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二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二卷

释有余无余涅槃义 开身密不可思议事

四相品之第二

佛告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如来无常

案。僧亮曰。此下始答第五问也。开昔口密。略为五难。第四第五。举无余涅槃也。第一二三。举有余也。法瑶曰。上来所明。常住已显。今从此下。竟如来无有密藏。开昔无常密教。及身密也。愿佛开微密。即此句也。僧宗曰。答开微问也。上虽明般若法身。异昔涅槃。未洗昔教。今明孤灭。是摧非实。开昔微密之教。即是开言方便。下诸觉花。明王宫非实生。双树非实灭也。宝亮曰。即是广文之始也。开微密之端。明果用也。显法身般若解脱。今先广口密。以明智慧也

云何当知是无常耶(至)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案。法瑶曰。引昔所说。烦恼尽处。有余涅槃也。灭尽无为。竟有何法。可称常耶。僧宗曰。此中诸难。而解者不同。亦四亦五。并无所在。俱是执有余无余。但使灭无之义耳。然难意唯齐言生解。不能深取佛意也。宝亮曰。此下作四难也。第一第三。引有余为难。此第一难也。昔日指烦恼无处为涅槃。直是无物而已。若尔有何常住耶

如佛言曰离诸有者(至)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案。法瑶曰。据昔佛身尽无余涅槃。若身智并灭。谁常住耶。明骏案。若作五难者。开此坏衣譬。为第三难也

如佛言曰离欲寂灭(至)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案。法瑶曰。此复是结尽。有余涅槃也。爱尽无欲也。前诸烦恼。尽是断结也

如佛言曰譬如热铁(至)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案。法瑶曰。此复是身尽。无余涅槃也。但引佛昔譬。辞异而旨同也。明骏案。就此举有余无余涅槃为难。凡有五翻。第一佛自引昔教。以为今难。第二迦叶更构两难。第三佛答。第四结上旨。第五迦叶领解也。就第一翻中。有四阶。第一引昔教。第二诫迦叶。第三释会昔旨。第四举法常为证。此第一阶引昔教

迦叶若有人作如是难者(至)谓如来性是灭尽也

明骏案。第二阶。一往先非异人所执。而诫迦叶也

迦叶灭烦恼者不名为物(至)是句寂静为无有上

案。僧亮曰。此答第一第三第四有余句也。释有余烦恼起作不静。灭之为静。有余灭因也。法瑶曰。答第一第三有余旨也。此两句。结尽无为寂静。尚得常住。何况法身不常住耶。僧宗曰。答有余三复次也。言不名物者。谓非有为中物也。于时[雨/复]相说。故言烦恼尽。意在非生死中物。而汝谬取佛意。谓为都尽。然法身常存。岂有灭耶。此中何以故。释向云不名为物也。言永毕竟者。无惑而不尽。所以治道之功息也。是句寂静者。向已释有而是常。今还举上灭烦恼之句。即是真寂静也。明骏案。此下第三释会昔旨也

灭尽诸相无有遗余(至)如来亦尔常住无变

案。僧亮曰。有为相也。释第二第五复次也。是句鲜白者。有为是垢灭。故为鲜。得是无余灭尽果也。法瑶曰。答第二身尽无余句也。身尽无为。犹得是常。况如来法身。常存不灭者乎。僧宗曰。无余者。生死尽也。岂得承昔离有之言。便谓尽灭耶。但昔为众生。厌苦情深。示有灭苦之迹耳。又一义。众生有计我之病。不得说真我。言隐理显。妙常岂灭。是句鲜白者。既绝诸有。所以鲜白也。三乘之人。犹有无常所住之地。不得称为鲜白之美。唯佛法身。真正无染。故鲜白也

言星流者谓烦恼也(至)是常住法无有变易

案。法瑶曰。答第四无余句也。僧宗曰。答难已毕。更为释譬也

复次迦叶诸佛所师(至)以法常故诸佛亦常

案。僧亮曰。灭是断苦之术。故名师也。上说涅槃常故佛常。未明涅槃所以而常。重明之也。僧宗曰。上已佛教。今就理释。以常师圆极。此理湛然。隐显为异。及人会时。非为始起。人既秉法。法既是常。人岂无常耶。明骏案。第四阶。举所师之法为证也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至)亦复如是灭无所至

