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二世

  〖一〗

  陈婴之不自立也,周巿之不王魏也,其情均也,而周市贤矣。巿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义之所不敢出,害不敢自之而远。居尊以为天下不义之魁,“负且乘,致寇至”,灼然易见,而人不能知。非不知也,无志义以持其心,流俗之蛊之者进矣。陈婴非幸而有其母,亦殆矣哉!市之一言,所谓“大浸稽天而不溺,疾雷破山而不震”者乎!陈余自矜儒者,而不能守义以自王。周巿虽死而如生。陈余碌碌以死,又何称焉?

  〖二〗

  李斯之对二世曰:“明主灭仁义之涂,绝谏争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尽古今概贤不肖,无有忍言此者,而昌言之不忌。呜呼!亦何至此哉!斯亦尝学于荀卿氏矣,亦尝与始皇谋天下而天下并矣。岂其飞廉、恶来之所不忍言者而言之不忌,斯之心其固以为然乎?苟非二世之愚,即始皇之骄悖,能受此言而不谴乎?斯抑谓天下后世之不以己为戎首而无所恤乎?无他,畏死患失之心迫而有所不避耳。

  夫死亦何不可畏也。失不可患,而亦何必于失也。前所以自进者非其道,继所以自效者非其功,后所以自保者非其术,退所以自置者无其方,则失果可患而死果可畏。欲无畏无患、以不言其所不忍言,又奚得乎!天下无必死之涂,而亦无可几幸之得。正志于早而后无所迫,则不忍不敢之心以全。早不能图度于正,迨其后失有形、死有机,虽欲不为此言而不得。不待上蔡东门之欢,肺肝先已自裂。斯岂果无人之心哉?易曰:“履霜坚冰至。”辨人于早,不若自辨于早也。

  〖三〗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申、商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志正义明如诸葛孔明而效其法,学博志广如王介甫而师其意,无他,申、商者,乍劳长逸之术也。无其心而用其术者,孔明也;用其实而讳其名者,介甫也;乃若其不容掩之藏,则李斯发之矣。李斯曰:“行督责之术,然后绝谏争之路。”申不害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

  任法,则人主安而天下困;任道,则天下逸而人主劳。无一切之术以自恣睢,虽非求治之主,不能高居洸瀁于万民之上,固矣。以孔明之淡泊而尽瘁也,以介甫之土木其形而好学深思也,然且乐奉名法者,何也?俭以耳目,勤以耳目,而心思从其康逸也。贤者且然,况令狐绹、张居正之挟权势者哉!使读李斯之言,知其为导谀劝淫之术也,能勿靦然而汗下与?

  〖四〗

  怀王之立,非项氏之意也,范增之说,以为从民望而已。臣主之名立,而其心不相释,项氏成而怀王固不能有楚。怀王念此至悉,故一乘项梁之败而夺上将军之权以授宋义;义适遇其际而获怀王之心,故与计事而大悦。非悦其灭秦之计,悦其夺项之计也。宋义壁于安阳而项羽斩之,非愤其救赵之迟,愤其夺己之速也。义之壁安阳而不进也,非欲乘秦、赵之敝,欲得当以收项羽之兵也;其遣子相齐而送之无盐也,非不恤士卒之饥寒以自侈,为怀王树外援于齐而因以自固也。

  宋义死,诸将慴然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羽之情见矣,义之情亦见矣,怀王之不能终安于项氏,情亦见矣。救赵则命宋义,入关则命沛公,梁死羽孤,为偏裨于宋义旌牙之下,为怀王谋项者之计得矣,而抑无以服楚人之心。幸而秦之君二世也,其相赵高也,其将章邯、王离也,无有能乘臣主之隙以閒楚耳。不然,虽沛公且无以自持,况义之浅谋、羽之徒勇者乎!

  于是而知君臣之非独以名为义也,天之所秩,性之所安,情之所顺,非是则不能以终日。范增立楚之说,董公缟素之谋,不足与于兴亡久矣。  〖五〗

  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戍之徒之而寡其妻孤其子者,郡县之民也;而剸二世之首,欲灭宗室,约楚降而分王关中者,赵高也。故怨在敌国,而敌国或有所不能;怨在百姓,而百姓或有所不忍;狎及小人,而祸必发于小人。故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圣人且难之,况中主以降乎!

  小人之心,智者弗能测也,刚者弗能制也。料其必不能,而或能之矣;料其必不欲,而或欲之矣。项羽之暴也,沛公之明也,章邯之怨方新也,尽天下欲食高之肉而寝处其皮也,使高灭嬴氏之宗,开关以讲于诸侯,岂能免于刀俎,而况受纳地之封乎?则以智者料高,而固知其与秦相终始;以愚者料高,而亦决其与秦同齏粉也。然而必弑胡亥以徼幸于一得,岂徒胡亥之愚,矢入幄而不觉哉?明而熟于计者,未有谓为且然者矣。祸福之外,有无藉之欲焉;死生之外,有无方之谲焉;俄顷之閒,有忽变之情焉。利亦有所不喻,而无所不逞,而后君子莫能为之防。故圣人且犹难之,诚哉其难之也!“濡有衣袽,终日戒”。终日者,无竟之辞也。舍禔躬慎微而求驭之之术,不堕其阱中者鲜矣。

