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四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四卷

(婴儿行品第二十一)

佛为阿阇世王说二十法门 辨婴儿行

梵行品之第九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至)犹如微妙真金之山

案。僧亮曰。犹有疑佛不垂慈救。罪不得灭。当知无定相者。定罪以烦恼为定也。无定定者。无定疑心。疑心定者。一断不起

尔时世尊出八种声(至)礼敬毕已却坐一面

案。僧亮曰。言大王者。不直称名。惧其喜过。渐开其心也。无上大师者。知佛慈等真一切智也。智秀曰。第五佛命大王以定其心

尔时佛告阿阇世王言(至)心则放逸无恶不造

案。僧亮曰。王不发菩提心。罪不可灭。发心者。由见凡夫之过。此二十事。说凡夫之过也。僧宗曰。第六为王说法也。有十一翻。此即第一先命观二十事。就身为其相既浅。如似伏惑

阿阇世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至)必定当堕阿鼻地狱

案。僧亮曰。上虽说戒等。五法无常。王爱罪影。犹未怗也

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至)是故当知杀无定相

案。僧亮曰。去其封罪之报。便从理得解也。宝亮曰。上来至此。且一往总为王说法。以虚忘也

大王如汝所言父王无辜(至)若九非者则应无罪

案。僧亮曰。第二为说生法二空。其观既深。如似断惑也。宝亮曰。此下别为王说法。先开五门。后更以五阶。释此门也。此即第一门。就假名义中说法。以除其罪。谓若能解万法虚假即空。而有为妄有。罪何从生。虚其心故。则无实罪也

大王色有三种过去未来(至)云何说言定入地狱

案。僧亮曰。以五门破定罪相。成王所解也。第一门说是假名。无有定相。僧宗曰。第三翻就三世分之。则无罪也

大王一众所作罪业(至)汝独云何而得业耶

案。僧亮曰。第二门。明一者心念教能杀人。二者心口杀。三者具身口杀。王不具三业。故罪轻也。僧宗曰。第四翻明三业具则罪重。但有心口。而无身业。罪则轻也。宝亮曰。第二明罪福不在因缘中

大王频婆娑罗往有恶心(至)云何而言定入地狱

案。僧亮曰。第三门。明恶有下中上也。下者。谓彼怨我。我还以恶报也。中者无恩于我。以恶加人也。上者有恩于我。又加其恶。王是下恶也。僧宗曰。第五举昔业缘起富罗山事。宝亮曰。第三明先王以宿业所招。非其创罪之始

大王众生狂惑凡有四种(至)若非本心云何得罪

案。僧亮曰。第四门明杀有三。谓重者。邪见杀也。中者嗔杀也。下者贪杀也。王以狂乱心杀。故非定也。僧宗曰。第六举贪狂。以遗其心也。宝亮曰。众生作罪。皆由不自在故。若能识此罪源。则无罪矣

大王譬如幻师于四衢道(至)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案。僧亮曰。第五重门也。僧宗曰。第七有六譬。证上第二生法二空。故罪不可得也。宝亮曰。第五有十譬。法体性空无自性。故杀无定

大王杀法杀业杀者杀果(至)虽复因王王实无罪

案。僧亮曰。重显前第二门也。僧宗曰。第八证上第四王但知杀。而身不自杀。则无罪也。宝亮曰。释上第二因缘中。无罪性也

大王如王宫中常敕屠羊(至)于父先王生重忧苦

案。僧亮曰。重显前第二门也。宝亮曰。释上第三门。宿业中无罪也

大王世间之人是爱僮仆(至)王不自在当有何咎

案。僧亮曰。重显前第四门也。僧宗曰。第九成上第六罪由贪狂。宝亮曰。释第四门贪狂也

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无(至)无有见者则无果报

案。僧宗曰。第十举世谛涅槃。是有说有罪

常见之人则为非有(至)非有非无而亦是有

案。僧亮曰。重显前第五门也。宝亮曰。释上第五门。万有体空。无性罪也。于有惭愧者。则是非有。何以尔。既生惭愧心。达万法体虚。故于人为无罪也。若于无惭愧者。是则非无也。受果报者。名之为有。谓无智人。终日构因得果。是以不无也。空见之人。则非有者。谓于此人。便无性报也。有见之人非无者。谓于报相者。便不无果报也。有有见者。谓计常之人为有也。无有见者。若无向执相。终无果报也。常见之人者。此是解常之心。故于此人为无也。无常见者。若观生死。令佛尽作无常。则不无果报之生死也。常常见者。此是计常之人。不无于恶果也。以见义故者。经云。于解者为非有。于不解者为非无也

