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七

  炎兴下帙三十七。

  起建炎四年二月一日甲戌,尽四月十四日乙酉。

  二月甲戌朔责郭仲荀张思政腾康刘珏。

  郦琼以其众降於刘光世。

  初京城失守阍仅以其众奔至光州留其婿刘绍先以兵三四千屯於光州知州任诗厚遇之郦琼以其众寇固始四面攻击知县向宗辉尽力捍御时曹官吴翼权知光州议请绍先解围固始绍先率兵趋固始为琼所败绍先率其众至城下呼宗辉开门宗辉开门纳之绍先以其众登城用强弩御琼杀伤甚众刘光世遣人招琼琼受招安围凡四月零二日琼相州人崛起於兵火中尚气敢为为众所推服宗辉恃有功以吴翼曹官不相下翼招宗辉至光州罗织其罪送狱死初群贼黄林犯固始翼往招之林受招任诗以翼有功令权通判诗既去翼遂权州事。

  杨世雄以其众降於刘光世。

  傅选诣隆祐皇太后乞降。

  传选自溃散即率众转入湖南刦掠厌所欲矣。遂复来降。

  十三日丙戌金人屠杭州退兵。

  金人侵入兀术(改作乌珠)率众亲至明州而还其在越州也。兀术(马往来於市中班直唐琦愤怒以石击之不中被执骂不绝口亦骂李邺降虏(改作敌)不忠被杀兀术(敛军於吴山七宝山遂纵火三日夜烟焰不绝癸未夜火息甲申纵兵大掠。且束装丙戌退军以虏掠轺重不可由陆遂山秀州平江取塘岸路行沿路屋宇无大小并纵火靡有孑遗是时馀杭县投拜官员会息已奔走得脱闻金人退去乃复来回任。且衣凶服县尉杨汝为问其故悬曰:遂失恃汝为曰:何不解官丁忧悬曰:未闻上官汝为唾面不语既而具申监司遂放罢服除授通判镇江府军民曰:是馀杭县投拜者不纳。又论罢之再授通判婺州亦不得赴任自此不能出仕衣冠以为愧金人在江州未退兵也。有衢州军事判官钱观复者以衢当路冲白郡守纵民老幼出户留一丁不留与留而瘦弱不堪任罪如军法其後军兵欲乘时为变顾城中金帛子女无冀获乃止。

  赐临安府民兵抚恤敕书。

  敕临安府民兵省本府奏自金人攻陷府城内外军民并力拒敌血战五日方始城破。又缘诸县要堡防护严密往往多被掩杀缘此怨恨临行之日焚烧郡被祸尤酷实可痛恻欲望优加抚恤事朕惟左衤任之凭陵(改作中土之沦亡)奄及东吴之都会尔等挺身御敌为国忘生率其忠义之豪挫彼腥膻之暴(改作凭陵之气)逮逾累日主失坚城凡分坞壁之屯皆奋兵戈之锐缘兹厚毒为我深仇洎贼马(改作敌骑)之旋归举民居而焚荡靡思人怨而神怒惟务井堙而木刊言念吾民重罹此祸顾疮痍之未复每寤寐以兴嗟已遣使臣往宣恩意其各从於安乐以同待於承平故兹抚恤想宜知悉春暄汝等各此好否遣书指不多及。

  十四日丁亥聂渊入京师留守上官悟邮奔渊以城献於金人。

  河南之地尽已陷没西京南京金人皆屯兵唯京师甸内县犹为国家守粮食乏绝四外皆不通民多饿死聂渊者与其徒十十五五以食物与守城者博易久而颇稔熟至日少以其徒数百人夜登城之北壁纵火焚楼橹犹不敢下城骚扰是时城之东有夜猫。

