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节 开、天边事(五)

唐初,黔、泸、戎、巂诸州,同为西南控扼要地,而姚州深入其阻,所系尤重。见第三章第七节。《旧书·本纪》:高宗麟德元年五月,于昆明之弄栋川置姚州都督府,盖中间尝废罢也。自高宗用兵之后,中宗神龙三年,侍御史唐九征又尝出兵讨击叛蛮,于其处勒石纪功焉。《旧书·本纪》。《旧书·张柬之传》:神功初,出为合州刺史,今四川合川县。寻转蜀州。旧例,每岁差兵募五百人往姚州镇守。柬之表论其弊曰:“姚州哀牢旧国,汉置永昌郡以统理之。收其盐、布、毡、罽之税,以利中土。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刘备据有巴、蜀,尝以甲兵不充。及备死,诸葛亮五月渡泸,收其金、银、盐、布,以益军储;使张伯岐选其劲卒搜兵,以增武备。搜同叟,乃民族之名,亦即字之异译,说见《秦汉史》第九章第四节。故《蜀志》称自亮南征之后,国以富饶,甲兵充足。今盐、布之税不供;珍奇之贡不入;戈戟之用,不实于戎行;宝货之资,不输于大国;而空竭府库,驱率平人,受役蛮夷,肝脑涂地,臣窃为国家惜之。往者诸葛亮破南中,使其渠帅自相统领,不置汉官,亦不留兵镇守。人问其故。亮言置官、留兵,有三不易。大意以置官夷汉杂居,猜嫌必起。留兵运粮,为患更重。忽若反叛,劳费更多。但粗设纪纲,自然安定。窃以此策,妙得羁縻之术。今姚府所置之官,既无安边静寇之心,又无且纵且禽之技。惟知诡谋狡算,恣情割剥;贪叨劫掠,积以为常;扇动酋渠,遣成朋党;折支谄笑,取媚蛮夷;拜跪趋伏,无复惭耻;提挈子弟,啸引凶愚;聚会蒱博,一掷累万。剑南逋逃,中原亡命,有二千余户,见散在彼州,专以掠夺为业。姚州本龙朔中武陵县主簿石子仁奏置。武陵县,在今湖北竹溪县东。之后,长史李孝让、辛文协,并为群蛮所杀。前朝遣郎将赵武贵讨击,贵及蜀兵,应时破败,噍类无遗。又使将军李义总等往征,郎将刘惠基在阵战死。其州乃废。垂拱四年(688年),蛮郎将王善宝、昆州刺史爨乾福昆州见第二章第二节。又请置州。奏言所有课税,自出姚府管内,更不劳扰蜀中。及置州后,录事参军李稜为蛮所杀。延载中,司马成琛奏请于泸南置镇七所,遣蜀兵防守。自此蜀中骚扰,于今不息。且姚府总管五十七州,巨猾游客,不可胜数。国家设官分职,本以化俗防奸,无耻无厌,狼籍至此。今不问夷夏,负罪并深。见道路劫杀,不能禁止,恐一旦惊扰,为患转大。伏乞省罢姚州,使隶巂府。岁时朝觐,同之蕃国。亦废泸南诸镇,于泸北置关。百姓自非奉使入蕃,不许交通往来。增巂府兵,选择清良宰牧,以统理之。臣愚,将为稳便。”读此,可见贪吏、莠民,与外族不肖之徒,互相勾结,以刻剥土人,疲敝中国之状。历代新开之地,同化其民甚难,如西南至今未竟其功。往往叛乱时起,终至离逖。或彼离中国而自立,或中国不能维持而卒弃之。职此之由,更观近代欧人之开拓南洋、美洲,而叹人类之罪恶,今古同符,东西一辙也。惜乎此等罪恶,见侮夺者莫能言,侮夺人者不肯言,传于世者甚少耳。然据一端以推想其余,亦可以见其概矣。唐是时开拓所及者,为今云南之东境及北境。高宗时,吐蕃臣西洱河蛮,其势力始与中国交会。睿宗即位,摄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发兵击之。蛮既降附,又请筑城征税。睿宗令发剑南兵往。知古又欲因是诛其豪杰,没其子女为奴婢。蛮众恐惧,其酋傍名乃引吐蕃攻杀知古,断其尸以祭天。姚、巂路历年不通。《旧书·徐坚传》《吐蕃传》。西南情势,岌岌可危矣。然吐蕃距云南远,亦不易深入,于是南诏兴焉。

