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

梵志名净第六 犊子梵志第七 纳衣梵志第八 弘广婆罗门第九 阿难为魔所娆事 说阿难初为侍者缘起 为须跋陀说法

憍陈如品下

复有梵志名曰清净(至)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案。僧亮曰。闻常无常。并是倒。不知倒之所由。故问也。宝亮曰。论义更无所执。直捉六十二见。来问也。佛即为说所以离六十二见之方。于是而悟罗汉道

梵志言瞿昙众生知何法故(至)是人能知常与无常

案。僧亮曰。知何法者。已知病起。次问灭病之方

梵志言世尊我已知解(至)诸漏永尽得阿罗汉果

案。僧亮曰。因在先名故也。果在后名新也

犊子梵志复作是言(至)彼若问者当随意答

案。僧亮曰。犊子以所见问佛。欲观其同异耳。外道所见不同。或说无善恶果报。或说有善恶无道。或说有道不修得。或说男得女不得。或说出家得在家不得。或说离欲。得在欲不得。二问也。宝亮曰。亦无定执也。佛所以默者。欲申己之迹。非置答之谓也

佛言犊子善哉善哉(至)平等雨于优婆塞优婆夷

案。僧亮曰。三种善不善。及十种善不善者。三是出世。十通世间也。宝亮曰。佛今答起三善离十恶。终断一切障。成圣道也

世尊若诸外道欲来出家(至)还其尸所大设供养

案。僧亮曰。四月试者。外道本异见。假服偷法。皆四月试。如其不尔。不必试也。宝亮曰。如优婆塞戒经云六月试。盖随机故。有此法耳。而犊子出家。于十五日后。方得初果者。感应之道。其事不同。着于此也

纳衣梵志复作是言(至)善不善身是义不然

案。僧亮曰。说无因果。所以作阐提者。以其谓善恶有性。不从因缘。非无善恶故也。宝亮曰。寻众生之始无源。故谓善恶皆自然也

何以故如瞿昙说因烦恼故(至)皆有自性不从因缘

案。僧亮曰。第一事。谓先后皆不可一时。以身类一切法。皆无因也。宝亮曰。先作三关难。第一定烦恼。举身之先后也

复次瞿昙坚是地性(至)自性故有非因缘生

案。僧亮曰。第二以空类五大。以五大类一切也。宝亮曰。下举七事证义也。此第一事。证各有自性也

复次瞿昙世间之法(至)云何说言从于因缘

案。僧亮曰。第三如木不由善恶。而性有曲直之用。五道性有善恶。随生处而得名也。宝亮曰。第二证以用有定。故无因缘

复次瞿昙一切众生(至)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案。僧亮曰。第四以类求物。各有性也。宝亮曰。第三证也

复次瞿昙如瞿昙说(至)生一切法以自性故

案。僧亮曰。第五以五尘非贪之因。食嗔自生也。宝亮曰。第四事也

复次瞿昙我见世人(至)各有自性不由因缘

案。僧亮曰。第六谓。若有因。不应一同。而得苦乐二果也。宝亮曰。第五事也

复次瞿昙世间小儿(至)一切诸法各有自性

案。僧亮曰。第七谓。忧喜无因也。宝亮曰。第六事

复次瞿昙世法有二(至)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案。僧亮曰。第八是故外计。虚空有用有名。[菟-、]角无用无名也。宝亮曰。第七事也。七事悉是证自然耳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至)同五大者无有是处

