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平帝

  〖一〗

  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明年正月,益州贡白雉,群臣陈莽功德,号安汉公,天下即移于莽。以全盛无缺之天下,未浃岁而迁,何其速也!上有闇主而未即亡,故桓、灵相踵而不绝;下有权奸而未即亡,故曹操终于魏王;司马懿杀曹爽、夺魏权,历师、昭迄炎而始篡天下者,待一人以安危,而一人又待天下以兴废者也。唯至于天下之风俗波流簧鼓而不可遏,国家之势,乃如大隄之决,不终旦溃以无余。故莽之篡如是其速者,合天下奉之以篡,莽且不自意其能然,而早已然也。

  莽之初起,人即仰之矣;折于丁、傅,而讼之者满公车矣;元后拔之废置之中,而天下翕然戴之矣。固不知莽之何以得此于天下,而天下糜烂而无余,如疫疠之中人,无能免也。环四海以狂奔,氾滥滔天,而孰从挽之哉?夫失天下之人心者,成、哀之淫悖为之,而蛊天下之风俗者不在此。宣、元之季,士大夫以鄙夫之心,挟儒术以饰其贪顽。故莽自以为周公,则周公矣;自以为舜,则舜矣;周公矣,舜矣,无惑乎其相骛如狂而戴之也。

  当伪之初起也,匡衡、贡禹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兴明堂辟雍,仿周官饰学校于衰淫之世;孔光继起为伪之魁,而刘歆诸人鼓吹以播其淫响。而且经术之变,溢为五行灾祥之说;阳九百六之数,易姓受命之符,甘忠可虽死而言传,天下翕然信天命而废人事,乃至走传王母之筹而禁不能止。故莽可以白雉、黄龙、哀章铜匮惑天下,而愚民畏天以媚莽。则刘向实为之俑,而京房、李寻益导之以浸灌人心,使疾化于妖也。子曰:“无为小人儒。”儒而小人,则天下无君子;故龚胜、邴汉、梅福之贞,而无能以死卫社稷,非畏祸也,畏公议之以悖道违天加己也。小人而儒,则有所缘饰以无忌惮;故孔光诸奸,施施于明堂辟雍之上而不惭。莽之将授首于汉兵,且以孔子自拟,愚昧以为万世笑而不疑。传曰:“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古之圣人,绝地天通以立经世之大法,而后儒称天称鬼以疑天下,虽警世主以矫之使正,而人气迷于恍惚有无之中以自乱。即令上无闇主,下无奸邪,人免于饥寒死亡,而大乱必起。风俗淫,则祸眚生于不测,亦孰察其所自始哉?

  汉之伪儒,诡其文而昧其真,其淫于异端也,巫史也,其效亦既章章矣。近世小人之窍儒者,不淫于鬼而淫于释,释者,鬼之精者也。以良知为门庭,以无忌惮为蹊径,以堕廉恥、捐君亲为大公无我。故上鲜失德,下无权奸,而萍散波靡,不数月而奉宗社以贻人,较汉之亡为尤亟焉。小人无惮之儒,害风俗以陆沈天下,祸烈于蛇龙猛兽,而幸逸其诛。有心者,能勿伸斧钺于定论乎?

  〖二〗

  君子之道以经世者,唯小人之不可窍者而已;即不必允协于先王之常道而可以经世,亦唯小人之所不可窃者而已。君子经世之道,有质有文。其文者,情之已深,自然而昭其美者也。抑忠信已浃于天下,天佑而人顺之,固可以缘饰而增其华者也。是则皆质之余,而君子不恃之以为经世之本。于是而小人窃之,情隐而不可见,天命人心不能自显,则窃而效之,亦遂以为君子之道在于此而无惭。然则小人之所可窃者,非君子之尚,明矣。

  封建、井田、肉刑,三代久安长治,用此三者,然而小人无能窃也。何也?三者皆因天因人,以趣时而立本者也。千八百国各制其国,而汉之王侯仅食租税;五刑之属三千,而汉高约法三章;田亩之税十一,而汉文二十税一,复尽免之;小人无能窃也。何也?虽非君子之常道,然率其情而不恤其文,小人且恶其害已而不欲效也,非文也。七月之诗,劝农之事也,而王莽窃之,命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似矣。养生、送死、嫁娶、宫室、器服之有制,礼之等也,而王莽窃之,定制度吏民之品,似矣。若此类,君子之道盖有出于是者;而小人不损其欲,不劳其力,不妨其恶,持空文,立苛禁,一旦以君子之道自居而无难。则以此思之,君子经世之大猷不在此,明矣。何也?农桑者,小民所自劝也,非待法而驱也。制度者,士大夫遵焉,庶人所弗能喻,惟国无异政,家无殊俗,行之以自然耳,非一切之法限之不得而继之以刑者也。然而窃仿之而即似,虽不效而可以自欺,遂以施施于天下曰:吾既以行君子之道矣。故文者,先王不容已,而世有损益,初不使后世效之者也。承百王之敝,而仍有首出庶物之功名,乃能立高明阔远之崖宇,而小人望之如天之不可企及。无他,诚而已矣。诚则未有可窃者也。

