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

广举十二种医譬明经力 释船师譬 释蛇脱皮譬释先陀一 名四实义 明改定经文失义旨事 释卖乳加水譬

菩萨品第二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唯除必死一阐提辈

案。僧亮曰。答问云何处烦恼。烦恼不能染。如医疗众病。不为病所污也。自下为经作譬也。八术者。一治身。二治眼。三治疮。四治小儿。五治耶。六治毒。七治胎。八占星宿。知所属可治不可治也。一方有二千偈。阿萨阇病。不可治者。喻二重罪。于昔契经。不治之病。明涅槃难治能治也。唯不能治必死病者。不可加治。非难治也。法瑶曰。余契经譬良医。经有八种药。谓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慈心因缘观佛。灭八种病。四倒三毒及等分也。此下有十譬。悉明经有胜力。能拔重罪。八药者。谓八正道也。过八药者。此经理圆。功德力胜。故言过也。宝亮曰。答第十七问也。此第一譬。昔法华以前经教也。至后凡十二譬。至文自述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唯除生盲一阐提辈

案。法瑶曰。前言灭八倒。此言生八解。开二乘常住慧眼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若丸若散一切诸药

案。法瑶曰。八药譬除八倒病也。僧宗曰。吐下者。明罪报相也。涂身者。身意止观也。灌鼻者。谓数息也。薰身者。即薰禅也。洗者不净观也。丸者总观也。散者别观也

而贫愚人不欲服之

案。僧亮白。重罪既重障发心。故不肯服也。法瑶曰。前明二乘人。灭八倒生八解。此明凡夫及犯重者不信

良医愍念即将是人(至)以药力故所患得除

案。僧亮曰。地狱是其归处。譬舍宅也。畏苦发心。譬强服也。应障不障。譬患除也。夫不信者。以不顾无常。不惧罪对。诽谤以之而生。临终之时。谤罪对现。惧而改悔。于是息谤生信也。无常罪对。是思善之堂。为舍宅也。生必归死为还也。苦相切迫。然后始信。为强与服

女人产者儿衣不出(至)悉令发心除一阐提

案。僧亮曰。犯重之人。有微善根。能生发心。譬女也。未发心时。罪所缠裹。譬儿衣也。地狱之报未除。譬衣不出也。法瑶曰。明今之信。皆由昔善。昔善为母。今信为子也。解不即现。犹儿衣也。烦恼未断。为不出也。闻经则无惑不除。犹子衣即出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云何能与作菩提因

案。僧亮曰。昔经所明。是二重罪人。闻经不生道果。云何今日。能令作因。更申向旨也

佛言善男子是诸众生(至)以是因缘我命得全

案。僧亮曰。二重罪人。闻经得悟。因果转明。叹此经恩也。法瑶曰。知今之解。藉昔微善。譬处胎也。由经力故生信。除不信之病。与母药也。以母善不朽。所以子解得生。譬我命得全也

奇哉我母受大苦恼(至)作菩提因除一阐提

案。僧亮曰。为罪所缠。譬受苦时也。罪既已久。譬十月。善根不断。譬怀抱也。今得发心。譬生后也。修行无漏。譬推干也。除断结惑。譬去湿也。制身口恶。譬除便利也。受持常乐。譬乳餔也。僧宗曰。行者为母也。方等为药。常解喻子。令人受持。譬与母药也。由经故有慧。譬命全也。修十地行。譬十月也。除爱慢故。譬推干去湿也。得果之日。酬于本期。譬报恩也。力者三十二相。乃至十力也。四部第子。如侍卫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唯除大龙一阐提辈

案。僧亮曰。医譬佛也。子譬菩萨也。无上况术。譬佛性常也。若龙若蝮。譬二重罪也。药譬名味句身也。革履譬书之于纸墨也。触诸虫者。譬读诵也。毒为之消。譬发心也。法瑶曰。良医譬经文。子譬常住二字也。欲明但闻二字。已是灭恶。况具闻经耶。灭四重五逆。故譬涂革履。触诸毒虫。毒即消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至)除不横死一阐提辈

