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东晋元帝

  自此至陈,凡僭伪诸国事俱附六代编年下论之。  〖一〗

  扶危定倾,以得人心为本务。国破君亡,天下喁喁然愿得主而事之,人心为易得矣,而未易也;非但其慰安之者非其道也,天下方喁喁然而愿得主,抑必天下之固喁喁矣;如其遽自信曰天下固喁喁然愿得我而为主,则天下之情解矣。非其情之所迫求而后应者,则贤者且不能伸其忠孝之愿;下此者,拥戴之勋名不归焉。于是乎解散踌蹰曰:彼且自立乎其位,而责我之効功以相保。则虽名分正、威望立,而天下之奔走也不迫。乃始下奖劝联络之诏以縻天下之归己,而天下不应。我以奖劝联络之情辞縻天下,而天下恶得不骄?故当国破君亡之余,不待天下之迫而迫自立者,非外逼以亡,则内争以叛。此岂挟机伪让之足以动天下哉?无宗国之痛而乘乱以兴,则欲为谦让也不能;其情疑,其气嚣,则其事躁而不以礼,必矣。

  愍帝之立,贾疋等扳之以立而遂自立,则琅邪之在江东,南阳之在秦、陇,虽不与争,而坐视其亡而不救。匪直二王也,刘琨、慕容廆之在北,张寔之在西,陶侃之在南,皆坐视其亡而不恤。长安破,愍帝俘,司马子孙几于尽矣,琅邪拥众而居江左,削平内寇,安靖东土,未有舍琅邪而可别为君者。然而闻长安之变,官属上尊号而不许,固请而不从,流涕而权即晋王之位。已而刘琨屡表陈痛哭之辞,慕容廆、段匹磾且合辞以劝进,豫州苟组、冀州邵续、青州曹嶷、宁州王逊,合南北以协请,江东人望纪瞻之流皆敦迫焉,然后践阼而改元,于是而元帝之位定矣。无求于天下,而天下求之,则人不容有异志而允安。东晋之基,成乎一年之需待,此人情天理之极致。其让也,即国之所以立也。  然且有未及待者,张寔也。寔之戴晋也坚,而择主也审,南阳王保无待而立,寔舍之而属望乎江东,寔表至,帝已先立,而寔之志反为之贰,称建兴年号,而不举太兴之正朔,寔岂不愿得君而事之哉?亦恶其不待己求而迫自君也。即此而人心向背之几可知矣。为人臣子,抑奉君亲之痛而有浮慕弋获之心,天下测其隐而鄙之,是天理之在秉彝者,不容纤芥之差乎!彼且不自知,而合离之情理自逈别也。因是而推戴无功者生其忮忌,翼赞有力者挟以骄陵,皆末流之必然矣。远人擅命以自尊,权奸怀逆而思逞,国欲存也,其可得乎!

  〖二〗

  元帝之立也,王氏逼王室而与亢尊,非但王敦之凶悍也,王导之志亦僭矣。帝乃树刁协、刘隗于左右,以分其权而自固。然而卒以取祸者,非帝之不宜树人以自辅,隗、协之不宜离党以翼主也;其所以尊主而抑彊宗者,非其道也。  承倾危以立国,倚众志以图存,则为势已孤。或外有挟尊亲之宗藩,或内有挟功名之将相,日陵日夷,而伏篡弑之机,此正君子独立以靖宗社之时,而糜躯非其所恤。然君之所急与吾之所以事君者在是,则专心致志以弥缝之而恐不逮。即有刑赏之失,政教之弛,风俗之敝,且置之以待主权既尊、国纪既立之后,而必不可迫为张弛,改易前政,以解臣民之心,使权奸得挟以为辞,而诱天下以归己。协与隗来足以知此,气矜而已矣。恃其刚决之才,标名义以为名,而钳束天下,一言之非,一事之失,张皇而摘之,于是乎盈廷之怨起,而王氏之党益坚。非臣民之叛上而即彼也,乍拂其情者激之也。

  孟子曰:“不得罪于巨室。”非谓唯巨室之是听也,不得罪于臣民,巨室弗能加之罪也。沈静以收人心,而起衰救敝之人作,且从容以俟人心之定,则权臣自戢,而外侮以消。况名法综核为物情所骇者,其可迫求之以拂众怒也乎!方正学未之逮也,隗与协又何足以及此!

