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史

纪传体史书。清代明史馆纂修。署名张廷玉撰,三百三十二卷。创修于顺治二年(1645),再修于康熙四年(1665),无进展;重修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徐文元为监修,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及万斯同等人编撰,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加,用力最多。历时二十年,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编成《明史稿》四百六十卷。后被王鸿绪删为三百十卷,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定稿。至雍正元年(1723)又对王稿进行删改,由张廷玉主编,雍正十三年(1735)最后定本,乾隆四年(1739)刊行。本书共经四次修改,历时整90年,是官修正史中费时最长的一部。记叙范围上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共276年的史事。多取材于《明实录》、档案、文集、奏议、志书、邸报、私史等。资料可靠,取材广泛,编订严谨,考证较精,文字简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研究明史的基本资料。尤其是《土司传》、《外国传》、《西域传》等史料,十分珍贵。本书最大缺点是凡不利于清统治的史事均被删除。有武英殿原刻本,1974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明史》全部章节目录

(1)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
(2)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二
(3)卷三·本纪第三·太祖三
(4)卷四·本纪第四·恭闵帝
(5)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
(6)卷六·本纪第六·成祖二
(7)卷七·本纪第七·成祖三
(8)卷八·本纪第八·仁宗
(9)卷九·本纪第九·宣宗
(10)卷十·本纪第十·英宗前纪
(11)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
(12)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英宗后纪
(13)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宪宗一
(14)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宪宗二
(15)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孝宗
(16)卷十六·本纪第十六·武宗
(17)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
(18)卷十八·本纪第十八·世宗二
(19)卷十九·本纪第十九·穆宗
(20)卷二十·本纪第二十·神宗一
(21)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神宗二
(22)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熹宗
(23)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
(24)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
(25)卷二十五·志第一·天文一
(26)卷二十六·志第二·天文二
(27)卷二十七·志第三·天文三
(28)卷二十八·志第四·五行一
(29)卷二十九·志第五·五行二
(30)卷三十·志第六·五行三
(31)卷三十一·志第七·历一
(32)卷三十二·志第八·历二
(33)卷三十三·志第九·历三
(34)卷三十四·志第十·历四
(35)卷三十五·志第十一·历五
(36)卷三十六·志第十二·历六
(37)卷三十七·志第十三·历七
(38)卷三十八·志第十四·历八
(39)卷三十九·志第十五·历九
(40)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
(41)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
(42)卷四十二·志第十八·地理三
(43)卷四十三·志第十九·地理四
(44)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地理五
(45)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一·地理六
(46)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
(47)卷四十七·志第二十三·礼一
(48)卷四十八·志第二十四·礼二
(49)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五·礼三
(50)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礼四
(51)卷五十一·志第二十七·礼五
(52)卷五十二·志第二十八·礼六
(53)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九·礼七
(54)卷五十四·志第三十·礼八
(55)卷五十五·志第三十一·礼九
(56)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礼十
(57)卷五十七·志第三十三·礼十一
(58)卷五十八·志第三十四·礼十二
(59)卷五十九·志第三十五·礼十三
(60)卷六十·志第三十六·礼十四
(61)卷六十一·志第三十七·乐一
(62)卷六十二·志第三十八·乐二
(63)卷六十三·志第三十九·乐三
(64)卷六十四·志第四十·仪卫
(65)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舆服一
(66)卷六十六·志第四十二·舆服二
(67)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舆服三
(68)卷六十八·志第四十四·舆服四
(69)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
(70)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选举二
(71)卷七十一·志第四十七·选举三
(72)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职官一
(73)卷七十三·志第四十九·职官二
(74)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职官三
(75)卷七十五·志第五十一·职官四
(76)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
(77)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食货一
(78)卷七十八·志第五十四·食货二
(79)卷七十九·志第五十五·食货三
(80)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
(81)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货五
(82)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货六
(83)卷八十三·志第五十九·河渠一
(84)卷八十四·志第六十·河渠二
(85)卷八十五·志第六十一·河渠三
(86)卷八十六·志第六十二·河渠四
(87)卷八十七·志第六十三·河渠五
(88)卷八十八·志第六十四·河渠六
(89)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
(90)卷九十·志第六十六·兵二卫所
(91)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兵三
(92)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
(93)卷九十三·志第六十九·刑法一
(94)卷九十四·志第七十·刑法二
(95)卷九十五·志第七十一·刑法三
(96)卷九十六·志第七十二·艺文一
(97)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艺文二
(98)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艺文三
(99)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艺文四
(100)卷一百·表第一·诸王世表一
(101)卷一百一·表第二·诸王世表二
(102)卷一百二·表第三·诸王世表三
(103)卷一百三·表第四·诸王世表四
(104)卷一百四·表第五·诸王世表五
(105)卷一百五·表第六·功臣世表一
(106)卷一百六·表第七·功臣世表二
(107)卷一百七·表第八·功臣世表三
(108)卷一百八·表第九·外戚恩泽侯表
(109)卷一百九·表第十·宰辅年表一
(110)卷一百十·表第十一·宰辅年表二
(111)卷一百十一·表第十二·七卿年表一
(112)卷一百十二·表第十三·七卿年表二
(113)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
(114)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二
(115)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116)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诸王
(117)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诸王二
(118)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
(119)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诸王四
(120)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诸王五
(121)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122)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
(123)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
(124)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125)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126)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127)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128)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129)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130)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131)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
(132)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133)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
(134)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
(135)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
(136)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137)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
(138)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
(139)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140)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八
(141)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142)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143)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
(144)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145)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
(146)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
(147)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148)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149)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
(150)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三十八
(151)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
(152)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
(153)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
(154)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155)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
(156)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157)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158)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
(159)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160)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161)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162)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
(163)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
(164)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
(165)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
(166)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
(167)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
(168)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169)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
(170)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八
(171)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172)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173)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
(174)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
(175)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
(176)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177)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
(178)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
(179)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七
(180)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
(181)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182)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七十
