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十六

  炎兴下帙一百十六。

  起绍兴十六年五月,尽绍兴十九年十二月。

  绍兴十六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十月何铸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绍兴十七年三月四日丁卯牛皋卒。

  丙寅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而统制官牛皋遇毒而归知其必毙乃呼门下吏及对家人语以後事翌日丁卯卒於正寝故外人唯知皋无病而卒既而闻其遇毒,或以为秦桧密令师中毒之。

  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九月一日壬戌朔沈该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苏晔副之。

  詹大方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容肃副之。

  二日癸亥赵鼎卒於吉阳军。

  赵鼎安置在海外者凡数年秦桧朝旨令吉阳军月具鼎存亡申尚书省鼎遣人呼其一子至谓之曰:枪必欲我死也。我。若不死当诛及我一家我死则汝曹无患矣。付以後事不食而死年六十三四方人闻之。

  有泣下者。

  林泉野记曰:赵鼎字元镇解州人登崇甯五年第靖康初解潜为河东宣抚副使辟为句当公事建炎三年为枢密院计议官除侍御史迁中丞金人南侵上幸明州宰相吕颐浩议复还亲征鼎力争以众寡不敌不。若为避狄(改作敌)之计上遂决航海之行四年累言颐浩之过罢之擢签书枢密院是冬罢为提举洞霄宫绍兴二年起知建康府兼江东安抚制置大使顷之改督川陕荆襄诸军事未行而虏犯(改作金人)淮南宰相朱胜非失措乞持馀服罢去鼎奏乞亲征以督诸将乃留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人幸平江府督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进兵淮东击败虏(改作金)众荐张浚复知枢密院事罢席益汪伯彦举用马扩折彦质王居正晏敦复陈与义谬刚张致远胡寅刘大本沈与求章谊刘世甯潘良贵范冲朱震之徒而人心悦向五年迁左仆射兼枢密院事及都督之任士民闻之莫不以手加额鼎为政戢吏爱民谦冲礼士犯颜敢谏权幸请谒内降差除一切格止重伊川程氏六经之学元祐党籍子孙多谋擢用去赃吏进正人一时称为贤相翕然有中兴之望六年刘豫寇淮南刘光世以孤军不敢守庐乞退师太平州鼎从其请张浚往江上督军复遣光世还遂破刘麟浚回以鼎私於光世为奏浚。又请上幸建康以图中原鼎谓宜自守未可进乃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制置大使七年浚罢召鼎复尚书左仆射因请上还临安召用常同张九成傅崧卿向子諲委王庶督军政八年加特进王伦使自虏(改作金)还敌复遣人来议和右相秦桧遂请牙之鼎争不从乞罢乃以检校少保奉国军节度使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再罢为提举洞霄宫虏叛(改作金败)盟鼎上言时政桧方专朝大忌其能心欲杀之讽中丞王次翁诬言其罪责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邵武军居住。又令次翁诬以闻叛(此字改作敌背)盟尝有幸言上亦每衔鼎言语切直责授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十四年桧怒鼎不能自尽令臣僚劾以怨望调吉阳军安置十七年卒年六十三朝野痛之有子四人鼎既死桧憾之不置二十五年衢州通判汪召嗣教官莫伋希桧旨诬鼎子与赵令矜饮酒诽谤时政送在理寺欲加族灭会桧死获免二十六年追复鼎观文殿学士。

  秀水闲居录曰:绍兴二年吕相颐浩秦相桧引倾憸浮躁之士列於要近以为党助谋出吕而专政其党建言周宣王时内修政事(删此二字)外攘夷狄(删此二字)故能中兴今二相宜分任内外之事,於是降制除颐浩江淮荆浙都督诸军事总兵江上制词云:玩岁苟安非拯溺救焚之意特时自定岂兴衰拨乱之图。又云:尽长江表里之封悉归经略举宿将王侯之贵咸听指呼都省置修政避议更张法度桧领之五月颐浩出帅群小乱朝纷然竞进无复彝叙上乃觉悟颐浩至润州兵溃不能进引疾求罢召还八月桧贬而局废侍从台谏往往坐媚灶爱去余守会稽勿除同都督军囊章力辞极论利害至数千言後旬日改除参政孟庾时庾同韩世忠湖外讨贼回就用以代颐浩所贪可罢三年正月余双奏适虏(改作金)使来执政皆言江上不可无应接宜待使回三月使人回余。又秦始得旨庾赴阙都督府罢是岁九月颐浩罢政四年夏初张浚被罪陕蜀无大帅言者有章云:若无大帅必失西蜀六月蒙上宣谕曰:西帅难基人朕欲以参政赵鼎积压枢密院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如张浚故事余曰:圣谋如此牙不敢不奉诏自是言者益力而踰月无处分八月余以疮疡谒告十馀日忽奉宸翰如前旨翌日执政见访问疾鼎语余曰:今川陕兵柄皆属吴玠大帅无他能玠能足矣。然玠见为宣抚副使。若官与之同,岂可制乎!余曰:公意如何有所见胡不奏。且公以元枢出使岂论宣抚耶鼎曰:愿得一使名在宣抚上者方为之余心知鼎欲都督即曰:偶拙病未愈不能造朝公不欲自言即同官亦可言也。鼎唯唯後两日再奉宸笔改命鼎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是时余起复居位已累上十二章丐持馀服鼎窥宰席甚急被命殊不乐申请数十条皆不可行如随军钱物须七百万缗之类余参告进呈指此一项奏言昔闻玉音赵鼎出使如张浚故事上曰:然余。又曰:浚自建康赴蜀朝廷给钱一百五十万缗今鼎所须三倍以上今岁郊恩所旨不赀上曰:柰何余曰:欲支三百万缗半出朝廷已如浚数半令所部诸路漕司应副上悦之既退鼎怒语云:令我作乞儿入蜀耶迁延久之郊後余得请鼎果相不复议蜀帅五年春鼎迁左相张浚右相并带都督诸路军事浚统兵往来。

