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节 梁、唐盛衰

梁太祖既即位,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以唐东都为西都,改西都为雍州大安府。开平三年正月,迁于西都。以养子博王友文为东都留守。

唐末,梁祖已席莫强之势,然即位之后,兵威转挫者,则丁会之降敌实为之。盖其时欲逼晋阳,莫捷于泽潞一路也。故梁祖于开平元年五月,即使康怀英以兵八万,合魏博之兵攻潞。晋将李嗣昭坚守,晋亦以倾国之师援之。怀英久攻不克,帝代以李思安。七月。于潞州城下,更筑重城,内以防奔突,外以拒援兵,谓之夹寨。二年正月,李克用死,子存勖嗣。克用假子甚多,齿皆长于存勖,存勖时年二十四。各绾强兵,不服。北狄真子假子,区别不严。《新五代史·唐家人传》:太祖四弟:曰克让、克修、克恭、克宁,皆不知其父母名号。夫苟亲太祖弟,安得不知父名?《唐书·宰相世系表》:国昌子凡四人:曰克恭、克俭、克用、克柔,无克让、克修、克宁之名,而《孟方立传》云:克修、克用从父弟,则世系表所举,又不足信也。《义儿传》云:太祖养子多矣,其可纪者九人:其一是为明宗,其次曰嗣昭、嗣本、嗣恩、存信、存孝、存进、存璋、存贤,然《传》中嗣昭为克柔养子,《旧史》亦同。克用弟克宁,时为管内蕃汉马步都知兵马使,克用假子李存颢说之。诸假子又各使其妻,入说克宁妻孟氏。张承业者,故河东监军,昭宗诛宦官,克用匿之,唐亡,乃复请为监军,颇与政事。李存璋者,亦克用养子,为义儿军使。与承业同受克用遗顾立存勖。存颢与克宁谋杀之,执存勖子母送汴。此语不知存勖辈诬之,抑系实录?事泄,存勖伏甲杀克宁及存颢。时梁围潞州久不克,梁祖欲召兵还,恐为晋人所蹑,乃自至泽州应接。且召匡国节度使刘知俊至泽州,时匡国军名移于许州,见下。以为潞州行营招讨使。代李思安。诸将以上党孤城无援,请更留旬月,知俊亦请留攻之。帝以关中空虚,虑岐人乘衅,命知俊退屯晋州。四月,帝自泽州还。时存勖亦召援潞之将周德威还晋阳。梁师益怠,而存勖遽自将赴援。五月,攻夹寨,破之。乘胜攻泽州。刘知俊救之,乃退。此时晋之兵力,绝非梁敌,又有内衅,而梁既不能乘机大举,并不能增兵攻潞,顿兵坚城,坐致败衄,盖不徒诸将莫肯展力,即梁祖亦不免暮气矣。潞州围解,城中士民饿死者业已大半,增兵猛攻,必克可知。若能大举以攻晋阳,则潞州更可不攻而下矣。难得之机,失之实深可惜也。

当时所以不能乘机者,邠、岐之牵制,实其一因。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尝置佑国军于洛阳。昭宗迁洛,移诸长安,以韩建为节度,而以刘知俊为匡国节度使代建。知俊本时溥将。天祐三年(906年),徙建于淄青,以淄青王重师为佑国。重师本秦宗权将,后归梁祖。自王师范平后守青州。是岁九月,李继徽寇夏州。刘知俊赴救,败之。乘胜取鄜州。闰十二月,废镇国军,以隶匡国,割金、商隶佑国军,盖欲厚其力以扞邠、岐也。开平二年五月,更忠武军曰匡国,匡国军曰忠武,保义军曰镇国。攻潞之兵既败,岐、蜀乘之攻雍州,张承业亦以兵会之。刘知俊击岐兵,破之,晋、蜀之兵乃还。初李茂贞以其将胡敬璋为保塞节度使。中和二年(882年),于延州置保塞军。是岁卒,李继徽以其将刘万子代之。万子凶虐,失士心,且谋贰于梁。三年二月,继徽使延州衙将李延实杀之。骑将高万兴、万金兄弟来降。梁人乘之,取鄜、坊、丹、延。梁祖因命刘知俊乘胜取邠州。知俊辞以阙食,乃召还。时又召王重师,代以左龙虎统军刘捍。捍谮重师于梁祖,谓其通于邠、岐。梁祖杀重师,夷其族。知俊惧。先是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兼潞州四面行营招讨使,及是,又征知俊还,欲伐河东。知俊叛降岐,执刘捍送岐,杀之,又袭取华州。命师厚率刘讨之。知俊奔岐,以权佑国留后,改军名曰永平。李茂贞使知俊攻灵、夏,又约河东攻晋、绛。杨师厚救晋州,河东兵还。康怀英攻邠宁,知俊亦还。四年七月,岐、晋围夏州。九月,梁兵救却之。邠、岐是时,初不能为梁患,然梁兵力为其所分,遂不克专力河东矣。而河北之变复起。