  〖三〗

  天下相师于伪,不但伪以迹也,并其心亦移而诚于伪,故小人之诚,不如其无诚也。诚者,虚位也;知、仁、勇,实以行乎虚者也。故善言诚者,必曰诚仁、诚知、诚勇,而不但言诚。陵阳严诩,当王莽之世,以孝行为官,任颍川守,谓掾史为师友,有过不责,郡事大乱。王莽征为美俗使者,诩去郡时,据地而哭,谓已以柔征,必代以刚吏,哀颍川之士类必罹于法。此其呴沫之仁,盖亦非伪托其迹也。始于欲得人之欢心,而与人相暱,为之熟,习之久,流于輭媚者浸淫已深而不自觉。盖习于莽之伪俗,日蒸月变,其羞恶是非之心,迷复而不返。乃试思其泣也,涕泪何从而陨?则诘之以伪,而诩不服;欲谓之非伪,而诩其能自信乎?

  呜呼!伪以迹,而公论自伸于迹露之日;伪以诚,而举天下以如狂,莫有能自信其哀乐喜怒者,于是而天理、民彝澌灭尽矣。故天下数万蚩蚩之众,奔走以讼莽称莽而翕然不异,夫岂尽无其情而俱为利诱威胁哉?伪中于心肾肺肠,则且有前刀锯、后鼎镬而不恤者。蔡邕之欢董卓,姚崇之泣武瞾,发于中而不能自已。甚哉,诚于伪之害人心,膏肓之病,非药石之所能攻也。

  〖四〗  陈涉、吴广败死而后胡亥亡;刘崇、翟义、刘快败死而后王莽亡;杨玄感败死而后杨广亡;徐寿辉、韩山童败死而后蒙古亡;犯天下之险以首事,未有不先自败者也。乱人不恤其死亡,贞士知死亡而不畏,其死亡也,乃暴君篡主相灭之先征也,先死以殉之可矣。胜、广、玄感、寿辉、山童,皆挟徼幸之心以求逞其志,非其能犯难以死争天下者也;天将亡秦、隋、蒙古而适承其动机也。二刘、翟义不忍国雠,而奋不顾身,以与逆贼争存亡之命,非天也,其志然也;而义尤烈矣。义知事不成而忘其死,智不逮子房而勇倍之矣。

  当莽之篡,天下如狂而奔赴之,孔光、刘歆之徒,援经术以导谀,上天之神,虞舜之圣,周公之忠,且为群不逞所诬而不能白。义正名其贼、以号召天下于魔魅之中,故南阳诸刘一起,而莽之首早陨于渐臺。然则胜、广、玄感、山童、寿辉者,天贸其死以亡秦、隋;而义也、崇也、快也,自输其肝脑以拯天之衰而伸莽之诛者也。不走而死,义尤烈哉!

猜你喜欢
  皇后纪第十·范晔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内篇 世家第五·刘知几
  第五回 合浦还珠三军奏凯 穹庐返幕各族投诚·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崇祯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九二四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佚名
  六八○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遵旨查核省志及府州县志书情形折·佚名
  绎史卷九十九·马骕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司马迁
  十国春秋卷八十五·吴任臣
  王建传·欧阳修
  耶律海思传·脱脱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附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五·袁枚

      如皋汪楚白之子为霖,字春田,家故富饶,而性爱风雅。作部郎时,曾随驾射箭,得中二枝;上喜,赐以花翎。出守思恩府。平生喜读余诗,有“先生宗白我推袁,万古心香共此源”之句。《登独秀峰》云:“拔地超天起一峰,当空高插碧芙蓉。绝

  • 第二折·佚名

    (曹操同许褚领卒子上)(曹操云)官封九锡位三公,玉带金鱼禄万钟。日服鸩酒千条计,夜卧丸枕有谁同?某姓曹,名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也。幼习韬略遁甲之书,曾为行军参谋之职。因某累建奇功,自破吕布之后,加某为大汉左丞相之职。颇奈

