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八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八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明一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之二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人名竭住。在外道中出家。父母在佛法中出家。时竭住。盛寒时无衣。往至母所禽兽而住。母即慈念。有新浣染作净郁多罗僧。便脱与之。得已即著入酒店中坐。为世人所嫌。言此邪见啖酒糟驴。而著圣人幖帜。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持衣与出家外道。从今已后。不听自手与外道衣。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自手与俗人外道沙门衣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俗人者在家人。外道者外道出家。自手与者手与手受。沙门衣者贤圣幖帜。波夜提者如上说。不得自手与俗人外道沙门衣。若比丘尼有戒德。妇女小儿欲乞破衣段以禳灾者不得自手与。应遣净人女与。若比丘自手与俗人外道沙门衣者越毗尼罪。若有戒德比丘。人索破袈裟段。欲以禳灾者。应使净人与。不得与大段当与小者。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比丘尼。如女人著衣。为世人所嫌。云何比丘尼著长衣曳缕而行。如世间女人。此坏败人何道之有。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已后。不听合缕作衣。当应量作。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作安陀会应量作。长四修伽陀搩手。广二搩手。若过作截已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安陀会者世尊所听。作者若自作若使人作。应量者长四修伽陀搩手。修伽陀者善逝广二搩手。若过量作截已波夜提悔过。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长应量广过量作。成波夜提。受用越比尼罪。如是广应量长过量。如是边应量中过量。中应量边过量。如是屈量皱量。水洒量干已欲令长广。波夜提。受用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比丘尼年少端正。著衣道行。时两乳现出。男子见已笑之。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已后。比丘尼应作僧祇支。复次尔时有比丘尼。留缕作僧祇支长广。乃至佛言。从今日后。截缕应量作。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僧祇支应量作。长四修伽陀搩手。广两搩手。若过作截已波夜提。波夜提如上安陀会中广说。

佛住比舍离。尔时跋陀罗比丘尼于苏河浴。尔时有五离车童子。于河上看。见已生欲心。比丘尼言。长寿汝去。答言我不去。欲看阿梨耶形体。比丘尼言。汝用看是臭烂身九孔门为。复言不尔。我甚欲见。良久不去。比丘尼作是念。此凡夫愚浅。即以手掩前后而出。其人见已迷闷倒地。血从口出。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乃至诸比丘尼问佛。云何是五离车童子。有欲心迷闷倒地乃尔。佛言。非但今日有此欲心。过去世时已曾如是。诸比丘尼白佛言。愿欲闻之。佛言。过去久远。尔时有一天女端正殊特。时有五天子。一名释迦罗。二名摩多梨。三名僧阇耶帝。四名鞞阇耶帝。五名摩吒。见已各生欲心便作是念。此非可共物。欲心重者当以与之。各言可尔。于是释迦罗即说颂曰。

我忆淫欲时  坐卧不自安

乃至睡眠时  欲退始得安

摩多梨复说颂曰。

释迦汝眠时  犹故有暂泰

我忆淫欲时  如阵战鼓音

僧阇耶帝复说颂曰。

摩多鼓音喻  犹故尚有间

我心染欲时  如駃流漂木

鞞阇耶帝复说颂曰。

汝喻漂浮木  或时有稽留

我忆欲念时  如虻虫不瞬

于是摩吒复说颂曰。

汝等诸所说  全是安乐想

我耽淫欲时  不觉死与生

于是诸天子言。汝最重者即并与之。佛告诸比丘尼。尔时五天子者今五离车是。诸比丘尼白佛言。是比丘尼有何行业端正如是。在大姓家生。以信出家得证无漏。佛告诸比丘尼。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有长者家初取新妇。常有一梳头人给与饮食。时有辟支佛名宣絺。诣门乞食。其妇见之不大端严无恭敬心。既不与食复不语去。梳头人见已语言。新妇可施与食。答言。丑陋不好。我不能与。即语可赐我食分。我欲与之。答言随意。亦可弃著水中。其人得食即施辟支佛。于是受食乘空而逝。见其飞腾心大欢喜即发誓言。愿我后身生大姓家身体端正。见佛闻法得尽有漏。于是命终即生天上。于百千天女。五事最胜。寿命色力名称辩才。天上命终生波罗奈城婆罗门家。值迦叶佛出世时。父母出行游观。时女在家。迦叶佛入城乞食次到其家。宿殖德故见大欢喜。净洗铜盘盛种种好食及憍舍耶衣奉上世尊。即说颂曰。

