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简文帝

  简文为琅邪王,相晋五年,桓温外拒燕、秦,内攻袁瑾,而漠然不相为援,盖其恶温而忌之夙也。既恶温矣,抑不能树贤能、修备御、以制温,温视之如视肉,徒有目而无手足,故惎之而犹拥立之,以为是可谈笑而坐攘之者也。盖至于听温之扳己以立而遂立焉,则生人之心,生人之气,无有存焉者矣。

  帝奕未有失德,温诬其过而废之,于斯时也,简文既不能折之以卫奕,则以死拒温而必不立,奉名义之正,涕泣以矢之,温亦岂能遽杀己者?如其不择而推刃于己,则温之逆,受众恶而不足以容,即令己杀而温篡,亦可无咎于天下。乃虽靦然南面,而旋陨天年,位与寿皆朝露耳。等死也,为晋恭、齐顺之饮酖,何如誓死不立,以颈血报宗社哉!

  温,贼也;简文相其君而篡之,亦贼也;贼与贼以智力为胜负,而不敌者受吞,必然之势也。病而一日一夜四发诏召温入辅,遗诏且云“君自取之”,乃语王坦之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非但闇弱如谢安所云似惠帝者耳,得一日焉服袞冕正南面而心已惬,易其忌温之心而戴温不忘,乐以祖宗之天下奉之而酬其惠也。洵哉!简文之为贼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列传第二十九·脱脱
  卷九·李心传
  明神宗宝训·叶向高
  读礼通考卷七十四·徐乾学
  读礼通考卷三·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四·佚名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吕思勉
  今献备遗卷二十二·项笃寿
  六○六 谕着四库馆总裁福隆安等专司考核督催以期迅速蒇事·佚名
  李宪传·欧阳修
  曹吉祥传·张廷玉
  姚广孝传·张廷玉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一百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九     元 方回 编酒类 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身入醉乡无畔岸心与欢伯为友朋山谷奇语以非律不与兹选亦律之变格宜附书诸此 五言【十九首】

  • 卷六·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台新咏考异卷六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呉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春草可揽结一首艺文类聚作闺怨贱妾思不堪一首艺文类聚作采桑案六朝遗集率鲜完书其存于今者大抵抄撮于诸书之中辗转相承文多讹异无由定其孰

  • 反离骚·扬雄

    雄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

  • 卷一百0二 晉紀二十四·司马光

      起屠維大荒落(己巳),盡上章敦牂(庚午),凡二年。   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三六九年)   春,三月,大司馬溫請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沖、豫州刺史袁真等伐燕。初,愔在北府,溫常云:「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深不欲愔居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杨士奇

    宣德三年九月庚戌朔 车驾入蓟州境内 上览郊原平远山川明秀田畴刈获之后颇有遗秉带穗 上甚喜叹曰使他处皆若此朕何忧焉 驻跸蓟州西之五里桥州文武官吏耆老朝见 上进其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

  • 陆瞨传·李延寿

    陆俟的长子名瞨,很有智谋,有父亲的风范。文成帝见后非常喜爱,便对朝臣们说“:我过去经常感叹他的父亲智谋长而身躯短,这位看来更超过他父亲了。”从年轻时起,陆瞨就担任内都下大夫。他侍奉上司,接待下级,该行该止,取得和给予,往

  • 食货五九·徐松

    恤灾【宋会要】神宗熙宁元年正月九日,诏:「诸州军每年春首,令诸县告示村耆 行检视,应有暴露骸骨无主收认者,并赐官钱埋瘗,仍给酒馔酹祭。」 七月,诏:「恩、冀州河决水灾水:原脱,据本书食货五七之七、六八之三八补。,令选官分诣,若

  • 兵一三·徐松

    捕贼三此条后原有「捕贼」二字,为《大典》原有标目,因《辑稿》已立有标题,今删。三:原作「下」,今改与前两卷编号统一。【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七月二日,诏差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统制官张俊讨陈州叛兵杜用,都巡检使刘光世讨

  • 卷第二·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二〈起大寶元年正月、盡二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之眞宗豐祖父天皇〈文武天皇 第■二〉大寳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其儀於正門

  • 卷四十二·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二宋 陈经 撰顾命【周书】此篇虽凶事而死生之理始终之变古人制度纎悉周密莫不详见学者不可以凶事而略之生之有死达人视之以为夜旦之常盖人道之常然始终之义也自非学问之深者不足以语此此

  • 卷二十三·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十三    宋 黄伦 撰殷始咎周周人乗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郑氏曰西伯周文王也时国于岐封为雍州伯也国在西故曰西伯无垢曰始文王遵养韬晦殷人不以西伯为意纣日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二·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乙)三解释分二。初立科。二正解。(丙)今初】云何解释分。此有三种。所谓显示实义故。对治邪执故。分别修行正道相故。显示实义以除疑。对治邪执以去执。即是起信。分别修行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

  •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无著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  如此已说入因果胜相。云何应知入因果修差别。由十种菩萨地。何者为十。一欢喜地。二无垢地。三明焰地。四烧然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

  • 折疑论卷第一·佚名

    金台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述注(曲而断之谓折。犹豫不决之谓疑。评议难辨之谓论。此论因妙明子居山时有客特诣请问以决所疑。妙明子引三教微言以答之。遂成是录。故曰折疑)。叙问第一(叙者。叙其来因。问者问其所疑。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九·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偈识楞严传命或问命者何,出入暖与识,三者次第来,唯识乃始作,识动想缘生,出入息成就,暖气由息弥,此则四大具。所以十二因,钩锁成三世,劫流若恒沙,沙尽劫犹在。何乃诸众生,长迷不自悟?非独吾教然,三家原一尔:在儒曰知命

  • 金壁玄文·廖瑀

    宋代廖瑀撰,风水著作。

  • 虚堂和尚语录·智愚

    禅宗语录。宋妙源等编集。十卷。虚堂(1185—1269),法号智愚,号虚堂,禅宗临济宗大鉴下二十一世传人。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卷一包括妙源编《嘉兴府兴圣禅寺虚堂和尚语录》、可宣编《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无隐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