案。僧亮曰。迦叶取譬意。异乘前譬为难也。法瑶曰。复难有余二句也。佛向答云。明结尽无为是常。如常亦常。复以如来与烦恼俱灭。然后是常。故有此难也。僧宗曰。人情未解。还执铁譬。前句所举。迸铁热与赤色。既灭之后。不知所在。果如所譬。如来应无也。如来人也。烦恼法也。人法两无。俱同铁譬。不应复有也。宝亮曰。人情于答第四难中。疑心未已。今更转譬作难。若如佛言已离烦恼。如彼迸铁灭已无有。法身应常者。我谓。应如砧上之铁。不免无常。彼铁出火则黑。入火则赤。佛亦如是。烦恼灭已。应还生也。智秀曰。蹑前答中云。不在五趣。乘声为难。若不在五趣。则不应有常身。若有常身。则应有处而现见烦恼。如彼迸铁赤色。灭已莫知所至。烦恼灭已。与此譬同也。明骏案。此下第二翻。迦叶更作两难也

又如彼铁热与赤色(至)当知如来即是无常

案。法瑶曰。复难无余二句。义亦同上也。以热譬烦恼。赤色譬佛。谓烦恼灭已。佛亦应灭也。以入无余涅槃故也。僧宗曰。此第二难也。取砧上之铁热与赤色为譬。谓虽当时无耳。本质既在。入火便生也。智秀曰。犹成前难耳。此防佛意。恐佛言赤色。乃可不知所在。而其热犹在。是以复言热与赤色。灭已无有也。明骏案。难意谓。若有常者。应有住处。今烦恼灭已。如来亦灭。二俱无处。莫知所在。常义安寄。第二又如彼铁。更成前难也。以赤色譬烦恼。以热譬身。是则如来。入无余涅槃。烦恼及身。二俱尽矣。云何而言有常可住耶

善男子所言铁者名诸凡夫(至)灭已不生是故名常

案。僧亮曰。我以热及赤色。同譬烦恼也。赤色灭已。铁则不现。烦恼灭已。如来不在五趣中矣。此少分譬耳。若遍譬者。铁则两譬。还赤则譬凡夫。不赤以譬佛也。僧宗曰。前有两难。此先答后难也。汝不得全引铁譬也。鉆上之铁。可譬凡夫。以凡夫伏结。虽至非想。后还复起。佛则不尔。永不复起也。宝亮曰。释与此同。智秀曰。并破二譬。明凡夫。如是或灭复起。故无常身也。明骏案。迦叶向难。意在常处。就佛此答。未正塞其难也。且先结譬。持与凡夫。凡夫虽灭。非究竟灭。灭非究竟。可更还生。如来不尔。故不无常也

迦叶复言如铁色灭已(至)若结还生即是无常

案。僧亮曰。上说凡圣灭异。未释所以。重此难也。宝亮智秀。悉同此释

佛言迦叶汝今不应(至)名曰坏衣斩首破瓶

案。僧亮曰。有灰者。灰虽是有。不还为木。佛是妙有。不还无常也。便有涅槃者。涅槃者。如来结灭。凡夫结灭。灭名虽同。其实大异。凡夫虽灭。而还是有为。与结同相。故无异名。如来灭已。不复还生。灭是无为。更有异名。名涅槃也。僧宗曰。此答初难。前引迸铁。使惑尽人灭。今引燃木。灭已有灰。谓惑尽智存也。智秀曰。木灭有灰。虽非复木。而不无也。烦恼灭已。虽不在五趣。而有常身也。明骏案。以灰譬涅槃。木灭有灰。烦恼灭已。则有涅槃。涅槃虽复不可捉持。无有方所。而可寄言。离凡夫地。得无动处也。可寄言故。故智有常。非灭法故。故非无常也

迦叶如铁冷已可使还热(至)烦恼炽火更不复生

案。僧宗曰。上说结灭是常。未释所以常也。无漏见灭。性灭常故。结不复起。有漏缘有。有非常故。灭而更生。此无漏有漏之大判也。僧宗曰。答向子句难也

迦叶当知无量众生(至)烧彼众生诸烦恼结

明骏案。结上旨也

迦叶复言善哉善哉(至)游诸觉华欢娱受乐

明骏案。始领解也

迦叶复问如佛言曰(至)唯愿如来说其因缘

案。法瑶曰。启发如来身密之端也僧宗曰。秘密之言。虽复已拂。然于一化托生始末。未能不惑。故指事广拂。以开权迹也。有两别。初总就菩萨。第二就释迦迹也

佛告迦叶汝不应言(至)复还安止本所住处

案。僧亮曰。菩萨住涅槃者。以少见佛性。故名为住。以下况上也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至)复还安止本所住处