今奉食与衣  众施中最胜

今供牟尼尊  结习尽得证

如是漏尽证  愿我亦复然

此女后嫁适婆罗门家。姑妐严恶难事。乃至我用此活为。不如自杀。即持璎珞及涂身香。并自绞绳。欲行自杀。过见迦叶佛塔。即持严身之具供养佛塔。然后自绞。命终之后即生婆罗门家。乃至自说颂曰。

璎珞衣香花  信供迦叶塔

缘此福报故  今礼世尊足

佛言。从今日后。应作浴衣。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作雨浴衣。应量作。长四修伽陀搩手。广二搩手。若过作截已波夜提。如上僧祇支中广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尼僧语偷兰难陀言。汝能为僧乞迦絺那衣不。答言能。即往无信家语言。大福德。汝能施僧迦絺那衣不。答言能。僧自恣已语偷兰难陀言。得迦絺那衣未。答言我知。即到其家语言。长寿。迦絺那衣办未。答言我知。寻复往索。比丘尼复言我知。如是衣时已过。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比丘尼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至不能办衣家。为僧索迦絺那衣。从今已后不听。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诣不能办衣家。为僧乞迦絺那衣。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不信者。无力与希望处弱。衣者钦婆罗衣[疊*毛]衣乃至驱牟提衣。乞者为僧求迦絺那衣。衣时过不得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能为僧求迦絺那衣者。应好著意求。不得至不信家求。当至有信家眷属多者乞。若前人言我自知。当复语言汝定与不。勿令过衣时。亦当相望其人。必不能办者。当更余处求。亦应自筹量。不能办者不应与僧求。若已许僧求衣。不自勤求不使人求。又不自语僧。令衣时过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往诣不信家。为僧求迦絺那衣者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尼著上下衣。来礼世尊足。后失火烧衣。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所受持衣而不随身。从今日后。不听所受持衣而不随身。

复次尔时有比丘尼释种女摩罗女。先是乐人。出家僧伽梨重不能胜。甚以为苦。乃至佛言。从今已后听病时。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不病。所受衣不随身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所受衣者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僧祇支雨浴衣。病者世尊说无罪。不随身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不病。所受持衣不持者。波夜提。若礼塔若经行。若昼日坐禅处界内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比舍离。尔时跋陀罗比丘尼家中常与送食。得已更煎更熬更调和。其兄弟伯叔来见已言我欲食。答言可尔。即取而食。觉气味异常。问言何处得此好食。答言故是家中所送耳。即便恚言。我家从来作食徒弃钱财初不得好食。即还家鞭打奴婢骂言。虚弃钱物而不可食。其使人嗔恚言。坐此比丘尼。得苦恼如是。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跋陀罗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听自煮熬煎。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有比丘尼。是释种女摩罗女。行乞食得宿饭宿羹宿菜。食已吐逆。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往白世尊。得听我等温食不。佛言得。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比舍离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得佉陀尼食蒲阇尼食。更煮使人煮。更熬使人熬。更煎使人煎。不病比丘尼食者波夜提。佉陀尼者五佉陀尼食。蒲阇尼者五蒲阇尼食。更煮者若自煮使人煮。熬者若自熬若使人熬。煎者若自煎若使人煎。病者世尊说无罪。云何病。老病羸瘦食冷吐逆不乐。不病比丘尼煮食食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不听为美食故更熬更煎。若冷得温。不听铫釜中煮。若用铜盂。若钩钵键镃中温。若比丘为美故自更煮更熬更煎越比尼罪。若使净人知者无罪。若乞食时食冷更温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夫妇二人。释种中出家。时夫摩诃罗食。比丘尼在边行水以扇扇之。摩诃罗说往时事。比丘尼嗔。即以水洒面。以扇拍头。呵言。汝不知恩义故。说往时之事。不应说者而便说之。比丘尼见已语言。阿梨耶。此上尊众不得如是。复言。是摩诃罗不善不知恩义。不应说者而今说之。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比丘食以水扇供给。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从今已后不听。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比丘食以水扇供给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比丘食者五正食五杂正食。水扇者持水瓶行水以扇扇之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持水瓶不持扇者越比尼罪。持扇不持水者亦越比尼罪。二俱持者波夜提二俱不持无罪。是罪一比丘一比丘尼。若众多比丘行水扇者无罪。若众中有父兄者以扇扇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半耆蒜商人。请比丘尼僧与蒜。时六群比丘尼就园啖蒜。践蹈狼藉。时商人来行蒜。见此狼藉即问园民。何故乃尔。答言。前请比丘尼与蒜或就中食或持去。践蹈如是。商人嫌言。我请与蒜但当食之。何故持去践蹈如是。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乃至答言实尔。佛语比丘尼。此是恶事。从今已后不听食蒜。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食蒜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蒜者种蒜山蒜。如是比一切蒜不听食。熟不听生亦不听。重煮亦不听。烧作灰亦不听。若身有疮听涂。涂已当在屏处。疮差净洗已听入。是故世尊说。

