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节 德宗初政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崩。子德宗立,即雍王适也。代宗为广平王时,正妃曰崔氏。母,杨贵妃姊韩国夫人也。生郑王邈,为代宗次子。长子即德宗。母沈氏,追谧睿真皇后。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肃宗以赐广平王。天宝元年(742年),生德宗。代宗即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讨史朝义。广德二年(764年),立为皇太子。《旧书·后妃传》言:崔妃挟母氏之势,性颇悍妒。及西京陷贼,母党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顾渐薄,达京而薨。沈氏,禄山之乱陷于贼,被拘于东都掖庭。代宗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史思明再陷河洛,失所在。崔妃之薨,独孤氏以姝艳进。即位,册为贵妃。生韩王迥,代宗第七子也。邈,宝应元年(762年)封郑王。大历初,代德宗为天下兵马元帅,八年(773年)薨,由是罢元帅府,八年依《新书》本传。《旧书·传》作九年,而《本纪》亦在八年,盖元帅府之罢在九年,追书之也。子舒王谊,德宗养为子,则邈之地位,实与诸昆弟殊。其不立,非因母之失爱,德宗盖亦以总戎,获居储位也。《新书·元载传》言:帝为太子,实用载议,故兴元元年(784年),诏复其官,听改葬。《黎干传》曰:德宗在东宫,干与宦者刘忠翼阴谋,几危宗嗣。及即位,又诡道希进,密乘车谒忠翼。事觉,除名长流,俄赐死蓝田驿。见第二章第六节。忠翼,本名清潭,与董秀皆有宠于代宗。当盛时,爵赏在其口吻。掊冒财贿,赀产皆累巨万。至是,积前罪,并及诛。《旧书·刘晏传》曰:时人风言代宗宠独孤妃,爱韩王迥,晏密启请立独孤为皇后。杨炎因对扬,流涕奏言:“赖祖宗福佑,先皇与陛下,不为贼臣所间。不然,刘晏、黎干辈,摇动社稷,凶谋果矣。今干已伏罪,晏犹领权,臣为宰相,不能正持此事,罪当万死。”崔祐甫奏言:“此事暖昧,陛下已廓然大赦,不当寻究虚语。”其说信否不可知,然当时外间有储位动摇之说,则必不诬矣。独孤之死,亦追谥为皇后,可见其宠幸之深。其死在大历十年(775年),此储位之所以获安欤?

德宗即位之初,即罢诸处岁贡。又减宫中服御常贡。诞日亦不纳中外之贡,惟李正己、田悦各献缣三百匹,受之,以付度支。禁天下不得贡珍禽异兽。放四方鹰犬。文单国所献舞象三十二,令放荆山之阳。胡三省曰:此荆山在唐京兆富平县界。案富平,今为县,属陕西。出宫女百余人。停梨园伎及伶官之冗食者三百人,留者皆隶太常。罢内出盂兰盆,不命僧为内道场。且诏自今更不得奏置寺观及度人。建中元年(780年),十一月朔,朝集及贡使见于宣政殿。兵兴已来,四方州府不上计,内外不朝会者二十有五年,至此始复旧制。永泰已来,四方奏计未遣,上书言事忤旨,及蕃客未报者,常数百人,于右银台门置客省以处之,岁给廪料万二千斛,《通鉴》作万九千二百斛。至是罢之。王府六品已上官,及诸州县有司可并省,及诸官可减者,量事并省。举先天故事,非供奉侍卫之官,自文武六品已上清望,每日二人,更直待制,以备顾问。又尝诏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诏官三十,事未克行,见新旧《书·沈既济传》。禁百官置邸贩鬻。士庶田宅、车服逾制者,有司为之法度。毁元载、马璘、刘忠翼之第,以其雄侈逾制也。中官邵光烈送淮西旌节,李希烈遗缣七百匹,事发,杖六十配流,由是中官不敢受赂。以上皆见《旧书·本纪》。前代弊政,几于一扫而空,宜乎当时之想望太平也。