明骏案。向指一须弥。今举百亿须弥也。如首楞严中广说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至)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明骏案。一毛孔之细。复妙一芥子也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至)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明骏案。向举一界三千。今指十方世界也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至)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明骏案。向掷一佛世界。今掷微尘世界也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至)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明骏案。向云他方。则广远为易。今云已身。以近小为难也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至)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明骏案。更以已身为易。以一尘为难也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至)习近爱欲生罗睺罗

明骏案。结菩萨之不思议。以况佛也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

案。僧宗曰。此下显佛不思议。拂法身也

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至)如首楞严经中广说

明骏案。总举一化之境有微密之事也

我于三千大千世界(至)亦不毕竟取于涅槃

明骏案。明虽灭而不灭也

或阎浮提示入母胎(至)随顺世间示现入胎

明骏案。显虽生而不生也

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至)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案。僧亮曰。天竺以东为首。以西为后。以北为左。以南为右。东行示始。始有二种。一示婴儿。二明导首。以示自在也。右于事便也。西是后故。示最后身也。北示胜也。四天下中。郁单越胜也。此方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万物春生夏长。秋实冬藏。众功毕也。上福田者。长养功胜。表佛田胜也。七步者。天竺象王生时。出胎即行七步。知是象王。菩萨始生。示自在王相也。唱如是言者。上以身示。此以言说。明是三界自在法王也

于阎浮提生七日已(至)即是诸佛如来法界

明骏案。上来至此。拂一化之始终也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至)是故名为常住无变

案。僧亮曰。广明异应迹也。非是见王宫出家之次第也。明骏案。上来至此。但举一天下事

如阎浮提东弗于逮(至)神通变化而无所畏

明骏案。还举大千界事也

迦叶以是缘故汝不应言(至)名曰常住无有变易

明骏案。结旨也

迦叶复言如来云何(至)既灭度已亦无方所

案。僧亮曰。前佛自引口密五事。今迦叶复引昔之密旨。令佛开也

佛言迦叶善男子汝今不应(至)如来体之故名为常

案。僧亮曰。油譬取。明譬烦恼也。而器无常。非如来者。器义相似。少分譬也。如来体之故名为常者。昔但说结灭是常。不说体之者常。是有余也。法瑶曰。上引无余四句。亦是口密。但未正表昔教。是覆相说。今正明也

复次善男子言灯灭者(至)非大涅槃同于灯灭

案。僧亮曰。分段烦恼。因果俱尽。譬如灯灭。犹余身智。非大涅槃。是小涅槃已。不得说言同此灯灭者。分段烦恼未尽。不同灯灭也。覆相说法。谓佛一切结尽。身智亦是涅槃。即大涅槃也。昔总相说。故不辨小大之异名为[雨/复]也

阿那含者非数数来(至)无去来者名阿那含

案。僧亮曰。数数来者。生上退下名来。在色界中。又有一来。而非数数。何者。后云上流阿那含也。流有二种。谓烦恼流道流。烦恼流故生四禅。退生初禅。道流故断初禅结。生四禅也。又不还来二十五有者。阿那含名不还。具缚凡夫。具二十五有。唯欲界备具。不还欲界名不还。不受二身故也

猜你喜欢
  第十三 大诤·佚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七·宗晓
  记心印来历·悟真子
  成唯識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发菩提心经论卷下·世亲
  卷第十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澄观
  第六 力相应·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二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五·澄观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五·佚名
  智炬陀罗尼经一卷·佚名
  佛说法常住经·佚名
  卷第二十六·德清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四·净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神祠前·戴望舒

    古神祠前逝去的暗暗的水上,印着我多少的思量的轻轻的脚迹,比长脚的水蜘蛛,更轻更快的脚迹。从苍翠的槐树叶上,

  • 卷477 ·佚名

    曾丰 衡阳合江亭 经过西溪胜,追寻后洞幽。 江形叉燕尾,石势涌鳌头。 至止岳余气,归欤湖合流。 酒杯饶不下,千古吊湘愁。 曾丰 衡阳西溪 眼底西溪少,碑间北客多。 雪霜风日剥,岁月姓名讹。

