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我能仁如来。悯三有六趣之惑。常由蕴界入等。受生死妄执。空华无而虚计。衣珠有而不知。于是乎收迹都史天宫下。生中印土。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以诱之。及乎大种姓人法缘已熟。三秘密教说时方至。遂却住自受用身。据色究竟天宫。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诸圣贤。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从普贤金刚性海。出尘数加持色身。然后演普贤金刚语业之密言。示普贤金刚身业之密印。启普贤金刚意业之意慧。成有情金刚三业之度门。不达者。以为运动支节未殊於戏弄。持诵文身更成计著。安知夫入于此出于彼。用于浅成于深。亦由金手才乘狻猊忽奋王趾。适按丘陵已平。是不思议之源流。尚非三贤四果之境界也。岂区区常情所能臆中哉。故得之者。即五根而入正受。就万有而照大空。引佛界而普净众生。摄群情而都会一智。所以修行者。先住相似则受加持力焉。垢薄者。稍见于法明得三昧分焉。深入者。双了于空色。则有遍净体焉。乃习气盖障廓然无余矣。则寂照本源业用皆辨。法王自在义利平施。然知诸正觉尊本来常住。大菩提众。无不会同。外道隔于我执。二乘滞于空证。近情失于取舍。浅智惑于有无。是故是自破舟梁不可得而诣也。至如即尔普贤之心。深入圆明之智。乃是真言行菩萨。造瑜伽之大方也。然后能坚固心菩提。庄严心相开现心法藏。成就心神通。寂灭心戏论。于是发明知见成就众生。住相应门作诸佛事。是以由大圆镜智。厥有金刚平等现等觉身。则塔中方东阿閦如来也。由平等性智。厥有义平等现等觉身。即塔中方之南宝生如来也。由妙观察智。厥有法平等现等觉身。即塔中方之西阿弥陀如来也。由成所作智。厥有业平等现等觉身。即塔中方之北不空成就如来也。由四如来智。出生四波罗蜜菩萨焉。盖为三际一切诸圣贤生成养育之母。于是印成法界体性智自受用身。即塔之正中毗卢舍那如来也。四亲近菩萨。即彼四波罗蜜印焉。无量大悲体于是而生。无量方便拥护于是而出。于一切如来菩提坚牢体。而生金刚萨埵焉。于一切如来菩提四摄体。而生金刚王焉。于一切如来菩提无染净体。而生金刚爱焉。于一切如来随所称赞体。而生金刚善哉焉。则东方金刚威庄严界。不动如来四亲近菩萨也。以一切如来大戒忍辱波罗蜜之所成就焉。由一切如来大庄严义。而生金刚宝焉。由一切如来大威耀义。而生金刚日焉。由一切如来大满愿义。而生金刚幢焉。由一切如来大欢乐义。而生金刚笑焉。即南方宝光明功德界。宝生如来四亲近菩萨也。以一切如来无住檀那波罗蜜之所成就焉。就一切如来自在无染智。而生金刚法焉。就一切如来永断习气智。而生金刚利焉。就一切如来转大法轮智。而生金刚因焉。就一切如来离言说戏论智。而生金刚密语焉。则西方大莲华法藏界。无量寿如来四亲近菩萨也。以一切如来三摩地大慧波罗蜜之所成就焉。自一切如来善巧工艺门。而生金刚业焉。自一切如来大慈铠胄门。而生金刚护焉。自一切如来无畏调伏门。而生金刚牙焉。自一切如来住持成就门。而生金刚拳焉。即北方变化轮作用界。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也。以一切如来不舍众生大精进波罗密之所成就焉。是十六大士手之所持。皆本三摩地之幖帜也。睹物求义其何远哉。至如遵众生界入六度门。则从一切如来体性海四智之中。而生金刚钩索锁铃等四摄菩萨焉。以能召请引持坚留欢喜之事。于一切道场。而奉诸教命。人天得之。而集解脱之众。圣贤用之。而接迷倒之流。则塔之四门之外。操其业用。住位者是也。由四菩萨智之所发起焉。是诸圣人不得晏然。于本所宫观。而疾甚覆掌。以应群方之请也。住真言修行者。若能入是三昧。便能兴此供养云海。而成就自他利行焉。则中方三十七尊之大义又住顶生三昧。而现顶生之身耳矣。今塔之上方。所以独有五轮王会者。盖以诸顶生身。皆摄入此无上五顶智焉。至如方不得而究者。佛之顶相也。是至胜之法亦然。不可得其际也。故称顶焉。其五顶王又一切真言尊宰割之主也。故称王焉。就五顶轮。而金轮为之最。不然孰知胜绝唯一法哉。故自观自在菩萨已下。摄怖归命矣。又下方有十六执金刚神。盖一切如来勇健菩提心所生化。亦明如来修行之时。有尘数心障烦恼。以是金刚慧破之。大觉之后。成尘数种类智门。以是金刚慧用之。故复现其暴恶可畏之身。操大威之智。以调伏难调。叱吒则大千震荡。指顾则群魔慑窜。所以鬼母怐惧而收迹。象头畏威而远引。彼大惑之主摩醯首罗。亦蒙被其害而成正觉矣。则知向时凭怒。适是大悲。此等金刚。厥有河沙尘滴数量。今举十六住焉。亦尘数之义不出于是矣。又其余所有大士天人。皆是随类喜见之身。而梯航于邪山苦海也。亦出于大日如来善巧业用门。故此率堵婆。可谓总领一乘之秘旨。何况权实之道于是全焉。至如普现色身等百千三昧。及四无量心饶益方便六波罗蜜运行次第。乃至不起于座游诸佛刹。供养承事利乐有情。以不可思议熏。而密移众生界。如是用。余修多罗。或但有名目而无其法。至于作用。仪轨皆备。此教门既诸大乘故。难其授受。传法阿阇梨。纵择得其器。必授以菩萨性戒。入以大会法坛。取金刚界贤圣。摄持金刚乘甘露灌顶。然后示以入佛心阃阈焉。或不如此。则受行者无利。传度者获罪。故自佛已降。迭相付嘱。释师子得于毗卢舍那如来方授。而誓约传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得之。数百年传龙猛菩萨。龙猛菩萨受之。数百年传龙智阿阇梨。又住持数百年。传金刚智阿阇梨。金刚智阿阇梨以悲愿力。将流演于中国。遂挈瓶杖锡。开元七载至自上京。十四载遽得其人。复以誓约传不空金刚阿阇梨。然后其枝条付嘱。颇有其人。若蒙峤相承。此而已。按本教。其有得斯灌顶者。金刚萨埵恒住其身心。而藩屏心王。使至乎道。虽未证入。是从法生。得膺金刚名。已堕菩萨数。其有触视之者。则为菩提因观焉。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灵云校本末云。

