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毗陵陈居士问(四则)
问一:多闻熏习,可起信去粗所知,而于真能断一分所知,则于多闻之外,必另有方法,使心力强大,身心变换,方能别有境界。唯识之五重观,天台之一心三观,似乎是呆想的态度,呆久了可以入定。不知这种定,一、是否一定可以变换身心?二、是否决定可以发生依性境的慧么?
答一:以多闻熏习,引生如理作意修六度等为资粮位。证真切要者,乃在四加行位之四寻思观所引四如实智,由如实智入真见道,乃能真断一分所知。前此非去,皆是伏耳。
问二:禅宗参修之方法,可用唯识之理论解释之否?(按:唯识即谓之遣相观性)。复次、何以知禅宗之某种方法,为决定的、正准的、可靠的方法?
答二:禅宗方法,乃截此非量而得现量,高者入真见道,低者亦刹那暂伏所知耳。正确否、须师印证。
问三:依解起行,解有三论、唯识等,行则禅、密为佳。禅赖自,密兼赖他,禅宗直切所知而多赖机会,其功行是否有唐捐之虑?密宗易使人不放逸,修行精进,其功效是否仅能暂伏烦恼而于所知无大交涉?
答三:功不唐捐。现生不悟,亦熏为悟种,使他生易悟,如六祖闻经即悟等。密宗亦然,浅者暂伏二障,如夙具闻思慧根,兼得圣智为增上缘,亦能断障证真矣。问四:烦恼障种全是习气,所知障种,似不应称为习气;唯识论等中,亦有此种分别否?
答四:所知障种即名言习气、二取习气,故亦名习气,见成唯识论等。(见海刊十卷七期)
猜你喜欢 梵网经序·佚名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 佛说骂意经·佚名 初抵缅京向欢迎群众致词·太虚 杂阿毗昙心论 第十一卷·佚名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佚名 第一卷·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佚名 序·寒松智操 在西恭与甘地先生谈话·太虚 卷五·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一·延寿 雪峰真觉大师年谱·雪峰义存 对治品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