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卷

辨世间所不知见觉菩萨知见觉 广辩菩萨修戒相 广诫弘通法者之轨则广释六念第一辨十号释婆伽婆等

梵行品之第五

迦叶菩萨言如佛世尊(至)不名世间不名非世间

案。僧亮曰。不名世间者。不名佛法中在家人也。不名非世间者。不名信根以上人也

尔时迦叶闻是事已(至)众生闻秘藏即得不生灭

案。僧亮曰。说地能已。说梵行粗竟。此叹佛也。初偈明佛善说正道。称为医王。次偈释医王义。备治所治。毕竟不发也。次偈与法设譬。后偈说法体。智秀曰。将欲咨前义旨故。第五先以偈叹佛及经教

迦叶菩萨说是偈已(至)若非世间有何异相

案。僧亮曰。此下说经之能也。依经修行。速得出世。如圣行品末功德藏王所说也。宝亮曰。此下广料简知见觉人也。故迦叶因难。以启发耳。智秀曰。此讫六念。第六段辨菩萨世出世异。有三意。第一约戒定慧。第二约法师仪轨。第三约六念法。明其同异

佛言善男子言菩萨者(至)亦同世间不知见觉

案。僧亮曰。大判菩萨有二种。有世间者。有出世间者。若当持戒清净。心固不动。终得发定生慧。知九十六种道所计者非。知佛法所明理者是也。是信用修行。断二边尽。属知见人也。问此是何处人。是信首五根以上。此人永与生死为隔。无复入三涂之忧。名作出世间菩萨也。若信心不立。持戒不净。虽复见涅槃经信心受持。不识九十六种所计者非。佛法所明者是。此名作四念处。前人是世间菩萨。还结属不知见觉人数也。此下去凡有三重文来料简。初就信慧心中。成就不成就来。简向所解者。即为第一重也。第二就弘法人中料简。若是恶世中持清净。不生诽谤。识知九十六种道所计者非。验佛法所计者。此是出世间菩萨。落知见觉人位也。若当虽复恶世弘通此经。持戒不清净。又生物诽谤。复不识知内外是非。此名世间菩萨。属不知见觉人流也。第三就六念来简。若依涅槃经。作六念处成就。知内外是非者。名出世间菩萨。是知见觉人。若使作六念不成就。由依昔教学。复不识知内外。是非名作世间菩萨。不知见觉者也

菩萨闻是涅槃经已(至)是名菩萨修持净戒

案。僧亮曰。知有佛性。能得常果。而发心者。虽迳生死。不失此念。经之能也。僧宗曰。第三翻明道虽不无。要须戒定慧

戒既清净次修禅定(至)是名菩萨修清净定

案。僧亮曰。闻思慧得非修慧也。明能修二慧。是净定也

戒定已备次修净慧(至)所知见觉非世间也

案。僧亮曰。身中有我。则身大我小。我中有身。则身小我大。是身是我。虽小大皆是。非身非我。两无也。慧能断结。先断于常。窂固不动者。诸见是犯戒之本。见尽戒不动也

善男子菩萨见所持戒(至)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案。僧亮曰。上说不悔。由戒而生。未释相生之义。此释相生者也

迦叶复言云何菩萨(至)以净戒故心得欢喜

案。僧亮曰。不因涅槃经持戒。是世间戒。则具四恶。不见佛性出世也

善男子如端正人自见面貌(至)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面譬净戒。镜譬毗尼。此虽无镜。余经有也

善男子譬如牧牛有二女人(至)以是因缘心则悦乐

案。僧亮曰。上譬一生中有喜有不喜。此譬命终时也。牛譬经教。牧女譬行者。瓶譬人身。酪譬破戒。酹譬持戒。城譬涅槃经。脚跌譬无常。瓶破譬命终。苏已出外。浆不足惜。譬持戒人身利己出。余不足顾。喻欢喜也。苏在酪中与瓶俱失。譬破戒人身利未出。与身俱丧。喻可愁恼也

迦叶复言喜之与乐(至)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案。僧亮曰。五法佐助。重释净戒。所以为涅槃因。由得慧等佐助。离五盖故。王五种涅槃。释所以具信等五法。推功于慧。能离盖及见疑。故具五根者。得五解脱也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至)不以毁戒受持修集