  • 参寥子诗集卷十一·道潜

    宋 释道潜 撰寄王晋卿都尉主第耽耽冠北城位居侯伯固尊荣肯将踏月趋朝脚来伴穿云渡水行池上红渠应渐老山中紫笋尚抽萌嵩阳迤逦川原胜闻说他时卜钓耕与田承君宗丞话旧赤日下西谷松门敛余晖萧萧征马鸣客子来者谁故人田

  • 唐诗镜卷四十四·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四十四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十六 白居易【三】 五言律诗 和春深 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马为中路鸟妓作後庭花罗弦駈论队金银用断车眼前何所苦唯苦日西斜 【三四说春真好】 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

  • ●霓裳续谱跋·王廷绍

    大块之气,噫而为风,阴阳之气薄而成雷,山水之音,激而为瀑布,松涛泻壑,鸟语呼花,天上龙吟,云中鹤唳,其两大自然之声乎,学士濡毫,文人染翰,野夫游女,信口讴吟,情文虽所不类,而自然之感发则一也,余雅好声歌,苦不能择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今凡耳

  •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欧阳修

    李揆,字端卿,系出陇西,为冠族,去客荥阳。祖玄道,为文学馆学士。父成裕,秘书监。揆性警敏,善文章。开元末,擢进士第,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试中书,迁右拾遗,再转起居郎,知宗子表疏,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扈狩剑南,拜中书舍人。乾元二年,宗室

  •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赵尔巽

      ◎选举一   古者取士之法,莫备于成周,而得人之盛,亦以成周为最。自唐以后,废选举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

  •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徐乾学

    宋纪五【起彊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洛十二月凡三年】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徳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干徳五年春正月庚寅朔御乾元殿受朝升节度使班在龙墀内金吾将军上故事节度使不带平章事者皆位在卿监下于是特改焉 诏以时

  • 灾异纪·张瀚

    《唐.五行志》曰:“万物盈天地间,不过曰水、火、金、木、土,其用于人也,藉之以生,阙一不可,是以圣王重焉。然是五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方,在人为五事。总其精气之用,谓之五行。故为灾异之说者,举天地万物,无大无小皆推类附之,至详

  • 一四三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二分《荟要》详校情形片·佚名

    一四三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二分《荟要》详校情形片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臣等遵旨询问纪昀。据称:摛藻堂、味腴书室《荟要》二分,于乾隆五十五年奉旨交南书房翰林分股详校,我亦奉旨匀摊一股。于时摛藻堂之书尚

  • 序·曹履泰

    ●倪序马棱谓虞诩曰:君儒者,当谟谋庙堂,乃在朝歌,吾甚危之。斯言诚不识诩,亦岂为能知儒者乎?苟为儒者,必明吏术;明吏术,则必办贼。尹铎只自任不为茧丝耳,不知其能灭智氏,以为民爱不叛,固然。然自其二年之前,而已知有沈城之事,铜出其

  •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司马穰苴的单传。全文围绕着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这条纲,写他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治军史实,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收复失地的功效,活画出

  • 王聈传·欧阳修

    王..,沧州景城人,后来迁居洛阳。父亲名行果,曾任长安县尉,颇有名气。王..年幼丧父,爱好学习。祖父王有方认为他是优异人才,说:“这个小家伙会让我们王家兴旺。”他成年后豪迈开朗,不愿干收收藏藏的事。参加明经科考试被录取,起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六·唐慧琳

        翻译沙门慧琳撰  底哩三昧耶经二卷  陀罗尼毗奈耶经一卷  苏悉地集经二十卷(未音)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掬呬耶亶怛啰经三卷  真言要集四卷(未音)  大毗卢遮那念诵法七卷(亦名大日经)  遍

  • 敦煌译本·佚名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燉煌出 . ])西京大兴善寺石璧上录出慈恩和尚奉 诏述序梵本般若多心经者,大唐三藏之所译也。三藏志游天竺,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道场内。遇一僧有疾,询问行止。因话所之,乃难叹法师曰:&ldq

  •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智顗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斯论。答曰。如所问言。佛经无量论亦甚多。是事共知。但

  • 会稽掇英总集·孔延之

    诗文总集。北宋孔延之编。20卷。延之因会稽(今浙江绍兴)山川文物闻名古今,而前人记录赋咏多所散佚,乃于熙宁四年(1071)知越州时,发动吏卒,自典籍至于碑片及石刻,靡不勤访博采。次年五月书成,收录自汉迄宋铭志歌咏凡805篇,前1

  • 来斋金石考·林侗

    三卷 清林侗撰。林侗,字同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喜好搜集金石,曾游长安,于淳化山中得汉甘泉宫瓦;又携带拓工,在唐昭陵等陪葬地,拓得唐李靓等人的碑刻十六块。本书所著录,都系其所自见者,计夏商周六碑,秦汉十九碑,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