其于军事,亦有整顿。神策都知兵马使王驾鹤,掌禁兵十余年,以白志贞代之。郭子仪以司徒、中书令领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关内、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盐池六城水运大使、押蕃部及营田、及河阳观察等使。性宽大,政令颇不肃。代宗欲分其权而难之,久不决。德宗立,诏尊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所领副元帅、诸使悉罢。以其裨将李怀光为河中尹、邠、宁、庆、见第三章第一节。晋、见第四章第一节。绛、见第六章第二节。慈、今山西吉县。隰今山西隰县。节度使,常谦光为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东中西三受降城,见第三章第二节。定远、定远城,在今甘肃平罗县东南。天德、在今内蒙古包头附近。盐、见第五章第八节。夏、见第二章第二节。丰见第四章第三节。等军州节度使,浑瑊为单于大都护、东中二受降城、振武、见第三章第二节。镇北、绥、今陕西绥德县。银、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麟、见第五章第二节。胜见第二章第二节。等军州节度使,以分领其任焉。

即位之初,贬常衮,以崔祐甫为相。旋以祐甫荐相杨炎。旧制: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而太府四时以数闻,尚书比部,覆其出入,上下相辖无失遗。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以租赋进大盈库,以中人主之。天子以取给为便,故不复出。以天下公赋,为人主私藏,有司不能窥其多少,国用不能计其赢缩。中官以冗名持簿书领其事者三百人,皆奉给其间,连结根固不可动。炎请出之,以归有司。租庸之法久弊。至德后,军国之用,仰给于度支、转运。四方征镇,又自给于节度、都团练使。赋敛之司,莫相统摄。朝廷不能覆诸使,诸使不能覆诸州。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猾吏,因缘为奸。或公托进献,私为臧盗,动以万计。科敛之名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炎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新书·本纪》:建中元年二月丙申,初定两税,而《旧书·本纪》,是年正月赦诏,已云自艰难已来,征赋名目颇多,今后除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盖规制之详,颁于二月,而并诸科敛为两税,则早定于正月之前也。两税之法,重在并废无名之赋,犹明世之一条鞭也。此二事,诚救时之亟务也。而其于边事,亦有措画。

初,泾州马璘卒,以其行军司马段秀实代之。大历十一年(776年)。凤翔李抱玉卒,以朱泚兼陇右节度,知河西泽潞行营。十二年(777年)。及是,杨炎继元载之议,欲城原州,秀实不同。炎乃以李怀光兼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移军原州,而以四镇北庭留后刘文喜为别驾。文喜不受诏。求复秀实,不则以朱泚。诏以泚代怀光。文喜又不受诏,遣子为质于吐蕃以求援,命泚、怀光同讨。久之不拔。天方旱,群臣多请罢兵。上皆不听,曰:“微孽不除,何以令天下?”文喜使其将刘海宾入奏事,请姑与之节,文喜必怠,臣必枭其首来献。上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尔能立效固善,吾节不可得也。”于是泾州诸将,共杀文喜以降。虽原州卒不果城,然威令固已少申矣。原州之不克城,乃由炎罢相太速,不则其功未尝不可成也。《旧书·炎传》又言炎献议开丰州陵阳渠,发京畿人夫就役,闾里骚扰,事竟无成。《新书·食货志》云:初度支岁市粮于北都,以赡振武、天德、灵武、盐、夏之军,费钱五十六万缗,溯河舟溺甚众。建中初,杨炎请置屯田于丰州,发关、辅民凿陵阳渠以增溉。京兆尹严郢以为不便。疏奏,不报,渠亦不成。然振武、天德,良田广袤千里,元和中,振武军饥,宰相李绛请开营田;又灵武、邠、宁,土广肥而民不知耕,太和末,王起奏立营田;后党项大扰河西,邠宁节度使毕亦幕士开营田;效皆甚著,则炎之开陵阳渠,亦未为失策也。北都,太原。

