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末 叙论二

  天下有大公至正之是非为,匹夫匹妇之与知,圣人莫能违也。然而君子之是非,终不与匹夫匹妇争鸣,以口说为名教,故其是非一出而天下莫敢不服。流俗之相沿也,习非为是,虽覆载不容之恶而视之若常,非秉明赫之威以正之,则恶不知惩。善亦犹是也,流俗之所非,而大美存焉;事迹之所阂,而天良在为;非秉日月之明以显之,则善不加劝。故春秋之作,游、夏不能赞一辞,而岂灌灌谆谆,取匹夫匹妇已有定论之褒贬,曼衍长言,以求快俗流之心目哉?庄生曰:“春秋经世之书,圣人议而不辩。”若华督、宋万、楚商臣、蔡般,当春秋之世,习为故常而不讨,乃大书曰“弑其君”。然止此而已,弗俟辩也。以此义推之,若王莽、曹操、朱温辈之为大恶也,昭然见于史策,匹夫匹妇得以诟厉之于千载之下,而又何俟论史者之喋喋哉?

  今有人于此,杀人而既服刑于司寇矣,而旁观者又大声疾呼以号于人曰:此宜杀者。非匹夫匹妇之褊躁,孰暇而为此?孟子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惟其片言而折,不待繁言而彼诈遁之游辞不能复逞。使圣人取中肩之逆、称王之僭,申明不已,而自谓穷乱贼之奸;彼奸逆者且笑曰:是匹夫匹妇之巷议也,而又奚畏焉。

  萧、曹、房、杜之治也;刘向、朱云、李固、杜乔、张九龄、陆贽之贞也;孔融、王经、段秀实之烈也;反此而为权奸、为宦寺、为外戚、为佞倖、为掊克之恶以败亡人国家也;汉文、景、光武、唐太宗之安定天下也;其后世之骄奢淫泆自贻败亡也:汉高之兴,项羽之亡,八王之乱,李、郭之功;史已详纪之,匹夫匹妇闻而与知之。极词以赞而不为加益,闻者不足以兴;极词以贬而不为加损,闻者不足以戒。唯匹夫匹妇悻悻之怒、沾沾之喜,繁词累说,自鸣其达于古者,乐得而称述之。曾君子诱掖人之善而示以从入之津,弭止人之恶而穷其陷溺之实,屑侈一时之快论,与道听涂说者同其纷呶乎?故编中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有定论者,皆略而不赘。推其所以然之繇,辨其不尽然之实,均于善而醇疵分,均于恶而轻重别,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所繇与胡致堂诸子之有以异也。

猜你喜欢
  志十二 郡县志(案:《郡县志序》,原本阙佚。)·薛居正
  四夷附录第一·欧阳修
  大明仁宗昭皇帝宝训卷之一·杨士奇
  本语卷三·高拱
  ○绝幸位第五·宋濂
  宋史全文卷十·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五·佚名
  卷二·邹漪
  王晏传·李延寿
  宇文瞖传·李延寿
  崔仲方传·李延寿
  卷四十·雍正
  目录·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赵元礼

    予五十岁时,严范孙先生寿以诗曰:“昔我识君君未婚,而今绕膝罗儿孙。昔我识君君就傅,而今桃李盈君门。惊君孟晋日千里,羲和失色穷追奔。文采风流震坛坫,方驾玉局兼梅村。遍交贤豪与长者,客常满坐酒满尊。朝为曹邱夕季布,

  • 七言巻五十一·洪迈

      七言  看花           罗邺  花开只恐看来迟及到愁如未看时家在楚乡身在蜀一年春色负归期  桞絮  处处东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鳯凰  云  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

  • 卷二百 表四十·赵尔巽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表略

  • 卷十六 本纪十六·赵尔巽

      ◎仁宗本纪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讳颙琰,高宗第十五子也。母魏佳氏,追尊孝仪皇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生。五十四年,封嘉亲王。六十年九月,策立为皇太子,高宗将传位焉,以明年为

  • 卷五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刘若愚

    神庙登极十龄矣。时冯太监保掌司礼监印兼掌东厂,其仆徐爵号"小野",颇通文理,达事情。冯与江陵张相公居正,内外同心,翌戴冲圣,自新郑高相公拱退后,凡江陵在外之相业,圣母圣庙之眷注,皆冯纳约自牖之验也。神庙左右内臣如孙海、客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四·徐乾学

    元纪二【起黓敦牂七月尽阏逄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竒】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秋七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立行枢宻院于掦州鄂州 高丽国王请自造船一百五十艘助征日本 戊辰令防古军守江南者更番还家 壬申立马湖

  • 吕祖俭传·脱脱

    吕祖俭字子约,婺州金华人,是吕祖谦的弟弟,像学生一样受学于吕祖谦。监明州仓,将要上任,恰逢吕祖谦去世。按照吏部四选注授官员差遣的规定半年不上任的为逾限过犯,吕祖俭决心打算服满为期一年的丧期,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诏官员

  • 汉纪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204)·司马光

    汉纪二 汉高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 [1]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1]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馀闻讯,即在井陉口集结部队,号

  •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五王礼考【二十一】皇太后皇后妃嫔车舆仪仗【臣】等谨按周礼王后之五路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亦掌於巾车之职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法驾皆御金根车其非法驾则御紫罽軿车唐制重翟厌

  • 礼四·徐松

    朝日夕月【中兴礼书】绍兴三年四月十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司封员外郎郑仕彦子奏:『恭惟陛下自即位而来,巡幸东南,郊祀、明堂,以时庆成,举无越礼。顷因臣僚建(仪)[议],如社稷、高禖之祀,悉已举行,至于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立春、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 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诏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理道之原。朕尝设置有司,颁降条章,敦笃教化,务欲使民豊衣足食,理道畅焉,何有司不遵朕命,秩满赴京者,往往不书农桑之务、学校之教,甚违朕意。特敕中

  • 十二年·佚名

    (己卯)十二年大明萬曆七年二月2月1日○朔丙子,領議政洪暹謝病免,以朴淳爲領議政。○以直提學柳成龍陞拜同副承旨,沈義謙爲咸鏡道觀察使。○兵曹判書李希儉卒。希儉拙直無機變,遇事不避夷險。初不爲人知,久在常調,晩登臺省。以

  • 读书劄记原序·徐问

    书説命惟斆学半故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敎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彊也二者无穷达无老少无人已内外惟理所在以求无不足与困之患而后在人者有以裕于已在已者有以及于人焉余不敏且老于义理进修盖尝玩索而未

  • 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九    宋 李樗黄櫄 撰中谷有蓷【吐雷反】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中谷有蓷暵【呼但反】其乾矣有女仳【匹指反】离嘅【口爱反】其叹【平声】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

  • 原毁原文·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佚名

    尔时世尊于毗沙门天王宫。说观自在菩萨往昔因缘。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有佛名观照观察如来。成佛道已住二十七日说法。临涅槃时。有一天子名曰越那罗延力。尔时如来为彼说此青颈观自在菩萨心真言。时彼天子才闻。获

  • 卷第三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七世云门偃禅师法嗣韶州双峰竟钦禅师益州人。开堂日。云门躬临证明。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佚名

    亦称《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简称《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文殊菩萨供养法》、《文殊五字念诵法》等。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书,说五髻文殊瑜伽供养法(文殊五字瑜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