  儿李珠苏大刀屯驻留守上官悟皆招入城既入城则放火刦掠不止而渊亦掘断城墁道自守城中乱悟及副留守赵伦乃出奔悟为留守时官司命令不能行留守司名存而已刘豫以济南府已投拜金人矣。豫尝遣使说悟令叛悟焚书斩使顷之豫。又赂悟左右乔思恭宋厚俾说悟悟不从豫知悟不可说乃止渊遣人往南京金人军前献京师三月金人大太师差镇国郎君入京师驻於朱雀门上给牌子与在京强壮不满万人自此京城遂陷失悟在唐门遇董平平逼令悟书填官告讫杀之金人得京师以前都水使者王羲为留守夔发公文尽招诸县头目人皆来抚谕自此无盗贼渊河北籖军首领也。。

  十七日庚寅鼎州武陵百姓锺相反。

  锺相鼎州武陵县人无他技能善为诞谩自号老爷亦称弥天大圣言有神通与天通能救人疾患阴语其徒则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持此说以动小民故环数百里闲小民无知者翕然从之备糈谒相旁午於道谓之拜爷如是者凡二十馀年相缘此家赀钜中闲累曾败露有司受贿不能尽法绳治至是金人犯(改作陷)潭州孔彦舟入沣州相乘人情惊扰以拒彦舟为名聚众,於是日起兵鼎沣荆南之民响应是时鼎州缺守臣湖北提刑王彦成先挈家逃岳州单世卿奔龙阳就家属登舟东下仅以身免其馀官吏莫能控制寇遂猖獗焚官府城市寺观神庙及豪右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雠隙之人谓贼兵为爷儿谓国典为刦财为均平病者不许服药死者不许行丧唯以拜爷为事人绵乐附而行之以为天理当然鼎州之武陵桃源龙阳沅江沣州阳安萍乡石门慈利荆南之枝江松滋公安石首潭州之益阳甯乡湘阴安化峡州之宜都岳州之华容辰州之沅陵凡十九县皆为盗区矣。。

  十八日辛卯金人陷秀州权知州军事赵士醫死之。

  金人陷秀州军民共推兵马钤辖赵士醫为知州士醫出城与金人战为其所败士醫死之秀州遂陷。

  十九日壬辰程昌寓;充蔡州南归。

  程昌寓;自京师退还蔡州未期月。又以蔡州粮食皆尽王命不通遂领率军民率蔡而南归。

  二十二日乙未宣抚使周望弃其军奔於太湖。

  周望以宣抚使驻於平江府闻金人已破秀州渐入。

  吴江县恐怖畏怯却委军而去走入太湖。

  遗史曰:望方出城而去也。市人遮道请留为一城生灵计既不可留则极口嫚骂望闻而不顾,於是市井闲皆喧育初除望签书枢密制词曰:腹心留侯高祖肇基於有汉文武吉甫宣王复振於宗周夫非躬不世之全材何以济中兴之远业贤者登用国其,庶几谓望何以当此。

  知平阳府汤东野弃城走。

  知平阳府汤东野见周望已出即以府印授郭仲威俾权知府事遂率家属弃城而走。

  二十三日丙申李成陷舒州。

  李成犯舒州刘文舜率兵迎战为成所败文舜尽率其众走权知州郑严亦走入山中成遂入舒州得前秘书省正字李雱雱以王命不通金人在江浙闲妄生向背心遂(以成)为一时之英雄投书於成请顺流而据金陵号召浙江以观天意成不从留雱於军中成执前提刑李著见任提刑以下及州县官百馀员皆居於太平寺其徒有执郑严而至者成命杀之。

