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通鉴论

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阅读《资治通鉴》及历史的议论。书成于王夫之晚年,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全书30卷,包括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四篇为“卷末”,约六十余万字。《读通鉴论》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夫之从69岁开始执笔,“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直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逝世前完成,用意在于“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在四库全书中为史部史评类。目前中华书局所刊印的《读通鉴论》采用曾国藩金陵刻本为底本。

《读通鉴论》全部章节目录

(1)卷一 秦始皇
(2)卷一 二世
(3)卷二 汉高帝
(4)卷二 惠帝
(5)卷二 文帝
(6)卷三 景帝
(7)卷三 武帝
(8)卷四 汉昭帝
(9)卷四 宣帝
(10)卷四 元帝
(11)卷五 成帝
(12)卷五 哀帝
(13)卷五 平帝
(14)卷五 王莽
(15)卷六 后汉更始
(16)卷六 光武
(17)卷七 明帝
(18)卷七 章帝
(19)卷七 和帝
(20)卷七 宏帝殇帝附
(21)卷八 顺帝
(22)卷八 桓帝
(23)卷八 灵帝
(24)卷九 献帝
(25)卷十 三国
(26)卷十一 晋泰始元年起
(27)卷十二 惠帝
(28)卷十二 怀帝
(29)卷十二 愍帝
(30)卷十三 东晋元帝
(31)卷十三 明帝
(32)卷十三 康帝
(33)卷十三 穆帝
(34)卷十四 哀帝
(35)卷十四 帝奕
(36)卷十四 简文帝
(37)卷十四 孝武帝
(38)卷十四 安帝
(39)卷十四 恭帝
(40)卷十五 宋武帝
(41)卷十五 营阳王
(42)卷十五 文帝
(43)卷十五 孝武帝
(44)卷十五 前废帝
(45)卷十五 明帝
(46)卷十五 后废帝
(47)卷十五 顺帝
(48)卷十六 齐高帝
(49)卷十六 武帝
(50)卷十六 鬱林王
(51)卷十六 明帝
(52)卷十六 东昏侯
(53)卷十七 梁武帝
(54)卷十七 简文帝
(55)卷十七 元帝
(56)卷十七 敬帝
(57)卷十八 陈高祖
(58)卷十八 文帝
(59)卷十八 宣帝
(60)卷十八 后主
(61)卷十九 隋文帝
(62)卷十九 炀帝
(63)卷二十 唐高祖
(64)卷二十 太宗
(65)卷二十一 高宗
(66)卷二十一 中宗伪周武氏附于内
(67)卷二十二 睿宗
(68)卷二十二 玄宗
(69)卷二十三 肃宗
(70)卷二十三 代宗
(71)卷二十四 德宗
(72)卷二十五 顺宗
(73)卷二十五 宪宗
(74)卷二十六 穆宗
(75)卷二十六 敬宗
(76)卷二十六 文宗
(77)卷二十六 武宗
(78)卷二十六 宣宗
(79)卷二十七 懿宗
(80)卷二十七 僖宗
(81)卷二十七 昭宗
(82)卷二十七 昭宣帝
(83)卷二十八 五代上
(84)卷二十九 五代中
(85)卷三十 五代下
(86)卷末 叙论一
(87)卷末 叙论二
(88)卷末 叙论三
(89)卷末 叙论四

猜你喜欢
  三国志·陈寿
  明史·张廷玉
  麟台故事·程俱
  珩璜新论·孔平仲
  大事记续编·王祎
  南天痕·凌雪
  餐樱庑随笔·况周颐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蒋国祚
  涉史随笔·宋葛洪
  御制评鉴阐要·乾隆
  资平自传·张资平
  白话北史·李延寿
  震泽纪闻·王鏊
  太宗文皇帝圣训·顺治
  建国大纲·孙中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乡贡栎(定宇集)·顾嗣立

    栎字寿翁,徽之休宁人。七岁通举子业,宋亡,科举废。慨然发愤,以为有功圣门莫若朱氏之学。乃着《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义》等书数千万言。延佑开科,栎雅不欲就试,有司强之,中选。竟不复赴礼部,教授于家,不出门户者

  • 曲藻·王世贞

    三百篇亡而後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後有古乐府,古匀府不入俗而後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後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後有南曲。何元朗云:“北人之曲,以九宫统之。九宫之外,别有道宫、高平、般涉