大王夫众生者名出入息(至)不入地狱汝云何入

案。僧亮曰。重显前第一门。僧宗曰。第十一翻。正说法之宗也

尔时阿阇世王如佛所说(至)诸法无常苦空无我

案。僧亮曰。既已得解。即于佛所得。不坏信也。僧宗曰。若解假名是虚者。则无罪而不灭也

世尊我见世间从伊兰子(至)受大苦恼不以为苦

案。僧亮曰。废其非分

尔时摩伽国无量人民(至)即是一切诸佛弟子

案。僧亮曰。己身天身者。因中说果耳。僧宗曰。前言为阇世住者。义现于此

说是语已即以种种(至)了了见佛性犹如文殊等

案。僧亮曰。初九行半叹佛。次六行自发心也。前九行半中。初三行。总叹口四业。次一行半。别叹不恶口。次一行。叹不绮语。次二行。说语之益物也。次二行。叹慈悲也

尔时世尊赞阿阇世王(至)天行品者如杂华说

案。僧亮曰。赞述所叹也

婴儿行品第二十一

案。僧宗曰。备行三行。其德则喻如婴儿。亦是化婴儿也。此品有三段。第一譬佛。第二从不知苦乐以下。譬菩萨。第三又如婴儿以下。譬众生。明昔所以须说五乘之教也。宝亮曰。此品有五段。第一明佛自作婴儿。第二明菩萨作婴儿。第三明佛方便为化。第四明佛说二乘之果。以为真极。第五明为断见者。说有实众生也

善男子云何名为婴儿行(至)断于无常是名婴儿行

案。僧宗曰。第一譬也

又婴儿者不知苦乐(至)而作声闻辟支佛乘

案。僧亮曰。方便诱引。不即法实。以业为譬。下是其正体。如来菩萨。以譬婴儿者。义似婴儿。广其非行体也。何者。解脱中云。如来有婴儿行。无有是处。此之证也。亦可佛菩萨是婴儿行本。名婴儿行也。僧宗曰。第二譬也

又婴儿行者如彼婴儿(至)然此黄叶实非金也

案。僧亮曰。第三譬。为说三十三天之乐。以免三涂苦也

木牛木马木男木女(至)男女想故名曰婴儿

案。宝亮曰。木牛即第四譬。为说二乘果也。木男即第五譬。为断见者。说有众生也

如来亦尔若有众生(至)亦皆同汝得是五行

案。僧亮曰。先总以三法为譬。杨叶譬人天乘四果。牛马人天等一乘。男女譬众生。啼哭譬造恶业。三十三天者。别合杨叶。所以明者。凡著有不说涅槃。众生厌时至二乘之实。则合牛马。所以然者。以厌生死者。不说人天因也。有断不断者。智烦恼断。习不断也。已下类尔。非金中生金想。至而说为净总。合上四果为净。于非牛马作牛马想。至说非道为道。总合四乘为道。说假名众生。合男女。别堕邪见。堕断灭也。是故如来说有众生者。说假名众生。除其断见。于众生中。作众生想者说计我者普也。于众生破众生见者。明说假名众生。亦破常见。不但此也

猜你喜欢
  卷第七十六·德清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六(本)(论第七未尽)·慧沼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一·佚名
  卷八十八(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佚名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二·义天
  卷四百一十二·佚名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卷第十一·呆翁行悦
  卷第三十八·佚名
  序·佚名
  万法归心录自叙·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一卷·宝亮
  卷第六·水鉴慧海
  三圣圆融观门·澄观
  卷五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王恭

    臣等谨案白云樵唱集四巻明王恭撰恭字安中闽县人自称皆山樵者闽中十子之一也成祖初以儒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明史文苑传附载林鸿传中其诗凡三集一曰凤台清啸乃官翰林以后作此集及草泽狂歌则皆未仕以前所作恭没之