南诏,《新书·传》云:本哀牢夷后,观其父子以名相属,其说是也。《传》云:至丰祜,始慕中国,不肯连父名。夷语王为诏,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曰蒙巂诏,在今云南云龙县南。越析诏,今云南丽江县。浪穹诏,今云南洱源县。邆睒诏,今云南邓川县。施浪诏,在洱源县蒙次和山下。蒙舍诏,今云南蒙化县。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王蒙氏,自舍尨以来,有谱次可考。舍尨生独逻,亦曰细奴逻。《旧书》云:国初有蒙舍尨,生迦独庞,迦独生细奴逻。高宗时,遣使者入朝。生逻盛炎,武后时身入朝。生炎,炎死开元时。弟盛逻皮立。生皮逻。炎未有子时,以罗凤为嗣,及生子,还其宗,而名承遂不改。《新书》本传,《传》曰:逻盛炎生炎。武后时,盛炎身入朝,妻方娠,生盛逻皮,喜曰:“我又有子,虽死唐地足矣。”《旧书》则云:细奴逻生逻盛。武后时来朝,其妻方娠。次姚州,闻妻生子,曰:“吾且有子,死于唐地足矣。”子名曰盛逻皮。开元初,逻盛死,子盛逻皮立。《通鉴》从《旧传》。《考异》曰:《杨国忠传》《云南别录》并同。见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以理衡之,《旧书》似是,然炎之名,《新书》似不得杜撰。开元末,皮逻逐河蛮,即西洱河蛮。取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县。以处罗凤。天子赐皮逻名归义。当是时,五诏微,归义独强,乃厚以利啖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制可。《新书·南诏传》。《传》下文言:六诏之外,又有时傍、矣川罗识二族,通号八诏。除蒙巂诏之地,系为归义所夺外;其越析诏,贞元中,有豪酋张寻求,烝其王波冲妻,因杀波冲。剑南节度使召寻求至姚州杀之,部落无长,乃以地归南诏。浪穹诏之王铎罗望,与南诏战,不胜,挈其部保剑川,更称剑浪。传望偏、偏罗矣、罗君三世,乃为南诏所虏,事亦在贞元中。邆睒诏王咩罗皮,施浪诏王施望欠,曾与浪穹诏合拒归义,不胜。咩罗皮走保野共川,传皮罗邓、邓罗颠、颠文托三世。施望欠走永昌,献女丐和,归义许之。死,弟望千走吐蕃,吐蕃立为诏,纳之剑川。传子千旁罗颠,南诏破剑川,颠文托见虏,徒永昌,千旁罗颠走泸北,三浪悉灭。时傍母,归义女,其女复妻罗凤。咩罗皮之败,时傍入居邆川,为罗凤所猜,徙置白厓城。后与矣川罗识诣吐蕃神川都督,求自立为诏,谋泄,被杀。矣川罗识奔神川,都督送之罗些城。则诸诏破灭,实在罗凤时,此时云合六诏为一,仅为诸诏共主而已。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姚州所属羁縻州有野共,未详所在。人居必依水,昔人言某川,犹今人言某水流域,野共族之地称野共川,犹邆睒诏之地称邆川也。白厓城,在今云南仪凤县东南。归义已并群蛮,遂破吐蕃,寖骄大。入朝,天子亦为加礼。又以破洱蛮功,驰遣中人册为云南王。于是徙治太和城。天宝初,遣罗凤子凤迦异入宿卫。七载(748年),归义死,罗凤立,袭王。《旧书》:归义卒,诏立子罗凤,袭云南王。初安宁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玄宗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旧书·本纪》:天宝八载十月,特进何履光率十道兵以伐云南。此时南诏事唐颇谨。使能勤而抚之,固可彼此相安,并可藉其力以御吐蕃也,乃又以贪吏诛求,引起变故。

杨国忠德鲜于仲通,用为剑南节度使。仲通卞忿,少方略。故事,南诏尝与妻子谒都督,过云南,云南郡,即姚州。太守张虔陀私之。多所求丐,罗凤不应。虔陀数垢靳之,阴表其罪。由是忿怨,反,发兵攻虔陀,杀之,取姚州及小夷州三十二。时天宝九载(750年)也。明年,仲通自将出戎、巂州。分二道,进次曲州、靖州。见第三章第七节。罗凤遣使者谢罪,愿还所虏,得自新。且城姚州。如不听,则归命吐蕃,恐云南非唐有。仲通囚使者,进薄白厓城。《旧书》云:进军逼太和。大败,引还。厓罗凤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夷谓弟钟,故称赞普钟。给金印,号东帝。杨国忠调天下兵,凡十万,使侍御史李宓讨之,败于太和城,死者十八。十三载六月。会安禄山反,罗凤因之取巂州、会同军,在今会理县。据清溪关。今汉源县南。西南形势一变已。