  车驾自海道归驻跸浙东降德音。

  朕自遭敌国之侵越在方隅之外。且念二对租征之久惧四方荼毒之深不辞痛屈於眇躬庶或少回於善政每辛勤而遣使祈和好以休兵谓既殚诚亦须悔祸乃狃凭陵之态专行暴蔑之威跨万里以长驱分数途而并进悉提群丑径渡长江朕惟子视於生灵何惜身临於行阵遂下平江迎敌之诏即为景德亲征之行誓以六军期於一战会近境已成於对垒而群臣坚请於避锋勉驭舟师来临海道既阻拴之理极致率土之愤盈念祖宗涵养之恩痛社稷陵夷之耻乡豪竞奋禁旅争先始金陵杀获之相当继鄞水剿除之几半或骁将大诛於淮甸或奇兵邀击於江西捷奏既腾凶威遂屈今则移师远去阖境皆清朕惟驻跸於浙东将即返兵於吴会乘中原忆振之气复列圣无穷之基嘉与群生再为乐国言念承平之俗重罹蹂践之灾妻孥隔绝於封疆肝脑糜捐於原野祸非汝咎痛贯予心今虽幸免於干戈岂获尽安於田里止俟扞防之暇被动除正赋之烦虽诚意之未申岂沛恩之可後宜布哀矜之惠用苏凋瘵之民於戏历数之在舜躬顾朕岂堪於克绍讴吟而思汉氏赖兹可致於中兴况今丕应之迩遐与我实同於休戚勉图远略茂对宏休。

  二十五日戊戌金人陷平江府。

  周望汤武汉野即已充城而去城中无主丁酉夕火发者数处百姓惊惶乃曾班郭仲威纵火也。戊戌金人寇(改作侵)盘门仲威遣七防御者当之七防御大败退入城中金人袭之亦入城仲威率众奔常熟县是夜金人纵火三日夜乃灭城中悉为灰烬金人虽不甚屠戮居人自赴水火而死者大半矣。庚子金人行。

  赵立加右武大夫徐州观察使知楚州军州事兼管内安抚使淮南东路兵马钤辖仍兼便宜。

  闾勍在越州途中朝辞日朝廷令斋告授赵立官职差践自是勍到楚州以告授立。

  金人犯(改作逼)荆门军刘超率众去。

  刘超守荆门军闻金人自江西回军遂弃城引众去赵琼受楚州旗榜归朝廷。

  先是宿迁水寨首领赵琼已投拜金人楚州进士国奉卿借补成忠郎权知淮阴县事尝欲招琼使复归朝廷与楚州共扞御会赵立来知楚州奉卿见其参谋陈适与语楚州事适甚喜荐於立奉卿为立谋招琼立即令奉卿斋旗榜亲往见琼琼受旗榜遂听楚人节制奉卿还报立大喜加借奉卿秉义郎奉卿曰:奉卿本是进士今为武官不能出战恐误全用乞换文资立令照学籍果然遂改借宣教郎令措置高邮军。

  二十九日壬寅郭仲威率兵入平阳府。

  郭仲威在常孰闻金人已行离平江府率众复入城斩掘人家窖埋之物纵兵扰民民不堪之凡民家所有悉为仲威之党所攘夺。

  三月癸卯朔陈思恭败金人於吴江。

  陈思恭隶周望为统制望奔太湖思恭军於青乌镇金人後军泊於吴江县下临太湖乃以兵邀之金人舟乱不整思恭获小胜而退。

  孔彦舟率兵入鼎州。

  孔彦舟初名彦威为东平府钤辖与知州权邦彦不协彦威与一宗女私通事露邦彦欲按发之彦威遂率众去邦彦追及彦威射中邦彦乃还彦威遂改名彦舟聚众渐盛转至京南。又渡江据沣州彦舟出兵攻讨常不胜锺相反於武陵也。常轻视彦舟是时鼎州城守孤危官吏军民势不获已遂迎请彦舟入城以拒相彦舟许之方离沣州而吴私郎陷沣州杀知州王琮以下官属十数员彦舟前军三月癸卯入鼎。

  州即纵杀官吏军民占用官私仓库刦掠民财焉。

  卢益权知三省枢密院李回权同知三省枢密院往从卫隆祐太后。

  初上在济州隆祐太后遣李回往劝进上即位除回延康殿学士知洪州臣僚言其靖康闲守黄河弃军而走。且受张邦昌伪命为尚书右丞遂责吉州安置至是范宗尹荐其材乃召为权同知三省枢密院往虔州迎隆祐太后。