  〖三〗

  宗国沦亡,孤臣远处,而求自靖之道,岂有他哉?直致之而已矣。可为者为之,为之而成,天成之也;为之而败,吾之志初不避败也。如行鸟道者,前无所畏,后无所却,傍无可迤,唯遵路以往而已尔。旁睨焉而欲假一径以行吾志,甚则祸及天下,不甚则丧其身,为无名之死而已。刘琨之托于段匹磾是也。

  非我类者,心不可得而知,迹不可得而寻,顷刻之变不可得而测,与处一日,而万端之诡诈伏于谈笑,而孰其知之?琨乃以孤立之身,游于豺狼之窟,欲志之伸也,必不可得;即欲以颈血溅刘聪、石勒,报晋之宗社也,抑必不能;是以君子深惜其愚也。以琨之忠,身死族夷,抱志长埋于荒远,且如此矣;下此者,陷于逆而为天下僇,亦终以不保其血胤。功则无功也,死则必死也,何乐乎其为此也!故曰直致之而已矣。

  〖四〗

  忌裨将之有功,恶人之奖之,恐为人用,背己以去,且将轧己而上之,此武人之恒态也。陈川之将李头,力战有功,祖逖厚遇之,头感逖,愿为之属,川疑忌而杀头以降石勒,于是而汴、之闲大乱而不能定。呜呼!此将将者之所以难也。

  知武人之情,而不逆其所忌者,则知权矣。非但畏彼之怨怒而曲徇之也,道固存焉,权即正也。三军之士,智者、勇者,勤敏而效死者多矣。智勇以效死而踰于主帅者有矣;而既已隶于人而受命,则纲纪存焉。纲纪者,人君之以统天下,元戎之以统群帅,群帅之以统偏裨者也。夫既已使之统,而又以不测之恩威、唯一时之功罪以行赏罚,则虽得其宜,而纲纪先乱。纲纪乱,则将帅无以统偏裨,元戎无以统将帅;失其因仍络贯之条理,而天子且无以统元戎。故韩信下燕、赵,平三齐,岂一手一足之烈哉!其智勇效死以成信之功者多矣。然而汉高知信而止,以李左车之贤智,信方北面受教,而高帝未尝拔之以受一邑之封。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之谓与!

  既已为其偏裨,则名义存焉;其智勇效死而或为主将之所抑,因之以徐惩其主将可也,非能率吾意而亟行之也。好恶虽当,而有所不可任;刑赏虽公,而不敢轻;鸠合数十万人而为之长,一一察其能否以用其恩威,力穷而争以起。逖之使头愿为之用以背陈川者,任情以行好恶,自谓至公,而不知纲纪为维系人心之枢纽也。夫逖慷慨英多,而未达大体,即不陨折,吾不敢信其匡复之功可成。称周公者,曰“訢訢休休,见善不喜,见恶不怒”。英君哲相,规模弘远,岂易及哉!

  〖五〗

  忠臣志士善保其忠贞者,尤不可以无识;苟无其识,则易动而不谋其终。谓荀彧之党曹操以篡汉者,已甚之辞也。不揣其终,而相沿以往,变故日深,而弗能自拔,彧以是死,而不能避不韪之名,急于行志而识不远也。当汉帝困于群凶之日,唯曹操能迎而安之,悠悠天下,舍操其何适焉?操之不可终任,人具知之,而转念之图,惟昏于初念;其为智也,不能决两端于俄顷,迎刃以解,而姑为尝试,且自谓他日之可有变计,乃不知其终不能也。是以能早决以洁其身者之谓大智,高瞻其当之矣。

  慕容廆之始戴晋也,既定辽东,欲以瞻为将军,抚心而告之曰:“孤欲与君共清世难,翼戴王室。”廆慷慨而言之,瞻漠然而应之,郁郁以死,终不为屈,疑为已甚矣。夫瞻秉戴主之忠,而廆有可因以效忠之牖,姑听而观其后也未晚,然而瞻固知其不可恃也。廆之不可恃以终戴晋也,岂难知哉?抱忠而欲亟试之,则一念迟回,忘廆之能用己而己不能用廆也,则且如苟彧之不决以败其名节矣。处空谷而闻足音,则跃然而喜,恶知夫是音之非熊罴鬽之相扰也!怀忠而愤宗国之倾没,闻有义声者欣然而就之,其不为乱贼所陷者鲜矣。高瞻之智,决于俄顷,粲然若黑白之不相淆,迎刃而解,捷于桴鼓;死于不屈之前,而不死于自拔末繇、力穷志沮之日。呜呼!可不谓贤哉!刘琨所不逮也,况荀彧乎!