唐代党争,人徒知指目牛、李,而不知其由来甚久。褚遂良与刘洎、李林甫与李适之皆是也。此等争阋,实无纯是纯非,而修史者亦不能不涉党派,有偏见,虽在后世亦然,史料传自当时,更无论矣。故所传之语,或多不可信。读史者于此,当详考始末,就事论事,各判其是非;不则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不能随声附和,亦不应力求翻案也。杨炎与刘晏之相厄,亦其一事矣。《旧书·德宗纪》:帝即位后,以韩滉为太常卿,刘晏判度支、盐铁、转运等使。初晏与滉分掌天下财赋,至是晏都领之。《通鉴》云:德宗素闻滉掊克,故罢其利权。建中元年正月,诏顷以兵革未息,权立使名。朕以征税多门,乡邑凋耗,听于群议,思有变更。晏所领使宜停。天下钱谷,委金部、仓部,中书门下拣两司郎官,准格式调掌。二月,贬晏为忠州刺史。今四川忠县。三月,以谏议大夫韩洄滉弟。为户部侍郎,判度支。时将贬刘晏,罢使名归尚书省本司,今又命洄判度支,金部郎中杜佑权句当江淮水陆运使,一如刘晏、韩滉之制,盖杨炎之排晏也。《炎传》云:元载自作相,常选擢朝士有文学才望者一人厚遇之,将以代己。初引礼部郎中刘单。单卒,引吏部侍郎薛邕。邕贬,又引炎。亲重无与为比。案此亦为天下得人之盛心,未可以其怙权黩货而抹杀之也。载败,坐贬道州司马。今湖南道县。初载得罪,刘晏讯劾之,载诛,炎亦坐贬,故深怨晏。欲贬晏,先罢其使。既构晏之罪,贬官,司农卿庾准与晏有隙,乃用为荆南节度使,荆南见第六章第三节。讽令诬晏以忠州叛,杀之,事在七月。妻子徙岭表。朝野为之侧目。李正己上表请晏罪,指斥朝廷。炎惧,乃遣腹心分往诸道。声言宣慰,意实说谤。且言晏之得罪,以昔年附会奸邪,谋立独孤妃,上自恶之,非他过也。或密奏炎遣使往诸镇者,恐天下以杀晏之罪归己,推过于上耳。乃使中人复炎辞于正己。还报信然。自此德宗有意诛炎矣。乃擢用卢杞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炎转中书侍郎,本门下侍郎。仍平章事。杞无文学,仪貌寝陋,炎恶而忽之。杞亦衔恨。属梁崇义叛,德宗欲以李希烈统诸军讨之,炎固言不可,上不能平。会访宰相群臣中可大任者,卢杞荐张镒、严郢,而炎举崔昭、赵惠伯。上以炎论议疏阔,遂罢为左仆射。建中二年七月。杞知严郢与炎有隙,引为御史大夫。炎子弘业,多犯禁、受赂、

请托,郢按之,兼得其它过。初炎将立家庙,先有私第在东都,令河南尹赵惠伯货之,惠伯市为官廨。郢奏追捕惠伯诘案。御史以炎抑吏货市私第,贵估其宅,贱入其币,计以为臧。开元中,萧嵩将于曲江南立私庙,曲江,在长安东南。寻以玄宗临幸之所,恐非便,罢之,至是,炎以其地为庙。有飞语者云“此地有王气”,故炎取之。《通鉴》以此言即出卢杞,亦近莫须有。上愈怒,遂谪炎为崖州司马。事在十月。崖州见第四章第二节。去州百里赐死。惠伯坐贬费州多田尉,费州.在今贵州德江县东南。多田,在今思南县西北。寻亦杀之。按炎之构杀刘晏,诚为过当。然使名之立,本系权宜,故代宗已有并职宰相之举。韩洄、杜佑之再用,《旧书·食货志》谓由出纳无统;《洄传》云由废职罢事久,无纲纪,徒收其名,而莫综其任;与代宗之不卒其事正同。炎败未几,洄亦贬谪,而以杜佑代判度支,则并与刘晏之都领同矣。此皆积重难变使然,不得以私意度之。然则谓炎之罢使,专为报晏,恐近深文。晏之死,于李正己何涉焉,而为之奏请其罪?德宗初立,未任中人,又岂因此而遣其往覆宰相?炎与元载莫逆,其事较然,然或善其谋猷,不必尽出私意。载既亲重炎,其谋猷有出于炎者,亦未可知也。刘晏与炎,相继覆败,其必出于党争倾陷可知,亦何至皆入死罪?则其所以陷之,必尚有不可知者。史之所传,特表面语耳,然而德宗之猜忍,则于此可见矣,贞元后之失政,非无故也。

