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朝北盟会编

编年纪事本末类史书。南宋徐梦莘撰。250卷。成书于绍熙五年(1194)。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对金和战事,故名。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军清江县(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仕官。每念生逢靖康之乱,欲求亡国之由,乃撰此书。起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上下46年,分上中下三秩,上为政和、宣和25卷,中为靖康75卷(末五卷为无年月可系之杂记),下为建炎、绍兴150卷。对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按年月日,悉为铨次本末。取材极宏富,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皆录载无遗。引用宋代官私书记杂考共286种,金国诸录10种,征引皆注明出处。全录原文,无所去取和论断,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之采择,故以《会编》命名。详于宋金军事、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等亦多有反映。汴都丧败、南渡立国、治乱得失,循文考证,比事推求,皆可见其所以然。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木活字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许涵度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许涵度刻本。

《三朝北盟会编》全部章节目录

(1)●卷一
(2)●卷二
(3)●卷三
(4)●卷四
(5)●卷五
(6)●卷六
(7)●卷七
(8)●卷八
(9)●卷九
(10)●卷十
(11)●卷十一
(12)●卷十二
(13)●卷十三
(14)●卷十四
(15)●卷十五
(16)●卷十六
(17)●卷十七
(18)●卷十八
(19)●卷十九
(20)●卷二十
(21)●卷二十一
(22)●卷二十二
(23)●卷二十三
(24)●卷二十四
(25)●卷二十五
(26)●卷二十六
(27)●卷二十七
(28)●卷二十八
(29)●卷二十九
(30)●卷三十
(31)●卷三十一
(32)●卷三十二
(33)●卷三十三
(34)●卷三十四
(35)●卷三十五
(36)●卷三十六
(37)●卷三十七
(38)●卷三十八
(39)●卷三十九
(40)●卷四十
(41)●卷四十一
(42)●卷四十二
(43)●卷四十三
(44)●卷四十四
(45)●卷四十五
(46)●卷四十六
(47)●卷四十七
(48)●卷四十八
(49)●卷四十九
(50)●卷五十
(51)●卷五十一
(52)●卷五十二
(53)●卷五十三
(54)●卷五十四
(55)●卷五十五
(56)●卷五十六
(57)●卷五十七
(58)●卷五十八
(59)●卷五十九
(60)●卷六十
(61)●卷六十一
(62)●卷六十二
(63)●卷六十三
(64)●卷六十四
(65)●卷六十五
(66)●卷六十六
(67)●卷六十七
(68)●卷六十八
(69)●卷六十九
(70)●卷七十
(71)●卷七十一
(72)●卷七十二
(73)●卷七十三
(74)●卷七十四
(75)●卷七十五
(76)●卷七十六
(77)●卷七十七
(78)●卷七十八
(79)●卷七十九
(80)●卷八十
(81)●卷八十一
(82)●卷八十二
(83)●卷八十三
(84)●卷八十四
(85)●卷八十五
(86)●卷八十六
(87)●卷八十七
(88)●卷八十八
(89)●卷八十九
(90)●卷九十
(91)●卷九十一
(92)●卷九十二
(93)●卷九十三
(94)●卷九十四
(95)●卷九十五
(96)●卷九十六
(97)●卷九十七
(98)●卷九十八
(99)●卷九十九
(100)●卷一百