案。僧亮曰。先破第二。明诸大无常。故无性也。宝亮曰。若使万法。从五大者。万法无常。五大亦应无常也

善男子汝言用处定故(至)说一切法有自性也

案。僧亮曰。答第三也。若名义有因。实亦有因也。宝亮曰。答第二也。明竹木初生。本无箭鎙之性。工匠乃成。岂非因缘耶

善男子汝言如龟陆生(至)无有自性无有一性

案。僧亮曰。答第四也。明龟若无缘。亦可入火也。宝亮曰。答第三证。皆由行业。岂得无缘耶

善男子汝言身为在先(至)何因缘故而作是难

案。僧亮曰。答第一难也。汝性亦无前后。而我因缘。亦无先后。云何为难也。宝亮曰。破三证竟。答其上所执也。且一往总非。明不应为难也

善男子一切众生身及烦恼(至)皆从因缘无有自性

案。僧亮曰。汝有一时。而无因果。我缘有一时。而有因果也。如炷之与明以下。若不见身因。便言无因者。汝亦不见瓶因。不应说泥是瓶因也。宝亮曰。正答也。云身及烦恼。一时而有。此言似不关众生之始也。正应是捉十二因缘中。识枝时语也。夫受生为体。要须备起润业润生。若但有润业。无润生爱。则不为结报。故识支之起。虽由润业。若不更起润生。则报不相续。于时。身与烦恼。得言一时而有。虽复一时。要因烦恼而有身也。若言身不在先。知无因者。现见瓶等。不无因缘也

善男子若言一切法(至)亦应如是精勤持戒

案。僧亮曰。谓汝法能生名大。若无因缘。不应说大也。宝亮曰。身先因缘。亦同此也

善男子汝言五大有定坚性(至)故不得说自性故坚

案。僧亮曰。此等有香。香属地故也。宝亮曰。重破初证也。彼以苏[萉-巴+(日/(句-口+匕))]为地。而有时同水。岂有自性耶

善男子白腊鈆锡铜铁金银(至)云何说言定名火性

案。僧亮曰。此有明色。色属火也。宝亮曰。火不定。以流时水性。动时风性。热时火性。坚时地性。亦非自性也

善男子水性名流若水冻时(至)从因缘见非无因缘

案。僧亮曰。是坚守性。故名为水。然流动性同。若动不失流守性。不名为为风耶。若动不名风以下。若湿多属水。冻时坚多应属地也。岂是从缘得名乎。宝亮曰。若冻时犹属水者。波本因风而动。应名波为风若不名波为风。亦不应冻为水也

善男子汝言非因五尘生贪(至)生贪解脱无有是处

案。僧亮曰。答第五难。非因者。正因也。贪有二因者。觉观是内因。六尘是外因。因内生外

善男子汝言具足诸根(至)无有自性皆从因缘

案。僧亮曰。答第六难。有好施而贫。悭贪而富。应与诸根同难。故先答后业果。正答根具大富。修时不兼。受报则别耳

善男子如汝所言世间小儿(至)是身因缘烦恼与业

案。僧亮曰。答第七难。若笑是自性。则应常笑。如火休热。则常热也。不答第八虚空菟角。皆置答也

梵志言世尊如其是身(至)除三界烦恼得阿罗汉果

案。僧亮曰。还请佛为说身因。闻即悟也

复有婆罗门名曰弘广(至)能发无上广大之心

案。僧亮曰。弘广晦迹。引诸无知。应弘此经。时将显迹。现所闻不远也。宝亮曰。更无所执。直作心念试佛。佛即知其所念。复过己心所见。于是即伏。故憍陈如先难己所为。佛即显其迹也

佛言止止憍陈如(至)汝今能发如是大心

案。僧亮曰。入则入涅槃。出则出生死也

尔时世尊知已即告憍陈如(至)阿难比丘今为所在

案。僧亮曰。经之流通有二人。自上弘广所持须跋以下。应付嘱阿难也。后文似尔。亦可理付弘广。而文付阿难。宝亮曰。此下去。正显流通之意也。问阿难所在。有三缘。一欲显阿难。有八不思议之德。二为流通经。三为名须跋故

憍陈如言世尊阿难比丘(至)不来至此大众之中

案。僧亮曰。魔欲使佛法。无所付嘱灭不流传故。恼乱阿难也。宝亮曰。所以是表阿难之德。虽不在坐。而能受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至)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案。僧亮曰。欲显阿难德故。所以发问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至)若佛听者谓往给侍