案。僧亮曰。毒药譬佛性。以始闻故。譬新也。大众譬有为行也。声者譬读诵也。死者譬烦恼灭也。法瑶曰。常理如药。文字如鼓。以药毒故。闻鼓则死。其理深故。听之者罪灭

复次善男子譬如闇夜(至)于诸善法无所营作

案。僧亮曰。余经所说。理不同故。譬闇也。日譬此经也。重举两者。闻此经。如天之泽万物滋长也。僧宗曰。如法华中八十声闻者误也。彼经云八千声闻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其余皆菩萨摩诃萨

案。僧亮曰。医譬此经也。非人譬犯重也。妙药譬常住二字也。使者譬受持此二字者也。速与彼人。譬为说此二字也。自往譬具足得闻也。法瑶曰。凡四部之中。未闻常住者。及外道犯重五逆非法之徒。为他人子也。经为良医。理为妙药。文存传理。为遣使送药也。理贵流通。流通要由文字。为敕语使言卿持此药送与彼人也。闻经之理。众魔恶友。不能为患。犹人有药力。鬼神远去也。僧宗曰。犯四重五逆者。一往闻经。为见使也。思惟于理。为吾威德也。以此二事。其罪得灭也。宝亮曰。此第八譬。明经力彼及外道也。医譬佛也。使譬菩萨。药譬此经也。为彼解说。如送与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聋人(至)所以者何无因缘故

案。宝亮曰。第九偏为阐提作譬也。闻经不能生信。如聋之不闻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终不能治一阐提辈

案。僧亮曰。犯重戒人。不断善根。方之阐提。微为胜故。譬王也。必入地狱。譬必死病也。报在未来。于今不现。譬腹内也。律能治罪。譬下药也。劝令看律。而不肯信。譬不肯服也。经力发梦。使地狱受苦。狱是下道。譬粪门生疱也。亦受畜生之报。譬虫血杂出也。法瑶曰。卿不见我腹内事者。不信断善根。受地狱报也。应服下药者。阐提初入地狱。便有三念。为自知也。经说胜理。如医白王也。良医术力者。譬常理也。隐处譬地狱也。宝亮曰。第十譬。诸佛善说五时经教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必死之人一阐提辈

案。僧亮曰。此语势及之。非义宗也。谓其罪既重。法不能救耳。僧宗曰。上来八譬。悉以咒经也。此两譬佛菩萨也。宝亮曰。第十一譬。由以除八倒为喻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最尊最胜众经中王

案。僧亮曰。如来教法。先浅后深。唯涅槃究竟。无惑不除也。宝亮曰。第十二譬。与法华之前经作喻也。除三毒并等分。及四倒故。故言八术。复能博达过八种者。譬涅槃经教。有十二术也。此两譬所以就人为喻者。遣物疑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大船(至)化度众生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次答船师问也。生死苦海。人皆求度。而经能劝人修学。佛度生死。更无余道。乘大涅槃。以救苦人也。下二风譬。初譬速度。后譬自庆。皆劝美也。宝亮曰。自前四问。明因中利益。此明果中利益也。有三意。此第一先明诸佛得度已还济众生也。智秀曰。答第十八问。此下三问。皆明经力能为外物作缘。船有二种。一者为众生作境界。正以信教。故便能生善也。二者妙佛住果地。还度生死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至)堕于地狱畜生饿鬼

案。宝亮曰。第二意。度生死所以速者。经之力也。法瑶曰。众生虽有五戒十善。欲度大海。若住此善。则不离生死。闻此经则超越也。僧宗曰。诸行为船。涅槃为风。修行万行。必须圆解常教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至)大涅槃经生清净信

案。宝亮曰。第三意自庆也。法瑶曰。众生为苦所切。思善反恶之时。惑经修行。日进无退也。僧宗曰。厉物情也。生死轮转。所以不息。正由不值涅槃之风。岂不深发增上之心耶

复次善男子如蛇脱皮(至)亦名常住无有变易

案。僧亮曰。上说涅槃。能度生死。非余契经。以此释之也。佛之真身是实。涅槃说实。见实则生死尽也。应身非实。契经以之为实。不见实故。生死不尽也。法瑶曰。蛇脱皮者。止明双树一迹耳。虽现舍生死。而迹无生灭。法身常一也。僧宗曰。答第十九问。向云乘涅槃船。济度众生。实无生灭。物以王宫之生。双树之灭为疑。故以此譬拂滞也