(101)●卷一百一
(102)●卷一百二
(103)●卷一百三
(104)●卷一百四
(105)●卷一百五
(106)●卷一百六
(107)●卷一百七
(108)●卷一百八
(109)●卷一百九
(110)●卷一百十
(111)●卷一百十一
(112)●卷一百十二
(113)●卷一百十三
(114)●卷一百十四
(115)●卷一百十五
(116)●卷一百十六
(117)●卷一百十七
(118)●卷一百十八
(119)●卷一百十九
(120)●卷一百二十
(121)●卷一百二十一
(122)●卷一百二十二
(123)●卷一百二十三
(124)●卷一百二十四
(125)●卷一百二十五
(126)●卷一百二十六
(127)●卷一百二十七
(128)●卷一百二十八
(129)●卷一百二十九
(130)●卷一百三十
(131)●卷一百三十一
(132)●卷一百三十二
(133)●卷一百三十三
(134)●卷一百三十四
(135)●卷一百三十五
(136)●卷一百三十六
(137)●卷一百三十七
(138)●卷一百三十八
(139)●卷一百三十九
(140)●卷一百四十
(141)●卷一百四十一
(142)●卷第一百四十二
(143)●卷一百四十三
(144)●卷一百四十四
(145)●卷一百四十五
(146)●卷一百四十六
(147)●卷一百四十七
(148)●卷一百四十八
(149)●卷一百四十九
(150)●卷一百五十
(151)●卷一百五十一
(152)●卷一百五十二
(153)●卷一百五十三
(154)●卷一百五十四
(155)●卷一百五十五
(156)●卷一百五十六
(157)●卷一百五十七
(158)●卷一百五十八
(159)●卷第一百五十九
(160)●卷一百六十
(161)●卷一百六十一
(162)●卷一百六十二
(163)●卷一百六十三
(164)●卷一百六十四
(165)●卷一百六十五
(166)●卷一百六十六
(167)●卷一百六十七
(168)●卷一百六十八
(169)●卷第一百六十九
(170)●卷一百七十
(171)●卷一百七十一
(172)●卷一百七十二
(173)●卷一百七十三
(174)●卷一百七十四
(175)●卷一百七十五
(176)●卷一百七十六
(177)●卷一百七十七
(178)●卷一百七十八
(179)●卷一百七十九
(180)●卷一百八十
(181)●卷一百八十一
(182)●卷一百八十二
(183)●卷一百八十三
(184)●卷一百八十四
(185)●卷一百八十五
(186)●卷一百八十六
(187)●卷一百八十七
(188)●卷一百八十八
(189)●卷一百八十九
(190)●卷一百九十
(191)●卷一百九十一
(192)●卷一百九十二
(193)●卷一百九十三
(194)●卷一百九十四
(195)●卷第一百九十五
(196)●卷一百九十六
(197)●卷一百九十七
(198)●卷一百九十八
(199)●卷一百九十九。
(200)●卷二百
(201)●卷二百一
(202)●卷二百二
(203)●卷二百三
(204)●卷二百四
(205)●卷二百五
(206)●卷二百六
(207)●卷二百七
(208)●卷二百八
(209)●卷二百九
(210)●卷二百十
(211)●卷二百十一
(212)●卷二百十二
(213)●卷二百十三
(214)●卷二百十四
(215)●卷二百十五
(216)●卷二百十六
(217)●卷二百十七
(218)●卷二百十八
(219)●卷二百十九
(220)●卷二百二十
(221)●卷二百二十一
(222)●卷二百二十二
(223)●卷二百二十三
(224)●卷二百二十四
(225)●卷二百二十五
(226)●卷二百二十六
(227)●卷二百二十七
(228)●卷二百二十八
(229)●卷二百二十九
(230)●卷二百三十
(231)●卷二百三十一
(232)●卷二百三十二
(233)●卷二百三十三
(234)●卷二百三十四
(235)●卷二百三十五
(236)●卷二百三十六
(237)●卷二百三十七
(238)●卷二百三十八
(239)●卷二百三十九
(240)●卷二百四十
(241)●卷二百四十一
(242)●卷二百四十二
(243)●卷二百四十三
(244)●卷二百四十四
(245)●卷二百四十五
(246)●卷二百四十六
(247)●卷二百四十七
(248)●卷二百四十八
(249)●卷二百四十九
(250)●卷二百五十