  • 中州集巻八·元好问

    ○邢内翰具瞻一首具瞻字嵓夫辽西人天会二年进士与吴蔡为文章友仕至翰林待制出塞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王太常绘一首绘字质夫济南人天会二年进士武陟道中诗云梧叶重胜迎日露荞秧

  • 佚名诗评·佚名

    《诗评》一卷,佚名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著录此书,云作者“不知名氏”。当据旧题蔡传编《吟窗杂录》本。此书列于《续金针诗格》之后,未署姓名。后人误以为作者同前,遂题作梅尧臣撰。明刻本、钞本《吟窗

  • 芸隐倦游稿·施枢

    宋 施枢 撰立春雪花风细拂春旗一色云边漏暖曦羣吏守文行故典长官书祝致新祠土牛底事遭身碎防胜随时把鬓欺争似野人闲可睡枕边掻髪自吟诗感春等闲羇旅欲归难又见蔬盘簇防幡九十日春从此始万千心事对谁言梅边粉坠寒香

  • ●卷二·周密

      ○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富平之战   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许便宜黜陟。初,上问大计,浚请身任西事,置司秦州,别遣大臣与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颐浩扈跸来武昌,从以张俊、刘光世,以相首尾。浚发行在,王彦统八

  • ●卷二十·陶宗仪

      ◎纳音  六十甲子之有纳音,世人鲜知其理。尝观《笔谈》有曰:“六十甲子纳音,盖六十律旋相为宫也。”一律合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以气始于东方

  • ●卷七·徐锡麟

    正白旗汉军陈梦球,康熙甲戌进士,未与馆选。上特召试《圣人之本论》一篇,称旨,补选庶吉士。异数也。高安朱文端公轼,少好学,用志不纷。塾师尝会饮,公不与,读书不辍。师命饷以酒内,置座间若无睹也。每于古大儒、名臣、循吏之行,辄

  • 一四八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并请定限一年饬令呈缴折·佚名

    一四八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并请定限一年饬令呈缴折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湖南巡抚臣姜晟跪奏,为遵旨汇奏,并酌定收缴限期,仰祈圣训事。恭照乾隆四十六年钦奉上谕:民间私铸鸟鎗,【真按:国无!待

  • 元德秀传·刘昫

    元德秀,是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733)考中进士。性情纯朴,毫无掩饰,动辄师法古道。父亲为延州刺史。德秀年少丧父,生活贫困,侍奉母亲以孝行闻名。开元年间,到州县考贡士,每年游历京师,他不忍心离开母亲,每次外出就自己拉

  • 附录三·孙中山

    孙逸仙大人阁下:得奉三月十七日赐函,内附《国际共同发展中国计划》,披阅之下,兴味不穷。而阁下之所谓中国之经济发展将为人类全体最大利益,不特中国人食赐,尤所赞成也。以阁下所提计划如此复杂,如此博偏,即令将其备细之点规划

  • 方域一五·徐松

    治河下二股河附元丰元年闰正月一日,提举修闭曹村决口所言:「以今月十一日筑签提,闭脱水河。」遣权判太常寺李清臣乘驿告祭,就差走马承受韩永式赍香建道场三昼夜,仍令候河水稍浑闭口,毋得沙损京东民田。 二十八日,修闭曹村决

  • 奏谳书二十·佚名

    原文故律曰:死夫(?)以男为后。无男以父母,无父母以妻,无妻以子女为后。律曰:诸有县官事,而父母若妻死者,归宁卅日;大父母、同产十五日。敖悍,完为城旦舂,铁□其足,输巴县盐。教人不孝,次不孝之律。不孝者弃市。弃市之次

  • 卷十四·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四安溪 李光坡 撰士虞礼第十四郑目録云虞犹安也士既葬其父母迎精而反日中祭之于殡宫以安之○疏曰案此经及记皆云庙目录云祭之于殡宫者庙则殡宫也故郑注士丧礼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智品之七云何一切遍因。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或有说者。一切结使。尽是遍使。为止如是意

  • 卷第二十七·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七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颂古上 ○法昌遇禅师七首 法身 螺蛳吞大象。石虎齩番马。惊起段家龙。踏落云屋瓦。 庐陵米价 乌龟三眼赤。祥麟一角尖。腾云生暮雨。溪月夜明帘。 风幡

  • 现代社会学·瞿秋白

    瞿秋白著。发表于1924年社会科学学会编辑的《社会科学讲义》第1—4集上。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原因论与目的论、社会现象的有定论与无定论、社会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问题。论述了社会历史

  • 小窗幽记·陈继儒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