复次善男子如庵罗树(至)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案。僧亮曰。次答问云何观三宝。犹如天意树也。上劝修经。今说修经之法。有二意。先解如来身密。犹如无意树也。次解口密。如先陀婆也。法瑶曰。天树随意感变。人树逐时而迁。迁变虽异。而树实常存。举人树。则天树可知也。故近取此树。远况三宝也。此譬与船师蛇脱皮。通明一身始终之示现也。僧宗曰。答第二十问。向举蛇譬。一往但明非实灭也。今寄树譬有三时之变。广明初生乃至涅槃一应之迹也。此下有五重明义。第一举树譬。虽有三时之变。实则不灭。第二明口密。能以非常之言。密诠常旨。第三因明三宝兴衰之相。以人不行故。义言灭也。第四劝立丈夫之志。既理由人弘。故抑抗其辞也。第五更出末法三宝衰灭时节之处所也。宝亮曰。开此答中。有三意。第一明三宝有衰盛之相。第二明法灭之相貌也。第三教行者作业也。从此下。先明佛宝现有灭也

善男子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至)凡夫品类所能信也

案。僧亮曰。次显口密也。如彼智臣善解密语。可以类求修经之法也。以先陀婆譬四非常。一名四实。修心常法者。知有常因。能得常果也。僧宗曰。第二明口密也。彼以一名。表四种之实。此一偏教。亦表常我四实理也。有智之人。因四非常。悟于常乐。事同应身。虽有三时。而识法身是常存也

复次善男子如波罗奢树(至)以是众生薄福德故

案。僧亮曰。更以三树。譬涅槃衰灭之时。不解密语。常雨不降。不得常果也。水陆枯悴。譬无人天善也。药无势力。譬余契经也。僧宗曰。此第三炎明三宝衰灭之相。言末代不能流传也

复次善男子如来正法(至)随顺不逆为众生说

案。僧亮曰。上言灭后者。此明法欲尽时。不解密语。受学经者。抄略前后。分作多部。唯诸菩萨。解密语者。不违经旨也

复次善男子如牧牛女(至)复加二分诣市卖之

案。僧亮曰。譬行经之人。广上懒堕求利之事也。僧宗曰。加二不已。乃至于八。无复乳味。诸恶比丘。为利养故。安置浮辞。使理味难解也

时有一人为子纳妇(至)乳之为味诸味中最

案。僧亮曰。一人者。譬密语菩萨。将使弟子为化。绍嗣不绝。譬之纳妇也。化必须法。譬求乳也。求法为物。譬待客也。有法之处。譬之市也。得财乃说。譬索价也。读诵受持。譬用作糜也。僧宗曰。复改换文辞。故是筌常比之。余教不可譬

善男子我涅槃后正法未灭(至)能灭正法色香美味

案。僧亮曰。合第一加水也

是诸恶人虽复读诵(至)庄严文饰无义之语

案。僧亮曰。合第二加

抄前着后抄后着前(至)诸恶比丘是魔伴侣

案。僧亮曰。合第三加

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至)如牧牛女多加水乳

案。僧亮曰。合第四加也。昙纤曰。止取抄前着后。为一加。抄后着前。为二加。前着中后。为三加。中后着前。为四加

诸恶比丘亦复如是(至)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案。智秀曰。通举上譬略合也

复次善男子若善男子(至)如蜂采味汝亦如是

案。僧宗曰。第四劝立丈夫志也

复次善男子如蚊子泽(至)无上正法将灭不久

案。僧宗曰。第五更出末法三宝衰灭时节之处所也

猜你喜欢
  第二十四卷·佚名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印光
  新旧问题的根本解决·太虚
  附錄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四·欧阳竟无
  菩萨地持经 第五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二卷·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二·瞿汝稷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二(下)·智升
  第三 富那迦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延恩安禅师·惠洪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八·成寻
  卷第九·宋濂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三·欧阳竟无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二下·远门净柱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一·胡珽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819_1 【兵后馀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皎然   携手曾此分,怳如隔胡越。伦侯古封邑,荣盛风雨歇。   饥鼯号空亭,野草生故辙。如何此路岐,更作千年别。   冯轼望远道,春山无断绝。朝行入郢树,夜泊依楚月。

  • 志第九 祭祀下·范晔

    宗庙 社稷 灵星 先农 迎春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雒阳。四时祫祀,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三年正月,立亲庙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

