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节 东方藩镇之变

德宗初政,可谓能起衰振敝,然而终无成功者,则以是时藩镇之力太强,朝廷兵力、财力皆不足,而德宗锐意讨伐,知进而不知退,遂致能发而不能收也。

先是李正己、李宝臣、田承嗣、梁崇义,各聚兵数万,连衡盘结以自固。闻诏旨将增一城,浚一池,必皆怨怒有辞,则为之罢役,而自于境内治兵缮垒以自固。代宗时,河朔诸道健步奏计者,必获赐赉,德宗立,皆空还,多怨。此等细故,似不足致诸镇之叛,然诸镇之叛,原无深谋远计,特为群小所荧惑耳。此等细故,在当日亦必为扇乱之一因,故时人有是言也。刘文喜诛,四盗俱不自安,乱机稍迫矣。《旧书·德宗本纪》。《阳惠元传》同。建中二年正月,李宝臣卒,子维岳求袭,不许,遂自为留后,与田悦、李正己潜谋拒命。会汴城隘,广之,东方讹言上欲东封,正己惧,发兵屯曹州,田悦亦加兵河上。诏移京西兵万二千人,以备关东,亲誓师而遣之。永平旧领汴、宋、滑、亳、陈、颖、泗七州,亳州、陈州见第三章第七节。颍州见第六章第三节。泗州见第五章第八节。分宋、颍、亳别为节度,以宋州刺史刘洽为之。以泗州隶淮南。又以东都留守路嗣恭为怀、郑、汝、陕四州,河阳三城节度使。怀州见第五章第八节。汝州见第二章第六节。以永平李勉都统洽、嗣恭二道,仍割郑州隶之。旋又以怀、郑、河阳副使李芃为河阳、怀州节度使,割东畿五县隶焉。梁崇义自猜阻,诏加同平章事,赐之铁券以安之。崇义不受命。乃使淮宁节度使李希烈讨之。大历十四年,淮西军赐号淮宁。杨炎谏,不听。田悦使其兵马使康愔围邢州,薛之败,相、卫、洺、贝四州为田承嗣所据,而邢、磁二州及洺州之临洺县归于朝廷。临洺,在今河北永年县西。别将杨朝光断昭义救兵,而自围临洺。诏河东马燧、昭义李抱真讨悦。又遣李晟以神策军与俱。七月,燧等斩朝光,败悦,悦夜遁,邢州围亦解。时李正己卒,子纳擅领军务。悦使求救于纳及李维岳。维岳遣兵三千,纳遣兵万人助之。悦收合散卒二万,军于洹水。在今河北大名县西。淄青军其东,成德军其西,首尾相应。马燧帅诸将进屯邺,奏求河阳兵自助。诏李芃会之。八月,李希烈克襄阳,梁崇义自杀。诏以河中尹李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希烈置之外馆,迫胁万端。承誓死不屈。希烈乃大掠阖境所有而去。初李宝臣以其子暗弱,多杀诸将之难制者,易州刺史张孝忠仅免。及是,朱滔使人说之。孝忠遂降。诏以为恒州刺史、成德节度使。十月,徐州刺史李洧归国。正已从父兄。徐州见第二章第六节。李纳遣将合魏博兵攻之。诏发朔方、神策兵,与滑州刺史李澄及刘洽往救。

十一月,大破之。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又取纳海州。见第二章第七节。十二月,纳密州亦降。今山东诸城县。马燧等涉漳水,与田悦夹洹水而军。食乏,悦与淄青、成德之众,皆坚壁不战,以老王师。三年正月,燧令诸军趋魏州。悦等掩其后,诸军大败之。悦收残卒千余人,夜走魏州,其大将李长春不纳,而李抱真与马燧不和,顿兵不进,天明,长春乃开门纳悦,悦杀之,婴城拒守。时城中士卒,不满数千;死者亲戚,号哭满街。悦乃与诸将各断发,约为兄弟。悉发府库及敛富人财,得百余万,以赏士卒。贝州刺史邢曹俊,承嗣旧将也,悦初疏之,至是召之,使整部伍,缮守备,军复振。悦入城旬余,燧等始至。攻之,遂不能克。此为唐军一大失机,破竹之势失矣。然李纳军濮阳,今河南濮阳县。为河南军所逼,奔还濮州,濮州见第四章第六节。悦遣其将符送之,父令奇,命归国,遂与其副李瑶降于马燧。瑶父再春,亦以博州降。悦从父弟昂,又以洺州降。李纳虽再陷海、密,然李维岳遣兵与田悦将孟祐守束鹿,今河北束鹿县。为朱滔、张孝忠所拔,进围深州。贼兵势仍蹙也。维岳之始谋拒命也,其判官邵真尝劝其归国,惟岳不听。及是,复说之。惟岳然之。孟祐知其谋,使告田悦。悦使衙官扈岌让维岳。维岳又杀真而从之。发兵万人,与孟祐还攻束鹿。为滔、孝忠所败。其将康日知以赵州归国。兵马使王武俊,为宝臣所疑,而其子士真,为宝臣女夫,宿卫府中。维岳使武俊与步军使卫常宁击日知。闰月,武俊、常宁还袭维岳,士真为内应,遂杀维岳。深州刺史杨荣国,维岳姊夫也,降于朱滔。二月,定州刺史杨政义亦降。于是河北惟魏州未下;河南诸军攻李纳于濮州,纳势亦日蹙;事又垂定矣,而朱滔、王武俊之变作。

