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文帝

  〖一〗

  文帝既以从子继高祖而立,宇文氏遣高祖之子昌归陈,文帝与侯安都毙之于江,帝之贪位安忍,其恶无所逃矣。所可重伤者,昌之愚而为狡夷投之死地以乱陈也。

  昌在关中,高祖屡请之,而宇文氏不遣,持重质以胁陈。高祖殂,乃亟遣之归,知其兄弟必争,则己乘之以收其利。萧纪争而得巴蜀,萧詧争而得江陵,其术两雠,复以试之建业,其情晓然易见,而何昌之不觉也!侯安都之戕贼行而昌死于道,丧一夫公子耳;宇文氏无一族之援,一使之逆,于己无损也。昌不死,而陈有奉之者,则必求援于己,卷土而奉藩,昌不能违,不复有陈矣。昌何利于此,而徒为宇文氏伥乎?昌不听而终老于关中,虽居异域,自以梁亡被虏,非投身幽谷如刘昶、萧宝寅之迷也。仲雍断发文身以全孝反而大周祚,则委贽于宇文氏,其又何伤?晋文公谢秦伯得国于斯之命,岂忘君晋哉?秦奉已以入,而己制于秦,惠公之所以见获于韩原,文公不屑为也。父死之谓何,而忍利其国,秦人之谋折矣,故晋以宁,而文公终以霸。天命在己,恶知其不为晋文,其不然也,以亡公子优游于南山、渭水之闲,可以全身而不贻祸于宗国,又何怨乎?

  或曰:“此仁者之事,非昌之所及也。”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出乎仁则入乎不仁;危其国,亡其身,不仁不可与言,而为人所颠倒,一闲而已。身死则为陈昌,国危则为萧詧,昌不仁而文帝、安都以不仁应之,昌先之矣。

  〖二〗

  国破君危,志士奋兴以图匡复,此决起一朝,无暇豫计其始终者也,豫计则不果矣。虽然,亦有不容不豫计者。乱一起而不知所届,事会之变,未可测矣,所可豫计者,己有其初心,道有其大常也。或死乎?或弗死乎?死有所为死,生有所为生,变虽生于始谋之外,而心自依乎其初,此之谓豫计。志不定,义不明,以义始,以乱终,利害乱其中,从违失其则,则为王琳而已矣。

  孙瑒之始,与琳俱起,本以萧詧引宇文攻元帝于江陵,急于入援,以拯元帝之危,而存梁之宗社;不及而江陵陷,元帝死,事虽不克,而为吾大雠者,宇文氏也。陈氏攀敬帝以之而又篡之,则其意计不及,忽然之变也,于是而琳志乱矣。外既偪而内复溃,琳乃首施两端,偏奉表于二夷,观望以拒陈,遂受高齐骠骑之命,终为异类矣。而瑒异是,宇文氏授瑒以刺史,瑒誓死以拒,守孤城而不降,使城陷而死焉,瑒得死所矣。乃陈兵至,周围解,兵力已疲,民情已释,旁徨四顾,故国已亡,而无可托足,乃集将佐而告之曰:吾与王公同奖梁室,勤亦至矣,时事如此,岂非天乎!”乃举州以降陈。非降也,不降而无所归也。救江陵拒宇文者,瑒之初心也;陈之篡,梁之亡,非瑒始计所及也。瑒非敬帝之臣,陈高有篡弑之逆,而敌怨不在后嗣,文帝非躬篡之主,不辱其身于加刃吾君之狡夷,瑒可以无死,而又为谁死邪?若此者,瑒不能豫计于先,而抗宇文以全郢城,则其素所立之志,终始初无异致,瑒何病哉?

  无他,王琳虽名为义,而图功徼幸之心胜,则遇变而不知所择;瑒义在心,而不仅以名,事虽不济,而义终不坠也。决死一旦,而挟功利以为心,物必败之,亦恶知变之所生而早计之哉?

  〖三〗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类之已败,则虽非贪人,相习于乱,大风之隧,当其隧者,无不靡也。贪人之所吹指成乎风,而类无不败,且不自知其为大恶,捐名义以成乎乱贼,而后人道绝矣。

  华歆、贾充、刘穆之、谢晦、沈约、褚渊、崔季、舒胥,贪人也,扶人为乱贼,居篡弑之功,而身受佐命之赏,弗足责也。王晞曰:“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烂熟耳。”高演报其翼戴之功,使为侍郎,苦辞不受,知贪人之不保令终,而静退以全身,非华歆辈之匹也。乃首倡逆谋,力为赞画,夜入帷幕,忘生蹈险,以夺高殷而弑之。唏不自为荣膴也,徒焦肺困心不恤族诛之祸,唯恐演之不成乎篡,何为者邪?功成而不受赏,安下位以终身,使移此心以尽诚于君父,而奖掖人于忠孝之途,则于诸葛公桑株八百、薄田十顷之节,又奚让焉?然而唏憯不畏疚,以为乱贼之腹心者,何也?篡夺之风,已成乎隧,当其隧者靡焉,习以为安,而不知其动摇之失据也。

  民彝泯矣!天理绝矣!百年之内,江东、河北视弑君父如猎麕鹿,篡国如掇蜩蝉,无有名此为贼而惊心动魄者。唏固曰:吾为其所应为,而不受佐命之赏,则道在是矣。悲哉!华歆辈之败人类,而人类无能更存也!上不引千秋之公义以自择所趋,习染时风以为固然,从后而观之,恶岂有瘳?而一曲之操,其能揜不赦之辜哉!