猜你喜欢
  史通·刘知几
  邺侯外传·李繁
  韩忠献公遗事·强至
  清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汝南遗事·王鹗
  王安石传·梁启超
  通鉴续编·陈桱
  老舍自传·老舍
  江南闻见录·佚名
  泾林续记·周玄暐
  魏郑公谏续录·翟思忠
  八十自叙·林语堂
  荷牐丛谈·林时对
  南史札记·李慈铭
  宋史纪事本末[标点本]·陈邦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贾仲明

    (冲末扮陶伯常引祗侯上,诗云)三年为吏在钱塘。近左征书入建章。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惭父老说甘棠。小官姓陶,名纲,字伯常,广陵人也,由进士及第,授杭州同知之职。今奉圣人的命,取小官赴京,路从嘉兴府过。此处有一故友,乃是李玉壶。

  • 五集卷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古今体一百六首【甲辰四】渡河有作昨日有风息夜半宵隂未雨霁晨清拈香彩幕?致敬【二月廿二日自杨家庄行宫唘跸渡黄河例设 彩棚拈香瞻礼 河神】开櫂兰舟稳渡平

  • 卷二百五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三羮类五言古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羮   【宋】苏 轼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羮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

  • 列传第十九 裴忌 孙瑒·姚思廉

    裴忌,字无畏,河东闻喜人也。祖髦,梁中散大夫。父之平,倜傥有志略,召补文德主帅。梁普通中众军北伐,之平随都督夏侯亶克定涡、潼,以功封费县侯。会衡州部民相聚寇抄,诏以之平为假节、超武将军、都督衡州五郡征讨诸军事。及之平

  • ●卷十五·徐梦莘

      政宣上帙十五。   起宣和五年三月一日甲寅,尽十四日丁酉。   三月一日甲寅朔金人甯术割(改作尼楚赫)等至馆五日入见於崇政殿。   燕云:奉使录曰:五日甯术割(改作尼楚赫)等上殿上遣黄珦传旨卿等离军前日大金皇帝安

  • 卷十九·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九 【起甲戌明武宗正听九年尽辛巳明武宗正德十九年】凡八年 【甲戌】九年春正月乾清宫灾 【帝每岁张灯费将数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正德九年十二月己丑朔以营建乾清坤宁宫遣成国公朱辅驸马都尉蔡震定国公徐光祚工部尚书李鐩礼部尚书刘春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及山川城隍太岁等神魏国公徐俌祭告 孝陵其有事江淮等处即命所遣官一体祭告○河东巡盐御史杨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正月戊午朔 上不视朝在廷文武等官于五凤楼前行庆贺礼辅臣沈一贯沈鲤朱赓复诣宫门拜贺上赐上尊珍馔○庚申吏部以推补各官未奉 明旨开其原推职名以请○辛酉兵科都给事中田大益因江西按臣吴达可论税监潘相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卷宋王佐榜进士题名录也攷宋时廷试于榜唱名谒先圣先师赴闻喜宴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具书之谓之同年小录高宗南渡后自建炎二年李昜榜至是七设科矣是科凡三百三十人又特奏名四百五十七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二·佚名

    五月初一日乙夘李侍尧奏言【臣】于二十三日接提【臣】刚塔扎开二十二日闻署副将玉柱守备池清打仗有伤损兵丁之事随带兵前往行至打喇赤地方二十三日夘刻侦知贼人现来打喇赤堡内抢夺铺户提督即带兵迎勦贼人出堡抗拒官兵

  • 十国春秋卷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十四僧祖肩石头大师僧令遵僧祖肩善阴阳五行之术常居太祖军中太祖将攻杭州潜令祖肩至城下侦险易祖肩反曰是腰鼓城也击之终不可得又闻其鼓角声曰钱氏子孙当贵盛未易图也后悉如其言石头大师者夙与徐温交善

  • 河间公拓跋齐传·李延寿

    河间公拓跋齐,是烈帝的五世孙。年青时就勇猛魁梧。太武帝征讨赫连昌时,马失前蹄,贼人逼近皇帝,齐以身掩护遮挡,和敌人拚死决战,才把敌人打退,太武帝得以上马。当时要是没有齐的话,太武帝就差点没命。太武帝换成常人衣服要进入

  • 李宪传·脱脱

    李宪,字子范,开封祥符人。皇..中期,补为入内黄门,稍稍升为供奉官。神宗即位后,他历任永兴、太原府路走马承受,多次论说边防事符合皇上的意思,为干当后苑。王韶上书请求收复河湟,皇上派李宪前去督师,他和王韶收复河州,被任为东染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地理略【七】水道【三】江水【臣】等谨按南纪大川以江水为最钜其所经由之域及包纳诸水绵亘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七省之地与河水同称巨渎谨考禹贡岷山导江在今四川松潘厅边外崇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惠洪

    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以真寔际离文字故。自曹溪滴水。派别五家。建立纲宗。开示方便。法源一浚。波流益洪。同归萨婆若海。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从古明大法人。莫非瑰玮杰特之材。不受世间绳束。是以披缁祝发

  •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下·元来

    一、评古德垂示警语(下)云门云:有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董,到处驰骋,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饶你从朝问到夜,论劫恁么,还曾梦见么?评:云门当时正骂,十者一二人而已;今时纷纷皆是,何曾向衲衣下体究;设或坐片晌之时,不

  • 印旨·程远

    印学论著。明程远著。一卷。程远,字彦明,梁溪(今江苏无锡)人。工篆书、篆刻。董其昌称:“予友程彦明为汉篆,书与刻兼擅其美,识者方之文寿承、何长卿。”明万历间盛行搜集、收藏秦汉印章并摹刻汇为印谱之风气,程远亦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