时以张孝忠为易、定、沧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康日知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以德、棣隶朱滔,令还镇。剖成德之地,滔未有所得,而德、棣又当取诸淄青,心不平。请深州,不许,遂留屯不肯去。武俊亦憾张孝忠得节度而己不得,又失赵、定。时诏武俊以粮三千石与朱滔,马五百匹给马燧,又疑朝廷弱之。田悦使说滔,许赂以贝州。滔又使说武俊,许赂以深州。武俊遣其判官王巨源报使,即知深州。又使说张孝忠,孝忠不许。刘洽攻濮州,克其郛。李纳使判官房说以母弟经子成务入见。中使宋凤朝言纳势穷,不可舍,乃囚说等。纳遂归郓州,复与悦等合。朝廷以李洧为徐、沂、海都团练观察使,沂、海皆为纳所据,徒空名而已。纳都虞候李士真谗德州刺史李西华,纳即以士真代之。士真诈召棣州刺史李长卿,劫之与同归国。朱滔使其将李济时将三千人至德,声言助士真守,而召士真至深州留之。上遣中使发卢龙、恒、冀、易、定之兵讨田悦,王武俊不受诏,执使者送朱滔。滔谕其众南救魏,众不可。乃诛大将数十人,厚拊循其士卒。分兵营赵州,以逼康日知,而以深州授王巨源。武俊以子士真为恒、冀、深三州留后,将兵围赵州。滔将步骑二万五千南下,至束鹿,今河北束鹿县。士卒喧噪,欲归幽州,衙官蔡雄谕之,乃定。滔还深州,密诛为首者二百余人,乃复南下,取宁晋。今河北宁晋县。二镇显叛,而马燧与李抱真仍不和。抱真分麾下二千人戍邢州,燧怒其分兵自重,欲引兵归。李晟曲说燧,燧乃单骑造抱真垒,相与释憾结欢。会田昂请入朝,燧乃奏以洺州隶抱真,以昭义副使卢玄卿为刺史。李晟军先隶抱真,又请兼隶燧,以示协和。然亦未能遂下魏州也,而朱滔、王武俊之救复至。时李怀光兼朔方节度使。五月,诏以朔方、神策兵万五千东讨。怀光恃勇,初至,不待休息,即击之,败绩。滔等堰永济渠入王莽故河,《汉书·沟洫志》:禹酾二渠,一漯川,今河所流也。一北渎,王莽时绝,俗称为王莽河。以绝官军粮道及归路。马燧惧,使卑辞谢滔,请与诸节度归本道,奏天子,以河北委滔。滔欲许之。武俊不可。滔不从。七月,燧与诸军涉水而西,保魏县。属魏州,在今河北大名县西。魏州遂不可取。李晟请以所将兵北解赵

州之围,与张孝忠分势围范阳,许之。此为涉险进取之策。晟趋赵州,王士真虽解围去,而与孝忠略恒州,为朱滔所败。晟复病,还定州。事在明年。河北相持之势成矣。诸镇中之兵势,盖以朱滔为最强。田悦、王武俊欲奉为主,臣事之。滔不可。幽州判官李子牟,恒、冀判官郑濡共议:请与郓州为四国,俱称王,而不改年号,如昔诸侯。筑坛同盟,有不如约者,众共伐之。十一月,滔遂称冀王,悦称魏王,武俊称赵王,纳称齐王。盖藉此以固辅车,求保其境土也。然其志亦止于此而已,而淮西之为患顾转烈。

先是唐以李希烈兼淄青节度,以讨李纳。希烈顾与纳通谋,欲袭汴州,又密与朱滔等交通。滔等称王之月,希烈亦移居许州。见第四章第五节。李纳亦数遣游兵度汴,以迎希烈。于是东南转输,皆不敢由汴渠,由蔡水而上。在浚仪。十二月,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四年正月,遣将袭陷汝州,执知州事李元平。参看下节。别将四出抄掠。又遣将据邓州。南路遂绝,贡献、商旅皆不通。朝廷先以曹王皋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治洪州。及是,复以哥舒曜翰子。为东都兵马兼汝州行营节度使,将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行营之兵万余人,以讨希烈。皆神策屯兵也。好畤,在今陕西干县西北。二月,克汝州。三月,皋拔黄、见第二章第七节。蕲州。见第五章第八节。希烈使其都虞候周曾攻曜。李承尝结曾以谋希烈。曾至襄城,今河南襄城县。还兵袭希烈。希烈知之,遣将袭杀曾。乃上表归咎曾等,引兵还蔡州。外示悔过,实待朱滔等之援也。四月,以白志贞为京城召募使,募禁兵以讨希烈。又加李勉淮西招讨使,以哥舒曜为之副。以荆南节度张伯仪为淮西应援招讨使。山南东道节度贾耽、江西节度曹王皋为之副。曜战不利,还屯襄城。八月,希烈围之。诏李勉与神策将刘德信救之。九月,又为所败。上以诸军不相统一,乃以舒王谟为荆、襄等道行营都元帅,更名谊。昭靖太子邈之子,见上节。将佐皆选一时之望。未行而泾师之变作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魏徵
  列传第五十二·刘昫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九·杨仲良
  资治通鉴后编巻六十一·徐乾学
  路史卷四十二·罗泌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第一二四札光绪九年四月廿二日一一三一二-一六·佚名
  第一○四卷 艺术 五·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十六·郑樵
  卷四十七·鄂尔泰
  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范晔
  术赤传·宋濂
  卷一百三十八·赵汝愚
  卷四十三·宋敏求
  明鉴易知录卷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天顺二年春正月庚申朔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群臣复诣 东宫行庆贺礼 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夜四鼓南方有星如鸡弹青白色起自星宿行丈余发光大如椀东南至行翼宿后有二小星