案。僧亮曰。明阿难有二事。一是亲属。人所敬信。二受持佛语。无有漏失也

文殊师利阿难事我(至)八者具足从闻生智

案。僧亮曰。叙阿难有三意。第一叙进止所为。有八不思议之德。必堪弘通。第二引证。明七佛弟子。有八德者。皆通使流通。第三正释文殊问

文殊师利毗婆尸佛侍者(至)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案。僧亮曰。第二引七佛为例也

善男子如汝所说此大众中(至)阿难所闻自能宣通

案。僧亮曰。第三正答问也

文殊师利阿难比丘(至)至心礼敬却住一面

案。宝亮曰。时将欲至。命文殊以咒解魔。召阿难还也

佛告阿难是娑罗林外(至)与须跋陀还至佛所

案。僧亮曰。习未尽者。乃伏欲界结。未伏习也

时须跋陀到已问讯(至)即得涅槃是义云何

案。僧亮曰。慢人不欲自受屈。故假称外。明得失在彼。不在于我也。宝亮曰。须跋所执。现在苦乐。尽是过去。不因现在。故受投岩赴火。令苦尽也

佛言善男子有沙门(至)是故我今责汝过去业

案。僧亮曰。恐传者之谬所定也

彼人若言瞿昙我实不知(至)唯过去业非现在耶

案。僧亮曰。下苦因缘得中上苦不者。问得展转用不耶。若言得者。是则不定。云何定言断过去业耶

复应问言是现在苦(至)过去已尽云何有苦

案。僧亮曰。若过去有苦。应与业俱尽。不应重受也。宝亮曰。若现在苦行。能断过去业者。此苦行业。复用何断耶

仁者如是苦行能令乐业(至)是事不然何以故仁者

案。僧亮曰。次问转无苦乐。四禅以上业。无漏无报。何因缘受是苦行者。既不能坏。又不能转。何故受耶

譬如有人为王除怨(至)过去本业受苦乐也

案。僧亮曰。证有现报也。不必尽因过去业也

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至)心喻于林身喻于树

案。僧亮曰。偿不可毕。遮则不受也。若以受苦为偿者。畜生应得道也。先当调心者。身喻于树。林多而树少。四阴譬林。色阴譬树。怖从心生。不从色也

须跋陀言世尊我已先调伏(至)受于恶身况其余者

案。宝亮曰。佛呵之已。能除粗想。何不血除细想耶

世尊云何能断一切诸有(至)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

案。僧亮曰。有假空实空。而外道伏结。缘有不缘空。缘空是实想也。宝亮曰。唯有二谛。忘相为实想。实以慧断烦恼。作想名说。此其旨也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至)须跋陀罗得阿罗汉果

案。宝亮曰。得一生实想者。正一生后得佛也。若是无明住地报。则不可以一生二生往格也。乃约应而辨耳。若寻余经比例。便是未尽。此土无缘。立以不悉来也

观应二年(辛卯)卯月十日。于大和州大御轮寺。点写之了

自观应元年九月二十四日。至同二年四月十日。一部七十一卷。为每年讲赞本。一笔点之了。偏为奉助兴正菩萨御愿而已

大御轮寺金刚资 圆宗(生年六十五度以四十五) 

猜你喜欢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下卷·白马昙照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上(出苏悉地经大明王教中第六品)·佚名
  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佚名
  卷第十五·佚名
  卷四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六·别庵性统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佚名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五·佚名
  答毗陵陈居士问(四则)·太虚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欧阳竟无
  卷八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防辱·李渔

    〖夜行船〗(旦上)大难将临人不至,筹密计织断心丝。控诉徒劳,商量何益,料父母难将身替。奴家自与姚郎订约之后,耐着心儿死守,指望他早去早回,毕了婚姻之事,就使遇着大难,也有个同休共戚之人。谁想自他去后,闯贼的乱信一日凶似一日

