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集解

七十一卷。梁代释宝亮等集。宝亮,俗姓徐,居东莱掖县,为释道明弟子。21岁至建业(今南京)居灵昧寺,讲大涅槃经84遍。天监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经义疏十余万言,至九月二十日止。梁武帝亲自作序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有关考证,《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一卷,决非宝亮所集。《高僧传·法朗传》载:天监七年(508)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宝唱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得成部帙。大唐内典录载:大般涅槃注经七十二卷,天监初年建元寺沙门释法朗注。日本传灯目录载,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二卷,梁扬部沙门释僧朗奉敕注,此解正是法朗所集。以目录昔别为一卷,共有七十二卷。因宝亮疏序,为梁武帝御撰,故有释宝亮集之名。此集解全书约四十余万言,皆仅就文敷义,虽多有发挥之辞,殊鲜引证之文较之,所创当及其半。此集因六朝以来存世经注较少,它却使大般涅槃经注解得以保存下来,这是值得肯定的。对研究和了解南北朝的佛教及社会,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此集不足之处是,因梁武帝崇大论,故于齐世毗昙师说,如僧柔等之作,均未选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大般涅槃经集解》全部章节目录

(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一卷
(2)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卷
(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卷
(4)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卷
(5)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卷
(6)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卷
(7)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卷
(8)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八卷
(9)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九卷
(10)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卷
(1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一卷
(12)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二卷
(1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三卷
(14)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四卷
(15)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五卷
(16)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六卷
(17)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七卷
(18)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八卷
(19)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九卷
(20)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卷
(2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
(22)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二卷
(2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
(24)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四卷
(25)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五卷
(26)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六卷
(27)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七卷
(28)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八卷
(29)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九卷
(30)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卷
(3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一卷
(32)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二卷
(3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三卷
(34)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四卷
(35)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五卷
(36)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六卷
(37)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七卷
(38)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八卷
(39)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九卷
(40)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卷
(4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一卷
(42)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
(4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三卷
(44)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四卷
(45)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五卷
(46)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
(47)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七卷
(48)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八卷
(49)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九卷
(50)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
(5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一卷
(52)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二卷
(5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三卷
(54)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四卷
(55)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五卷
(56)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六卷
(57)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七卷
(58)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八卷
(59)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九卷
(60)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卷
(6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一卷
(62)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二卷
(6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
(64)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四卷
(65)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五卷
(66)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六卷
(67)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七卷
(68)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八卷
(69)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九卷
(70)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卷
(71)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

猜你喜欢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佚名
  菩提道灯论·阿底峡
  菩萨念佛三昧经·佚名
  罪福报应经·佚名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佚名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佚名
  冰揭罗天童子经·佚名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慈氏菩萨陀罗尼·佚名
  秘密三昧大教王经·佚名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法藏
  佛祖心灯·佚名
  死心悟新禅师语录·死心悟新
  仁王般若实相论·佚名
  无碍解道·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四·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六十四目録【起九十七字至九十八字】雪月交光刘一止长亭怨慢姜夔周密王沂孙前调【又一体】张炎【二首】倦寻芳【又一体】潘元质卢祖皋吴文英【三首】汤

  • 石孝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石孝友(生卒年不详)字次仲,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其《满庭芳》盖作于乾道二年张孝祥自桂林北归过江州时。末句云:“依归地,熏香摘艳,作个老门生”似孝友其时已老。有《金谷遗音》一卷。明杨

  • 69.白居易:闲适诗十一首·施蜇存

    白居易诗二千八百馀首,讽谕诗仅占少数。《白氏长庆集》十三卷以下,不以类分,似乎以闲适诗为最多。在许多古调及近体诗中。有很好的诗,也有不少几乎堕入张打油的诗,可以说是“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以俱下”。现在选录三首: 枯桑

  • 卷九十七 外戚传第六十七·班固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过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用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及有{新女},而纣之灭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及太任、太姒,而幽王之禽也淫褒姒。故《易》基《乾》、《坤》,《诗