他衣外道衣  只支安陀会

浴衣迦絺那  持衣不随身

更煮捉水扇  食蒜八跋渠

佛住舍卫城尔时赖吒波罗姊无常。乞种种饮食与姊子。为世人所嫌云何沙门尼受他信施施与俗人。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已后。不听自手与俗人食。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竭住外道到母边。其母见来。以种种饮食满钵而与。其子得已即持至酒店上自食。复与人食。有人问言。汝何处得此好食。语言汝默。世人以沙门尼为福田。沙门尼复以我为福田。为世人所嫌。云何沙门尼用人信施与不增长福处。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自手与外道食从今已后。不听自手与外道食。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俗人外道。自手与食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俗人者在家人。外道者出家外道。自手者手与手受器与器受。食者佉陀尼食蒲阇尼食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有亲里来欲与食者。不听自手与。当使净女人与。若无净女人者。应语此中自手取食。若畏多取者。应语取尔许来受取。余者置。受得已放地令自取。若外道来者不听自手与。当使净女人与。若无净女人者。应语此中自取食。若畏取多者。应语取尔许来。余者举置。手中者放地与之。若亲里嫌恨言。汝作旃陀罗相遇耶。应语汝出家处不好。世尊制戒不得与。得使外道作食。语言。汝授与我。余者自食。是故世尊说。