  • 卷之四百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月。癸丑朔。谕内阁、依克唐阿等奏、马贼焚劫集镇。并毁衙署。请将疏防各官。分别惩处一摺。本年四月闲。有马贼二百余人。窜入朝阳镇。沿途烧抢。该总管等、既未能先事豫防。又未能探明贼目

  • 于休烈传·刘昫

    于休烈,河南人氏。高祖于志宁,贞观年间任左仆射,为十八学士之一。父于默成,任沛县令,早逝。于休烈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及延陵包融为文词朋友,一时都很著名。应举进士,又应制策考试登科,授秘

  • 周书·武成·佚名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

  • 卷十八·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十八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章总防 张彦陵曰此章见圣人之穷于遇然遇固不足以穷圣人也 以此意作头以去就之义处困之道作两脚极妥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节 犂弥谓齐景公

  •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孔子

    【原文】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②也。” 【注释】 ①骥:古代良马的称呼,即千里马。②德:指马训练有素,驾驭时能顺人意。 【译文】 孔子说:“对于千里马,不称赞它的力气,要称赞它的品质。” 【读解】 尚德不尚为,重视品质

  • 春秋辨义卷十二·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僖公四己丑○襄王二十年二十有八年○晋文四齐昭公潘元年卫成三蔡庄十四郑文四十一曹共二十一陈穆十六卒杞桓五宋成五秦穆二十八楚成四十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左传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

  • 卷六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四钱塘程川撰礼五附论今之冠婚礼易行丧祭礼繁多所以难行使圣人复出亦必理防教简要易行今之祭礼岂得是古人礼唐世三献官随献各自饮福受胙至本朝便都只三献后方始饮福受胙也是觉见繁了故

  • 卷二十三·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三   元 王天与 撰旅獒第七         周书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汉孔氏曰西戎逺国贡大犬犬高四尺曰獒○汉孔氏曰太保三公官名召公也林氏曰不言召公作旅獒而言太保者言保傅之职

  • 提要·吴澄

    【臣】等谨按仪礼逸经二卷元呉澄撰澄有易纂言巳着録是编掇拾逸经以补仪礼之遗凡经八篇曰投壶礼曰奔丧礼取之礼记书中又曰公冠礼曰诸侯迁庙礼曰诸侯衅庙礼取之大戴礼记而以小戴礼记相参定曰中霤礼曰禘于太庙礼曰王居明

  • 定公·定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曹伯露卒。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公会晋师于瓦。公至自瓦。秋七月戊辰,陈侯柳卒。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葬曹靖公。九月,葬陈怀公。季孙斯、仲孙

  • 卷五百九十二·佚名

    △第十五静虑波罗蜜多分之二尔时满慈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众安住静虑波罗蜜多。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於诸静虑及静虑支不生味著亦无退转。於诸静虑及静虑支不起我想分别执著。复持如是相应善根。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 卷六十·佚名

    释十善品第三十八【经】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于汝意云何?是因缘故,得福多不?”答言:“甚多!世尊。”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二于前所说诸界趣中。如其次第。识住有七。其七者何。颂曰。身异及想异  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  并无色下三故识住有七  余非有损坏论

  • 跋·昙噩

    续藏经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元 昙噩述 本朝吴僧道原。惧佛教之弗传。分祖立宗。次叙其说。将以破学者之昏暗。犹灯之相续而明之。不可掩也。噫嘻道原之作。有得於吾子思扬雄之意欤。二子语道之传。则曰。自尧舜至于

  • 卷第三·本谧

    嘉兴大藏经 二隐谧禅师语录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三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住松江华亭船子法忍禅寺语录师受本寺众护法请,开堂,拈疏云:“墨光动荡直射斗牛之墟,瀚海

  • 续茶经·陆廷灿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

  • 山雨·王统照

    长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1932年12月。1933年9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作家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新发展,正如作者在1949年4月将初版诗集《这时代》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