夏四月初二日(己亥),谕军机大臣等:『康熙年间奸民朱一贵聚众滋扰,经提督施世骠统领大兵悉由厦门进剿,不及一月即已收复蒇功。盖因大兵会合一路由厦门进攻,声

  • 八一六 军机大臣福隆安等奏查明七月至九月总裁等校书记过次数应交部察议折·佚名

    八一六 军机大臣福隆安等奏查明七月至九月总裁等校书记过次数应交部察议折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八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等谨奏: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

  • ●续碑传选集(二)·佚名

    文祥 文文忠公别传沈秉成 安徽巡抚沈公墓志铭沈葆桢 沈文肃公传沈文肃公事略冯焌光 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江苏苏松太兵备道监督江南海关冯君神道碑铭袁保恒 刑部左侍郎袁文诚公神道碑吴赞诚 清署理福建巡抚光禄寺卿吴

  • 卷十四 晋语八·左丘明

    阳平教平公灭栾氏〔原文〕平公六年①,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②,不克而死。公遂逐群贼,谓阳毕曰③:“自穆侯以至于今④,乱兵不辍,民志不厌,祸败无已。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阳毕对曰:“本根犹树,枝叶益长,本

  •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班固

    (刘氏以外诸侯王)【原文】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

  • 耶律沙传·脱脱

    耶律沙,字安隐,其先祖曾担任遥辇氏之国相。应历年间,累官至南府宰相。景宗即位,耶律沙总领南面边事。保宁年间,宋军攻打河东,耶律沙率兵相救,有功,被升为守太保。乾亨初,宋军再度北侵,耶律沙率兵抄小路到白马岭,隔着大涧遭遇敌军

  • 提要·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淮南鸿烈解       杂家类一【杂学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撰安事蹟具汉书本传汉书艺文志杂家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顔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

  • 卷八·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八明 王志长 撰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注稽犹考也夫家犹言男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八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八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自性清净品第十四之二大王。是外地界坚硬性者。尔时世间初建梵天所居宫殿。大宝所成。复生他化自在诸天所居宫殿。皆

  •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佚名

    杨乃武与小白菜,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余杭县所在地余杭镇发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知县刘锡彤怀疑本县举人杨乃武诱奸葛品连之妻毕秀姑,毒毙葛品连,对杨乃武与毕秀姑重刑

  • 钱农部请师本末·钱鼎铭

    石刻拓片,存苏州市博物馆。

  • 经稗·郑方坤

    十二卷。清郑方坤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之曰“稗”,犹如正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