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节 炀帝荒淫

左氏曰:俭德之共,侈恶之大。伊古以来,人君之以骄淫败者多矣,然其人或本无知识,堕于恶而不自知,若乃明知其恶而故为之,而又悍然不顾,纵恣无极,则未有若隋炀帝之甚也。

炀帝于即位之岁,十一月,幸东都,即命于伊、洛营建东京。明年二月,命杨素、杨达、宇文恺主其事。恺时为将作大匠,《传》言其揣帝心在宏侈,制度穷极壮丽。然《食货志》言:帝昔居藩翰,亲平江左,兼以梁、陈曲折,以就规摹。则其规制,又有出自帝意者也。《志》又言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人民,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又于皂涧在今河南新安县东。营显仁宫。苑囿连接,北至新安,今河南新安县。西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周围数百里。课天下诸州,各贡草木、花果、奇禽、异兽。

役使促迫,僵毙者十四五。每月载死丁,东至成皋,今河南汜水县。北至河阳,今河南孟县。车相属于道。亦见《本纪》。亦可谓酷矣。

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在今洛阳县西。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在今汜水县东北。引河通于淮。《本纪》。《食货志》云:河畔筑御道,树以柳。使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艒、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本纪》。《食货志》:所造者又有篾舫。又云:采大木,引至东都。所经州县,递送往返,首尾相属不绝者千里。八月,御龙舟幸江都。见第一节。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已上给黄篾。舳舻相接,二百余里。《本纪》。亦见《食货志》。《志》又云:募诸水工,谓之殿脚,衣锦行縢,执青丝缆挽船。所经州县,并令供顿、献食。丰办者加官爵,阙乏者罪至死。二年三月,发江都。先是太府少卿何稠、丞云定兴盛修仪仗。于是课州县送羽毛。百姓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本纪》。《食货志》云:课天下州县,凡骨角、齿牙、皮革、毛羽,可饰器用,堪为氅毦者,皆责焉。征发仓卒,朝命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而买于豪富蓄积之家,其价腾踊。是岁,翟雉尾一直十嫌,白鹭鲜半之。至是而成。四月,上自伊阙隋县,今洛阳县南。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三年四月,北巡狩。五月,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六月,次榆林。隋郡,即胜州。突厥启民可汗来朝。七月,上于郡城东御大帐,其下备仪卫,建旌旗,宴启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戏之乐。赐启民及部落各有差。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清水河支流。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八月,发榆林。启民饰庐清道,以候乘舆。帝幸其帐,宴赐极厚,皇后亦幸义成公主帐。次太原,诏营晋阳宫。在太原。九月,至东都。四年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河北涿县。三月,幸五原,因出塞巡长城。四月,以离石之汾源、临泉,离石,今山西离石县。汾源,改静乐,今山西静乐县。临泉,在今山西兴县西北。雁门之秀容雁门,即代州,见第二节。秀容,今山西忻县。为楼烦郡。治静乐。起汾阳宫。在静乐。七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林谷而东。榆林谷,《通鉴》作榆谷。《注》云:当在榆林西。八月,亲祠恒岳。河北道郡守毕集。五年正月,改东京为东都,自东都还京师。三月,西巡河右。四月,大猎于陇西。隋郡,今甘肃陇西县。出临津关,临津,前凉县,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北。关当在县境,为黄河济渡处。渡黄河至西平,隋郡,今碾伯县。陈兵讲武。五月,大猎于拔延山。在西宁东南。长围周亘二千里。渠浩亹。今大通河。御马度而桥坏。斩朝散大夫黄亘及督役者九人。遣兵征吐谷浑。见下节。六月,经大斗拔谷,在今甘肃山丹县南。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大半。次张掖,今甘肃张掖县。高昌王麹伯雅来朝。伊吾吐屯设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参看下节。上大悦。置西海、《地理志》云:置在古伏俟城,即吐谷浑国都。案在青海西。河源、《地理志》云:置在古赤水城。案在青海南。鄯善、《地理志》云:置在鄯善城,即古楼兰城也。案在罗布泊南。且末《地理志》云:置在古且末城。案在车尔成河上。四郡。御观风行殿。宇文恺所造。《传》云: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外族陪列者,三十余国。九月,入长安。十一月,幸东都。六年三月,幸江都宫。七年三月,自江都御龙舟,入通济渠,遂幸涿郡。征高丽,败还。见下节。八年九月,乃至东都。九年三月,复征高丽,幸辽东,以杨玄感反而还。见下节。九月,次上谷。隋郡,今河北易县。以供费不给,免太仆虞荷等官。闰月,幸博陵。周定州,隋改为博陵郡,今河北定县。高祖尝为定州总管,故帝幸焉。改为高阳郡。十年,复征高丽。三月,行幸涿郡。四