  肆赦州县。

  先是上幸海道知浙西江东西淮东西湖南北诸州皆命令不通亦不知翠华端的所在及赦到知驻跸浙东无不欣喜。

  知江州权邦彦为江淮荆浙发运使。

  吴玠及金人战偏差实鸡败绩。

  先是陕州既陷金人长驱关中曲端遣吴玠屯於彭店原端自拥大兵次邠庆闲以策玠玠与金人战胜负未决而端退走自邠至泾玠遂败绩玠大骂端由是二人有隙金人虽胜玠以端全军退去。且入夏遂复还河东。

  卢益辛企宗潘就思赴虔州迎隆祐皇太后。

  十日壬子金人陷常州(旧校云:守臣周札弃城去)。

  金人取常州路经过不住。若奔牛吕城官吏禁其闸断其绊放练湖水使乾则金人舟船皆不可行惜乎!官奔吏窜而闸犹俨然故金人长驱而无阻碍也。。

  车驾幸处州。

  吕颐浩以金人退兵请还幸越州遂行幸处州。

  刘纲攻赵琼水寨。

  节制渐渐一州刘纲以宿迁县赵琼水寨投拜金人遂遣人攻之琼曰:我为人逼胁势孤援寡权为老小之计不得已而投拜今楚州赵安抚牒来即时受之已听楚州节制复归朝廷矣。公其察之不从兵攻寨琼出民兵御退之。

  二十六日戊辰孔彦舟击锺相败之擒相。

  孔彦舟在鼎州日与锺相交战胜负相当彦舟诈遗人投相谓之入法相受之不疑戊辰彦舟遣人制击相寨所遣入法之人为内应相遂大败摧妻子窜入山谷为村人范颜所擒而胡寿得之献於彦舟彦舟乃造法物仪仗张大其功欲解赴朝廷至攸县曾龙图杀相所造法物亦散失。

  四月壬申朔车驾幸越州。

  尚书左仆射吕赜浩罢授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旧校云:宋史作醴泉观使)。

  车驾幸越州御史中丞赵鼎言吕颐浩之谬以使相宫使罢左仆射从优礼也。。

  制曰:门下独化陶镕之上尝守备於弼谐闵劳官职之烦宜特加於崇奖惟时上宰实我元勋兹祈解於近司爰宠颁於殊渥诞扬大号敷告群工具官某心术疏通性资明达运筹泉涌独当天下之危机游刃风生能断朝廷之大事昨属艰难之运尤输经济之忠冒险直前服勤无斁取虞渊之日重正乾坤问襄野之涂卒安宗社故在廷之莫及方当{宀一}以仰成然寝怀偏见之私殊失大臣之体占吏员而有亏铨法专兵柄而岁废枢庭下吴门之诏则虑失於先时请浙右之行则力违於众议既人言之荐至於物望以靡难从策免之常规乃峻彝章务全体貌植牙造纛部节制於雄藩执璧面槐视班联於上衮假以贞神情从其私计之安皆儒臣希有之荣盖邦国久虚之内朕为无歉汝亦有终於戏险夷一心非忠诚孰能至此进退二道惟明哲足以尽之矧兼将相之崇靡缺君臣之遇毋云:去位不我告猷。

  张俊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制置使。

  金人在建康韩世忠屯兵江上屡腾捷奏乃遣张俊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制置使节制浙西军马策应世忠俊虽受命未进发人皆切齿。

  十四日乙酉溃军戚方攻宣州。

  戚方勇悍善射初投为教骏兵士军兴盗贼起在九朵花徒党行伍中未知名方杀其为首人遂率众归建康投杜充用为准备将留在帐前建康失利诸军皆散方走至金坛界与建康统制扈成相遇方欲夺成军乃谋杀成遂伏众於篠中皆执长枪令曰:扈统制过则杀俄而成果至伏发以长枪成成死统领庞荣率其众闻岳飞在宜兴乃以其众归飞以荣为右军统制主率众入常州为刘宴所败乃犯宣州知州李光遣兵马监押吕执中斋书招之方佯受书实欲攻城也。执中觉其伪诈仅得脱归有衙前石振者为方所执问以城中虚实振有从贼之心乃悉以虚实告。且具言城中之方隅可击者不可击者方用振之说鼓行而前是日犯城下光自决守城之计乃命城外居人尽迁入城(一应)寺院及人家与空闲官舍任。

