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后主

  〖一〗

  大臣不言,而疏远之小臣谏,其国必亡。小臣者,权不足以相正,情不足以相接,聚而有言,言之婉,则置之若无,言之激,则必逢其怒,大臣虽营救而不能免,能免矣,且以免为幸,而言为徒设,况大臣之媢忌以相排也乎?大臣者,苟非穷凶极悖之主,不能轻杀也,故言可激也;苟非菽麦不办之主,从容乘牖以人,故言可婉也,大臣秉正于上,而小臣亦恃之以敢言,然后可切言之,以曲成大臣之婉论,交相须也,而所情者终大臣也。大臣不言,小臣乃起而有言,触昏昏者之怒,以益其恶,未有不亡矣。

  夫大臣既导君以必亡矣,则为小臣者将何如而可哉?去而已矣。陈后主国垂危而纵欲以败度,傅縡、章华危言而见杀,陈之亡,迟之十年而犹晚,而二子者,亦舍身饲虎之仁,君子所弗尚也。春秋书陈杀其大夫泄冶,说经者谓“洩冶失语默之节,不如高哀之全身”,非也。微者名姓不登于春秋,曰杀其大夫而著其名,洩治贵大夫也,谏而死,允矣,高哀名姓登于史策,亦贵大夫也,而去之,失臣节矣。縡与华非泄冶比也,胡为其以身试醒人之暴怒邪?其情忿,其言讦,唯恐刃之不加于项,而无救于陈之亡,何为也哉,

  诚不忍故国之沦没,而耻为隋屈,山之涯、水之涘,庸讵无洁身之所,而必于刑人之市私置此父母之遗体乎?于是而江总之邪益成;于是而施文庆、沈客卿之势益张;于是而盈廷之口益箝;于是而隋人问罪之名益正。故陈必亡者也,杀二子而更速也。羸瘵者浮火方张,投以栀芩而毙逾速,二子之以自处而处人之宗社,无一可者也。

  〖二〗

  名教之于人甚矣!国虽破,君虽降,而下犹以降为耻,不能死而不以死为忧,行其志以免于惭,名教未亡于心也。

  陈亡,袁宪侍后主而不忍去;许善心奉使未返,而衰服以临;周罗大临三日,而后放兵散仗;陈叔慎置酒长欢,而谢基伏而流涕;任环劝王勇求陈后立之,不听而弃官以隐;于仗节死义未能决也,而皆有可劝者焉。慕容、姚、苻、高氏之灭,未有此也,其或拥兵而起,则皆挟雄心以徼利者尔。晋南渡而衣冠移于江左,贤不肖之不齐,而风范廉隅养其耻心者,非暴君篡主之能销铄也。诸子之不死,隋不杀之耳,皆无自免于死之道也;无求免于死之道而不死,不死不足以为其节累。且陈氏之为君微矣,其得国也不以义,非有不可解君臣之分也;所不忍亡者,永嘉以来,中原士大夫之故国,先代仅存之文物,不忍沦没于一旦也。虽然,陈不能守,而隋得之,固愈于五胡之种多矣。诸子者,视家铉翁、谢枋得而尤可不死,然而毅然以名教自尽也,不尤贤乎!

猜你喜欢
  载记第四 石勒上·房玄龄
  卷五·佚名
  ●卷二十六·陶宗仪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五·乾隆
  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七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三·徐紘
  附录·于慎行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佚名
  刘仁轨传·欧阳修
  卷三十·阿桂
  卷五十七·纪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王实甫

    (夫人上,云)谁想张生上负了俺家。去上尚书家敏女婿去。今日不负老相公遗言,还招郑恒为婿。今日好个日子,过门者,准备下筵席,郑恒敢待来也。(末上,云)小官奉圣旨,正授河中府尹;今日衣锦还乡,小姐的金冠霞帔都将着,若见呵。双手索

  • 陵阳诗钞·吴之振

    韩驹利济桥亭诗【朝奉郎张公,得其先父遗碑。以附家集。从诸公索诗,予为作此。】大夫官业世所惊,老觉轩冕非真荣。斯文自属吾党事,正恐无路逃虚名。生犹不见皇甫谧,死岂肯投刘禹锡。茂陵一幅入汉宫,世间共怪无遗帙。哀哉若人