月,次北平。隋郡,今河北卢龙县。七月,次怀远镇。属辽西。高丽遣使请降。八月,班师。见下节。十月,至东都,还京师。十二月,如东都。十一年正月,突厥等国遣使朝贡。大会各族,设鱼龙曼延之乐,颁赐各有差。五月,幸太原,避暑汾阳宫。八月,巡北塞。突厥始毕可汗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车驾驰幸雁门,即代州。为所围。九月,乃解。见下节。十月,至东都。十二年七月,幸江都宫。奉信郎崔民象谏,上大怒,先解其颐,乃斩之。次汜水,今河南汜水县。奉信郎王爱仁请还西京,上怒,斩之而行。自此不复能北归矣。《纪》云: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辄数道置顿,四海珍羞殊味,水陆毕备焉。求市者无远不至。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内外虚竭。头会箕敛,人不聊生。《食货志》言:从幸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流连之乐,荒亡之行,可谓旷古无伦矣。

《音乐志》云:“始齐武平中,有鱼龙烂漫等奇怪异端,百有余物,名为百戏。周时,郑译有宠于宣帝,奏征齐散乐,并会京师。开皇初,并放遣之。及大业二年(606年),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自是皆于太常教习。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道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采。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者,殆三万人。初课京兆、河南制此衣服,两京缯锦,为之中虚。三年(607年),驾幸榆林,启民朝于行宫,帝又设以示之。六年(610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已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海内奇技,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绣,其营费巨亿万。关西以安德王雄总之,东都以齐王暕总之。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管已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此每年以为常焉。”

《本纪》独于此年及十一年(615年)书之,盖其尤盛者也。又云:“自汉至梁、陈,乐工大数,不相逾越。及周并齐,隋并陈,各得其乐工,多为编户。至大业六年,帝乃大括魏、齐、周、陈乐人子弟,悉配太常,亦见《本纪》。并于关中为坊置之,其数益多前代。”又云:“帝颇玩淫曲。裴蕴揣知帝情,奏括周、齐、梁、陈乐工子弟,及人间善声调者,凡三百余人,并付大乐。其哀管新声,淫弦巧奏,皆出邺城之下高齐之旧曲云。”《蕴传》谓是后异技淫声,咸萃乐府,皆置博士弟子,递相教传,增益乐人至三万余。此启之康娱以自纵也。大业四年九月,征天下鹰师,悉集东京,至者万余人,此羿之淫游以佚田也。亡国之行,可谓兼之矣。《食货志》云:“遐方珍膳,必供庖厨;翔禽毛羽,用为玩饰;买以供官,千倍其价。”因修仪仗而课毛羽,事已见前。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事见《孝义·华秋传》。甚者,十二年(616年),于景华宫在东都。征萤火,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肆意征求如此,劳民岂有涯哉?《循吏传》言:斯时官吏,善于侵渔,强于剥割,绝亿兆之命,遂一人之求者,谓之奉公,即时升擢。其或顾名节,存纲纪,抑敚攘之心,从百姓之欲者,谓之附下,旋及诛夷。不及十年,海内鼎沸,岂不宜哉?

