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节 僖宗再播迁

僖宗入蜀,既由田令孜扈从,是时为西川者又系陈敬瑄,政权自仍在令孜之手。史言令孜,容有溢恶,其人亦匪无才,然局量太狭,与南北司皆如水火。宦官秉政,本为人情所不与,尽力协和,犹惧不济,而更专以钩心斗角为务。一人之智,安能胜天下之力邪?

高骈之去西川也,崔安潜代之。安潜谓蜀兵怯弱,乃募陈、许壮士,与蜀人相杂训练。得三千人,分为三军。忠武故有黄头军,是军亦戴黄帽,遂袭其号。《通鉴》系乾符六年(879年)。僖宗入蜀,田令孜为行在都指挥处置使。四方贡金帛,辄赐从驾诸军,而不及蜀军。中和元年七月,黄头军使郭琪作乱,陈敬瑄讨平之。先是左拾遗侯昌业上疏,言令孜专权,召至内侍省赐死。事在广明元年二月。及是,上与令孜保东城,群臣皆不得见。左拾遗孟昭图又上疏极言之。疏言:“君与臣一体相成,安则同宁,危则共难。昔日西幸,不告南司,故宰相、御史中丞、京兆尹悉碎于贼,惟两军中尉以扈乘舆得全。昨昔黄头乱,火照前殿,陛下惟与令孜闭城自守,不召宰相,不谋群臣,欲入不得,求对不许。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北司之天下;陛下者,九州之天子,非北司之天子。安有天子播越,而宰相无所与,群司百官,弃若路人”云云。令孜匿不奏,而矫诏贬昌图嘉州司马,使人沉诸蟆颐津。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其毒害士大夫如此。三年(883年),京城之平,就加杨复光同、华等州制置使。六月,复光卒于河中。令孜闻之,甚悦。遽罢其兄复恭枢密使。复恭称疾归蓝田。于是北司之中,复相水火矣。复光之以忠武兵击邓州,分其八千人以为八都,使衙将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八人将之。据《通鉴考异》云:刘恕《十国纪年》上云八都,而下只有七人姓名,诸书不可考故也。复光死,晏弘等去河中,逐牛勖,据兴元。朝廷不得已,四年正月,以为留后。晏弘猜忌,众心不附。令孜密遣人以利诱之。十一月,王建、韩建、张造、晋晖、李师泰率众数千,逃奔行在。令孜皆养为子,使各将其众,号为随驾五都。不隶神策。而遣兵讨晏弘。晏弘走。先是陈敬瑄多遣人历县、镇诇事,谓之寻事人。所至多所求取。有二人过资阳镇,胡三省曰:时盖置镇于资阳县。案唐资阳,今四川资中县。独无所求,镇将谢弘让邀之,不至,自疑有罪,夜亡入群盗中。捕盗使杨迁诱使出首,而执以送使,节度使。云讨击擒获,敬瑄不问,杖弘让脊二十,钉于西城二七日。十四日。煎油泼之,又以胶麻掣其创,备极惨酷。邛州衙官阡能,邛州见第三章第五节。因事违期,避杖亡命为盗。迁复诱之。能方出首,闻弘让之冤,乃大骂迁,发愤为盗。驱掠良民,不从者举家杀之。逾月,众至万人。横行邛、雅间,攻陷城邑,所过涂地。蜀中先少盗贼,自是纷纷竞起,州县不能制。据《通鉴》。又有涪州刺史韩彦升,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彦升为涪州刺史,见《新书·高仁厚传》。作乱峡中,致道路梗绝,百官乏俸,民亦阙盐。案敬瑄所司察者,盖尚重于有位,故叛者以军人为多。然其为祸已如此,可见司察之不足以为治矣。敬瑄遣兵讨阡能,多败。后遣衙将高仁厚,乃讨平之。以仁厚为眉州刺史。眉州见第四章第二节。又许

以为东川节度,令讨平韩彦升。事在中和二年(882年)。杨师立闻之怒。是年,征师立为右仆射,师立遂反,以讨敬瑄为名。又遣仁厚讨平之。即以为东川节度。两川暂归于令孜、敬瑄矣。然北归后变故旋作。

