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三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三卷

广释前七种实谛义 广出外道所执常乐我净

圣行品之第七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至)一切颠倒不名为实

案。僧亮曰。上以问真。次问四倒。若不入四谛。实谛摄法不尽。下讫佛说亦尔。一道以下。不难摄实不周。乃则说实不滥耳。法瑶曰。上来明四谛。皆名为实谛。似如颠倒虚妄。非苦集谛所摄。是以发此问也。宝亮曰。释第二境实也。问四谛中有倒。不若有者。云何言实。若四谛无。则四谛之外。应更有法也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颠倒(至)非不是苦即是苦也

案。法瑶曰。以心想而论。则为颠倒。以性而观。则入苦谛也。宝亮曰。应云皆入苦集谛也。今但言入苦者。据一边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至)所断除故故名实谛

案。宝亮曰。释第三智实也。若智所缘境。无所契当。即是虚妄也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至)是变易法名为不实

案。宝亮曰。释第四乘实。大乘缘中忘相。故实。小乘执相。故不实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至)如是虚妄名为魔说

案。僧亮曰。释第五教实也。但佛说必能利物。魔说生缚。故非实也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至)彼无一道清净无二

案。僧宗曰。非灭生灭想者。谓计非想。为涅槃果。八禅为因也。宝亮曰。释第六一因之实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至)亦复说言诸行是常

案。僧宗曰。谓佛之言。常人所不见。外道计阴为常。交验所计。故应有也。宝亮曰。释第七果实也。文殊执外道所计。历此四法。语在其下。凡二十三句也

云何是常可意不可意(至)若是常者即是实谛

案。宝亮曰。以七事证常也

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乐(至)上中下故当知有乐

案。僧亮曰。以五事证乐也

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净(至)以是义故名之为净

案。宝亮曰。以三事证净也

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我(至)亦得说言我有真谛

案。宝亮曰。以八事证我也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至)诸行若常无有是处

案。宝亮曰。将欲破执。答彼问。先以二十事。诃外道所计

善男子我观诸行悉皆无常(至)无有一法不从缘生

案。僧亮曰。既言是行。理自无常。诸法从缘者。证诸行无常也。法从缘起。本无今有。是名生。已有还无。是为灭也。何者。心以所缘为本。不称所缘故。即谓本无也。而心自横生。是今有也。横生无根。起便自灭。因既如此。果亦应然。故经云。因无常故色无常。此其证也。僧宗曰。外道所计。不得离阴。一一法上。无不从缘。唯佛性不从缘生。非三世摄也

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至)之所摄持是故名常

案。僧亮曰。说正因性也。亦从缘见。非从缘生也。何者。行缘求理。理非本无今有。谓不生也。念念常求。谓不灭也。既非生灭。无去无来。亦无三世。因不横起。故非作也。于缘求解。非不作也。不以一法为因。故非名也。说为正因。非无名也。非名非色。乃至阴界不摄。证无名也。阴界有坏。而佛性不灭不摄也。是故称常者。以二义常。一必定得果。二因不可灭

善男子佛性即是如来(至)悉是妄语无有真谛

案。僧亮曰。见性成佛。即性为佛也。如来即法者。法即性空。性空即法。法即佛性也。佛性是有。性空是无。佛见有无名觉也。佛即是法法即是常者。通计二句。见常故常。如来即僧者。见常而常和合也。和合是僧义。师法是弟子义。僧即是常者。师常故得常也。若不知三宝是常。而言常者。名妄语也

诸凡夫先见瓶衣车乘舍宅(至)当知其实非是常也

案。僧亮曰。证不见者。说是妄语也。一切有为皆是无常者。将就有为。说无常义。更以有无相对也。僧宗曰。举其计常中第七句。言前后相续相似语。其体念念生灭。岂有常耶。宝亮曰。计云先见瓶衣等。后时亦识。当知有一神我常故常。故如此也。下去唯有两难。初云。汝心若常。应同佛一切智。用常自无移种。眼识对尘时。应独缘一切法。而今不尔。念念生灭。缘此舍彼。故知心是无常。第二难将境以决心。心若果从缘生而常者。应恒守一法。不得改心易缘也。何以然。心既是常。应常。观无常不得。复缘空无我。而今心遍缘一切境。故知无常也

善男子一切有为皆是无常(至)无为者即是常

案。僧亮曰。将就有为。说无常义。更以有无相对

善男子有为之法凡有二种(至)色法者地水火风

案。僧宗曰。向但言无常。今出其法。不过色心也

善男子心名无常(至)乃至意识异亦如是

案。僧亮曰。心攀境而起。前后相应。共了一缘。此总说。下别说也。眼识性异者。眼识缘现在。意识缘去来。下境界相应亦尔。眼识应独缘一切者。眼识不灭。行在诸根中。在耳之时。亦应见色。识性不异故。若尔。应缘一切法。今不尔者。凡夫倒计为常

复次善男子坏诸行因缘故(至)诸忆念法不应忘失

案。僧亮曰。说无漏行异无漏。能灭诸行也。所谓声闻心性异。乃至外道心者。上明苦乐烦恼。说佛弟子。此说外道。不能分别诸色。正以了为心。了青不可了黄。眼识不能具取色也

善男子心若常者(至)有别异故当知无常

案。宝亮曰。从此以下。并答计常中第四五六三句也。就色心别相。遣其执也

善男子我今于此非色法中(至)先问是事于彼已答

案。僧亮曰。此下略说内外色性。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常所有内色异也

猜你喜欢
  卷中(二)·道宣
  贤愚经卷第八·佚名
  无倚相品第七十六·佚名
  改过实验谈·李叔同
  入大乘论卷上(本无阙第一品名目)·佚名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下·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二·子璇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念常
  卷第七十六·李通玄
  卷第五十二·德清
  大慧普觉禅师偈颂 第十一卷·蕴闻
  卷第二十九·霁仑超永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二(本)·窥基
  卷二百九十七·佚名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韩疁·唐圭璋