  便居住是时有建康溃散班直百馀人无所归光留於城中光因以主首王逸为都统制令见任及寄居官分守城壁僧道居民皆执仗登城措置甚有方法攻城不克光以知州仪卫登城北壁令一吏诈作知州招方打话云:戚统制两部曲皆是官军,岂不念国家艰难之际何苦欲攻此城为盗贼乎!方曰:方不敢抗挠朝廷但缘士卒皆饥不免寻觅粮食耳。又曰:我与汝粮食并银绢犒设如何方曰:若蒙犒军即便引退,於是光乃遗以米肉并银绢甚厚方虽受之而意犹徐徐睥睨不已王逸曰:贼非退也。。且未可解严更当谨备方果伐木作攻具复攻城城中皆御退之矢如雨注城中负户方能汲是时诸邑民兵皆聚城中甯国民兵尤粗壮有膂力以守礮击石贼甚苦之。

  王德执刘文舜於饶州杀之。

  王德欲迎隆祐太后於虔州次吉水会妖贼王念经反於信州之贵溪县命德讨之德道出鄱阳刘文舜在舒州遭李成之败方寇饶州园城急知州连南夫以蜡书请德解围德引兵至城下压贼垒而阵文舜褫气悉舍兵请降德伪许其降诱文舜及其次邵谭袁关索等入城执而诛之。

  刘位攻赵琼寨败绩。

  先是刘纲遣人攻赵琼寨不克纲怒请兵於位位遣人攻琼楚州赵立曰:赵琼已受旗榜听我节制义当救之立出兵为援与战败之位兵退走。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一百三十七校勘记。

  林受招安(脱安字)悬曰:遽失恃(遽误作遂)惟京师与内县与误作甸)内外皆不通(内误作四)亦掘断城中墁道自守(脱中字)备糈相谒(误作谒相(知浙西江东西淮东西湖南北诸州(一作如浙西江东两淮湖北诸州)经过不住径奔於吕城(径误作。若於误作牛)独任陶镕之正尝首备於弼谐(任误作化正误作上首误作守)。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司马迁
  列传第十三 杨素弟约 从父文思 文纪·魏徵
  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脱脱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处捐躯·蔡东藩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卷之八·佚名
  尚史卷八十六·李锴
  ●卷五·余继登
  第九卷 宋·缪荃孙
  九七四 满本堂为本堂并无拔贡副榜举人出身人员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卷三十一·鄂尔泰
  侯莫陈悦传·李延寿
  林空斋传·脱脱
  杨一清传·张廷玉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许太祝桢·顾嗣立

    桢字符干,有壬之子,以门功补太祝应奉。翰林金台王翰称许氏昆季之贤,群从之才俊,有非他人之所能及者。并见于《圭塘欸乃集》中。 次和圭塘杂咏 瑞莲歌次可行叔韵 睡起偶成次韵二首 ○次和圭塘杂咏 【录二。】 日夕观山 月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沈璟

    第二十一齣 论交【宝鼎儿】〔外扮宋江上〕网罗虽幸免。一度囘首。一番长叹。〔小生上〕何处诉高唐寃状。〔末上〕休再提沧州公案。〔淨上〕一自被缁来水泊。〔小旦上〕笑杀裙钗规范。〔小生〕吾乃柴进是也。〔末〕吾

  • 卷十一·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一吏部侍郎汤右曾撰寒云寺寂寞寒云寺云来特地寒坏墙尘自合老柏干皆攒厨欲分香饭天教趁冷官贝多真实语只道汝心安修武道中怀旧山阳里天高落木空覆盃岩石上吹笛竹林中寂寞人埋照昂藏鹤入笼达生

  • 巻十三·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十三明 胡震亨 撰乐通二唐各朝乐太宗 神功破阵乐【初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防必奏之示不忘本因制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鵞鹳用乐工百二十八人披