吐蕃为患,是时可谓深切,既不能攘斥,则一时权计,实在和戎。而自大历中,聘使数辈,皆留之不遣,俘获其人,必遣中官部统,徙之江、岭,此无益于威敌,适足以召怨也。德宗即位,乃征其俘囚五百余人,使韦伦统还其国,与之约和。时南诏罗凤,以其子凤迦异前死,立其孙异牟寻。是岁十月,与吐蕃俱入寇。一入茂州,见第二章第四节。一趋扶、文,扶州,在今甘肃文县西。文州,今文县。一趋黎、雅,黎州见第三章第四节。雅州见第二章第四节。连陷郡邑。德宗促崔宁还镇。杨炎曰:“必无功,是徒遣也;若有功,义不可夺;则西川之奥,败固失之,胜亦非国家所有。今朱泚所部,戍在近甸,令与禁兵杂往,举无不捷。因是役,得置亲兵纳其腹中,蜀将必不敢动,然后换授他帅,是因小祸受大福也。”帝曰:“善。”即止宁,而发禁兵四千,使右神策都将李晟将,邠、陇、范阳兵五千,使金吾大将军曲环将,击吐蕃、南诏,破之。于是罢宁西川节度使,代以张延赏。《旧书·延赏传》云: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属车驾迁幸;其后郭英乂淫崔宁之室,遂纵宁、杨琳交乱;及宁得志,复极侈靡;故蜀土残敝,荡然无制度。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富庶焉。崔宁野心,亦因此终克除去,不可谓非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也。宁罢西川,制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等使,兼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每道皆置留后,自得奏事。朱泚之乱,至奉天,见杀。《旧书》本传云:上卒迫行幸,百寮诸王,鲜有知者。宁后数日自贼中来。上初甚喜。宁私谓所亲曰:圣上聪明,但为卢杞所惑至此。杞闻之,潜与王翃图议,谓其至奉天时顾望,又迫其朔方掌书记康湛作宁遗朱泚书。云令江淮宣慰,召至朝堂,使二力士缢杀之。此亦诬罔,宁固不可不除也。丹州,今陕西宜川县。延州,今陕西肤施县。时吐蕃赞普曰乞力赞,发使随韦伦来,中国又命崔汉衡往使,建中二年三月。及建中四年(783年)而和议成。吐蕃所争者:(一)敕云所贡献物并领讫,今赐外甥少信物,至领取,为以臣礼相处。(二)灵州之西,请以贺兰山为界。胡三省曰:《五代志》:灵武弘静县有贺兰山。弘静县,唐改为保静。案唐保静县故城,今接甘肃灵武界。(三)盟约依景龙二年(708年)敕,唐使到彼,外甥先与盟,蕃使到,阿舅亦亲与盟。要汉衡遣使奏定。汉衡使判官常鲁还奏,帝为改敕书,以贡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定界、盟并从之。是年四月,张镒自宰相出为陇右节度使,与其相尚

结赞盟于清水。今甘肃清水县。七月,又以李揆为入蕃会盟使,而命宰相李忠臣等与其相区颊赞盟于京城之西。玄宗时,以吐蕃求亢礼,和议不就,此时既许为敌国,而两国疆界,又就见有之地分画,

中国所守界,在泾、陇、凤州。蕃国守镇,在兰、渭、原、会,西至临洮,东至成州。剑南以西山,大度河为界。黄河以北,从故新泉军直北至大碛,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中间悉为闲田。见《旧书·吐蕃传》。《张镒传》同。凤州,今陕西凤县。会州,在今甘肃靖远县东北。临洮见第四章第四节。成州见第二章第二节。新泉军,当在今内蒙古东北境。