帝之荒纵,适与高祖相反,而其猜忌,则相类而又过之。《本纪》云: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所至惟与后宫,留连沉湎,惟日不足。又猜忌臣下,无所专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构其罪而族灭之。其余事君尽礼,謇謇匪躬,无罪无辜,横受夷戮者,不可胜纪。案帝所任者:虞世基,内史侍郎,专典机密。苏威,纳言。宇文述,帝即位,拜左翊卫大将军,参与朝政。裴矩,黄门侍郎。裴蕴,御史大夫。时人称为五贵。《苏威传》。苏威在旧臣中,已为无气节者,宇文化及弑逆,威受其官,化及败,归于李密。密败,又归王世充。唐太宗平东都,威请谒见,称老病不能拜起。太宗遣人数之曰:“公隋朝宰辅,政乱不能匡救。见李密、王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也。”寻归长安。至朝堂请见,又不许。太宗此举,固为骄盈无礼,然威之为人,则亦可见矣。犹以不能每事曲顺,除名为民。事在大业十二年五月。虞世基徒唯诺取容。宇文述更贪鄙工于附会。裴矩虽清廉,兼善筹策,然帝之事外,非为安攘之计,徒劳民以逞欲,而矩乃逢迎其恶,弃民于沙塞之外,衡以儒家之义,善战者服上刑不啻矣。参看下节。裴蕴务于聚敛,且肆刑诛,罪更不容于死。《蕴传》:“迁民部侍郎。于时犹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609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案前史所载户口,皆非生齿之数,而为赋役之籍。故户口少者,不必为凋敝之征;而户口多者,转足见诛求之烈。隋初国计之富,实由丁口之增,已见第一节。此时丁口更增,足见诛求益烈矣。《传》又云:“擢授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掌机密。蕴善候伺人主微意,若欲罪者,则曲法顺情,断成其罪,所欲宥者,则附从轻典,因而释之。是后大小之狱,皆以付蕴。宪部、大理,莫敢与夺,必禀承进止,然后决断。”《蕴传》云:蕴欲重己权势,令虞世基奏罢司隶刺史已下官属,增置御史百余人。于是引致奸黠,共为朋党。郡县有不附者阴中之。于时军国多务,兴师动众,京都留守,及与诸蕃互市,皆令御史监之。宾客附隶,遍于郡国,侵扰百姓,帝弗之知也。多所疑者必偏有所信,释法度而任耳目,安得不为狡黠者所欺乎?高颎、贺若弼,以房陵旧党见疑。颎,炀帝即位,拜为太常。以议召周、齐乐人,遇启民过厚,坐谤讪,与弼及宇文同诛。此特一时触发而已,其本意不在此也。裴肃当高祖时,上书请封废太子及蜀王,帝嗣位,不得调者久之。后执政者以岭表荒遐,遂希旨授永平郡丞。帝忌房陵之人如此。永平,今广西藤县。元胄以与

蜀王交通获罪。房陵之废,胄实与其谋。然蜀王获罪,胄又坐与交通除名。炀帝即位,不得调,有怨言,为人所告,坐死。滕、卫嗣王,咸遭徙逐。蔡王亦几不免。高帝母弟滕穆王瓒,以非高祖代周,不得其死。子纶,炀帝即位,人告其咒诅,除名徙始安,复徙珠崖。诸弟散徙边郡。卫昭王爽,高祖异母弟,以养于高祖之母,顾见亲爱。尝为雍州牧,并、凉二州总管。征突厥为元帅,已见第二节。子集,炀帝时,亦以人告其咒诅,除名徙边郡。蔡王智积,高祖弟整之子,整从周武帝平齐战死。高祖受禅,追封蔡王,谥曰景,以智积袭焉。景王与高祖不睦;其太妃尉氏,又与独孤皇后不相谐;以是智积常怀危惧,谨慎自守,获免于祸。大业十二年(616年),从驾幸江都。临终,谓所亲曰:“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领没于地矣。”时人哀之。始安郡,即桂州。珠崖,今广东儋县。李敏徒天元女夫,犹且累及宗族。李穆第十子浑,宇文述妹夫。使兄子善衡贼杀穆适孙筠,以述助袭穆封。已而靳许述之贿。述诉其与从子敏等有异谋,敏妻,周天元女,帝姊子也。帝诛浑、敏,并及其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徒岭外。此以亲而见忌者也。宇文