开平四年五月,魏博罗绍威卒,子周翰袭。梁祖乘机,欲除移镇、定。会燕兵屯涞水,今河北涞水县。欲侵定州,乃命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监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声言助定守御。旋杀其兵,乘城拒守。王镕求援于燕、晋,燕人不许,而晋使周德威屯赵州,梁祖先是王景仁屯魏州,以伐潞为名,而实图镕,及是,命景仁击之。李存勖自至赵州,王处直亦遣兵从之。乾化元年正月,败梁兵于柏乡。今河北柏乡县。杜廷隐等闻之,亦弃深、冀而还。晋攻邢,遂攻魏。梁以杨师厚为北面都招讨使,救却之,进屯邢州。九月,梁祖闻晋、赵谋入寇,自将拒之。至魏县,晋、赵之兵不出,乃还。而幽州复告警。初,梁祖之将代唐也,先使李思安伐幽州。刘仁恭从方士学长年,筑馆于大安山,在今河北房山县西北。掠子女充之。又以堇土为钱,敛真钱,穴山藏之,而杀匠以灭口。思安至城下,仁恭犹在山中,子守光率兵出战,思安去。守光回兵攻山,执仁恭幽之。梁即以为节度使。其兄守文攻之。开平三年五月,为守光所擒。后杀之。遂攻沧州。四年正月,取之。梁、晋知其狂妄,乾化元年六月,李存勖与王镕、王处直等共推为尚书令、尚父,梁亦以为河北道采访使。守光使僚属草尚父、采访使受册仪,曰:“何得无郊天、改元事?”僚属曰:“尚父虽贵,人臣也,安有郊天、改元者乎?”守光怒,投之于地。八月,遽称帝。国号燕。十一月,守光攻易、定,晋使周德威伐之。二年正月,至幽州。守光求救于梁。

二月,梁祖自将伐镇、定,疾作还。五月,至洛阳,疾遂亟。

梁祖八子:长郴王友裕,早卒,次博王友文,次郢王友珪,次福王友璋,次均王友贞,次贺王友雍,次建王友徽,次康王友孜。新旧《史》同,《通鉴》及《五代会要》皆作友敬。博王,养子也。本姓康,名勤。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颇能为诗。梁祖之为四镇,兵车、赋税、诸色课利,置建昌院以总之。及即位,以友文为开封尹,判院事。旋以东京旧宅为建昌宫,改称建昌宫使。友珪弑逆,废建昌宫,以张宗奭为国计使,主其事。宗奭,即全义改名。及迁都,又使之留守东都。友文盖于诸子为最才,帝之爱之,颇见其大公也。友珪为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友贞为东都马步都指挥使。帝疾亟,使召友文,而出友珪为莱州刺史。六月,友珪与左龙虎统军韩勍谋,以其兵杂控鹤士入弑帝。《新史·梁家人传》曰:友文多材艺,太祖爱之,而年又长,太子即世,嫡嗣未立,心尝属友文。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尝专房侍疾。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诀。”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谓敬翔曰:“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其妻张氏曰:“官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矣。”夫妇相对而泣。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珪乃与勍谋弑逆。案太祖固多色过,此事则莫须有。太祖欲见友文,岂不可发使召之,而必使其妻亲往邪?乃驰使东都,命友珪杀友文,而矫太祖诏:称其谋逆,友珪诛之,疾因震惊,以致沈笃。友珪遂即位。于是杨师厚入魏州,制即以为节度使,而徙罗周翰于宣义。朱友谦叛附于晋。三年(913年),末帝即位,仍称乾化。正月,驸马都尉赵岩犨子,尚太祖女长乐公主。奉使东都,与友贞谋诛友珪。岩曰:“得杨令公一言,事必济。”友贞乃使人说师厚。袁象先者,太祖之甥,象先父敬初,尚太祖妹万安大长公主。时为左龙虎统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师厚使至洛阳与谋。先是龙骧军戍怀州者溃乱剽掠,友珪搜捕其党,获则族之,经年不已。其军有戍大梁者,友贞伪作诏召之,激使趋洛。袁象先率兵突入宫中。友珪自杀。象先遣赵岩迎友贞。友贞曰:“夷门创业之地,何必洛阳?”乃即位于大梁。改名锽,后又改名瑱。是为末帝。新旧《史》同,《五代会要》称为少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刘昫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六·徐乾学
  卷之五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外交部·费行简
  卷八·陈均
  中兴小纪卷十二·熊克
  诸葛忠武书卷九·杨时伟
  ·试院谕诸生(六条)·丁曰健
  董晋传·刘昫
  杨景行传·宋濂
  卷三百三十二·杨士奇
  卷七·佚名
  方域一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66 ·佚名