  〖六〗

  祖逖立威河南,石勒求与通好,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可谓善谋矣。  两军相距而绝其市,非能果绝之也;岂徒兵民之没于利而趋者、虽杀之而不止哉?吾且有时而需彼境之物用而阴购之矣。绝市者,能绝吾之不往,而不能绝彼之不来也。吾之往市者,非一日而即能致于彼,畜之牧之,舟车数百里而输之,未至于疆场而早已泄,故虽不能必绝,而多所绝。若彼之来也,授受于疆场,一夕而竟千金之易,而自我以逮吏士编氓,无不仰给焉,恶可绝也!于是而吾之金钱与其轻齐之货贿、尽辇以归敌,而但得其日就消亡之物,则敌日富而我日贫,金钱暗耗而不知,欲三军之无匮也不能,而民贫怨起矣。

  且绝市者曰:忧闲谍也。闲谍之往来,恒于歧径,乃名为绝市,而必不能禁下之私通,则歧径四辟,而闲谍之往来无忌。互市通,而关津有吏焉,以讥其出入;交易有期焉,以限其往复;军民之志欲得而私径芜,则闲谍之出入阻矣。且闲谍者,非必畜不轨之志以走险者也,私市通,歧径四出,人知官禁之疏,而渐与敌狎,则因而玩死以雠奸者多矣。一之于互市,市之外,无相狎之门,自非深奸臣慝忘死以侥幸者,孰敢尝试焉?以通之者绝之,逖之虑此密矣。此两军相距,赡财用、杜奸人之善术,用兵者不可不知也。

  〖七〗

  王导之不得为纯臣也,杀周顗而不可揜,论者摘之,允矣。然谓王敦篡而导北而为佐命之臣,以导生平揆之,抑必其所不忍。且王敦之凶忍,贼杀其兄而不忌,藉其篡立,导德望素出其上,必不能终保其死,导即愚,岂曾此之不察哉?  乃导之淟涩两端,不足以为晋之纯臣也,则有繇矣。盖导者,以庇其宗族为重,而累其名节者也。王氏之族,自导而外,未有贤者,而骄横不轨之徒则多有之。乃其合族以随帝渡江,患难相依而不离,于此而无协比之心焉,固非人之情矣。然而忠臣之卫主,君子之保家,则有道焉。爱之以其情也,亲之以其道也,因其贤不肖而用舍之以其才也,尽己所可为,而国家之刑赏,非己所得而私也。当其时,纪瞻、卞壶、陶侃、郗鉴之俦,林立于江左,而以上流兵柄授之于王敦,导岂有不逞之谋哉?恤其宗族,而不欲抑之焉耳。  将谓管叔之逆,周公且不忍防之于早乎?乃管叔者,非但周公之兄也,周公非但以己兄之故而使之监殷也。管叔者,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俱为天子之懿亲,而以己之贤,疑彼之不肖而早制之,于是乎不可。而导岂其然哉?天下者,司马氏之天下,非王氏之天下也。惜其阀阅之素盛,念其辛苦之共尝,以人之天下而慰己之情,未有不陷于恶者。而其究也,乃至亲统六师,名为贼而推之刃,又何足以救名义而全天性哉?

  呜呼!岂徒如导者,系国家安危之大故,人臣贞邪之大辨哉!凡人之亲爱其宗族也,亦各有道矣。己所得为,无不可推也;上而君,降而友,又降而凡今之人与凡天下之物,非吾所得私者,不得以自私,则抑不得以私其诸父昆弟。妄欲者何厌之有哉?教以正,迪以自立之方,士习为士,农习为农,黠者戢之,弱者振之,非徒无伤于天下,而抑可以保跃冶之子弟而予之安,则可以上告祖考而无憾矣。徇族党好恶之私,己虽正而必陷于邪,辱身不孝之罪,又奚逭哉!

猜你喜欢
  本纪第九 后废帝·沈约
  宋史纪事本末卷九·陈邦瞻
  ●卷二十五。诗文六·梁章钜
  一百七十八 江宁织造曹(禺页)奏李煦代任盐差补完亏欠摺附单一件·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杜大珪
  别集下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卷十·胡一桂
  卷六·平台药言·丁曰健
  源子恭传·魏收
  杨继宗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杨士奇
  周忠愍奏疏巻上·周起元
  卷四十八·佚名
  205.韩世忠阻击金兵·林汉达
  卷第卅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五十五·彭定求

        卷655_1 【曲江春感(一题作归五湖)】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   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卷655_2 【皇陂

  • 刘德秀·唐圭璋

      德秀字仲洪,丰城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八年(1181),户部犒赏酒库所干办公事。庆元元年(1195),右正言。二年(1196),谏议大夫。开禧元年(1205),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1208)卒。有默轩词,不传。   贺新郎   西湖   雨沐