  • 吊玮德·林徽因

    玮德,是不是那样,你觉得乏了,有点儿黯然是这人间雾里狼烟,都让谁来支持?那顶鲜妍的花朵,那些儿馨芳,那些个嘹亮,这远近苍茫,走去,轻轻的,轻轻的谁还看见花开!背向着我们。美丽不常走来玮德你真是聪明;洒落在别人的新枝上。永远的那

  • 卷一百七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山小稿姜特立字邦杰丽水人靖康中父绶死难补承信郎孝宗召试为太子春坊知阁门事累官浙东总管寜逺军节度使以诗名有梅山藁六卷续藁十五卷直舍作小砌

  • 卷十六·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六     元 方回 编节序类 或问节序诗以冬至为首何也古历法皆起於冬至有一阳之复然後有三阳之泰故以此为首邵康节诗云冬至子之半最佳而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 卷一百五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九印笏类四言古印衣铭         【汉】胡 广明明圣皇旌以命服纡朱懐金为光为饰迈种其泽抚宁四国宣慈惠和柔嘉维则克副帝心膺兹多福登位厯寿子孙千亿印铭     

  • 客座赘语卷一·顾起元

    经义兼古注疏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日,初设科举,条格诏内开第一场,五经义,各试本经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易,程、朱氏注;书,蔡氏传,诗,朱氏传,俱兼用古注疏;春秋、左氏、公羊、谷梁,张洽传;礼记专用古注疏。四书义一道,限三百字以上。至十七

  •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八卷 星野晷度(四)·缪荃孙

    节气日出时日入时旦时中星昏时中星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辰初初刻一分三十三秒卯正三刻十四分二秒卯正三刻四分三十三秒卯正二刻十一分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纪昀

    金纪太祖太宗○太祖太祖皇帝姓完颜氏讳旻本讳阿古达父世祖讳和哩布母翼简皇后纳喇氏其先出靺鞨氏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勿吉有七部唐初 有黑水靺鞨粟米靺鞨其五部无闻黑水靺鞨东濒海南接高丽五代时附属契丹其在南者系

  • 卷五·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五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鲁隠公嗣国【桓公篡弑附】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隠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

  • 卷十九上·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九上    宋 沈枢 撰四裔门 汉高帝困白登之围 七年高帝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高帝复

  • 杀身以成仁·孔子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的,只有牺牲生命来成就仁道的。” 【读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志士仁人杀身以成仁,在历

  • 卷首一·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读诗质疑卷首一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列国世谱周周之先后稷名弃母曰姜嫄为高辛氏世妃履大人迹而生弃舜举为农师号曰后稷封於邰别姓姬氏卒子不窋立不窋失官奔戎狄之间卒子鞠立卒子公刘立公刘修后稷之业迁於豳

  • 卷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二大学士傅以渐恭纂孝之道事父母内则曰父母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袵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牀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悬衾箧枕敛簟而襡之又曰父母唾洟不见冠带垢和灰请潄衣裳垢和灰请澣衣裳绽裂纫箴

  •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其名大意。于众会中即从座起。严整衣服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前白佛言。世尊。诸修菩萨行者。于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著。虽复常行无所障碍。尔时

  • 清河书画舫·张丑

    十二卷。中国书画著录书。明代张丑撰。丑生平在《张氏书画四表》中著录。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取黄庭坚“米家书画船”诗句意为此书名。前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严诚序及例略。卷一至卷二为三国、晋(莺字号、嘴字

  • 北狩见闻录·曹勋

    杂史。宋曹勋撰。1卷。勋于靖康二年(1127)二月随徽宗入金营,后又从徽、钦二帝北行,七月初自燕山遁归南京(河南商丘),乃撰是书记途中见闻以进。凡4,000余字,起靖康二年二月初七日,迄同年六月,末附徽宗轶事四条。所记徽宗播迁

  • 量处轻重仪·道宣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量处轻重仪》作于唐贞观十一年 (637),乾封二年(667)重修。在自序中,详明亡五众物量处轻重。立制听二门,制门分三,谓三衣坐具灌水袋。听门分四,称之为百一诸长粪扫衣,檀越施亡五众物。在明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