  • 卷三百五 列传九十二·赵尔巽

      钱陈群子汝诚、孙臻 沈德潜 金德瑛钱载 齐召南陈兆仑、兆仑孙桂生 董邦达钱维城、邹一桂 谢墉金甡、庄存与、刘星炜王昶   钱陈群,字主敬,浙江嘉兴人。父纶光,早卒。母陈,翼诸孤以长,语在列女传。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正德十五年五月戊子朔 上在南京○大学士杨廷和等言天下诸司朝觐官旧例俱于正月考察领敕回任今各官伺候圣驾已经半年之上非不欲恭睹 天颜但离任远者将一年近者亦六七月任内事务未免废弛钱粮稽误狱讼繁兴盗贼日生奸弊百

  • 卷之九十三·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夏四月。甲辰朔。享太庙遣怡亲王载敦恭代行礼上诣奉先殿行礼。内记注  ○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癸酉。皆如之。内记注  ○乙巳

  • 卷五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绦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五十七 绦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括地志云故卷城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释例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

  • 尉迟纲传·令狐德棻

    尉迟纲字婆罗,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弟弟。从小就是孤儿,与兄尉迟迥被舅舅收养。太祖西征关、陇,尉迟迥、尉迟纲同母亲昌乐大长公主留在晋阳,后来才入函谷关。跟随太祖征讨,常在帐内陪侍,出入卧室。后来由于奉迎魏孝武帝有功,授殿

  • 卷一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三艺文略【七】文类第十二上【楚辞别集】【臣】等谨案郑志文类於楚辞别集总集之外又分赞颂箴铭等目今从钦定续通志之例於赋及碑碣四六诸门有自为一书者则依郑例分类编次其专集中杂见诸体未

  • 凡例·孙奇逢

    读白文只凭管窥不泥成説总求不谬于孔曾思孟斯已矣先儒争意见辩异同者概置弗论是编统括四书大旨原非为逐章逐句作解故脱畧者甚多圣贤立训无非修己治人亲师取友理财折狱用贤远奸郊天事神明理适用总之皆学也故两论逐章皆

  • 進春秋集義表·李明复

    進春秋集義表臣聞聖人達而賞罰行聖人窮而褒貶作褒貶者萬世賞罰也昔孔子作春秋人見其所褒貶者既往之人也不知聖人固為來者設也論者乃謂天下有道聖人推而行之天下無道聖人述而藏之豈知春秋蓋亦推而行之乎漢董仲舒記孔子

  • 卷二·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二召南一之二集传召地名召公奭之采【音菜】邑也旧说扶风雍县南有召亭即其地今雍县析为岐山【皇舆表同】天兴【皇舆表凤翔县】二县未知召亭的在何县余已见

  • 卷十二·陈大章

    <经部,诗类,诗传名物集览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名物集览卷十二  庻吉士陈大章撰木无折我树杞朱传柳属生水旁树如柳叶麄而白色理防赤葢里之地域沟树也尔雅旄泽桺邢疏柳生泽中者别名旄郑注柳也生泽中如芦荻可编为棬箱陆疏

  • 评印顺共不共研究·太虚

    ──二十一年四月在杭州灵隐寺作──原文根据识论之所说,义诚正确。但于解释“用”义、“变”义、与对于基师或破或救诸义,则犹多缺误之处,兹据理评决之。共中共与不共二句,指器界、即外色言。不共中不共与共二句,指根身、

  • 卷第三十九(外道仙人部)·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九(外道仙人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外道立异见原由一&middot;六师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觇观皆从佛化二&middot;六师与佛弟子捔道力三&middot;以鐷鐷腹头上戴火自显雄异四  &middot;智幻国人

  • 卷第三十五·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五 博山和尚传 弟子 智达刘日杲 撰 博山和尚者。舒城人也。讳大舣。字无异。人咸称为无异禅师云。族姓沙。其父太公取姚氏。生和尚也。輙不得食酒肉乳和尚。否则不为食。越七月而母死。使它人

  •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佚名

    不署撰者。元始天尊述天尊应号、三十六部真经、十方一切得道诸仙圣众名,劝人志心信礼,忏悔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