  • 卷十一·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十一鄱阳史简编元叶懋仅存诗七言近体张天师素晖堂天上仙人十二楼緑烟九防翫神州玉箫吹彻清都晓黄鹤飞来白露秋河汉横空星纬逼乾坤如水月波流青蛇最忆氷壶夜防袖西风拂斗牛旧游武陵旧游今几年

  • 王昌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昌龄( 698— 约757 ),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 734 )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 卷三百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张廷玉

        ◎列女三   ○徐贞女 刘氏 余氏 虞凤娘 林贞女 王贞女 倪美玉刘烈女 上海某氏 谷氏 白氏 高烈妇 于氏 胡氏王氏 刘孝女 崔氏 高陵李氏烈妇柴氏 周氏 荆娲宋氏 李氏陈氏 蕲水李氏 万氏陈氏 鸡泽二李

  •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杨士奇

    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 上御奉天门朝群臣 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群臣止行五拜三叩头礼先是礼部尚书吕震请于 上曰 陛下初登大宝天下文武之臣及海外诸国皆来朝宜受贺作乐如大朝之仪不从次日震固请之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

  • 三国志平话卷下·佚名

    鲁肃回程后过江,头尾无两个月,周瑜引军五万,荆州南约百里,西行收川。周瑜军行,见一万军拦住,有皇叔,诸葛言:“你知得荆州一并三年不收,今年田种,八月半头,看看收刈,十万军东西下有三十里长,南北下八十里来阔,军人耗荡,百姓远赴荆州诉

  • 尚史卷九十八·李锴

    志六礼志生民之性与天地凖而气质之秉醇寄焉先王牖之于中使无过差不及是礼之所由起也是故乐由阳来礼由隂作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乐期于和礼期于中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犹水火之给民用也虽然朝昏从君视父以夜忠孝之至也

  • ●辽阳闻见录叙·顾云

    上元顾石公往任吉林通志总辑客辽东颇久时志局提调通州杨伯馨同桂精于辽事初撰渖故二卷石公为叙以行之其后伯馨卒长春府任又为叙其盛京疆域考六卷即刘悤石世珩观察取以刊入聚学轩丛书者也石公所撰盛京疆域考叙略谓光绪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纪昀

    列传唐 【二十五】○唐二十五张廷珪 韦凑【见素 谔维 虚心】韩思复【朝宗佽】 宋务光 辛替否武平一 李乂 贾曾 至张廷珪韦凑韩思复宋务光辛替否武平一李乂贾曾△张廷珪张廷珪河南济源人慷慨有志尚第进士补白水

  •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六乐考【二十二】鼓吹【臣】等谨按鼔吹者短箫铙歌军中之乐也古有灵夔吼鵰鹗争等曲汉魏而下皆有鼓吹铙歌曲凡出入警卫陈师献馘并用之我朝百余年来圣泽涵濡礼乐大备鼓吹之制法驾卤簿

  • 邵长光·周诒春

    邵长光 字裴子。年三十三岁。生于浙江杭州。本籍住址。杭州三圣桥河下。已婚。子三。女二。初学于杭州求是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商业。光緖三十三年。入斯丹佛大学。习

  • 夏官司马第四·佚名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大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

  • 卷五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五十宋 魏了翁 撰有司彻二主人旅众宾三拜众宾皆答一拜释曰自此尽宾降论主人献长宾已下并主人受酢之事云拜于门东明少南就之也者以其继门言之明少南就之云言三拜者众宾贱旅之也者案周礼司士职

  • 卷之九·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九仁朋友之仁《通书》:周子曰:道高德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其惟孔子乎。道高如天者,阳也。德厚如地者,阴也。教化无穷如四时者,五行也。孔子其太极乎。录曰:此万世宾师之分,与尧舜同其尊荣。故宰我曰:夫子

  • 卷五百四十四·佚名

    △第四分随喜回向品第六之二尔时佛告净居天等诸天众言:且置十方克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有情。皆发无上正等觉心。假使十方无边世界一切有情。皆发无上正等觉心。设有十方无边世界一切有情。一一於彼诸菩萨所。皆持上妙衣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给孤穷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千。尔时世尊住迦利罗华园场上。菩萨声闻大众围绕而演说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与五百菩萨释梵护世恭敬围绕。往世尊所。至已顶礼佛足。绕七

  • 卷十二·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五(正传二十人附见四人)○唐杭州大慈山寰中传释寰中,姓卢氏,河东蒲坂人也。禀灵特异,挺质殊伦,身支佣亭,顶骨圆峻,其声若钟响,其色犹脂凝。学通终古,辞实丰赡。年二十五,随计中甲科,然未塞其怀,复思再捷。无何,遭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