  • 青城山人集巻八·王璲

    明 王燧 撰七言絶句题赵松雪画自从玉马去朝周云散花飞几度秋宝玦玉还零落后呉兴留得晋风流题赵仲穆画十二璚楼紫翠重万年琪树落秋风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甯戚饭牛图宁辞掩骭褐衣单叩角长歌坐夜阑有志欲逢尧

  •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成化十年春正月丁亥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户部奏顺天府并五城兵马司审勘京城乞食贫民八百一十二口请给粮赈恤从之○戊子文武群臣朝亲王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纪昀

    列传唐 【七十八】○唐七十八 藩镇卢龙李怀仙 朱滔刘怦【济总】朱克融 李载义【杨志诚】张仲武直方张允伸【张公素】李茂勋 李全忠刘仁恭李怀仙朱滔刘怦朱克融李载义张仲武张允伸李茂勋李全忠刘仁恭△李怀仙李怀

  • 儒林宗派卷十三·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元金履祥【吉甫仁山兰谿文安】金氏学派 卫富益【正节崇徳】唐良骥郭子昭右金氏门人吴澄【幼清草庐崇仁】吴氏学派元明善【复初】赵毅【晋州】蓝光【仲晦临川】鲍恂【崇徳】解观【吉水】吴当【登孙】夏

  • 一、亳—商—殷·傅斯年

    (一)商代发迹于东北渤海与古兖州是其建业之地下列数事,合起来可证成本节标题所假定。甲 《诗·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又,“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这个故事的意义,可以《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记说明之。有娀氏有二

  •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吕思勉

    宋代的兵制,和北宋以前学校选举之制,已见第三十一和三十四章。今再补述其余的制度如下:宋代的制度,都是沿袭唐代的。其取之于民的,共分五项:(一)为公田之赋,(二)为民田之赋,这都是田税。(三)为丁口之赋,是身税。(四)为城郭之赋,是宅税和

  • 哀公篇第三十一·荀况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

  • 序·李贽

    ◎ 焚書·自序  自有书四种:一曰《藏书》,上下数千年是非,未易肉眼视也,故欲藏之,言当藏于山中以待后世子云也。一曰《焚书》,则答知己书问,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焚书》之

  • 卷二·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二      宋 杨简 撰召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孔子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人知夫妇之

  • 卷四·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防卷四宋 孙复 撰闵公名开庄公子惠王十六年即位闵諡也在国逢难曰闵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威未能帅诸侯以徃故犹称人夏六月辛酉我君庄公十一月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秋公与齐侯盟

  • 卷六·朱鹤龄

    <经部,书类,禹贡长笺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六      吴江朱鹤龄撰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汉南曰荆州【郭璞注自汉南至衡山之阳】释名荆州取名于荆山孔传北据荆山南尽衡山之阳【蔡传北距南条荆山南尽衡山之阳】正义

  • 陈子车死于卫(1)·戴圣

    ——制止殉葬的“黑色幽默” 【原文】 陈子车死于卫(2)。其要与其家大大谋以殉葬(3),定而后陈子亢至(4)。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5),则吾欲已。不得

  • 卷之十八·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八义父子之义孟子曰:舜尽事亲之道,而瞽馊底豫,而天下化。瞽馊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录曰:夫所谓之定者,《孝经》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盖以父子之问,思尝掩义,人但知有爱而不知有敬。至是始知主敬之道,而父子之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二·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此有度舍利目连缘。  尔时有教师。名曰珊逝移。即便诣彼。问诸人曰。此教师何处宴坐。其教师先在房中。闻是语已。便作是念。我久在此。不闻说此宴坐之语。时俱哩多等复作是念。彼

  • 文章正宗·真德秀

    《左传》以下至唐诗文总集。三十卷。宋真德秀编。《文章正宗》分辞命、议论、叙事、诗歌四类。前五卷为辞命;六卷至十八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为议论;十八卷至二十四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为叙事;二十九卷、三十卷

  • 文庄集·夏竦

    诗文别集。宋夏竦撰。三十六卷。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以父荫补官。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 与王钦若、丁谓结交,屡得升迁。仁宗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判大名府。后为言者所攻,改枢密使,封英国公。罢知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