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哀帝

  〖一〗  桓温请迁都雒阳,诚收复之大计也。然温岂果有迁都之情哉?慕容恪方遣吕护攻雒,温所遣援者,舟师三千人而止。温果有经略中原之志,固当自帅大师以镇雒,然后请迁未晚。惴惴然自保荆、楚,而欲天子渡江以进图天下,夫谁信之?为此言也,特以试朝廷所以答之者。而举国惊忧,孙绰陈百姓震骇之说,贻温以笑。温固曰:吾一言而人皆震恐,吾何求而不得哉!王述曰:“但从之,自无所至。”温说折矣。而周章议论之情形,已早入温之目中。其云“致意兴公,何不寻遂初赋,而知人家国事”,非惮绰也,笑晋人之不足与人家国也。

  夫温以虚声动朝廷,朝廷亦岂可以虚声应之?王述之议,亦虚声也。使果能率三吴、两淮之众渡江而响寿、谯,诏温移屯于雒,缮城郭、修坞戍,为战守计,而车驾以次迁焉,温且不能中止;外可以捍燕、秦,而内亦可以折温之逆志,乘其机而用吾制胜之策,诚百年一日之会,而晋不能也。燕、秦测之,温谅之,晋不亡者幸耳!

  内宁而外可无忧,一道也;处治安之世以建威销萌之道也。外无忧而内可宁,一道也;处纷乱之日以彊干弱枝之道也。夫桓温者,何足虑哉?慕容恪之沈鸷,苻坚之恢豁,东西交逼以相吞,而唯与温相禁制于虚声,曾不念彊夷之心驰于江介也,是足悲也!晋不成乎其为君臣,而温亦不固为操、懿者也。  〖二〗

  为人后者,为所生父母服期,亦天下之通丧也,仅见于士丧礼,而以情理推之,固可通于天子。天子丧礼无传文,后世执期丧达乎大夫之说,以屈厌而议短丧,非也。哀帝欲为所生周太妃服三年,则过;既而欲服期,是已。江霦执服缌之说,抑帝而从之,邪说也;天子绝期,而又何缌乎?为人后而继大宗,承正统,上严祖考,而不得厚其私亲,此以君臣之义裁之也。故欧阳修、张孚敬称考、称皇、称帝之说,紊大纲而违公义,固不若汉光武称府君之为允矣。

  位号者,天下之公尊,非人子所得以己之尊加于其亲,义也。若夫死而哀从中发,哭踊服饰之节,达其中心之不忍忘,则仁也。降而为期,止矣;过此而又降焉,是以位为重而轻恩,戕性之仁矣。哀死者,情也;情之所自生者,性也。称尊者,名也;名之所依者,分也。秩然不可干者,分以定名;怆然不容已者,情以尽性。舜视天下犹艸芥,而不得于亲,不可以为人,霦独非人之子与?必欲等之于疏属而薄之,则何如辞天子之位而可尽一日之哀也!王子母死,请数月之丧,而孟子曰:“虽加一日,愈于已。”生而为庶子,莫如之何也。哀帝不立乎天子之位,而可致其哀,非生而诎者也。然则天子之位,其为帝之桎梏乎!周礼残缺,而往圣之精义不传,保残之儒,徒纷纭以贼道,奚足取乎!  〖三〗

  苻坚之世,富商赵掇等车服僭侈,诸公竞引以为卿,坚恶而禁之。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非本未有别,而先王强为之防也。夷狄之与华夏,所生异地,其地异,其气异矣;气异而习异,习异而所知所行蔑不异焉。乃于其中亦自有其贵贱焉,特地界分、天气殊,而不可乱;乱则人极毁,华夏之生民亦受其吞噬而憔悴。防之于早,所以定人极而保人之生,因乎天也。君子之与小人,所生异种,异种者,其质异也;质异而习异,习异而所知所行蔑不异焉。乃于其中亦自有其巧拙焉,特所产殊类、所尚殊方,而不可乱;乱则人理悖,贫弱之民亦受其吞噬而憔悴。防之于滥,所以存人理而裕人之生,因乎天也。呜呼!小人之乱君子,无殊于夷狄之乱华夏,或且玩焉,而孰知其害之烈也!

  小人之巧拙自以类分,拙者安拙而以自困,巧者衒巧而以贼人。拙者,农圃也,自困而害未及人者也。然夫子未尝轻以小人斥人,而特斥樊迟,恶之甚、辨之严矣。汉等力田于孝弟以取士,而礼教凌迟,故曰三代以下无盛治。夫以农圃乱君子,而弊且如此,况商贾乎?商贾者,于小人之类为巧,而蔑人之性、贼人之生为已亟者也。乃其气恒与夷狄而相取,其质恒与夷狄而相得,故夷狄兴而商贾贵。许衡者,窃附于君子者也,且曰:“士大夫居官而为商,可以养廉。”呜呼!日狎于金帛货贿盈虚子母之筹量,则耳为之聩,目为之荧,心为之奔,气为之荡。衡之于小人也,尤其巧而贼者也,而能溷厕君子之林乎?