以言语获罪,盖由在周、隋之世,皆有军功;历职显要,声望甚重。虞孝仁、韦福嗣,则以其父有功名。孝仁,庆则子。或告其图谋不轨诛。福嗣,世康子。《传》云:从卫玄与杨玄感战,军败,为所擒,令作文檄,辞甚不逊,寻背玄感还东都。帝衔之不已,车裂于高阳。《李密传》云:玄感获福嗣,委以腹心。每设筹划,皆持两端。后使作檄文,固辞不肯。密揣知其情,请玄感斩以谢众。又世康少子福奖,亦与玄感战殁。则福嗣之死,其为失刑明矣。此以势而见忌者也。杨素、张衡,曾与篡夺之计,其不能见信固宜。素卒于大业二年(606年)。《传》云: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寝疾之日,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我岂须臾活邪?”其势亦危矣。盖以其死之早,故得幸免也。衡,大业八年(612年),以妾告其怨望谤讪,赐死。薛道衡徒文士,而以藩邸旧嫌,白首就戮。《道衡传》:高祖时,以党苏威,配防岭表。炀帝时在扬州,阴令人讽道衡从扬州路,将奏留之。道衡不乐王府,出江陵道而去。炀帝由是衔之。帝嗣位,道衡上高祖文皇帝颂,帝不悦。顾谓苏威曰:“此鱼藻之义也。”拜司隶大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行。”人有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颎邪?”付执法者勘之。及奏,帝令自尽。《裴蕴传》曰:道衡以忤意获谴,蕴知帝恶之,乃奏曰:“道衡有无君之心。论其罪名,似如隐昧,原其情意,深为悖逆。”帝曰:“然。我少时与此人相随行役。轻我童稚,共高颎、贺若弼等外擅威权,自知罪当诬罔。及我即位,怀不自安,赖天下无事,未得反耳。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于是诛道衡。其意,盖仍出于修怨也。以万乘之主,而修睚眦之怨,为之下者,尚何以自安乎?庾质以谏如东都,死狱中。耿询谏征辽东,帝命左右斩之,以何稠苦谏仅免。张虔威,并州旧吏,又事帝于东宫,以谏巡幸亦见疏。所为若此,安得不政刑弛紊,贿货公行,莫敢正言,道路以目哉?《本纪》。

猜你喜欢
  皇后纪第十·范晔
  列传第十八 到捴刘悛虞悰胡谐之·萧子显
  越绝卷第十四·袁康
  ●卷二百二十三·徐梦莘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卷之二百四·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纪昀
  七三六 山东巡抚国泰奏遵旨查办《青霞集》等空格书情形折·佚名
  第61章 派出许多接收强盗的蒋介石·冯玉祥
  大堤行·胡兰成
  民国二年(1913)四月至三年(1914)二月廿八日·胡适
  郭彦传·令狐德棻
  铁铉传·张廷玉
  卷05·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吴昌龄

    (长眉仙领仙童上,诗云)灿灿花光满洞天,琼楼宝殿启华筵。蟠桃结果三千载,共宴长生亿万年。贫道乃是上界长眉大仙是也。自太极初分,修成正道,掌管洞天九霄之上,一切修真悟道之仙。今朝玉帝回来,观见桂花仙子与梅菊荷桃一念思凡

  • ●梦鹤轩梅澥诗钞卷二·缪公恩

    沈阳缪公恩立庄 夜坐偶吟 忆涵碧亭柳漫吟 春日忆成翁宝林 春夕独眺 图仕女晓绣因题 偶吟 行山中感吟 山行 山中 观表忠观碑 春词 夏日 即事 漫成

  • 七言巻四十·洪迈

      七言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人欲  人欲天从竟不疑莫言圆盖便无私秦中已乆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华山题王母祠  莲华峰下锁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二高正臣高正臣广平人襄州刺史卫尉卿习右军书法睿宗最爱其笔诗二首晦日置酒林亭【是宴凡二十一人皆以华字为韵陈子昂为之序】正月符嘉节三春翫物华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柳翠含烟叶梅芳带