  • 东林列传卷末上·陈鼎

    ○明附熹宗原本本纪上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光宗第一子也生于万厯三十三年十一月甲申日母选侍王氏是为孝和皇太后神宗以元孙生诏告天下万厯四十八年九月乙亥朔光宗崩遗诏皇长子嗣位诸臣入

  • 卷十八·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十八宋 张九成 撰离娄章句下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舜生东

  • 卷之六十九·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九 传第五十三 喀尔喀赛因诺顔部总传 赛因诺顔部称喀尔喀中路至 京师三千余里东界博罗布尔哈苏多欢西界库勒萨

  • 二〇一 拾遗丑·周作人

    九,生物学 我对于人类学稍有一点兴味,这原因并不是为学,大抵只是为了人,而这人的事情也原是以文化之起源与发达为主。但是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如道古雅的译语所谓化中人位,我们也是很想知道的,那么这条道路略一拐弯便又一直引

  • 长安·周绍良

    №长安001【盖】李君墓志【志文】唐故上柱国李君墓志铭并序君讳顶,字柱仁,邢州龙岗人也。本赵郡国官,南徙原夫。淼淼濑乡,得姓不言之树;岩岩常岫,开封有道之辰。雄略莫从,竟动楚王之购;英规尚在,终延汉帝之思。祖

  • 裴诹之传·李延寿

    裴让之的兄弟裴诹之,字士正,少小喜好儒学。脱去布衣进入仕途,任太学博士。曾向常景借书一百来卷,十多天便全部奉还。常景怀疑他没有认真读,可拿出每卷向他提问,都圆满回答,一无遗漏。常景大为惊叹,说:“应奉一目五行,弥衡看一遍

  • 安王朱友宁传·薛居正

    安王朱友宁,字安仁。小时学习诗书礼乐,长大喜爱兵法,有洒脱不羁的风度。太祖镇守汴州时,朱友宁历任军中职务,每次跟太祖出征,大多统领骁勇之士相随。到抓获秦宗权时,太祖令友宁用囚车押送秦宗权向西到长安献上,唐朝天子诏令加

  • 卷七、多尔衮摄政及诸王内讧·黄鸿寿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秋八月,清世祖袭帝位,以明年为顺治元年。帝时甫六岁,诸王贝勒集议以郑亲王哈朗、睿亲王金尔衮辅政。二王皆帝叔父也。 冬十月,豫郡王多铎以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觉,审讯得实,罚银一千两,夺十五牛录。肃亲王

  •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晏婴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以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

  • 卷十一·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十一   宋 袁燮 撰酒诰读酒诰一书须看饮酒不过一事周公何故专作一书周公之为此所以重其事也盖方纣在上天下皆化为沈湎之俗今将痛革其弊此岂易事若杂于他篇之

  • 第二十八卷·佚名

    清净莲华明王品第六十七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说此大可畏明王央俱舍真言时。便复合掌瞻仰如来。熙怡微笑身放亿俱胝百千色光。照曜十方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以光神力能令十方三千大千诸佛世界满虚空际。叆叇弥雨天诸众

  •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我能仁如来。悯三有六趣之惑。常由蕴界入等。受生死妄执。空华无而虚计。衣珠有而不知。于是乎收迹都史天宫下。生中印土。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以诱之。及乎大种姓人法

  • 番社采风图考·六十七

    风俗志。六十七编撰。辑入孙殿起、雷梦水辑,叶祖孚编《台湾风土杂咏》,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本集原作者署为“白麓六十七居鲁甫”。“白麓”是作者籍贯。六十七,字居鲁,清代满族人,乾隆时官至给事中,曾任巡台御

  • 国语文法概论·胡适

    胡适著。全文分三篇,第一篇为国语与国语文法,第二篇为国语的进化,第三篇为文法的研究法。前两篇谈了语言的起源、功用、发展变化等。认为语言文学有许多用处,可以表情达意,记载过去的经验,是进行教育的工具,是人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