  〖四〗

  以乱人为可畏者,懦夫也;以乱人为不可畏者,妄人也。庄周氏自谓工于处乱人矣,一以为猛虎,一以为婴儿,一以为羿之彀中而不可避也,一以为大浸稽天而可不溺也。懦夫闻之,益丧其守;妄人闻之,益罹于凶;则唯失己,而谓轻重之在物也。

  虞寄侨处闽海,陈宝应连周迪、留异以作乱,寄著居士服,屏居东山寺,危言不屈,宝应纵火焚寺以胁之,威亦熯矣,而寄愈危,责责宝应也愈厉。如寄者,岂不戒心于乱人之锋刃,而任气以行邪?乃终岳立千仞而不以宝应之凶悖为疑,非妄以轻生、狎暴人而姑试也,求诸己者正而已矣。浸令不然,心非之,抑诡随之;私议之,而面讳之;亟于求去,而多方以避之;放言毁度,佯狂闵默以顺之;皆庄周所谓缘督之经也。而早为乱人之所测,祗以自辱而无补于祸难。妄之兴,懦之变也。夫君子正己而已矣,可为者奚惴而不为?可言者奚惮而不言?乱人虽逆,凋丧之天良未尽绝于梦寐,天可恃也;即不可恃,而死生有命,何所用吾术哉?是以知虞寄之可为君子矣。  欧阳纥反于广州,流寓人士,惶骇失措,而萧引恬然曰:“管幼安、袁曜响亦安坐耳,直己以行义,何忧惧乎?”寄近宝应而危,引远纥而安,寄直己之道行,引直己之志定,其归一也。反是,则韦思祖以畏葸为赫莲勃勃所恶而死,赵崇以轻薄为朱温所怒而死,崇呼槖驼为山驢王以诮温。刚柔无据而可,惟其处己者未正也。

  〖五〗  儒为君子者也,君子不可欺者也。儒而受欺于人,则不惟无补于世教,而其自立也,亦与欺为徒。因以欺人而自欺也。甚矣!养老之典,儒者重言之,不审于何以养也;则宇文邕胡孙而优俳,遂谓其可登箫韶之缀兆也!

  汉儒饰文而迷其本,于是桓荣,李躬受割牲躬馈之荣施。今且未知明帝之果可以养老,而荣、躬之果可为老更否邪?虽然,当东汉之初,天下可无捐瘠离散之苦,而荣与躬非从弑父与君之臣,犹可尸此而无大渐也。宇文氏日糜烂其民以与高齐、陈氏争,丁壮捐尸于中野,农人没命于輓运,父老孤气无告者不知几千万,而于谨以机诈倾危之士,左袒宇文护以弑其君,乃靦然东面登降,坐食于太学,掇拾陈言,如乐人之致语,遂施施然曰:此文王敦孝尊贤之道也。儒者荣之,称说于来今,为君子儒者其然乎?文王之养老,孟子言之备矣,非饰衣冠、陈尊俎、赞拜兴于伯夷、太公之前也。且其为伯夷、太公而后为国老,桓荣、李躬何足以称,而况于谨者,固伯夷所与言而视如涂炭者乎?  先王之政,纪于尚书,歌于雅颂,论定于孔、孟,王者之所宜取法,儒者之所宜讲习,无得而或欺,亦无得而自欺者也。语虽略,而推之也,建天地、考三王、质鬼神、俟后圣,无不在矣。汉儒之说,欲以崇道,而但侈其荣利,宾宾然,夫我则不暇也。临海王

  观于陈氏之代,抑不知当世之无才,何以至此极也!侯安都、周文育、程灵洗战而获,获而囚,囚而击以长锁,鼠窃而逃,仍为大将而不惭,其武人可知矣。刘师知、到仲举奉诏辅政,忌安成王之逼上,乃使殷不侫孤衔口敕人相府,麾王使退,内不令太后幼主知,外不与群臣谋,而不虑其拒命,五尺之童所不为者,身为托孤大臣,谋君国之安危而漫同儿戏,其为执政者,又可知矣。夫当世岂遂无才,而至此极者,何也?

