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末 叙论一

  论之不及正统者,何也?曰:正统之说,不知其所自昉也。自汉之亡,曹氏、司马氏乘之以窃天下。而为之名曰禅。于是为之说曰:“必有所承以为统,而后可以为天子。”义不相授受,而强相缀系以揜篡夺之迹;抑假邹衍五德之邪说与刘歆历家之绪论,文其诐辞;要岂事理之实然哉?

  统之为言,合而并之之谓也,因而续之之谓也。而天下之不合与不续也多矣!盖尝上推数千年中国之治乱以迄于今,凡三变矣。当其未变,固不知后之变也奚若,虽圣人弗能知也。商、周以上,有不可考者。而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日无共主焉。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至战国而彊秦、六国交相为从衡,赧王朝秦,而天下并无共主之号,岂复有所谓统哉?此一合一离之始也。汉亡,而蜀汉、魏、吴三分;晋东渡,而十六国与拓拔、高氏、宇文裂土以自帝;唐亡,而汴、晋、江南、吴越、蜀、粤、楚、闽、荆南、河东各帝制以自崇。士其土,民其民,或迹示臣属而终不相维系也,无所统也。六国离,而秦苟合以及汉;三国离,而晋乍合之,非固合也。五胡起,南北离,而隋苟合之以及唐;五代离,而宋乃合之。此一合离之局一变也。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则当其治也,则中国有共主;当其乱也,中国并无一隅分据之主。盖所谓统者绝而不续,此又一变也。夫统者,合而不离、续而不绝之谓也。离矣,而恶乎统之?绝矣,而固不相承以为统。崛起以一中夏者,奚用承彼不连之系乎?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当其治,无不正者以相干,而何有于正?当其乱,既不正矣,而又孰为正?有离,有绝,固无统也,而又何正不正邪?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惟为其臣子者,必私其君父,则宗社已亡,而必不忍戴异姓异族以为君。若夫立乎百世以后,持百世以上大公之论,则五帝、三王之大德,大命已改,不能强系之以存。故杞不足以延夏,宋不足以延商。夫岂忘禹、汤之大泽哉?非五子不能为夏而歌雒汭,非箕子不能为商而吟麦季也。故昭烈亦自君其国于蜀,可为汉之余裔;而拟诸光武,为九州兆姓之大君,不亦诬乎?充其义类,将欲使汉至今存而后快,则又何以处三王之明德,降苗裔于编氓邪?

  蜀汉正矣,已亡而统在晋。晋自篡魏,岂承汉而兴者?唐承隋,而隋抑何承?承之陈,则隋不因滅陈而始为君;承之宇文氏,则天下之大防已乱,何统之足云乎?无所承,无所统,正不正存乎其人而已矣。正不正,人也;一治一乱,天也;犹日之有画夜,月之有朔、弦、望、晦也。非其臣子以德之顺逆定天命之去留;而詹詹然为已亡无道之国延消谢之运,何为者邪?宋亡而天下无统,又奚说焉?

  近世有李槃者,以宇文氏所臣属之萧归,为篡弑之萧衍延苟全之祀,而使之统陈。沙陀夷族之朱邪存勗,不知所出之徐知诰,冒李唐之宗,而使之统分据之天下。父子君臣之伦大紊,而自矜为义,有识者一吷而已。若邹衍五德之说,尤妖妄而不经,君子辟之,断断如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志第十四·礼六·脱脱
  卷二十四·魏三·佚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李心传
  卷五·连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七·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杨士奇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九·朱国祯
  第二章 徽商资本的来源和积累·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纪昀
  六五一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查出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下·袁枢
  一三六 西山养病·周作人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丁传靖
  卷一百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三出 秘议·汤显祖