佛住拘睒弥。尔时阐陀母比丘尼善知治病。持根药叶药果药。入王家大臣家居士家。治诸母人胎病眼病。吐下熏咽灌鼻用针刀。然后持此诸药涂之。由治病故大得供养。诸比丘尼呵言。此非出家法此是医师耳。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听作医师活命。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拘睒弥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作医师活命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医者持根药叶药果药治病。复有医咒毒咒蛇乃至咒火咒星宿日月。以此活命如阐陀母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比丘尼不得作医师活命。若有病者得教语治法。比丘作医师活命者越毗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拘睒弥。尔时世尊制戒不得作医师活命。有人呼阐陀母治病。比丘尼言。世尊制戒不听。复言。若不听者授我医方。即授与俗人外道医方。诸比丘尼言。但诵医方此非出家法。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听授俗人外道医方。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拘睒弥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授俗人外道医方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俗人者在家人。外道者出家外道。授医方者咒蛇咒毒乃至咒火咒星宿日月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比丘尼不得授俗人外道医方。不得教语。若比丘授俗人外道医方者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比舍佉鹿母请二部僧。时比丘尼晨朝往到其家语优婆夷言。汝今日请二部僧。我等当以何报之。鹿母言。阿梨耶。但诵经行道。便是报恩。答言实尔。然复更以余事薄报。即共上阁取其劫贝。中有擘者。有纷者。中有纺者。成缕丸已而与之言。我欲报者今以作竟。优婆夷言此事非是报。欲报者食已坐禅受经诵经。是乃为报。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听于白衣家作世俗作。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为俗人作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俗人者白衣家。为俗人作者擘劫贝纷劫贝及纺。若舂若磨若浣衣。如是比俗人家作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比丘尼不得为俗人作。若檀越欲供养佛故言。阿梨耶。佐我作供养具者。尔时得佐结华鬘。得佐研香。若比丘佐俗人作者越毗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夫妇二人。日中时自于屋内无人想处。欲行淫事。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先不语。卒尔便入。其夫见之忿恚。妨我行欲。身生犹起不息。即逐欲捉比丘尼。比丘尼畏之急走来还住处。语诸比丘尼言。今日殆坏我梵行。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知食家不先语而入。从今已后不听。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知食家先不语而入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食者女人是丈夫食。丈夫是女人食。家者刹利家。婆罗门家。毗舍家。首陀罗家。如是比先不语者先不语而入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先不语不得入。若欲入者应语守门者。我欲入。若守门者白已言入乃入。若守门者不还不得入。若闻房中语声。当弹指动脚作声。若彼默然者不得入。若来出迎得入。若比丘先不语而入者越毗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迦梨比丘尼度梨车第三生女出家与俗人外道习近住。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比丘尼来。来已佛问比丘尼。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听习近住。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与俗人外道习近住。若竟日若须臾。下至园民沙弥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俗人者在家人。外道者出家外道。昼日者齐日没。乃至须臾者须臾间。习近住者身习近住。口习近住。身口习近住。下至园民沙弥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习近住者波夜提。若比丘尼习近住展转相乐住者。和上尼阿阇梨尼应离别送著异方。若比丘习近住者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共余比丘尼诤斗。便相咒誓言。南无佛指佛誓。指阿阇梨誓袈裟边誓。若我作是者。我不在袈裟中死。不得断苦边。得杀父母罪得背恩罪。得谤贤圣罪。入泥犁堕饿鬼堕畜生。我若尔者当入是诸趣。汝若尔者亦当入是诸趣中。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出家人作是咒誓。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自咒誓咒他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自咒誓者。南无佛指佛誓。指阿阇梨誓。我若尔者。当得如提婆达多罪。得妄语罪。得背恩罪。得两舌罪。若我尔者。梵行不成就。不在袈裟中死。入泥梨堕畜生饿鬼。若汝谤我者。亦当得是罪。作是誓者波夜提。若比丘作是誓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共诸比丘尼斗诤已。嗔恚自打自抓大啼哭泪出。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嗔恚自打而啼哭泪出。此非法非律不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自打而啼泣泪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自打者若手搏若拳敲若杖若土块若鞭。如是比丘尼自打而啼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自打不啼者越比尼罪。啼而不打者亦越比尼罪。自打而啼者波夜提。不打不啼者无罪。若比丘自打而啼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到俗人家舍。称说树提比丘尼。贤善持戒精进。乃至威仪庠序左顾右视。著衣持钵审谛安详省于言语。天人供养。檀越见已生恭敬心。给施衣钵饮食疾病汤药。偷兰难陀威仪不具足。著穿破垢衣。大腹乳胁露现。举止卒暴多于言语。生不敬心不请与衣钵饮食疾病汤药。便作是言。我至檀越家称叹树提故得此供养。而树提但道说我不好事故我不得供养。树提言。阿梨耶。我不道说何故说汝恶事。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不审谛而便嫌责。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言。从今已后。不得不审谛闻而嫌责他。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语比丘尼作是言。阿梨耶。共往某甲家。彼于后不忍。某甲比丘尼无因缘不审谛闻而呵责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偷兰难陀比丘尼。家者刹利家。婆罗门家。毗舍家。首陀家。后不忍者如树提比丘尼。不忍事者九恼非处起嗔第十。无因缘者。不审谛闻后嫌责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不审谛闻而嫌责者波夜提。若比丘不审谛而呵责者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时到著衣持钵。诣大家门前立。有比丘来乞食。作如是言。上尊众可入此家。为尊者作食。与食已然后自食。若比丘尼来复言。阿梨耶入去。檀越为汝作食。施食已然后自食。或语言余家亦有食。何必共在此。如是一切外道乞食皆如是悭嫉心护他家。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乃至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悭嫉心护他家。从今日已后不听。佛告大爱道。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悭嫉心护他家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家者四种姓家。悭嫉心者如偷兰难陀比丘尼。波夜提者如上说。比丘尼不得悭嫉心护他家。若比丘比丘尼问者当语实。若外道问时若恐染著外道邪见而呵责者无罪。若比丘悭嫉心惜他家者越毗尼罪。是故世尊说。