初爨弘达之死也,唐以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居石城。在今曲靖县北。袭杀东爨首领盖骋及子盖启,徙共范川。有两爨大鬼主崇道者,与弟日进、日用居安宁城左。闻章仇兼琼开步头路,见第三章第七节。筑安宁城,群蛮震骚,共杀筑城使者。玄宗诏蒙归义讨之。师次波州,唐羁縻州,今广西安平土州。归王及崇道兄弟泥首谢罪,赦之。俄而崇道杀日进及归王。归王妻阿奼,乌蛮女也,走父部,乞兵相仇。于是诸爨乱,阿奼遣使诣归义求杀夫者。书闻,诏以其子守隅为南宁州都督。归义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子辅朝。然崇道、守隅相攻讨不置。阿奼诉归义,为兴师,崇道走黎州。见第三章第四节。遂虏其族。杀辅朝,收其女,崇道俄亦被杀。诸爨稍离弱。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惟阿奼自主其部落,岁入朝,罗凤遣昆川城使杨牟利以兵胁西爨,徙户二十余万于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县。东爨以言语不通,多散依林谷,得不徙。乌蛮种复振,徙居西爨故地,与南诏世昏姻。其种分七部落:一曰阿芋路,居曲州、靖州故地。二曰阿猛。三曰夔山。四曰暴蛮。五曰卢鹿蛮。二部落分保竹子岭。六曰磨弥敛。七曰勿邓。勿邓地方千里,有邛部六姓,一姓白蛮也,五姓乌蛮也。又有初裹五姓,皆乌蛮也。居邛部、台登之间。邛部县,在今越巂县北。台登县,在今冕宁县东。又有东钦蛮二姓,皆白蛮也,居北谷。又有粟蛮二姓,雷蛮二姓,梦蛮三姓,散处黎、巂、戎数州之鄙,皆隶勿邓。勿邓南七十里有两林部落,有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隶焉。其南有丰琶部落,阿诺二姓隶焉。两林地虽狭,而诸部推为长,号都大鬼主。勿邓、丰琶、两林,皆谓之东蛮。天宝中皆受封爵。及南诏陷巂州,遂羁属吐蕃。西洱河蛮,开元中首领入朝,授刺史。蒙归义拔太和城,乃北徙,更羁制于浪穹诏。浪穹诏破,又徙云南柘城。南诏柘东城,今昆明。盖西南诸族,无不折而入于南诏者矣。惟牂牁苗裔赵国珍,天宝中战有功,中书舍人张渐荐其有武略,习知南方地形,杨国忠奏用为黔州都督,屡败南诏云。新旧《书》本传。滇西距中原远,而去缅甸近。其文化,本有来自海表者,读《秦汉史》第九章第六节可见。旁薄郁积,至于唐而南诏兴,非偶然也。

猜你喜欢
  序例第十·浦起龙
  卷一百八十五·毕沅
  王隱晉書卷四·汤球
  卷十五逆贤羽翼纪略·刘若愚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尚史卷九·李锴
  第十四卷 宋·缪荃孙
  一四九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拟缮写《石渠宝笈》人员名单进呈片(附名单一)·佚名
   六、海外钓鱼①·林语堂
  熊安生传·李延寿
  吴贞毓传·张廷玉
  刘大夏传·张廷玉
  卷七·乾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赠行·李渔

    〖风马儿前〗(小生上)已助才人缔好缘,筹去路,尚茫然。我莫渔翁救起谭生夫妇,又替他完了婚姻,这桩好事,也是做得周到的了。只是一件,山中虽好,不是久住之乡,还要替他想个去路。我看此人姿态秀美,气度轩昂,料不是个寻常人物。昨日在

  • 四集卷七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五古今体九十三首【庚子十一】至避暑山庄驻跸即事一律过岭【广仁】遥看日上东山庄万木翠云笼右祠【城隍庙】左庙【文庙】胥瞻暨後海先河此意同避暑兼因避庆典【朕五旬六旬大庆之年皆於宫