  • 卷第八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起玄黓涒汉(壬申),尽昭阳作噩(癸酉),凡二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三·朱国祯

    元定推演绍兴辛巳。蔡元定在显庆堂推演后世子孙休咎。赋云。显庆堂将后世推。子孙绍复承吾书。四传学业家还在。五世因贪人产除。缵俗流风六七代。继兴遗迹八九渠。数终轮奂犹有代。御史尹仁为吹嘘。厥后子沉集书经传

  • ◎戚扬遇疯记·李定夷

    江西巡按使戚扬,当代理江西民政长时,每日规定见客两班。其经验及才学优长者,择要笔记,以备择用。某号早晨,见客八人,内有陆军小学堂学生刘九荣,派在末座,当即分别延至内厅,按照排定次序坐定。戚省长即由第一座之高姓者发言,询问

  • 九六四 浙江巡抚福崧奏在籍原任侍郎沈初等恭谢恩赐江浙分贮全书三分折·佚名

    九六四 浙江巡抚福崧奏在籍原任侍郎沈初等恭谢恩赐江浙分贮全书三分折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据情代奏,恭谢天恩事。窃臣据在籍原任兵部侍郎沈初、候补京堂钱琦、原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汪度等呈称

  • 评鉴阐要卷六·乾隆

    唐代宗仆固怀恩反纲仆固怀恩之反虽骆奉仙辛云京激成然皆由代宗不从顔真卿李抱真之言用郭子仪为镇抚以致披猖若此及乎怀恩拒命逆子伏诛乃云信不及人勲臣颠越益形昏愦可笑耳养仆固怀恩女册为崇徽公主嫁回纥目怀恩反叛即

  • 李守贤传(附李彀传)·宋濂

    李守贤,字才叔,大宁义州人。金大安初年(1209),守贤及兄庭植,弟守正、守忠,堂兄伯通、伯温归附于太师、国王木华黎,在太祖行军驻所朝见。太祖命庭植为龙虎卫上将军、右副元帅、崇义军节度观察使,授守贤锦州临海军节度使,弟守忠

  • 兵二三·徐松

    买马下干道元年正月七日,诏茶马司买发隆兴元年、二年分(马)西马,比之递年亏损数多,显属不职。令具析因依闻奏。 六月二十一日,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刘源言,诸军见管战马大段数少。诏令茶马司经略司于每岁额外各收买二

  • 卷八·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八      宋 卫湜 撰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郑氏曰兵车尚威武不崇敬武车亦兵车绥旌尽饰也绥谓垂舒之也德车乘车结旌不尽饰也结谓收歛之孔氏曰此一

  • 逍遥游第一·刘文典

    〔释文〕内者,对外立名。说文:篇,书也。字从竹;从艹者草名耳,非也。 〔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闲哉! 〔释文〕逍音销,亦作「消」。遥如字。

  • 人生的意义·梁漱溟

    一人们常常爱问: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义?不知同学们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想过没有?如果想过,其答案为何?要是大家曾用过一番心思,我来讲这问题就比较容易了,你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我的话。我以为人生不好说目的,因为目的是后

  • 佛地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是薄伽梵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住於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   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成立不可思議.遊於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於一   切法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九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九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次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尔时金刚手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以下偈说真言救世者(谓上百门王也)谓能生诸真言也。真言救世者。真言诸真言生知。云何谁于何处。大牟

  • 奥诺丽纳·巴尔扎克

    最初于一八四三年三月十七至二十九日在《新闻报》上连载。一八四四年由波泰书屋出单行本,划分为四十章,各章都有标题。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四卷时,取消了分章和标题,编排在《莫黛斯特·米尼翁》与《入世之初》之

  • 梦东禅师遗集·彻悟

    清代释际醒撰。际醒,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别号梦东。丰润(今属河北省丰润县)人。际醒自幼通经史。皈依佛门后,遍历讲席闻法,博贯性相之学,尤精法华、三观、十乘之旨意。后专攻深研净土法门,成为禅门宗匠。际醒所撰的《梦东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