贞享三年五月初朔校之了

同二十四日再校了

行本文字多讹冀得善本正之净严(四十八)

猜你喜欢
  信本际品第八十·佚名
  答朱芾煌问(七则)·太虚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印光
  卷五十(玄奘译)·佚名
  卷十二·性音
  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
  卷二十二·赞宁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六卷·安慧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佚名
  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四·子璇
  卷第二十六(行菩萨道下诸国王部第三)·宝唱
  持品第三十五·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慧远
  目录·丹霞子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茗柯词·张惠言

    虞美人 胡蝶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途乱红飘。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遶香丛。 双双燕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

  • 香溪集补钞·吴之振

    范浚读长门赋阿娇负恃颜姝好,那知汉帝恩难保。一朝秋水落芙蕖,几岁长门闭春草。自怜身世等前鱼,旧宠全移卫子夫。独夜不眠香草枕,东厢斜月上金铺。晓惊永巷车音近,失喜疑君枉瑶轸。临风望幸立多时,却是轻雷声隐隐。年年织女

  • 卷六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六十文学读书赋          【晋】束 晳耽道先生澹泊闲居澡练精神呼吸清虚抗志云表戢形陋庐垂帷帐以隐几被纨素而读书抑扬嘈囋或疾或徐优游蕴借亦卷亦舒颂卷耳则忠臣喜咏蓼莪则孝

  • 第三十八回 张欣泰败谋罹重辟 王珍国惧祸弑昏君·蔡东藩

      却说萧衍出淝,命王茂、萧颖达等进逼郢城,薛元嗣不敢出战,但闭城严守,并遣使至建康乞援。宝卷已命豫州刺史陈伯之,移镇江州,西击荆、雍,至是复令军将吴子阳、陈虎牙等,率十三军往救郢州,进屯巴口。  萧颖胄令席阐文至军