中和四年(884年),黄巢平。明年,改元曰光启。正月,僖宗自蜀还京。三月至。时国命所制者,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余皆自擅兵赋,迭相吞噬。江淮转运路绝。两河、江淮,赋不上供,但岁时供奉而已。《旧书·本纪》。田令孜在蜀,招募新军,以千人为一都,凡五十四都。分隶左右神策,各二十七都,为五军。令孜为左右十军使。军旅既众,南衙北司,官属万余,三司转运,无调发之所,度支惟以关畿税赋,支给不充,赏劳不时,军情咨怨。《旧纪》。乃不得不为救急之计。安邑、解县两池安邑见第三章第七节。解,今为县,属山西。榷盐税课,本盐铁使特置盐官,以总其事。黄巢乱离,王重荣兼领榷务,岁出课盐三千车,以献朝廷。令孜举广明前旧事,请以两池榷务,归盐铁使,以赡禁军,而自兼两池榷盐使。重荣上章论诉,不省。徙诸泰宁,以泰宁节度使齐克让为义武,而徙王处存于河中。五月。盖以处存、重荣,皆李克用之党,为此处置,以免其有违言也。亦可谓煞费苦心矣。然仍无济于事。处存亦不欲徙,上章为重荣申理,言其有大功,不宜轻有除改。不听。至晋州,见第四章第一节。刺史不纳,遂还。八月。初李昌言卒,弟昌符代为凤翔。令孜使与静难节度使朱玟时赐邠宁军号静难。共讨重荣。李克用救之。玟、昌符与战,大败,各走归本镇。时十二月也。克用进逼京城。令孜以帝夜如宝鸡。见第四章第二节。群臣无知者。惟翰林学士承旨杜让能、太子少傅孔纬等数人追至。上以纬为御史大夫,使还召百官。宰相萧遘、裴澈,皆疾令孜不肯行。而朱玟、李昌符亦耻为令孜用,且惮蒲、晋之强,更与之合。遘、澈诒玟书,令迎车驾。令孜再以帝走兴元。时杨复恭已复为枢密使,令孜乃荐以自代,用为左神策中尉、观军容使,而自除西川监军,往依陈敬瑄。

令孜虽去,仍不足以回人心。朱玫之迎驾也,嗣襄王煴襄王僙,肃宗子;煴,僙之曾孙。以疾不能行,为所得。以之归凤翔,欲立之。萧遘不可。玟不听。遂以煴监国,还长安。遘称疾,往依弟永乐令蘧。唐永乐县,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玟以兵部侍郎郑昌图代之,十月,以煴称帝。从《新纪》及《通鉴》。《旧书》在五月朔误。藩镇多受其伪署。而李昌符与玟不合,更通表兴元。时杜让能为相,请使杨复恭谕王重荣。重荣即请讨玟,李克用将盖寓亦说克用讨玟以自湔冼。见《通鉴》。据《考异》,说出《后唐太祖纪年录》。六月,乃命扈跸都将杨守亮出金州,扈跸都,五十四都之一。守亮,本姓訾,名亮,与弟信俱从王仙芝,仙芝死,从徐唐莒,复恭平江西,俱养为子,更名守亮、守信。金州见第六章第三节。与重荣、克用共讨之。玟使其将王行瑜追帝,复恭复使说之。十二月,行瑜还长安,杀玫。裴澈、郑昌图以襄王煴走河中。王重荣杀煴,囚澈、昌图。诏杀之。亦杀萧遘于永乐。朱玟诚为悖戾,然士夫亦或与之合,可以见人心之离矣。皆宦竖专权之祸也。

朱玟既平,以王行瑜为静难节度使,杨守亮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三年三月,车驾还京师。至凤翔,李昌符以宫室未完,请驻跸府舍。从之。六月,天威都头杨守立天威,亦五十四都之一。守立亦复恭假子。本姓名曰胡弘立。与昌符争道,麾下相殴。昌符拥兵烧行宫。守立击败之。昌符走陇州。见第三章第六节。李茂贞者,本姓名曰宋文通,为博野军卒。此博野军属镇州。军戍京师,屯奉天。黄巢起义时,郑畋使败尚让,以功为神策指挥使。朱玫乱,从驾山南,拜武定节度使,时以洋州为武定军。详州见第四章第一节。赐姓名。及是,使讨昌符。八月,破斩之,以为凤翔节度使。骄将阉党,遍布畿甸,乱源又潜伏矣。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儒林一·脱脱
  卷五百三 列传二百九十·赵尔巽
  ●卷九十九·徐梦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卷十一·苏辙
  通志卷一百六十五·郑樵
  卷三十六·佚名
  四八 山海经·周作人
  四十二、东来书庄·包天笑
  史弘肇传·欧阳修
  王玉汝传·宋濂
  卷二百八·杨士奇
  卷十七·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村卺·李渔

    〖缕缕金〗(外扮樵叟,携薪上)丢樵担,贺婚姻。份资无别样,半挑薪。勾暖交杯酒,看谐秦晋。借题好去扰东君,知他决不吝,知他决不吝!〖前腔〗(净扮老农,携酒上)抛犁把,贺婚姻。份资无别样,酒三斤。勾饮新郎醉,看谐秦晋。借题好去扰东君,知