  以要言之,天下之大防二,而其归一也。一者,何也?义、利之分也。生于利之乡,长于利之涂,父兄之所熏,肌肤筋骸之所便,心旌所指,志动气随,魂交神往,沈没于利之中,终不可移而之于华夏君子之津涘。故均是人也,而夷、夏分以其疆,君子、小人殊以其类,防之不可不严也。夫夷之乱华久矣,狎而召之、利而安之者,嗜利之小人也,而商贾为其最。夷狄资商贾而利,商贾恃夷狄而骄,而人道几于永灭。无磁则铁不动,无珀则芥不黏也。

猜你喜欢
  曾静供词五条 三、皇上调拨粮食是平抑物价,还是倒卖·雍正
  ●明朝小史卷十二 嘉靖纪·吕毖
  卷之一千二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四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曹寅呈请借银给韩楚安经营贸易摺·佚名
  第一六三移光绪十四年五月三日一一三二三—三六·佚名
  钦定元史语解卷八·佚名
  郭象传·房玄龄
  张又新传·欧阳修
  南游记旧·曾纡
  卷二十三·乾隆
  卷三十八·佚名
  卷三十九·徐天麟
  明初的恐怖政治·吴晗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律诗·秋瑾

    水仙花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呈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送别杨柳中庭月,来宵只独看。分离从此始,相见定年难。浦溆灯将烬,窗前泪未干。明朝挂帆去,谁伴倚栏干?咏琴志感泠泠七弦

  • 卷十二·沈德潜

    ☆朱彝尊字锡鬯,浙江秀水人。明太傅讳国祚曾孙。康熙己未,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著有《曝书亭集》。○竹先生生平好古,自经史子集及金石碑版,下至竹木虫鱼诸类,无不一一考索。纂述如《经义考》、《日下旧闻》

  • 明诗平论二集卷九·朱隗

    五律一陈继儒二首董其昌四首利瓦伊祯八首马之骏四首邹建光二首曹学佺四首钱谦益四首吴鼎芳二首李流芳一首程嘉燧三首王思任二十六首葛一龙二十七首△陈继儒宿道士山房山居春暮(菊竹根也)○宿道士山房天顶不可问中峯置药

  • 卷下·王冕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竹斋集  钦定四库全书竹斋集卷下       明 王冕 撰七言古体葛仙翁移家图青山无云白日迟仙翁移家何所之或以丹砂到勾漏或为家累遭驱驰乌犍背上妻与儿顾盼未解知其归仙翁读书自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二月丙申朔○云南道御史李廷春先任湖广石首知县有贪声巡抚都御史林云同曾以法笞之至是廷春行取选道云同恐其怀怨遂发其在任赃私请行罢斥廷春亦摭拾云同事以自理诏俱令回籍听勘后三年勘覆两皆无实诏以其虗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六四○ 谕记过一、二次分校各员着存记于下次汇奏时一并积算·佚名

    六四○ 谕记过一、二次分校各员着存记于下次汇奏时一并积算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奉旨:所有欠课分校各员,其记过三次者,固应交部察议。即记过一、二次者,亦已欠交字数至一、二十万,此等非校阅

  • 二八 鲁迅在S会馆·周作人

    S会馆的名称始见于《呐喊》自序中。这本名山会邑馆,是山阴会稽两县人的会馆,在李越缦日记中常有提及,清末山会合并称为绍兴县,也就改名绍兴县馆。出宣武门一直往南,到了前清杀人的地方菜市口,迤西路南即是北半截胡同,在广和

  • 世祖本纪·姚思廉

    世祖文皇帝名..,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世祖年少时沉着敏锐气度不凡,容貌仪表俊美潇洒,留心典籍,举止高雅,行为必遵礼法。高祖十分钟爱他,常称道“此儿为吾宗之英秀”。梁太清初年,世祖梦见两日相斗,一大一小,大日光灭坠地,颜色

  • 光绪乙酉(十一年)·佚名

    正月十一日正月十二日五月十三日正月十四日正月十五日正月十六日正月十七日正月十八日正月十九日正月二十一日正月二十二日正月二十三日正月二十四日正月二十五日正月二十六日正月二十七日正月二十八日正月二十九日二

  • 卷八十九工艺·冯煦

    皖省原有习艺善堂一区,系光绪二十三年按察使赵尔巽创办。二十九年遵照刑部新章,于省城及南北道驻所各设习艺所一区,并奉上谕,饬令各州县一律分设。三十一年商部咨开:中国地大物博,生产最为富饶,而比年以来,财力不充,商情益困,推

  • 桓公问第五十六·管仲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

  • 三鱼堂剩言卷十二·陆陇其

    性理朱子论读书法曰书只贵读纵熟看过心里思量过也不如读读来读去少间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晓得者越有滋味某旧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又曰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愚阅此不觉爽然向来正病在思

  • 卷十六·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觧卷十六宋 王昭禹 撰土均掌平土地之政【政音征】【均人掌均土政而土均掌平土地之政者以土为质而能包之者地也本于地而有所生者土也言地则土在焉言土则不能兼地故十二土则本于地五物之中则莫不

  • 卷上之下·佚名

    禅门诸祖师偈颂上之下 五峰老释 子升 录 通明因缘四则 唐高宗帝遣内侍薛简驰书诏六祖禅师。师辞疾不赴。简遂问师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佛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

  • 禁扁·王士点

    宫苑志。元王士点撰。五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早年弃举业,有志著述,官礼部侍郎。著有《秘书监志》。此书于至顺四年(1333)成书,约五万八千字。卷首有欧阳、虞集二序。全书共十五篇,一百一十六目。详载历代宫殿

  • 盘天经·佚名

    盘天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占卜之书。内有占星斗法、占风法、占六甲五卯法、占日月法等。主要根据天气在星斗、银河、日月及六甲五卯之间变化移动情况,预测气候变化和社会人事变

  • 皇明纪略·皇甫录

    明皇甫录撰。一卷(一作四卷)。书成于嘉靖中。皇甫录,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顺庆知府。本书主要记述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前史事。其中亦收录科举、任官等事。如国朝科第,状元张信训诸王子,国初选庶吉士分置府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