案。僧亮曰。说五种持经。以明出世。何者。余经所说。未究竟故。不备持之行恶。令人谤经。持经起恶。虽能自利。不能利人。非出世菩萨。是以佛但令出世持经。应究行之义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案。僧亮曰。无有实功。是名掉戏。若转诸有。名轻动也

复次善男子若我弟子(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案。僧亮曰。悟时未至。名非时也。处不应闻。名非国也。不如上诫。是灭佛法。说佛法灭。世法炽燃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至)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案。僧亮曰。此经所说。理无不备。说此经时。应具诸说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至)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案。僧亮曰。上说出家菩萨六念。则通在家。除生死畏。修六念人。不畏海难。贪宝重货。菩萨不畏生死苦难。贪三宝功德也。畏死者。惧三涂。念戒施天。却死畏也。是始行所修。非出世功德也。若依此经修之。即出世知见。美经之能也。僧宗曰。第五明六念者。向明戒定慧。今举境以显慧之功也。宝亮曰。若作六念成。名出世间菩萨。是知见觉人。若不如是。不名世间知见觉人也

善男子云何念佛(至)说中道故名大法师

案。僧亮曰。此经辩十号有正有杂有略有广。从如来至大法师。此初广。后十号略也。亦可前正后杂也。宝亮曰。念佛中有三翻。第一总举佛果一切功德。第二历十号。第三举成佛之因。佛昔修六度众德。今得常住。万境皆照也。下五念皆真应双明。但文中可见。不假有释也

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至)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案。僧亮曰。如者如佛也。来者。乘因至果也。此果中说如来也。从六波罗蜜者。因中说如来也

云何为应世间之法(至)而供养之故名为应

案。僧亮曰。恶应除善应。集具二德。故应供养也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颠倒(至)声闻缘觉无有遍知

案。僧亮曰。以知因为正。知果为遍也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无量(至)以是义故名明行足

案。僧亮曰。空行虽非照解。而非垢闇也

云何善逝善者名高(至)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案。僧亮曰。涅槃之性。实非有者。生住灭是有为相。涅槃无此。故非有也

云何世间解世间者(至)见世间故故名世间解

案。僧亮曰。因世间言说为有者。非有说有。以明非有

云何无上士上士者(至)是故号佛为无上士

案。僧亮曰。有恶未尽。智与心诤。智胜心故为上也。语可坏者。有诤则可坏

云何调御丈夫自既丈夫(至)是故号佛调御丈夫

案。僧亮曰。应以男形成佛。名丈夫也。释上句。具足法者。释下句也。后调御丈夫。凡四种应深说深。应浅说浅。明善调也

云何天人师师有二种(至)是故号佛为天人师

案。僧亮曰。师有二种者。释上无上师也。亦次解人天二义。明能受道也

云何为佛佛者名觉(至)常得不离见佛世尊

案。僧亮曰。一周明十号也

善男子何故名为如来(至)八十种好金刚之身

案。僧亮曰。重举果称。以说因者。欲令欣果。而行因也。再说因者。前略后广也

又复菩萨于昔无量(至)是名菩萨摩诃萨念佛

案。僧亮曰。生住是有为。自在是无为。修五十心。成此果心也

猜你喜欢
  清净毗尼方广经·佚名
  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第九·费隐通容
  焚薪卷第二(婺州张明刊)·师会
  佛教戒杀与弭战·太虚
  第五十八卷·佚名
  卷十四·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覆净性居士书·太虚
  治平铁壁机禅师年谱·铁壁慧机
  答边润寰问(三则)·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听讲五教仪拾零·太虚
  卷上·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我写《唐诗百话》·施蜇存

    施蜇存从一九三七年起,我中止了文学创作,一直生活在古典书城中。这是职业改变的结果,倒不是"江郎才尽",写不出东西来了。要说写作,我的主观愿望,宁可写小说,而不想写什么学究气的研究论文。我的古典文学知识,只够应付教学,谈不

  • 卷第二百九十二 後周紀三·司马光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五月,盡柔兆執徐(丙辰)二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顯德元年(甲寅、九五四年)   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遷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為岳州團練使。   丙子,帝至晉陽城下,旗幟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假结同盟,这样才诱出真·雍正