(183)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
(184)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
(185)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三
(186)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87)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七十五
(188)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六
(189)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七
(190)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191)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
(192)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
(193)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
(194)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
(195)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
(196)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
(197)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
(198)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
(199)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200)卷二百·列传第八十八
(201)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九
(202)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
(203)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一
(204)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二
(205)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三
(206)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四
(207)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五
(208)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六
(209)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
(210)卷二百十·列传第九十八
(211)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
(212)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
(213)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214)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二
(215)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三
(216)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四
(217)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五
(218)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
(219)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七
(220)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
(221)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九
(222)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
(223)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
(224)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二
(225)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十三
(226)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十四
(227)卷二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十五
(228)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十六
(229)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七
(230)卷二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十八
(231)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九
(232)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
(233)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234)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235)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236)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237)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238)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二十六
(239)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240)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241)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242)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
(243)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244)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245)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246)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247)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248)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249)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250)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251)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252)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
(253)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254)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255)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256)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257)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258)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259)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260)卷二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261)卷二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九
(262)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
(263)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264)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265)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266)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267)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五
(268)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269)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270)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271)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272)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六十
(273)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274)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275)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276)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277)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五
(278)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279)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280)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一百六十八
(281)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282)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
(283)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
(284)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二·儒林三
(285)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
(286)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287)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
(288)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
(289)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一
(290)卷二百九十·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忠义二
(291)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忠义三
(292)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忠义四
(293)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忠义五
(294)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忠义六
(295)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忠义七
(296)卷二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孝义
(297)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孝义二
(298)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隐逸
(299)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300)卷三百·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
(301)卷三百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九·列女一
(302)卷三百二·列传第一百九十·列女二
(303)卷三百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
(304)卷三百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305)卷三百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
(306)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
(307)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
(308)卷三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
(309)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
(310)卷三百十·列传第一百九十八·土司
(311)卷三百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
(312)卷三百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川土司二
(313)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云南土司
(314)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二百二·云南土司二
(315)卷三百十五·列传第二百三·云南土司三
(316)卷三百十六·列传第二百四·贵州土司
(317)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
(318)卷三百十八·列传第二百六·广西土司二
(319)卷三百十九·列传第二百七·广西土司三
(320)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二百八·外国一
(321)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二百九·外国二
(322)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二百十·外国三
(323)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
(324)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二百十二·外国五
(325)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二百十三·外国六
(326)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十四·外国七
(327)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二百十五·外国八鞑靼
(328)卷三百二十八·列传第二百十六·外国九瓦剌
(329)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一
(330)卷三百三十·列传第二百十八·西域二西番诸卫
(331)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三
(332)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西域四
(333)附录