手与食医师  授方佐俗作

不语入习近  自咒自打啼

呵责护他家  第九跋渠竟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夫妇出家。时夫摩诃罗来与食。在边而立。其夫说先时女人恶事。闻已不喜便作是言。短寿摩诃罗不识恩义。不应说者而说之。诸比丘尼呵言。阿梨耶。此上尊众不得作此骂詈。即语比丘尼言。此短寿摩诃罗不知恩义。不应说者而说之。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听。比丘尼对面呵骂比丘。佛告大爱道。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对面呵骂比丘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对面者四目相对。呵骂者言。短寿摩诃罗不善不识恩义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比丘尼不得对面呵骂比丘。若兄弟亲里出家。其人不持戒行。亦不得呵骂。应当软语教诲。若是年少者。应语沙路醯多。莫作此事。汝今不学何时当学耶。汝后弟子亦当学汝作不善。若老者。应语沙路醯多。汝今不学者待至老死时乃学耶。比丘亦不得对面呵骂。比丘尼言。剃发妇女淫侄妇女。乃至言摩呵梨汝不善不知恩义。可得软语教如上说。若比丘对面呵骂比丘尼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尼一岁二岁三岁便畜弟子。不知教诫。如天羊天牛而自放恣。净戒不具足。威仪不具足。不知恭奉和上尼阿阇梨。不知供奉长老比丘尼。不知入聚落法阿练若法。不知入僧中法。不知著衣持钵。诸比丘尼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已后。不听减十二雨畜弟子。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减十二雨畜弟子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减十二雨者减十二年。是名减十二雨。比丘尼减十二雨满十二年。亦名减十二雨。比丘尼减十二雨过十二年。亦名减十二雨。比丘尼冬时受具足。数冬为十二未经自恣。是名减十二雨。若春时受具足。数春为十二。未经自恣。是名减十二雨。初安居时受具足。未经初安居时受自恣。是名减十二雨。后安居时受具足。未经后安居受自恣。是名减十二雨。比丘尼满十二雨减十二年。是名满十二雨。比丘尼满十二雨满十二年。如是过十二年。是名满十二雨。比丘尼冬时受具足。经安居竟受自恣。是名满十二雨。若春时受具足。经安居竟受自恣。如是初安居受具足已。经初安居竟受自恣。后安居受具足。经后安居受自恣。是名满十二雨。比丘尼畜受具足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减十二雨度人者越比尼罪。受具足者波夜提。若比丘减十二雨度人受具足者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世尊制戒。不得减十二雨畜弟子。时六群比丘尼及余比丘尼。满十二雨十法不满。畜弟子不教诫犹如天牛天羊。乃至不知著衣持钵。诸比丘尼以是因缘语大爱道。乃至答言。实尔世尊。佛言。从今已后。不听十法不具足而畜弟子。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满十二雨。十法不具足而畜弟子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满十二雨者如上说。十法不具足者十法不成就。何等十。一持戒。二多闻阿毗昙。三比尼。四学戒。五学定。六学慧。七能自出罪。能使人出罪。八弟子亲里欲罢道。能自送若使人送至他方。九能看弟子病若使人看。十满十二雨若过。是名十法。若十法不满度弟子越比尼罪。受具足波夜提。若比丘十法不具足度人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世尊制戒。满十二雨十法具足得畜弟子。尔时比丘尼满十二雨十法具足畜弟子。诸比丘尼嫌言。汝满十二雨十法具足。谁能知汝。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乃至答言。实尔世尊。佛言。从今日后。畜弟子应作求听羯磨。然后得乞畜弟子羯磨。羯磨者应作是说。阿梨耶僧听。某甲比丘尼成就十法。若僧时到。僧某甲比丘尼。欲从僧乞畜弟子羯磨。阿梨耶僧听。某甲比丘尼十法成就。欲从僧乞畜弟子羯磨。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比丘尼应从僧乞。胡跪合掌作是言。阿梨耶僧听。我某甲满十二雨十法成就。今从僧乞畜弟子羯磨。唯愿僧与我畜弟子羯磨。如是三乞。羯磨者应作是说。阿梨耶僧听。某甲比丘尼满十二雨十法成就。已从僧乞畜弟子羯磨。若僧时到。僧某甲比丘尼十法成就。与畜弟子羯磨。如是白。阿梨耶僧听。某甲比丘尼满十二雨十法成就。已从僧乞畜弟子羯磨。僧今与某甲比丘尼畜弟子羯磨。阿梨耶僧忍。与某甲比丘尼畜弟子羯磨。忍者僧默然。若不忍者便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与某甲比丘尼畜弟子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十法具足。不羯磨而畜弟子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十法具足者亦如上说。不羯磨者不僧中作羯磨。名不羯磨。十法不具足者亦名不羯磨。虽作羯磨。若白不成就。众不成就羯磨不成就。亦名不羯磨。畜弟子者受具足不羯磨与受具足者波夜提。是故世尊说。