  •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四溟集卷一明 谢榛 撰五言古体少林感旧篇因示镇性禅子兼忆宗书上人苍苍列峯峦郁郁挺松柏少林当形胜登攀几词客中有惠远流旧识非凡格谓我犹疎旷一讶头全白澹交偶尔忘相对复畴昔人生若沙鸟飞去不言迹因之

  • 卷一三三 宋紀十五·司马光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盡旃蒙單閼(乙卯),凡五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四七一年)   春,二月,戊戌,分交、廣置越州,治臨漳。   初,上為諸王,寬和有令譽,獨為世祖所親。卽位之初,義嘉之黨多蒙全宥,隨才引用,有如舊臣。

  • ●卷六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一。   起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一日壬辰,尽十四日乙巳。   闰十一月一日壬辰朔驾幸京城南壁。   上幸南薰门诏用太祖故事仪卫务从简便以障泥乘马乃除道马行泥淖中或穿巷循提而行躬擐甲胄登城民皆感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二·姚之骃

    蔬谷门禾却瑞禾 元史河东守献嘉禾大臣欲奏以为瑞布呼珠曰汝部内所产尽然耶曰惟此数茎耳曰如此则何足为瑞遂罢遣之绘嘉禾图 元通鉴仁宗时河间有献嘉禾异亩同頴及一茎数穂者命集贤学士赵孟頫绘图蔵诸秘书秋耕 元史至

  • 志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七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舆服一。○东国自三韩仪章服饰循习土风。 至新罗太宗王请袭唐仪是后冠服之制稍拟中华。 高丽太祖开国事多草创因用罗旧。 光宗始定百官公服

  • 读例存疑卷四十九·薛允升

    刑律之二十五断狱下官司出入人罪辩明冤枉有司决囚等第检验尸伤不以实决罚不如法长官使人有犯断罪引律令狱囚取服辩赦前断罪不当闻有恩赦而故犯徒囚不应役妇人犯罪死囚覆奏待报断罪不当吏典代写招草官司出入人罪:凡官司

  • 孙晟传·薛居正

    孙晟,本名孙凤。性情阴险狠毒,爱行奸计。小时当道士,工于诗歌,在庐山简寂道观时,画唐朝诗人贾岛的像,挂在屋内墙上,以礼节侍奉他。观主以为孙晟荒谬反常,用棍子将他赶走,大为当时人嗤笑。后穿上儒士服饰,到镇州拜见唐庄宗,被授任

  • 卷十五·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十五圣德【十一  俭德】【臣】等谨案帝王饬德以俭盖欲以身率先纳轨物於大同而非徒示谦让以延誉也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又曰损上益下民说旡疆中

  • 卷四·萨囊·彻辰

    <史部,杂史类,钦定蒙古源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蒙古源流卷四 额纳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 由是汗降旨云承王皇上帝汗父之命驾驭天下十二强汗平定诸恶劣小汗有劳大臣官员等赞成大事今须养息身心自戊辰年起至丙戌年

  • 卷九 万章章句上·孟子

    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

  • 論語全解原序·陈祥道

    言理則謂之論言義則謂之議莊子曰六合之外聖人存而勿論六合之内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也聖人議而勿辨蓋夫論則及理耳所虧者道議則及義耳所虧者理聖人豈不欲廢去應問體道以自冥哉道無問無應不發一言不與萬物同患

  • 卷四·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四明 黄道周 撰甲戌八月朔二日乙夘为秋仲正防之期某又以省家入郡于时在防者五十三人自愧寡陋藏匿不深拟先一日为撤臯比奉诸长者请诸乡里先正左右辟咡至期未有至者而秋

  • 三鱼堂剩言卷八·陆陇其

    阅学蔀通辨见象山对朱济道言收拾精神自立主宰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因思象山阳明景逸念台皆是收拾精神一路工夫皆是心学但象山主静阳明则不分动静景逸主静念台则不分动静象山阳明则竟不要读书穷理景逸念台

  • 无作品第四十四·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无所作。佛报言:无有作者故。须菩提,乃至诸法亦无所有。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云何行。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痛想行识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无所

  • 佛教僧寺财产权之确定·太虚

    ──十七年夏作──佛教之僧寺财产性质,向未确定。以之、或视为地方或国家所公有,地方之民众官吏、与中央之民众官吏,任意侵凌毁改;或争为僧众内某个人、某一系、某一宗派所私有,以之互相争讼,累年不能解决。而袁政府时代之

  • 义净译·佚名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僧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 显扬圣教论 第十九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九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三论曰。如是已说界事决择。于杂染事胜决择中。烦恼杂染胜决择。今当先说。颂曰意相应四惑  遍行而俱起无记最后灭  随所生彼性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