  • 后汉书补逸卷二·姚之骃

    监察御史姚之骃撰东观汉记第二光烈隂后有隂子公者生子方方生防公公生君孟名睦即后之父也【案子方即腊日以黄羊祠灶神者至睦子识三世而果繁昌范不载】明徳马后永平三年有司奏立长秋宫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

  •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月庚寅。谕军机大臣等、长江水师。前经彭玉麟按年巡阅。以资整顿。现在沿江各营。诚恐不无懈弛。着派李秉衡驰赴长江上下。周历查看。仿照彭玉麟巡阅章程办理。该前督向来办事认真。不辞劳瘁

  • 九一四 多罗仪郡王永璇等奏运送盛京文溯阁陈设全书事宜请旨遵行折·佚名

    九一四 多罗仪郡王永璇等奏运送盛京文溯阁陈设全书事宜请旨遵行折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十一日臣永璇、臣金简、臣曹文埴谨奏,为请旨事。恭照盛京文溯阁应行陈设《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四库全书》一部,现在陆续上紧装钉,并

  • 徐闇公先生年谱·陈乃干

    海宁陈乃干、江浦陈洙纂辑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一五九九)十一月二十五日,先生生。先生名孚远,字闇公,晚号复斋,江南华亭人,家住华亭南门内河曲(华亭县志)。始祖德成耕于华亭之小蒸(「五茸志逸」云:吾松地名大蒸、小蒸,在积水中,草树

  • 史天倪传·宋濂

    史天倪,字和甫,燕之永清人。曾祖史伦,年少时就好扶弱抑强,见义勇为,在建房时从地下发掘出大量金银,因而成为富豪之家。金朝末年,中原战争连年,人民极其困苦,史伦在家中设立私塾,请学者为师,许多豪士依他为生,士族中有沦为奴隶者,伦

  • 五五、宁越考·钱穆

    《汉志》儒家有《宁越》一篇。班固云:“中牟人,为周威王师。”今按:《吕览 贵应篇》:“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年,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

  • 庄公问伐晋晏子对以不可若不济国之福第二·晏婴

    庄公将伐晋,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意骄。得合而欲多者危,养欲而意骄者困。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德而有功,忧必及君。”公作色不说。晏子辞不为臣,退而穷处,堂下生蓼藿,门外生荆棘。

  • 卷十九·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九汉郑氏笺 唐陆德眀音义 孔颖逹疏小雅 【节南山之什】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笺家父字周大夫也音义【従此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郑以十月之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五·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玉邪女经一卷 慧琳  玉邪经一卷 无  阿遬达经一卷 玄应  法海经一卷  罪业报应经一卷 玄应  龙王兄弟经一卷 玄应  八师经一卷 慧琳  越难经一卷 慧琳  所欲致患

  • 唐宋元名表·胡松

    四卷。明胡松(生卒年不详)编。胡松字汝茂。滁州 (安徽) 人。约嘉靖二十二年(1543)前后在世。嘉靖八年 (1529)进士,历知东平州,迁山西提学副使,累官吏部尚书。《明史》胡松本传载,胡松曾辑古名臣奏章,终未见其本。本书乃胡

  • 柳塘外集·道璨

    宋代诗文别集。4卷。释道灿著。《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著别有语录,故此以外集为名”。“释氏以佛学为内学,以儒学为外学也。”散文中有一篇《送一侍者归日本序》字里行间,充满中日佛门弟子之友谊,十分可贵。尚有部

  • 黄帝阴符经注·唐淳

    一卷。南宋唐淳撰。唐淳,号金陵道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阴符经注》一书流传于世。《阴符经注》,全称 《黄帝阴符经注》。学者研究注释 《阴符经》,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注释 《阴符经》者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

  • 野记·祝允明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祝允明撰, 四卷。今存版本有明刊本、同治十三年元和祝氏刻本、宣统三年时中书局排印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以下为一卷本:有《历代小史》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续说郛》本等。所谓“九

  • 孝经纪事·陈澧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