  〖六〗

  孰谓秦之法密,能胜天下也?项梁有栎阳逮,蕲狱掾曹咎书抵司马欣而事得免。其他请托公行、货贿相属、而不见于史者,不知凡几也。项梁,楚大将军之子,秦之所尤忌者,欣一狱掾,驰书而难解。则其他位尊而权重者,抑孰与御之?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南阳诸刘屡杀人而王莽不能问,皆法密吏重有以蔽之也。  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闰位之主,窃非分而寐寝不安,藉是以箝天下,而为天下之所箝,固其宜也。受天命,正万邦,德足以威而无疚媿者,勿效尔为也。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何也?法定于一王,而狱吏无能移也。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 本纪二十五·赵尔巽
  卷十二·浦起龙
  孝友第十五·吴兢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陈厚耀
  第三十一回 宋太祖统中原未能混一·黄士衡
  卷之四百七·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四·佚名
  盛序·丁宗洛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纪昀
  风倒梧桐记卷一·何是非
  金毓峒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佚名
  王端毅奏议巻四·王恕
  206.岳家军大破兀术·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丙集第十六·钱谦益

    韩参议邦靖三十七首【弄玉篇】南天鹏海飞难尽,北极鳌峰镇不摇。玄圃三山金作殿,青溪百仞玉为桥。千春翠树玄霜落,九夏洪厓紫雪飘。桃花零乱常迷路,彩凤翩翩不易招。十年不得青鸾信,一旦还吹碧玉箫。窗

  • 卷二·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二明 黎民表 撰五言古诗和陶徵君饮酒仆自垂髫操翰涉于强仕之年六上京师迄于空返蹇劣之效斯已彰矣甲寅岁言归故山始营隐居之所暇日览陶靖节集有饮酒诗二十首辄依其韵为之意率词俚取诸胸臆观

  • 卷六十六 景德四年(丁未,1007)·李焘

      起真宗景德四年七月盡是年九月   秋七月乙丑朔,南州蠻龔允進等來貢。   時虎翼軍有率錢修公用什物者,上以法禁甚嚴,而此類贓非入己,情理可憫。丙寅,詔自今一事以上,並從官給。   丁卯,祔莊穆皇后神主于別廟,殿室在

  • 卷四·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四晋 常璩 撰南中志宁州晋泰始六年初置蜀之南中诸郡庲降都督治也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嶲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祍随畜迁徙莫能相雄长【下永昌县有嶲唐县】周之季世楚威王遣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天启六年十一月庚午朔○吏部拟调工部主事王则古于兵兵部 上传王则古先年曾经考察又系高攀龙赵南星死党何得金□赞营调部著削籍为民当差仍追夺诰命○升太仆寺少卿陈九畴为太常寺卿○升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曹文衡为狭西

  • 卷之一千二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九十五 内务府奏拿获允(礻题)使用之太监李凤琛越墙案请旨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七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案据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二日派出巡察圈禁允(礻题)地方之护军参领曹宜等报称:本月十一日夜间二更时,允(礻题)使用之太监李凤琛,越登大内高墙跳出,被坐更太监廖德永等拿获等语,呈报

  • 许古传·脱脱

    许古,字道真,是辞职的原汾阳军节度使许安仁的儿子。明昌五年(1194)以词赋科中进士。贞..初年(1213),从左拾遗拜任监察御史。当时宣宗迁都汴京,信任丞相术虎高琪,没有恢复国家的计谋,许古上奏说:“自从中都失守,宗庙、社坛、陵

  • 卷四·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 吉礼第四 宗庙 总叙 传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为之宗庙以享祖考而致其报本之意焉德有厚薄故制有隆杀自天子至官师其制不同周制天子七庙而商书伊尹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自古有之不

  • 卷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六八旗都统兵制凡八旗设兵之制满洲蒙古旗每佐领下亲军二人上三旗隶领侍卫内大臣下五旗隶宗室王公前锋二人隶前锋统领护军十有七人隶护军统领步军领催二人步军十有八人隶步军统领鸟枪护

  • 卷五十四·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曰讲礼记解义卷五十四仲尼燕居此与孔子闲居俱取篇首四字为名家语合燕居闲居为一篇篇名谓之论礼其词小有异同陆氏佃曰退朝曰燕退燕曰闲言礼燕居之事也言诗闲居之事也仲尼

  • 第四卦:《蒙卦》·佚名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白话】《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净饭王说是语已。心有所思忽然泪下。复说伽陀问世尊曰。  往昔住宫中  多人同卫护  山野中怖畏  一身云何住   世尊答曰。  圣者十种住 

  • 大乘义章 第六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六卷远法师撰染法聚烦恼义中此卷有七门(十使义 十缠义 十障义 十四难义 十六神我义 六十二见义 八万四千烦恼义)十使义十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三性分别二 利钝见修分别三 相应不同四 约境随界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二(二分之一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八波罗夷法◎尔时世尊在毗舍离猕猴江边楼阁讲堂上。时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僧,告言:“自今已去,我与诸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令未信者信,五、已信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下·海云

    略叙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记(经题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梵云摩诃此翻云大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或云大日遍照)正梵语应云吠(无每反)卢左曩(毗卢遮那者古译也。依金刚顶义决中解。此毗卢

  • 冯曲阳集·冯衍

    汉代文别集。1卷。冯衍著。冯衍曾任曲阳令。《后汉书》本传称,冯衍“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唐代李贤注云:“衍集见(现)有二十八篇。”可见其集至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