  •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柯劭忞

      ○食货六   △常课 额外课 和籴 和买 斡脱官钱   凡商贾之税,岁有定额,谓之常课;无定额者,谓之额外课。   太宗二年,立征收课税所,凡仓库院务官,选有资产及谨饬者充之。所办课程,每月赴课税所输纳。有贸易借贷者

  • 卷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六 【起庚申汉宣帝神爵元年尽庚子汉成帝阳朔四年】凡四十一年 【庚申】神爵元年春正月帝如甘泉郊泰畤三月如河东祠后土遣

  •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陉阵开背水 获左车计降强燕·黄士衡

    话说韩信、张耳率兵向代地进发,早有代地边吏飞报代相夏说。说起代地,本属陈余,赵王歇前立陈余为代王,陈余因时局未定,自己留赵辅佐赵王,却命夏说为代相,留守代地。当日夏说闻信,急引兵前赴阏与地方拒敌,恰遇汉军到来,两下交战一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佚名

    嘉靖二十五年二月戊子朔○朝鲜国权署国事李峘差陪臣礼曹参判南洗徤等贡方物马匹进贺 太庙礼成及谢发还漂流人口宴赉如例○初琉璃河桥工兴工部尚书甘为霖条画经费言应天府库贮后湖赎金约十余万请发三万两输工所至是南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佚名

    正统二年秋七月己丑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日生背气青赤○庚寅福余卫指挥也儿马丹陛辞令赍敕及彩币表里归赐其头目指挥把秃不花○遣指挥岳谦千户张阿老丁等使迤西朵儿只伯赐袭衣彩币钞锭有差其应用氊帐军器鞍

  • 卷三十一·宇文懋昭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一 齐国刘豫録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家世为农至豫始应进士举元符中登第累官郡县召除殿中侍御史少时常盗同舍生白金?紫纱衣及是言者发其夙丑豫因

  • 四五九 谕王锡侯着从宽改为斩决·佚名

    四五九 谕王锡侯着从宽改为斩决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奉旨:王锡侯着从宽改为斩决,余依议。钦此。原注:大学士、九卿会议《字贯》内逆词一案。(军机处上谕档)

  • 卷十八·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八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

  • 食货六○·徐松

    恩惠「恩惠」二字原放在天头,今据体例移作标题。居养院养济院漏泽园等杂录【宋会要】居养院始于唐之悲田、福田院。 元符元年,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崇宁五年,始赐名居养。从

  • 155.李白蔑视权贵·林汉达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据说,杨贵妃是个少见的美人,而且生得聪明伶俐,懂得音乐。唐玄宗把她的两个哥哥都封了官,三个姐姐都封为夫人。杨贵妃有个远堂兄弟杨钊(zhāo,后来改名杨国忠),在蜀中穷得过不了日子,

  • 卷一论道篇·杨时

    子曰:道外无物,物外无道。在父子则亲,在君臣则敬。有适有莫于道,已为有间,又况夫毁发而弃人伦者乎?子曰:立言所以明道也。言之而知德者厌之,不知德者惑之,何也?由涉道不深,素无涵蓄尔。子曰:传道为难,续之亦不易。有一字之差,则失其

  • 论秘传·印光

    ●(以下论秘传)今之各外道, 无不以秘传引动无知者入彼教中。将愿入时, 必须发誓, 以后若反其教, 则得如何如何之恶报。实则多多都是骗人之法。而以发誓之故, 纵有知其非者, 亦不敢或有违背及与表章。甚矣!外

  • 尊胜佛顶瑜伽轨仪卷下·佚名

    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轨仪卷下善无畏三藏大灌顶曼荼罗品第八我今复说修瑜只者观曼荼罗并画诸圣众样者。净与不净。但发菩提心为净。内外缘合不择时日。若择清净者。内外净。一一依如上说。日月时节及清净胜地佛堂殿宇兰

  • 卷第十二·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二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解制提纲 了庵欲禅师解夏小参。昔本不曾结。今也何须解。解结本无心。无缚无脱者。恁么恁么。森罗万象彻底孤危。大地山河通上崄峻。不恁么不恁么。太阳门下日

  • 录曲余谈·王国维

    一卷。王国维撰。本书为戏曲杂考札记一类,对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目、杂剧传奇的本事、曲家、曲目、南曲源始等多有考证。采取分条列项的说明方式,眉目十分清楚。其中有些材料被作者纳入所著《戏曲考》、《宋元戏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