      疁字子耕,号萧闲。有萧闲词一卷,不传。赵万里有辑本。   高阳台   除夜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

  • 第四折·张寿卿

    (太守引张千上,云)老夫刘公弼。自从去岁有兄弟赵汝州,来探望小官,后来不辞而去。不想今年他撺过卷子,一举成名,得了头名状元。所除在这洛阳为县令,是老夫属官,今日来参见老夫。令人,准备酒肴,这早晚敢待来也。(赵汝州上,云)

  • 卷三百三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三 郑真【字干之鄞县人】 平陵东 王莽簒汉翟义起义兵莽杀义其门人歌以怨之 平陵东翟义死东海翻寃莫洗汉贼已成汉鼎

  • 东皋集补钞·管庭芬

    东皋集补钞戴敏才初夏游张园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句人行踯躅江边路,日落秭规啼处山。

  • 法喜志卷二·夏树芳

    氷蓮道人 夏樹芳 輯寤斗居士 馮 定 閱陶貞白陶弘景。字通明。丹陽人。母霍氏。夢天人手執香爐降其家。有娠生弘景。宋末為諸王侍讀。齊永明中脫朝衣挂神武門。上表辭祿。公卿祖征虜亭。供張甚盛。朝野榮之。止句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一三清单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一二一○四--二·佚名

    考棚修葺工料银之估计清单谨将考棚各处,修葺大小泥工、木工、砖瓦、灰、杠桷、枋料列明,核察。令开:一、奎楼后路壁,补草衫砖,厅换破砖,加三合土附基脚,泥工料的银三十元。一、奎楼砖棚,换枋栏杆椅,及大堂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纪昀

    列传宋 【一百八】○宋一百八赵汝谈 赵汝谠 赵希錧赵彦吶 赵善湘 赵与欢赵必愿赵汝谈赵汝谠赵希錧赵彦吶赵善湘赵与欢赵必愿△赵汝谈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父恩补将仕郎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

  • 一一○一 直隶总督刘峩奏奉旨送往文津阁全书已全数运至热河折·佚名

    一一○一 直隶总督刘峩奏奉旨送往文津阁全书已全数运至热河折【真按:文津阁四库全书之成书时间.】乾隆五十年五月初八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奏明事。窃照前准武英殿修书处咨会,奉旨送往热河文津阁陈设四库全书,奏明于

  • 卷十二·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二 唐 司马贞 撰 晋系家第九 晋唐叔虞【按太叔以梦及手文而名曰虞至成王诛唐之後因戏削桐而封之叔字也故曰唐叔虞而唐有晋水至于燮改其国号曰晋侯然晋初封於唐故称晋唐叔虞也且唐本尧後

  • 蕃夷五·徐松

    瓜沙二州【宋会要】瓜、沙二州,本汉敦煌故地,自唐天宝末陷于西戎。大中五年五年:原作「言」,据《文献通考》卷三三五、《宋史》卷四九○改。,刺史张义潮以州归顺潮:原阙,据《文献通考》卷三三五、《宋史》卷四九○补。,诏建沙

  • 蒉延芳·佚名

    蒉延芳先生小传蒉先生延芳浙江镇海县人也生有异禀聪明过于常人鉴于二十世纪商战时代非商业不足以救国乃专精壹意于商又以商务盛衰之枢纽全握于运输遂专门研究运输事业曾遨游东西洋周列各邦所至调查其商业之状况及运输

  • 卷九五·邱濬

    ▲权量之谨 《舜典》:同律度量衡。 孔颖达曰:“律者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度有丈、尺,量有斛、斗,衡有斤、两,皆取法于律。” 蔡沈曰:“律谓十二律,六为律、六为吕,凡十二管,皆径三分有奇,空

  • 卷七十四·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四冠义第四十三【冠古乱反】正义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曰冠义者以其记冠礼成人之义此於别録属吉事按略说称周公对成王云古人冒而句颔注云三皇时以

  • 第十七卦:《随卦》·佚名

    随:元,亨,利,贞,无咎。【白话】《随卦》象征随从,随和:如果随从、随和,便能始终亨通,和谐有利。固守正道,没有任何危险。《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白话】《象辞》说:《随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兑(泽)上

  • 目录·佚名

    续藏经 禅林类聚 元 道泰集 禅林类聚目录 第一 帝王  宰臣  儒士 第二 佛祖  法身  佛像 第三 伽蓝  殿堂  塔庙  丈室  门户  桥路(并附) 第四 祖教  问法 第五 说法  禅定  悟道  大

  • [第八品]心双论·佚名

    总说分[第一]人分总说一若某人心生而不灭者,其人心应灭而不生耶?或又若某人心应灭而不生者,其人心生而不灭耶?若某人心不生而灭者,其人心应不灭而生耶?或又若某人心应不灭而生者,其人心不生而灭耶?二若某人心生者,其人心已生耶?或

  • 近溪子明道录·罗汝芳

    八卷。明罗汝芳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为三卷,题曰《近溪先生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