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汉昭帝

  〖一〗  金日磾,降夷也,而可为大臣,德威胜也。武帝遗诏封日磾及霍光、上官桀为列侯,日磾不受封,光亦不敢受。日磾病垂死,而后强以印绶加其身。日磾不死,光且惮之,况桀乎?桀之逆,日磾亡而光受其欺也。霍光妻子之骄纵,至弑后谋逆以亡其家,无日磾镇抚之也。光之不终,于受封见之矣。日磾没,而光施施自得,拜侯封而若不及,早已食上官桀之饵,而为其所狎。利一时之荣宠,丧其族于十年之后,“厉熏心”,鲜不亡矣。光之咎,非但不学无术也;利赖之情浅,虽有憸人与其煽妻逆子,恶得而乘之?若日磾者,又岂尝学而有他术哉!

  〖二〗

  策者曰:“夷狄相攻,中国之利。”呜呼!安所得亡国之言而称之邪!孱君、懦将、痿痺之谋臣,所用以恣般乐怠傲而冀天幸者也。楚不灭庸、夔、群舒,不敢问鼎;吴不取州来、破越、胜楚,不敢争盟;冒顿不灭东胡,不敢犯汉;女直不灭辽,蒙古不灭金,不敢亡宋。夷狄非能猝彊者也,其猝彊者,则又其将衰而无容惧者也。刘渊之鸷,不再世而即绝;元昊之凶,有宁夏而不敢踰环庆之塞,惟其骤起也。若夫若爝火在积薪之下,日吞其俦类,浸以荧荧,而中国不知。如或知之,覆以自慰曰:此吾之利也。乃地浸广,人浸众,战数胜,胆已张,遂一发而不可遏。火蕴于积薪之下,燄既腾上,焦头灿额而无所施救矣。赵充国藉藉称夙将,而曰:“乌桓数犯塞,匈奴击之,于汉便。”此宋人借金灭辽、借元灭金之祸本也。充国之不以此误汉,其余几矣!霍光听范明友追匈奴便击乌桓,匈奴县是恐,不能复出兵,韪矣哉!  〖三〗

  人与人相于,信义而已矣;信义之施,人与人之相于而已矣;未闻以信义施之虎狼与蠭虿也。楚固祝融氏之苗裔,而周先王所封建者也。宋襄公奉信义以与楚盟,秉信义以与楚战,兵败身伤而为中国羞。于楚且然,况其与狄为徒,而螫嘬及人者乎!

  楼兰王陽事汉而阴为匈奴间,傅介子奉诏以责而服罪。夷狄不知有耻,何惜于一服,未几而匈奴之使在其国矣。信其服而推诚以待之,必受其诈;疑其不服而兴大师以讨之,既劳师绝域以疲中国,且挟匈奴以相抗,兵挫于坚城之下,殆犹夫宋公之自衄于泓也。傅介子诱其主而斩之,以夺其魄,而寒匈奴之胆,讵不伟哉!故曰:夷狄者,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何也?信义者,人与人相于之道,非以施之非人者也。  〖四〗

  严延年劾奏霍光擅废立无人臣礼,其言甚危,其义甚正,若有敢死之气而不畏彊御。或曰:光行权,而延年守天下之大经,为万世防。延年安得此不虞之誉哉!其后霍氏鸩皇后,谋大逆,以视光所行为何如,延年何以噤不复呜邪?光之必有所顾忌而不怨延年,宣帝有畏于霍氏,必心利延年之说而不责延年,延年皆虑之熟矣。犯天下之至险而固非险也,则乘之以沽直作威,而庸人遂敬惮之。既熟虑诛戮之不加,而抑为庸人之所敬惮,延年之计得矣。前乎上官桀之乱,后乎霍禹之逆,使延年一讦其奸,而刀锯且加乎身,固延年所弗敢问也。矫诡之士,每翘君与大臣危疑不自信之过,言之无讳以立名,而早计不逢其祸,此所谓“言辟而辨,行伪而坚”者也。有所击必有所避,观其避以知其击,君子岂为其所罔哉?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表第四·皇族表·脱脱
  自序·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四·乾隆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王祎
  卷二十二·张廷玉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七·佚名
  第九卷 帝王·缪荃孙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中·袁枢
  卷十五·司马迁
  一、童年及少年时代·林语堂
  海南诸国传·姚思廉
  晋纪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398)·司马光
  歴代建元考卷三·钟渊映
  卷九十九·佚名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张元凯