    戴栩 挽林知县朝奉词 两拜恩纶世泽垂,皇天老眼未嫌迟。 百年忽失古君子,四海难逢今吏师。 祖奠兼排遮道帐,影祠别写憩棠碑。 湖堤荪满读书处,雪意将云万叠悲。 戴栩 挽张金都郎中词 唤作郎官

  • 卷五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五许浑汉水伤稼【并序】此郡虽自夏无雨江边多穑【一作稼】油然可观秋八月天清日朗汉水泛滥【一作溢】人实为灾轸念疲羸因赋四韵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

  • 卷十七·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七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一首 【起元丰二年巳未守吴兴即以是年八月摄赴台狱十二月謪官黄州洎庚申春自京师赴黄作】

  • 卷三百八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壬申盡其月   十月乙酉朔,以朝請大夫、廣南西路轉運副使楚潛知處州,(蘇轍論楚潛【一】在八月二日。)朝散郎、權廣南西路轉運副使高鎛為廣南東路轉運副使。(王巖叟嘗論鎛傾險,當檢附。)   三省言:「

  • 第四十七回 闻警回銮下诏罪己 护丧嗣统边报惊心·蔡东藩

      却说教徒中弹坠下,放弹的人,是皇次子绵宁。皇次子时在上书房,忽闻外面喊声紧急,忙问何事?内侍也未识请由,出外探视,方知有匪徒攻入禁城,三脚两步的回报。皇次子道:“这还了得!快取撒袋鸟铳腰刀来!”内侍忙取出呈上。皇次子

  • 大事记解题卷八·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秦二世皇帝元年郎中令解题曰按前汉百官表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戸【臣瓒曰主郎内诸官故曰郎中令括苍鲍氏曰郎与廊同按战国策梧下先生见魏王趋出至郎门而反所谓郎门即廊之门也又按战国策叚产谓秦新城君曰

  • 西汉年纪卷十五·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武帝元鼎元年【考异曰通鉴考异云武纪此年云得鼎汾水上按封禅书栾大封乐通侯之歳其六月汾隂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得鼎武纪四年六月得鼎后土祠旁侯表四年四月乙巳栾大封侯然则得鼎应在四年葢本纪因今年

  • 智伯欲伐卫·佚名

    【提要】 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阴谋。下面此篇中的南文子就具有这种先见之明。 【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

  • 卷14·吴缜

    《崔龟从传》云:“太和初,迁太常博士,最明礼家沿革。定九宫皆列星,不容为大祠。诏可其议,九宫遂为中祠。”今案《新书》,全不载九宫贵神之所本,而其《进新书表》略·云:“名篇立传,因革增损,义类凡例,具载《别录》。”然其《别录

  • 恒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则其言假之何?为恭也。曷为为恭,有天子之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许田者何?鲁朝宿之邑也。诸

  • 读书劄记原序·徐问

    书説命惟斆学半故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敎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彊也二者无穷达无老少无人已内外惟理所在以求无不足与困之患而后在人者有以裕于已在已者有以及于人焉余不敏且老于义理进修盖尝玩索而未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二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二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常品第一之余复次有执涅槃实有常乐。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有涅槃界。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究竟安乐。此亦依前理教应破。又说颂曰离缚所缚因 

  •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法藏

      唐 法藏撰.宋 承迁注  金师子章序  夫龙象之蹴踏于乾坤。开奥藏兮说妙法。虮蚁之趹[跳-兆+同]于土块。传深法兮转法轮。杜顺智俨祖师既滂大法于碧落。香象清凉贤德早话明[王*果]于黄泉(矣)。所以虽大圣之说传

  • 第六章 阿育王传记·多罗那他

    在那个时候大约是阿育王成为青年的时期。关于他的传说如下:属于他卢族,在瞻钵那有日种王尼弥多,左右有臣属五百人,财力雄富,统治北方之地。他最初有六个儿子,即逝黎耶那、罗谛迦、商其迦、陀尼迦、钵土摩迦与其第六子比多罗

  • 第九十章 奇奢那耶婆夫人以下八王·佚名

    此[普罗伽玛婆夫第二世王]殁后,支配全楞伽王国,于奇奢耶[第四世]王之第二年,于其将军名迷兹达(友)一人之叛逆者,得王之信任,得一侍臣之亲信,彼恶人由心贪王位,某时于夜分使诳于贿赂心之彼[侍臣],令弑此王。(一、三)闻知此事,其时王之弟普

  • 左传纪事本末·高士奇

    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春秋史。高士奇编纂。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纪事本末五种本,纪事本末汇刻本,历朝纪事本末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校点本是现行较好的版本。高士奇(1645—1704),中国清初历史学家。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憬兴

    凡三卷。新罗僧璟兴撰。又称无量寿经述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西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无量寿经二卷之注释书。全篇内容分为来意、释名、解本文等三门。解说简明,然现存本约有八处脱文。

  • 摩尼罗亶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兰译。陀罗尼杂集第八卷之别出。说除灾厄之法。摩尼罗亶之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