中国所失实多。然是时东方业已兵连祸结,势亦不得不然矣。《旧书·吐蕃传》云:其大相尚结息,以尝覆败于剑南,思雪耻,不肯约和。次相尚结赞,言于赞普,请定界明约,以息边人。赞普然之。竟以结赞代结息为大相,终约和好。《崔汉衡传》同。韦伦之至吐蕃,乞立赞言:“不知皇帝舅圣明继立,已发众军,三道连衡。今灵武之师,闻命辍已,而山南、蜀师,追且不及,以是为恨。”然则时主灵武之师者为尚结赞,主山南、蜀之师者,则尚结息也。灵武罢兵,既缘召命,则和意亦未必专出结赞,此其它日所以又为败盟之首欤?

回纥:德宗立,使中人告哀,且修好。时九姓胡劝可汗入寇,可汗欲悉师向塞。宰相顿莫贺达干谏,不听。顿莫贺怒,因击杀之。《通鉴》云:顿莫贺,登里从父兄。并屠其支党及九姓胡,几二千人。即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使从使者入朝。建中元年(780年),诏京兆尹源休册为武义成功可汗。始回纥至中国,常参以九姓胡,往往留京师,至千人,居赀殖产甚厚。会酋长突董、翳密施、大、小梅录等还国。装橐系道。留振武三月,供拟丰珍,费不赀。军使张光晟阴伺之,皆盛女子以橐。光晟使驿吏刺以长锥,然后知之。已而闻顿莫贺新立,多杀九姓,胡人惧,不敢归,往往亡去。突董察视严急。群胡献计于光晟,请悉斩回纥,光晟许之。即上言:“回纥非素强,助之者九胡耳。今其国乱,兵方相加,而虏利则往,财则合,无财与利,一乱不振。不以此时乘之,复归人与币,是谓借贼兵、资盗粮也。”乃使裨校阳不礼。突董果怒,鞭之。光晟因勒兵尽杀回纥群胡。收橐驼、马数千,缯锦十万。且告曰:“回纥抶大将,谋取振武,谨先诛之。”部送女子还长安。帝召光晟还,以彭令方代之。遣中人与回纥使往言其端。因欲与虏绝,敕源休俟命太原。明年乃行。因归突董等四丧。突董,可汗诸父也。休等留五旬,卒不见可汗。可汗传谓休曰:“国人皆欲尔死,我独不然。突董等已亡,今又杀尔,犹以血濯血,徒益污。吾以水濯血,不亦善乎?为我言:‘有司所负马直一百八十万,可速偿我。’”遣散支将军康赤心等随休来朝贡。帝隐忍,赐以金缯。回纥时已衰敝,《通鉴》云: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绝之未为不可,然中国未宁,安能恶于虏?则姑隐忍之,亦未为非计也。

猜你喜欢
  帝纪第十二 孝静纪·魏收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三·李心传
  卷十九·吴广成
  卷四 仁宗·王夫之
  第二十一回 北宫纯力破群盗 太傅越擅杀诸臣·蔡东藩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三·佚名
  二四五 广东巡抚德保奏查缴应禁书籍及版片折·佚名
  汤思退传·脱脱
  《宋史》简介·脱脱
  ○汉人、南人第三甲,三十二名·佚名
  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槐·唐圭璋

      百字谣   寿主簿二月廿一   武夷秀气,萃君家、春芭融和时节。赏了花朝才六日,曾记挺生英杰。量吸鲸川,志吞牛渚,标格冰壶洁。台星明处,年年辉映南极。   须信早晚横翔,云霄直上,宁久栖鸾棘。富贵荣华年正少,谢砌芝

  • 第七卷·佚名

    豪 俊   玄宗闻太白才名,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行幸宫中,顾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得独以声伎为娱哉?倘得逸才词人咏出之,可以夸耀后世。”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

  • 第十七回 切切悲啼思往事 悠悠逝水吊芳魂·萧晶玉

    且说蜂儿句句词意逼勒素娘,秋月不由的心中动怒,说:“蜂姐姐,等我合你去见夫人,奶奶这里连命都顾不过来了,就教费先生写写也使的。再者公子是二奶奶亲自养的,难道千岁还疑是二奶奶害的不成?”蜂儿说:“可是呢,夫人

  • 小诗·徐志摩

    月,我含羞地说,请你登记我冷热交感的情泪, 在你专登泪债的哀情录里; 月,我哽咽着说,请你查一查我年来的滴滴清泪 是放新账还是清旧欠呢?