  • 卷一百九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一 徐照 青鸠词 劳劳复劳劳生人半行客今人行古道古道有行役相逢莫等闲相离易疎隔殷勤红杏花彻宵对芳席明年花发客东西青鸠食花旧处啼 送翁诚之 去作

  • 东皋集补钞·管庭芬

    东皋集补钞戴敏才初夏游张园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句人行踯躅江边路,日落秭规啼处山。

  • 秋崖集补钞·吴之振

    方岳立春都堂受誓祭九宫坛辇路香融雪未乾,鸡人初唱五更寒。琼幡第一番花信,吹上东皇太乙坛。赵昭仪春浴红薇滴露护轻寒,微鬌香丝卸玉鸾。祇道春风庭院密,外间已作画图看。

  • 卷九十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戴复古石屏诗钞戴复古字式之天台黄岩人居南塘石屏山因自号焉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少孤痛父东臯子遗言收拾残稿遂笃志於诗从雪巢林景思竹隐徐渊子讲明句法复登放翁之门而诗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三·焦竑

      內閣二   ◆內閣二   前大學士陳循   大學士陳公循傳(附王文 弇州別集)   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   直文淵閣翰林院侍讀學士贈學士張文僖公傳(澹園集)   贈學士禮部尚書馬公愉神道碑銘   資善大夫兵部尚

  • 卷之一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七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六种开单进呈片(附单一)·佚名

    一四七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六种开单进呈片(附单一)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十一日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共六种,开单同原书进呈。其抽出篇页字句,并无违碍,因系钱谦益、屈大均等所制,是以抽出销毁。谨一并呈览。

  • 四四一 寄谕江西巡抚海成等速将王锡侯解京严审并搜查其家及流传各省书板·佚名

    四四一 寄谕江西巡抚海成等速将王锡侯解京严审并搜查其家及流传各省书板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西巡抚海<成>、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海成奏据新昌县民王

  • 卷六·佚名

    赵天麟 【赵天麟奏议中有一部份系成宗时所上,今一并辑录于此。】论心体心用世祖时,赵天麟上策曰:「臣闻放之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密者,心之体也;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者,心之用也。此两者其实体用而已

  • 魏先世纪·李延寿

    魏的祖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的儿子名叫昌意,昌意的小儿子被封在北方立国,国中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就以山名为号。此后各代的君主,管辖着幽都以北广袤的原野,他们放牧牲畜,四处迁徙,骑射狩猎是他们的本业,淳朴忠厚是他们的风俗,简

  • 知足常乐·孔子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合③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①卫公子荆:卫国的公子,字南楚,是卫献公的儿子。吴国的公子季札曾把他列为卫国的君子之一。②居室:有多种解

  • 答毗陵陈居士问(四则)·太虚

    问一:多闻熏习,可起信去粗所知,而于真能断一分所知,则于多闻之外,必另有方法,使心力强大,身心变换,方能别有境界。唯识之五重观,天台之一心三观,似乎是呆想的态度,呆久了可以入定。不知这种定,一、是否一定可以变换身心?二、是否决

  • 小妇人·奥尔科特

    美国19世纪女作家路易莎 ·奥尔柯特的作品。玛奇是一位贫穷的牧师,他有4个女儿。战争时他应征入伍,圣诞节前夕给女儿们寄来了信,叮嘱她们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同自己心中的敌人战斗。几个孩子都努力地使自己更加出色

  • 网山集·林亦之

    宋代诗文别集。八卷。宋林亦之(1136—1185)撰。林亦之,字学可,号月渔,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亦之是林光朝之弟子。光朝讲学于红泉,去世后,学者请亦之继其席。赵汝愚统管福建时,曾向朝廷推荐亦之,未及用而卒。景定间,

  • 清虚杂著补阙·王从

    《清虚杂著三编》,包括《闻见近录》一卷、《甲申杂记》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皆纪东都旧闻,本各自为书,后王巩曾孙王从谨合三书为一编。《闻见近录》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迄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

  • 上清金章十二篇·佚名

    《上清金章十二篇》,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十二首,题作「上清金章」。道士斋醮行仪时歌咏此章以赞颂神灵。《上清诸真章颂》一书收录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