  • 提要·李辕

    臣等谨案草阁集六巻拾遗一巻明李昱撰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人南雍志作临安人葢钱塘左宋临安地偶署前代地名非明之临安也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昱元季避地永康东阳间馆于胡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什最多此集乃昱没后伯宏

  • 卷三·贡奎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集卷三(元)贡奎 撰汉劒歌【为吴闲闲作】古劒粼粼一泓水高堂脱鞘神光起何年失势竟飞来风雨灵雌泣渊底自从掌握归仙人勾连铁鎻羁烟尘山石裂开鸣碧玉土华蚀尽浮苍鳞天官下勑百灵守呼吸云雷任駈走或云其

  • ●卷一百七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七。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四月。   诏遣使诣建康府佛寺为太上皇帝祈福。   刘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张浚屡荐兼文武两器真在将才至是行在平江府会侍卫马军司解潜与沿边制置

  • ●卷二十三·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十三。   起宣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乙未,尽十二月九日丙午。   二十八日乙未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陷蓟州执奉使贺允中锁之副使武汉英髡而(删此二字)降之(删此字)。   《北征纪实》曰:本朝与辽人文移皆在

  • 东都事略卷五十·王称

    列传三十三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人也其父谏明经及第至右补阙换崇仪使利用少有志节读书略通大义以谏遗恩授殿前承防转右班殿直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景徳初契丹南牧真宗用宰相冦准计亲御六军度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挞览契丹

  •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夏。四月。乙酉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海金行礼。  ○上自南苑、回驻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江南苏松水师总兵官胡骏、以病乞休。允之。  ○丁亥。福建巡抚陈瑸题、惠

  • 万国钦传·张廷玉

    万国钦,字二愚,新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婺源知县。征召为御史。言事慷慨,不回避权贵。十八年弹劾吏部尚书杨巍,被责备。居住乡里的尚书董份是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的座主,嘱咐浙江巡按御史上奏请求问候。万国钦说

  • 陈九畴传·张廷玉

    陈九畴,字禹学,曹州人。风流倜傥,多有权谋韬略。自从作为诸生,就练习武事。弘治十五年(1502)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有重罪囚徒越狱,无人敢捉,陈九畴手执长矛追赶并抓到犯人,于是以武健出名。正德初年,他审查囚犯记录于南畿

  •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六世职表十九正白旗蒙古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 卷六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七土田志六土田规制屯户规制【谨案雍正二年以内务府余地并八旗入官地亩於覇州等处拨旗人首户试行井田故旧志立井田一目乾隆元年已停止井田改为屯

  • 卷一百十七·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七   宋 卫湜 撰经解第二十六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解经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此於别录属通论皇氏曰解者分析之名此篇分析六经体教不同故云经解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录入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元晓

    释元晓选将申两卷经旨。略开四门分别。初述教之大意。次简经之宗致。三者举人分别。四者就文解释。言大意者。然夫众生心性融通无碍。泰若虚空。湛犹巨海。若虚空故其体平等无别相而可得。何有净秽之处。犹巨海故其性

  • 卷第二十四·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四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应化圣贤 千岁宝掌和尚 中印度人也。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受质。左手握拳。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常不

  • 还丹歌诀·元阳子

    还丹歌诀,原题「元阳子集」。元阳子似为晚唐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还丹诀二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诸家还丹歌诀之选辑。上卷辑录《古神仙身事歌》、《吴真君歌》、《真

  • 杂病心法要诀·吴谦

    内科著作。5卷。清吴谦(六吉)等撰,刊于乾隆七年(1742年)。本书即《医宗金鉴》卷39~43。重点论述内科杂病的证治,包括中风、虚劳、黄疸、喘咳、痢疾、疟疾等40余种常见病证。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并加注释予以说明、补充

  • 定庵诗话·由云龙

    诗话著作。近人由云龙撰。由云龙,字夔举,号定庵,姚安(今属云南)人。清季举人。有《定庵诗存》四卷。其人少志科举,攻帖括,于声诗殊少措意。及长,虽偶有佳章,终不能工。《定庵诗话》二卷,《续编》二卷,泛论古今诗派沿革变迁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