  • 序·房祺

    河汾诸老诗集序金源氏自兴定以後与元日寻干戈士生其间形之声诗类多感慨悲歌之语亦其时之使然也若太原元遗山值金亡不仕为河汾倡正学麻贻溪张石泉房白云陈子京子扬段克己成己曹兑斋诸老与遗山游从宦寓中一时雅合以诗鸣

  • 蚁术词选·邵亨贞

    拟古十首乐府十拟,弁阳老人为古人所未为。素庵先生复尽弁阳所未尽,可谓一出新意矣。暇日先生以词稿寄示,且徵予作,既又获见携李诸俊秀所拟,益切奇出,阅诵累日无厌。因悟古人作长短句,若慢,则音节气概,人各不类,往往自成一家。至

  • 列传第六十一·刘昫

    ○崔光远 房琯 子孺复 从子式 张镐 高适 畅璀 崔光远,滑州灵昌人也。本博陵旧族。祖敬嗣,好樗蒱饮酒。则天初,为房州刺史。中宗为庐陵王,安置在州,官吏多无礼度,敬嗣独以亲贤待之,供给丰赡,中宗深德之。及登位,有益州长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万历元年三月辛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祭裕陵○宴海西者剌等卫女直都督并四川金川寺都纲头目等人○壬午 上御经筵○除庶吉士林景旸为礼科给事中○升大名府知府王叔杲为湖广副使整饬苏松常镇兵备○阅视侍郎

  • 一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周琼吴锡麒错误在三处以上应交部察议片·佚名

    一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周琼吴锡麒错误在三处以上应交部察议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蒙发下三通馆书《食货略》、《学校考》二门,所有讹错之处,除总裁各员已邀恩宽免外,其纂修周琼、吴锡麒,错悞均在三处以上,应遵旨交部察议

  • 122.桓温北伐·林汉达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huǎng)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林语堂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语译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能

  • 二 北京·林语堂

    二北京1朱频到达这座城市时,北京仍被官方称为北平。1930年国民党还在掌权。军阀混战的时代一去不复。中国再一次统一。共和国经历最初几年的骚乱之,中国始终坚定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信念。朱频此感到自豪和幸福。在朱

  • 回诤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后魏 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序回诤论翻译之记  回诤论者。龙树菩萨之所作也。数舒卢迦三十二字。此论正本凡有六百。大魏都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之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五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五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人品中◎四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沙门果惟是无为。如毗

  •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佚名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为愍念一切有情。常于烦恼苦海之中。流浪生死不出三界。受众苦故。展转造作无量苦业相续不绝。我为拔济一切有情。于三界中现威德光明自在之身。号曰不动金刚明王。能与人天安乐利益。安镇家国

  • 目录·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目录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卷第一 慧学  译经科 汉迦叶摩腾 汉竺法兰 汉安清 汉支楼迦谶 汉竺佛朔 汉优婆塞安玄 魏康僧铠 魏昙谛 魏帛延 吴康僧会 吴惟祇难 晋竺昙摩罗剎 晋朱士行

  • 产鉴·王化贞

    产科专著。3卷。明王化贞(肖乾)撰。约成书于16世纪中叶。王氏擅长女科,有感“产非疾,而其杀人乃在顷刻之间,皆妇人所独有也”。遂采诸家之长,集产科病症于一编详予论述。卷上为胎产须知及妊娠诸疾;卷中系临产须知及各

  • 金身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众生说一陀罗尼,念诵之,能得金刚身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