佛住毗舍离。尔时迦梨比丘尼度梨车第三生女。与受学法已。捉户钩开他房户。共俗人外道住。比丘尼嫌呵言。此人犯戒捉户钩开他房户。共男子住。云何与受具足。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唤迦梨来。来已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知犯戒。捉户钩开他房户。与外道共住。而与受具足。从今已后不听犯戒而与受具足。佛告大爱道。依止比舍离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知他犯戒。捉户钩开他房户。共男子住。与受具足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犯戒者戒不具足越戒。捉户钩开房者开他房户。男子者俗人若外道出家人。共住者习近住。与受具足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共俗人外道习近住者。不听与受具足。若能使此人梵行全者。当先离别然后与受具足。若比丘知沙弥犯戒与女人习近住。不更与出家而与受具足者。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尼度十岁十二岁童女出家与受具足。时女软弱不堪苦事。净不具足。威仪不具足。不知奉事和上尼阿阇梨尼。不知入聚落。不知阿练若。不知入众。不知著衣持钵。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乃至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听不满二十童女与受具足。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与减二十雨童女受具足者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说。减二十雨者减二十年。是名减二十雨。童女减二十雨满二十年。亦名减二十雨。童女减二十雨出二十年。亦名减二十雨。冬时生通数冬二十未经自恣。是名减二十雨。童女春时生亦尔。前安居时生数前安居二十未经自恣。后安居时生数后安居二十未经自恣。是亦名减二十雨。童女若减二十雨。童女一切作减二十想与受具足。一切波夜提罪。此人不名受具足。若减二十雨。半减想半满想。与受具足。减想者波夜提。满想者无罪。此人名受具足。减二十雨童女。一切满想与受具足。一切无罪。是人名受具足。满二十雨减二十年。是名满二十雨。童女满二十雨满二十年。满二十雨过二十年。是名满二十雨。童女冬时生经安居自恣已满二十与受具足。春时亦如是。前安居生经前安居竟自恣已。后安居生后安居竟自恣已。满二十雨童女。半减想半满想。减想者越比尼罪。满想者无罪。此人名受具足。满二十雨童女。一切谓不满想与受具足。一切越比尼罪。此人不名受具足。一切满想一切无罪。此人名善受具足。童女者未坏梵行与受具足者波夜提。若童女欲于如来法中受具足者。应问汝何时生。若不知者应看生年板。若无者当问父母亲里若复不知当问何王时大丰时大俭时。若复不知者不可相形。若是乐人家女。年小而形大。当相其手足骨节。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世尊制戒。不听减二十雨童女受具足。时诸比丘尼。满二十雨童女与受具足。诸比丘尼嫌言。汝满二十雨不满二十雨。谁得知者。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已后。十八童女欲于如来法中受具足者。应从僧乞二年学戒。先作求听羯磨已。然后得乞。羯磨人应作是说。阿梨耶僧听。某甲十八岁童女。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若僧时到。僧某甲欲从僧乞二年学戒。阿梨耶僧听。某甲十八岁童女。欲从僧乞二年学戒。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女人应从僧乞。作是言。阿梨耶僧听。我某甲十八岁童女。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今从僧乞二年学戒。唯愿僧哀愍故与我二年学戒。如是至三。羯磨人应作是说。阿梨耶僧听。某甲十八岁童女。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已从僧乞二年学戒。