  • 卷七十九·谷应泰

      ○甲申之变   怀宗崇祯十七年春正月朔,大风霾,占曰:“风从干起,主暴兵城破。”凤阳地震。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顺,改元永昌。贼掠河东,河津、   稷山、荣河、绛州一路俱陷。自成伪牒兵部约战,言三月十日至。兵部

  • 卷二十四 五朝大事总论·计六奇

      国运盛衰  神庙冲龄践祚,睿哲夙成,慈圣内训甚肃。辅臣张居正擅而才,以法制天下,朝令夕行,尤留心边事,初与高拱合策抚俺答,宣大以西称宁土矣。用大帅戚继光为蓟镇,谭纶为督抚,一切用舍兴建,唯继光言是从。继光建城堡墩台相

  •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耶律留哥传·宋濂

    耶律留哥,契丹人,曾任金朝北边千户。太祖起兵于北方,金人怀疑辽朝遗民有所图谋,下令每辽民一户以女真二户夹居,进行监视。留哥对此不安,于太祖七年(1212)逃至隆安、韩州,纠集壮士剽劫这些地方。官府出兵追捕,都被他们击败。进

  • 第十七章房租·佚名

    (一)钦加盐运使衔、补用道、署理台南府正堂、军功随带加三级朱,为给照永远归管事。据八房首书余家骥、余家吕、许绍先、曾文星、陈德成、郭仲翥、杨夺元、商谦尊佥禀请:窃骥等承先人遗下备本出资雇佃开垦之安属鐤脐塭业,及

  • 卷二十八 论语十·黎靖德

      ◎公冶长上   △子谓公冶长章   问"子谓公冶长"章。曰:"子谓'可妻',必有以取之矣。'虽在缧绁之中',特因而举之,非谓以非罪而陷缧绁为可妻也。"〔南升〕   南容为人,观其三复白圭,便是能谨其言行者。"邦有道",是君

  • 卷一百五十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八  宋 卫湜 撰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於天子天子试之於射

  • 卷七十五·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五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孝经【案明皇既作注即命元行冲作疏序所谓今存于疏用广发挥者也及宋咸平中以行冲疏外诸家説多浅陋复命邢昺杜镐等为之崇文总目之言云尔今行冲疏已不传而世所传注

  • 卷十三·梁益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十三     元 梁益 撰周颂清庙之什清庙周公成洛邑史记周本纪武王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瞻雒伊毋逺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

  • 仲子書卷一·冯云鹓

    出處:清馮雲鵷《聖門十六子書》仲子書卷一清道光刻本仲子書卷一仲子年表周景王三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己未九月初七日仲子生丁卯九歲與鄉兒戲即英强異常鄉人奇之丙子十八歲知詩書達禮見義勇為丁丑十九歲委質因門人請為孔子

  • 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太虚

    ──十四年秋在庐山大林寺讲──一、绪言  近数年来,中国──指本部而言──大乘八宗,渐次流行而耀光彩,密宗亦应时崛然兴起。先则京也、粤也、鄂也、蜀也,密风密雨,栉沐已久,今则江浙亦莫不披靡其风化焉。自表面,不得谓非

  •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二·佚名

    前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功德品第三尔时,诸因坻天、诸梵天、诸波耶和提天、诸伊沙天、诸那提干天,同时三反作是称誉法:“贤者须菩提!所说法甚深,怛萨阿竭皆从是生。其有闻者若讽诵读,有行者,我辈恭敬视如怛萨阿竭,

  • 卷七十六·佚名

    释学空不证品第六十【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学空三昧?云何入空三昧?云何学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入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学四念处?云何修四念处?乃至云何学八圣道分?云何修八圣道分?&

  • 卷第十八·宗密

    圆觉道场修证礼忏文卷第十八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六 正修 修上观有二种。一者於坐中修。二者历缘对境修。第一於坐中修上观者。四威仪中。乃皆得道学。坐为最胜。故先约坐以明上观。略出五意不同。一者对破

  • 卷之四·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四嗣法门人幻敏重编示众示众禅虽不滞因果参禅人要知因识果若是真为生死底自然二六时中有个觉照看出家为何事将何报国王水土师亲深恩檀信脂膏行人血汗超脱祖宗

  • 通鉴答问·王应麟

    五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厚斋、一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庆元县) 人,淳祐时进士。中博学鸿词科。曾奏言:“因危言而紊乱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势不当留。”并先后忤丁大全、贾似道、留梦炎等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