    五言绝句斋居杂咏二十首举头望白云,俯首看流水。古之东郭生,悟彼北宫子。蕉鹿遗大野,木鸡在深林。山月直入室,松风与披襟。世及乘朱轮,赏延端章甫。稍曾事贵游,爰居听钟鼓。日暮临高台,心在归鸟边。明月出沧海,白云流青天。区

  • 提要·韦縠

    臣等谨案才调集十巻蜀监察御史韦縠撰每巻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寔以杜诗髙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如李白录愁阳春赋是赋非诗王建录宫

  • 海韵·徐志摩

    一“女朗,单身的女郎,你为什么留恋这黄昏的海边?——女郎,回家吧,女郎!”“啊不;回家我不回,我爱这晚风吹:”——在沙滩上,在暮霭里,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二&l

  • 五集卷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九古今体八十二首【丙午一】丙午元旦践阼已周大衍数得年七十六身康敢因莅久忘无逸惟是体乾朂自强百岁休和致岂易万民衣食计犹长以兹日慎日增惕肯作虚言袭庆当元

  • 卷365 ·佚名

    孙应时 小舟过吴江风雨大作夜泊三家村翌日风回到家日未中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踚弯背欲偻。 笔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

  • 古赋辨体巻五·祝尧

    元 祝尧 撰三国六朝体上梁昭明文选序云诗有六义二曰赋今之作者异乎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愚按汉艺文志云不歌而诵谓之赋则知辞人所赋赋其辞尔故不歌而诵诗人所赋赋其情尔故不诵而歌诵者其辞歌者其情此古今诗人辞人之

  • 卷四·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四王勃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孙也六岁解属文与兄勔勮才藻相类杜易简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勃年未及冠应举及第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此是交构之渐岀补虢

  • 名山藏卷之八十八·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宦者记◆宦者记高皇帝惩自古宦官专政之弊阉寺令守门闼给洒扫而巳不得预朝政终高皇帝世有云奇先忠欲捄卒然之厄吐辞未终毙于跸前可以见当时宦者不得开其喙矣成祖既耴大位恐中外人心不

  • 卷之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今献备遗卷三十九·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胡世寜胡世寜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癸丑举进士授湖广徳安府推官升南京刑部陜西司主事西寜矦家讼更九司十三道讼者老且贫矣世寜一阅得其情即日断决富翁顾金箔诬致大辟为辨出之上疏言时政备边十事一曰严考核

  • 卷十八·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八十二月癸巳中路督运于成龙奏请押运人员于成龙奏言中路米车四千辆络绎前进约长百有余里凡陟岭渡河及泥泞难行之处未免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六·佚名

    丙、其它(下)福德爷建置香田碑记柴头港载福祠捐建右畔护室碑记修本庙边沟路碑记重修北极殿官绅铺户各姓名碑记台郡天公坛捐题碑记普济殿重兴碑记天后宫捐题重修芳名碑记井碑台郡天公坛捐缘碑记船户公约佛祖碑记重修城隍

  • 卷七·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七      元 郑玉 撰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高氏曰防鲁地齐侯来而夫人出会之也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胡氏曰恒星者列星也如雨者言衆也人事感於下则天变动於上前此者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给孤穷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千。尔时世尊住迦利罗华园场上。菩萨声闻大众围绕而演说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与五百菩萨释梵护世恭敬围绕。往世尊所。至已顶礼佛足。绕七

  • 佛说内藏百宝经·佚名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有万二千比丘僧。菩萨七万二千人共坐。文殊师利菩萨从坐起前白佛。今菩萨大会欲从佛闻沤和拘舍罗所入事。菩萨何因缘分别知内外事。佛语文殊师利菩萨。听我所说。随世

  •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世尊。普为利益一切众生。说此陀罗尼曰。那谟(引)没驮(引)喃(引一句)摩帝(引)多(引)那(引)誐多钵啰(二合)怛逾(二合)怛半(二合)那(引)喃(引二)那谟(引)阿

  • 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八佛在王舍城。尔时瓶沙王。有三种池水。第一池中王及夫人洗。第二池中王子大臣洗。第三池中余人民洗。是王得道深心信佛。问诸大臣。上人洗不。答言

  • 宋文宪公护法录目录·宋濂

    卷之一国初应召大浮屠塔铭(凡十有三人)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禅师信公塔铭天界善世禅寺第四代觉原禅师遗衣塔铭李大猷传(附)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寂照圆明大禅师璧峰金公设利塔碑铭佛性圆辨禅师净慈顺公逆川瘗塔碑铭大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