若僧时到。僧与某甲二年学戒羯磨。白如是。阿梨耶僧听。某甲十八岁童女。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已从僧乞二年学戒。僧今与某甲二年学戒。阿梨耶僧忍僧与某甲二年学戒。忍者僧默然。若不忍者便说。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与某甲二年学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与学戒。而与具足者波夜提。满二十岁者满二十雨。满二十雨减二十年。亦名满二十雨。乃至后安居时生。后安居受自恣。数满二十。是名满。不与学戒者不与羯磨与学戒。是名不与。十法不具足亦名不与学戒。虽羯磨众不成就。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若一一不成就。而与受具足者波夜提。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尼与受学戒不满学。与受具足。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受学戒不满学。与受具足者。波夜提。受学戒者与受学戒。十法满。众成就。白成就。羯磨成就。若一一成就。是名与受学戒。不满学戒者与受学戒已。二岁应随顺学十八事。何等十八。一切比丘尼下一切沙弥尼上饮食。于其不净比丘尼净于比丘尼不净于其亦不净。得与比丘尼同室三宿。与沙弥尼亦齐三宿。得与比丘尼授食。除火净五生种已。从沙弥尼受食。不得向说波罗提木叉。从波罗夷乃至越比尼罪得语言。不得淫。不得盗不得杀人。如是比得教。不得听布萨自恣。至布萨自恣日。至上座前头面礼僧足作是言。我某甲清净忆念持。如是三说已。却行而去。后四波罗夷。若一一犯者。即日应更受学法。若十九僧伽婆尸沙已下。一切作突吉罗悔。若破五戒。何等五。非时食。停食食。受金银及钱。饮酒。著香华随其犯日。从始学戒满减者减二雨学。是名不满学。不满学与受具足者波夜提。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世尊制戒。不听不满学与受具足。尔时比丘尼十八雨童女学戒满。二十雨与受具足。诸比丘尼嫌言。汝学戒满不满谁得知者。诸比丘尼以是因缘语大爱道。乃至佛言。从今已后。学戒满二十雨童女。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作比丘尼者。先作求听羯磨。应然后从僧乞学戒满受具足羯磨。羯磨者应作是说。阿梨耶僧听。某甲二十岁童女学戒满。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若僧时到。僧某甲欲从僧乞学满受具足。阿梨耶僧听。某甲二十岁童女学戒满。欲从僧乞学满受具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应从僧乞胡跪合掌作是言。阿梨耶僧听。我某甲二十岁童女学戒满。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今从僧乞学满受具足。唯愿僧哀愍故与我学戒满受具足。如是三乞。羯磨者应作是说。阿梨耶僧听。某甲满二十雨童女学戒满。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作比丘尼已从僧乞学满受具足。若僧时到僧与某甲学满受具足羯磨。白如是。阿梨耶僧听。某甲满二十雨童女学戒满。欲于如来法律中受具足作比丘尼。已从僧乞学满受具足。僧今与某甲学满受具足。阿梨耶僧忍与某甲学满受具足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说。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与某甲学满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学戒满。不羯磨与受具足者波夜提。学戒满者二雨中随顺行十八事。不羯磨者不作羯磨。与受具足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是故世尊说。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八