      编者按:岳钟琪采用了伪与张熙结盟设誓同意谋反的办法,套出了主谋人曾靓及同案人员名单,便立即写了这份奏章上报。名单是另纸抄写密封,故此奏折中未提姓名。  【原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逆犯已吐造谋之人,谨

  • 卷第三十·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二十三王应熊 吕大器(子潜) 文安之王应熊吕大器(子潜)文安之王应熊字非熊,巴县人。万历癸丑(一六一三)进士。天启中,历官詹事;以忧归。崇祯三年(一六三○),召拜礼

  • 通志卷三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五起一成文图衡为一从为丨【音衮】邪丨为丿【房必切】反丿为乀【分勿切】至乀而穷折一为 【音及】反 为 【呼早切】转 为 【音隐】反 为【居月切了从此见了部】

  • 读史记十表卷七·汪越

    南阳 汪越 撰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索曰便音鞭县名吴浅所封】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以芮忠故着令使特王】昔髙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索曰谓楚

  • 敬宗孝庄帝纪·魏收

    孝庄皇帝,名子攸,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亲名叫李妃。肃宗初年,因为元勰有鲁陽保护皇帝的功劳,被封为武城县开国公。孝庄帝幼年在宫内陪肃宗读书,长大以后,风神秀慧,姿仪伟岸。朝廷拜他为中书侍郎、城门校尉、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深

  • 三、悬泉置管理与事务类·佚名

    72.神爵四年四月丙戌、太守守属领县(悬)泉置移遮要置。(Ⅰ0309③:37)73.五凤元年五月癸酉、太守守属光监县(悬)泉置移效谷□□□□□……(Ⅰ0309③:92)74.神爵四年正月丙寅朔壬辰、敦煌太守快 库丞何兼行丞事、告领县(

  • 卷六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六十柔远人四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二月丁酉上谕副都统吴达禅曰右卫所有厄鲁特降人着拨户部理藩院官各一员解往张家口曼都处如伊等马驼羸瘦

  • 卷二·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二训羣臣天聪四年庚午二月丙辰上谕众贝勒诸臣曰尔等仰防天佑凡所行之事皆当处之以义毋贪黩以利己毋偏庇以徇人天人一理在下之士卒悦服则天心亦嘉与

  • 卷三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三上【戊子】庄王四年【在位十有五年子僖王立在位五年子惠王立】庄公名同桓公世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庄何以不书即位谷梁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是也然所谓不

  • 卷三十二·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三十二 宋 严粲 撰 清庙之什  周颂 【谱曰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时其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疏曰雅不言周颂言周者以别商鲁也周盖孔子所加也先代之颂必是独行为一

  • 卷六十五·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五论文 论诗 字学 科举之学【论医学附】有治世之文有衰世之文有乱世之文六经治世之文也如国语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是时语言议论如此宜乎周之不能振起也至扵乱世之文则战国是也然有

  • 卷十二·佚名

    △信品第十一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斯道明智说,如是昇天世。信惭戒意财者,世傥有人族姓男族姓女有此信财。惭愧戒意财者,便为亿百千众生于中独尊贵。为人所敬众生乐从不能去离。是故说曰信惭戒意财也。是法雅士誉者,诸佛

  • 卷第七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吉州青原净居眉庵秀禅师金陵夏氏子。弱岁投宝光寺出家。首谒天童。後参金粟乘。一见针

  • 高上玉皇胎息经·佚名

    述胎息术。与《胎息经注》之经文同,但冠以高上玉皇之名。无注。

  • 辅成王周公摄政·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周公摄政》。郑光祖撰。末本。此剧曲文全存,科白简略。剧演周武王灭殷后,周公请封纣子武庚,以维殷祀。另封管叔、蔡叔、霍权前往监视,号“三监”。武王病重,周公祝告天帝,愿以身代死;开金縢木柜查看卜兆

  • 近思录译文·朱熹

    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吕祖谦共辑周敦颐、张载、程顥、程颐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之言,取子夏“切问近思” 之义以名。凡14卷。成书于淳熙二年 (1175年) 。周、张二程之书,博大精深,初学者不知所择,无从入门。朱熹与祖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