    【绕池游】〔净上〕芙蓉冠帔,短发难簪系。一炉香鸣钟叩齿。〔诉衷情〕 “风微台殿响笙簧。空翠冷霓裳。池畔藕花深处,清切夜闻香。人易老,事多妨, 梦难长。一

  • 卷三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王尚书遗稿王应麟字伯厚鄞人九嵗通六经父性严急每授题设巍坐命坐堂下刻烛以俟少缓辄诃谴之由是为文益敏捷淳祐元年举进士时年十九从王埜受学初调西

  • 卷中·王冕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竹斋集  钦定四库全书竹斋集卷中       明 王冕 撰五言律次申屠子廸韵荒城余古堞登眺喜新晴日淡山容静秋高海气清孤鸢随鹤下饥兕近人行感物添惆怅谁能会此情二东南岩壑窅游子欲

  • 卷一百·毕沅

      ◎宋纪一百 ∷起强圉协洽九月,尽十二月,凡四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九月,戊子朔,诏:“诸军团结五人为伍等指挥并罢。”   己丑,建州军乱。   先是调建卒

  • 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创兴后魏 慕容垂讨灭丁零·蔡东藩

      却说姚苌既破大界营,诸将欲乘胜击登,苌摇首道:“登众尚盛,未可轻视,不如回军为是。”乃驱掠男女五万余口,仍归安定。登闻大界营失陷,妻子覆没,悲悔的了不得,经将佐从旁劝慰,乃退回胡空堡,收合余众,暂图休养,两秦始罢战半年。

  • 挞虏纪事·高拱

    国家九边皆邻虏在宣大山西则有俺荅诸部在陜西三边则有吉能诸部在蓟辽则有土蛮诸部西驰东骛扰我强场迄无宁岁辛未俺荅率老把都儿黄吉台暨吉能等稽颡称臣纳贡于是七镇咸宁独土蛮獗强犹昔建州诸夷与之声势相倚时为边患惟

  • 班马异同卷二十三·倪思

    匈奴列传第五十史记一百十匈奴传上第六十四汉书九十四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允荤薫粥居于北蛮邉随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竒畜则橐駞佗驴骡駃騠騊駼驒騱奚逐水草迁徙毋无城郭常

  • 钦定兰州纪略卷一·阿桂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辛丑陜甘总督勒尔谨奏言据兰州府循化同知洪彬禀报防属撒拉尔囘人苏四十三等因争立新教将旧教囘人杀伤数名【臣】随委兰州府知府杨士玑河州协副将新柱前往查办三月二十日午刻据杨士玑禀报新柱

  • 尽心(尽,从聿从火从皿)·方以智

    天何以生烧人乎?生而累,累而死,不如不生;而必生而烧之,故怜之曰可怜生。请怜而烛之。以死烧生,生本不生。当知生所以烧,烧所以生;何以有生?何以生心?其始生魄,其阳曰魂。气生血肉而有清浊,气息心灵而有性情。本一气耳,缘气生“生”

  • 论语纂笺卷一·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徳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説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

  • 不苟论第四 当赏·吕不韦

    当赏原文:四曰: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

  • 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内空清净。内空清净故法定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内空清净。若法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

  •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二论曰。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憙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分之九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七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乘乘在道行。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犯梵行,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乘乘而行,如淫女贼女

  • 卷第十五·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五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五世(临济十一世杨岐四世) 天宁佛果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卷下) 临安府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 宣城人。族奚氏。夙有英气。年十三。试入乡校。一日。偶

  • 勿庵历算书记·梅文鼎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昌言·仲长统

    全名为《仲长子昌言》。东汉仲长统著。“昌言”即为“当言”。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统每论说古今及世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34篇,十余万言。”但大部分已经佚失,只有十之一二保存下来,《后汉书》

  • 石仓历代诗选·曹学佺

    诗总集。明曹学佺(1574—1647)辑。五百○六卷。学佺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万历进士。曾官广西参议、礼部尚书。因著《野史纪略》被削籍。明亡,入山投缳死。有《易经通论》、《舆地名胜志》、《蜀中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