  人主者,以臭味养贤,以精神感众者也。道以导之,德以得之,道德者,即其臭味;导之得之者,其精神也。陈高祖一偏禆之才耳,任之为大将而固不胜者也,而使为天子,其仅足以致拳勇无廉之武夫,文墨不害之文吏,非是臭味莫相亲,精神不相摄矣。偏求其时而无其人,仅一虞寄,而出为藩王之记室,天下之士,相帅以趋于偷,天生之,人主不成之,当世不尚之,何怪其不碌碌哉?故江东王气之将尽也,为之主者气先疲也。所知、所志、所好、所恶,不出于颎,则人胥奔走于颎中,夕阳之照,晨星之光,趋于尽而已矣。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志第五·天文五·脱脱
  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六【十二则】·岳珂
  第十一卷 水系·缪荃孙
  卷一百二十八·司马迁
  七八 翻译小说下·周作人
  八十三、时报怀旧记(下)·包天笑
  李崇矩传·脱脱
  王志坚传·张廷玉
  宋濂传·张廷玉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三·佚名
  卷一百三十二·雍正
  卷二十七 运历上·龙文彬
  卷五十七陆军一·冯煦
  赵天麟·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出 论心·李渔

    〖虞美人〗(旦上)闲来推遍红颜命,几个人侥幸?人生切忌貌如花,既已如花,遭遇岂能佳。〔忆秦娥〕腰太弱,春寒常怯罗衫薄。罗衫薄,稍增缣缕,又难胜却。休夸貌比夭桃灼,开时偏虑随风落。随风落,不情飞絮,引人无着。奴家王氏,小字又嫱,广

  • 卷508 ·佚名

    赵必象 和尹权宰见访韵 牛下高眠扣角歌,辔金裾翠重相过。 江湖十载知心少,风雨一庭愁思多。 君向青云腾骥足,我甘白发老渔蓑。 茅檐剪烛更酌酒,人世欢娱能几何。 赵必象 和张竹处韵钱陈匝峰之濂泉

  • 卷四百四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十四戴胜类七言古戴胜词         【唐】王 建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声声催我急种谷人家向田不归宿紫冠防防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可怜白鹭满緑池不如戴胜知天

  • 卷二百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三饮具类四言古樽铭          【汉】崔 骃惟岁之元朝防奉樽金罍牺象嘉礼具陈献酬交错万国咸欢樽铭          【汉】李 尤樽设在堂以俟俊乂三山共承雕琢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正月丁卯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上表称贺 是日立春顺天府官进春命司礼监官捧入 免宴赐节钱钞 建启箓迎恩典于大高玄殿至二十五日止停常封○

  •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读史记十表卷八·汪越

    南阳 汪越 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索曰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太史公曰匈奴絶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徴【索

  • 后秦姚苌传·李延寿

    姚苌字景茂,生于南安赤亭,是烧当族的后代。祖父姚柯迥,协助魏把姜维牵制在沓中,因功授予绥戎校尉、西羌都督。父亲弋仲,在晋永嘉之乱时,向东迁移到榆眉。刘曜任命弋仲为平西将军、平襄公。后来随石季龙迁到清河滠头。石勒(

  • 宇文融传·欧阳修

    宇文融是京兆府万年县人,是隋朝平昌县公宇文耺的第四代孙子。他祖父宇文节,精通法制命令,贞观年间任尚书右丞,谨慎干练能保持节操。江夏王李道宗因私事找他帮忙,他奏报了,唐太宗很高兴,赐给他绸缎两百匹,犒劳他说:“我现不任命

  • 顷襄王二十年·佚名

    【提要】 《战国策》不仅是口才与谋略宝典,而且也是外交宝典。古往今来的外交家们都从中吸收到无数智慧和经验,对于如何建立国际联盟、如何化解大国间危机、如何剖析和预测各个国家的利害和连锁反应等等外交知识和技能,

  • 小雅·鱼藻之什·佚名

    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觱沸槛泉,言采其

  • 洪范正论卷四·胡渭

    徳清胡渭撰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正义曰汝者箕子汝王也苏氏曰至而无余之谓极林氏曰自五行至五纪即圣人所以建皇极者非是于数者之外别有皇极吕氏曰锡者上下之通称如师锡帝曰禹

  • 商书·高宗肜日·佚名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

  • 道行经觉品第九·佚名

    须菩提问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於学中当有效验。天中天。当何以觉其难。佛语须菩提,心不乐喜者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心卒妄起者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若有雷电畏怖。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展转调戏。当觉知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集众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重游于洴沙王国道场树下成正觉处。复坐如故。昔始得佛光影甚明。今复放四十二光。光光皆有百万阿僧祇功德光为璎珞。严好佛身弥满法界。湛若虚空凝神照寂。乐常住性穷

  • 荔枝谱·蔡襄

    北宋蔡襄著。作者是闽人,又曾任福州、泉州知府,荔枝为当地名产,因而得以写成此谱。成书于嘉祐四年(1059)。七卷。分别记述荔枝品种、历史、产地、运销、食性、栽培技术、果实加工、贮藏等。是编为闽中荔枝而作,其一原

  • 明诗评·王世贞

    诗人传记与评论著作。明王世贞撰。该书四卷,前后各有自叙一篇,共收录明代诗人一百十八人,各人名下均列其小传及一段评语,亦有两人合一段评语者。卷一首列“李君梦阳”、“何君景明”、“李君攀龙”,其后自“徐博士祯

  • 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祇园,宝贤大夜叉王,献咒使贫苦之众生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