猜你喜欢
  卷第十四·佚名
  欢送日本佛教访华团致词·太虚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十·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六·佚名
  净戒品第五之一·佚名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八卷·马鸣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卷上·佚名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卷四·佚名
  卷第九·佚名
  卷第三·佚名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佚名
  卷五十·道世
  往生礼赞偈一卷·善导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东坡词·苏轼

    宋 苏轼 撰阳关曲【中秋作夲名小秦王入腔卽阳关曲】暮云収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又【军中】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又【李公择○旧刻重出】济南春

  • 五集卷八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古今体九十一首【癸丑四】赋得繁林蘙荟【得贤字八韵会试题】春暮气调鬯繁林万叶连雰雯云拟布蘙荟日为鲜羽族欣趋窟鳞羣譬赴渊翥翔翻下上散集任回旋执弹宁同鹊

  • 提要·杨亿

    臣等谨案西昆酬唱集二巻不着编辑者名氏前有杨亿序称巻帙为亿所分书名亦亿所题而不言裒而成集出于谁手考田况儒林公议云杨亿两禁变文章之体刘筠钱惟演辈从而效之以新诗更相属和亿复编叙之题曰西昆酬唱集然则即亿编也凡

  • 序文·徐志摩

    在诗集子前面说话不是一件容易讨好的事。说得近于夸张了自己面上说不过去,过分谦恭又似乎对不起读者。最干脆的办法是什么话也不提,好歹让诗篇它们自身去承当。但书店不肯同意;他们说如其作者不来几句序言书店做广告就无

  • 列传第三 刘昉·魏徵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昉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 ,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不悆,

  • 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脱脱

        尹洙 孙甫 谢绛叶清臣 杨察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少与兄源俱以儒学知名。举进士,调正平县主簿。历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知光泽县。举书判拔萃,改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知伊阳县,有能名。用

  • 卷之六十四·佚名

    洪武四年夏四月癸未朔复召岳州府知府蒋思德为户部尚书以侍仪使韩宽为户部侍郎杨冀安为礼部侍郎○置梧州府守御千户所○甲申享太庙○诏大都督府同知荥阳侯郑遇春佥都督庄龄往临濠开行大都督府○以礼部侍郎秦文绎为户部

  • 达识帖睦迩传·宋濂

    达识帖睦迩,字九成,幼与其兄铁木儿塔识都入国子学学习,读经史,尤好读书。初因出身于官宦之家而补官,任太府监提点,后升为治书侍御史,由于进谏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罢官。其后任枢密院同知,又升为中书右丞、翰林承旨、大司农。至

  • 卷一百二十六·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六宋 赵汝愚 编方域门宫禁上仁宗论皇门禁    马 遵臣闻古者常刑宥过无大至臣子之於君父则义有所不容故舟船饮食之类有不如法皆不称误所

  • 卷二十六·郑玄

    丧祝掌大丧劝防之事。(郑司农云:“劝防,引柩也。”杜子春云:“防当为披。”玄谓劝犹倡帅前引者,防谓执披备倾戏。○披,彼寄反,下同。倡,昌亮反。戏,音亏。)[疏]注“郑司”至“倾戏”○释曰:先郑云“劝防,引柩”,后郑不从者,但引者,天

  • 卷三十七·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七宋 林之奇 撰顾命        周书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衞侯

  • 修务训·刘安

    【原文】 或曰:&ldquo;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 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rdquo;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

  • 须摩提经·佚名

      唐 菩提流志译  须摩提经(按开元录云妙慧童女经流志后译)    大唐三藏法师菩提流支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时王舍城有长者女。名为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举譬者。婆沙大论并依树譬道品。故名道树。二论并与今文大同。但今结果位在初住。与婆沙异。于中又二。初别约无作道品。次通约三观。初文有譬合结。譬及合文并阙如

  • 慈幼便览·文晟

    清代文晟编写的一本儿科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首列小儿简要辨证,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验虎口法和虎口三关图,阐述幼科诊察之法;后列初生及一岁以内幼儿调护法及四十余种小儿病症诊治,对脐风、惊风辨治尤详,并

  • 诗格·王昌龄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

  • 吹剑录外集·俞文豹

    宋俞文豹撰。一卷。文豹有《吹剑录》已著录。卷首有淳祐十年(1250)序,是为成书年。此集卷末载二诗,诗前题辞“有绝笔斯录”,知系晚年之作,其时当在七十岁左右。其书内容较前书庄重、老练。记道学党禁始末甚详,所称韩愈、欧

  • 劝发菩提心文·省庵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