猜你喜欢
  梁书·姚思廉
  新语·陆贾
  华阳国志·常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
  翰苑遗事·洪遵
  汝南遗事·王鹗
  扬州画舫录·李斗
  四友斋丛说·何良俊
  庚子国变记·李希圣
  江苏省通志稿礼俗志·缪荃孙
  满洲老档秘录·金梁
  乌台诗案·朋九万
  荷牐丛谈·林时对
  管子传·梁启超
  通制条格·拜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赵翼

      ○杜少陵诗  杜少陵一生穷愁,以诗度日,其所作必不止今所传古体三百九十首,近体一千六首而已。使一无散失,後人自可即诗以考其生平。惜乎遗落过半!韩昌黎所谓"平生千万篇,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此在唐时

  • 第二十八出 穷追·李渔

    〖鹊桥仙〗(生戎服,引众上)兵行秋肃,政敷春暖,在在民归贼窜。三军惜命又能拚,只为俺操纵处恩威相半。爱民最忌说从戎,一将家成万户空。不到摧锋休挟矢,恐遗闲镞扰惊鸿。下官奉旨出都,励兵剿贼,时光未及一载,足迹已遍四方。上赖圣

  • 卖乐谱·刘半农

    巴黎道上卖乐谱,一老龙钟八十许。 额襞丝丝刻苦辛,白须点滴湿泪雨。 喉枯气呃欲有言,哑哑格格不成语。 高持乐谱向行人,行人纷忙自来去。 我思巴黎十万知音人,谁将此老声音传入谱?一九二一,九,五,巴黎

  • 安邑坊女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安邑坊女,生平不详。 幽恨诗 安邑坊女 卜得上峡日, 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 肠断木兰歌。 安邑坊女诗鉴赏 杨慎认为:“诗盛于唐 ,其作者往往托于传奇小 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故其诗大有绝妙古今一字千金者 。”

  • 第三十二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蔡东藩

      却说章帝在位十三年,已经改元三次,承袭祖考遗业,国势方隆,事从宽简,朝野上下,并称乂安。章帝春秋方富,做了十余年的太平皇帝,优游度日,好算是福禄两全。偏至章和二年孟春,忽然得病,竟至弥留,顾命无甚要嘱,但言毋起寝庙,如先帝

  • 卷之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御制题明人影宋钞清波杂志·周煇

    逸史犁然志绍熙久无本此称奇唐钩晋迹隔一间明影宋刋非两岐【昔人谓双钩下真迹一等如唐临晋帖之影宋钞亦然】世道人心斯系矣南迁北伐早卑之【此书虽杂志古今事迹而于髙宗南迁临安建都特详于题宋中兴圣政草诗已论之

  • 十六 曹寅奏闻购米及传谕养马之法摺·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抵署,遵奉圣谕购备米石。但江宁自冬至后,雨雪连绵。江西、湖广各路米船未到,米价少贵,糙米食米每石八九钱不等。因地方正在平粜赈济,俟

  • 卷之一百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八 传第一百二 原封贝勒品级固山贝子鄂对列传【居新疆之回爵今袭散秩大臣晋固山贝子】 鄂对库车人祖玛尔咱尼默特父颇喇特世居库车鄂对嗣凖噶尔胁徙伊犁居河北固勒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下·袁枢

    宋 袁枢 撰隋灭陈陈宣帝太建十三年春隋主既受周禅三月戊子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呉州总管镇广陵和州刺史河南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帅于髙颎颎荐弼与擒虎故置于南边使潜为经畧长城公至徳

  • 虞世基传·魏徵

    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 父亲虞荔,陈国的太子中庶子。 世基小时即很沉静,喜怒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书、隶书。 陈国的中书令孔奂见了,感叹说:“南方人才之所以优秀,就因为有了这个人啊!”少傅徐陵听到他的大名,召他去,

  • 卷一百八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八 朱批孙文成奏摺 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杭州织造【臣】孙文成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前奉 圣旨着令【臣】估看磬山情形巳经具摺奏 闻【臣】随唤各匠人等商酌务将百年旧刹重壮观瞻其山门

  • 卷第一·佚名

    《宋大诏令集》卷第一帝统一即位太祖即位赦天下制太宗即位赦天下制真宗即位赦天下制仁宗即位赦天下制英宗即位赦文神宗即位赦哲宗即位赦徽宗即位赦诞节宰臣等请立长春节表宰臣等请立乾明节表宰臣丁谓等请立乾元节名表

  • 乐庵语録卷二·龚昱

      宋 龚昱 编  人之行已在夫妇上不能尽道他无足观矣诗三百篇可以厚人伦美教化等而上之又能动天地感鬼神推其原亦不过始于夫妇  世有言西方净土者先生曰东方南方北方无净土邪夫子言非礼勿视非礼勿聴非礼勿言非

  • 礼记析疑卷二十五·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祭义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举雨露则秋可知雨露通春夏故必举首时霜露与凄怆实相感召故曰非其寒之谓也春日载阳雨露华滋万物欣欣恒情多为之舒畅惟君子感时而思亲则怵焉惕焉哀亲之不

  • 二七 起世因本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尔时,世尊住舍卫国清信林园之鹿母讲堂。时,婆悉吒与婆罗堕,欲修比丘行而入比丘之群。时至黄昏,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处。二婆悉吒于黄昏,见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

  •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英国作家毛姆的著名长篇小说,发表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尔·高庚的经历为原型,表现了现代人对社会的逃避、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小说写一个伦敦中年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经历婚后17年

  • 治河图略·王喜

    元代水利学著作。元王喜撰。一卷。王喜曾任河工,继都实(又译作笃什)、潘昂霄之后据实绘图,详加图说成书,约四千字。绘有禹河之图、汉河之图、宋河之图、今河之图、治河之图、河源之图共十二幅,图末各系图说,据文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