  江湖号都督行府权势甚盛便宜行事关送三省密院奉行内外无敢违者更易大将军移徙诸军科敛之重以千万计军民胥怨浚方大言进复中原欲独任国事七年正月逐鼎於会稽至五月淮淝兵变浚贬鼎复相然都督府竟罢矣。。

  又曰:赵鼎复相植党亦急凡凶险刻薄之士无湄用使造虚誉而排善类张台属戒自郎官除察院未几迁殿院绍兴八年秋鼎失眷丐罢戒知其决去即露章请留以徼後福其言狂躁愚弄既罢犹知泉州盖其党与维持之力也。今录其疏云:臣本贯河东绛州赵鼎本贯陕西解州乡里相近士大夫通号曰:西人臣被召除馆职官除郎中实自圣恩然人亦或云:鼎进拟是非牙所不得而知也。今赵鼎求去议得皆以为未可臣欲言之则形迹如此俗不言则大臣进退国家安危所系陛下他日必悔之牙初不知鼎负陛下者何事鼎与同列忿争者何语鼎不敢自安者何意牙窃料陛下与鼎君臣之闲嫌疑已久同列之际猜闲已深鼎不自安非一日假使勉强少留终非可否相济圣意已决臣不复言但鼎去之後秦桧先悔而陛下後悔理在不疑此为可虑耳鼎去之後陛下必不独任能国事如鼎者绝少叟权者甚多後来者不三数月即与桧争必矣。此所谓秦桧先悔者也。陛下即位十二年而命相凡九人前後拜罢以三十数已试人材可知使後来者皆大过人虽去鼎可也。。若但逐斥异已而迁除附已者徒为纷纷则与鼎何异万一缓急之计。又将复用之使鼎何颜复见士大夫哉!所谓陛下後悔也。臣今为陛下计有三其上可留则用之鼎。若有负於陛下者面戒饬之鼎。若与同列不协则面责以先国家後私雠之义其次必不可则姑留之行在祖宗故事宰执罢政多留京师非特示恩礼亦以备顾问近时前宰执遂无复敢留行在者乃薄俗可叹非祖宗意也。未罢相则如前五日一到朝堂之类罢相则置之讲筵少俟期月之闲朝政修明边境静劾然後听其远去亦未为晚进退之闲犹为有礼不然去岁召之如彼其急今日去之如此其遽时有缓急事有大小臣恐天下不无窃议鼎尚不敢自保馀人何足道哉!臣之区区所虑者国家之安危所惜者陛下之举措陛下。若以为公论则愿圣心更加审处。若以为迹涉朋附则罪何所逃亦惟陛下。

  察之而已伏候敕旨贴黄称牙今为言事官进退皆出宸衷不敢与鼎请留鼎。若去位则臣事陛下无复嫌疑迹逾安矣。在计臣则幸鼎之去为便在陛下则众论以为未便也。常同初除中丞以牙姓名荐於陛下鼎闻之缩项吐舌摇首人传以为笑鼎畏牙如此三省同奉圣旨张戒为耳目之官附下罔上可与外任差遣。

  又曰:赵相鼎蒲解闲人起於折屋有朴野之状一日拜相骤为骄侈以临安相府为不足居别起大堂奇花嘉木环植周围深圳之四隅各设大炉为异香奇种每坐堂中则四炉焚香烟气氤氲合於坐上谓之香云:又堂馔自艰难来至菲薄鼎增十倍厚日有会集侍从诸将下逮省寺官所喜者次第召食堂厨公吏支日费香直。且数千缗酒馔尚不计也。其後鼎坐台疏落职守泉累章数千言而乾没都督钱十七万缗窃用激赏库钱七十馀万缗掩有临安府什物三千馀件乃。

  绍兴十八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九月陈诚之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

  王墨卿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绍兴十九年五月金人遣使来回同生辰。

  九月汤鹏举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石清副之。

  张杞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

  十二月董先为鄂州驻劄御前左军统制。

  董先初在鄂州宣抚司为背嵬军统制岳岳飞死後召先赴行在隶步军司为统制先与步帅赵密不协为江东副总管信州驻劄殿司杨存中怜其才常赆遗甚厚具劄子乞隶殿司以三衙不许互换陈乞不许鄂州都中乃乞为统制遂为左军统制。

  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金主完颜亶为齐王亮所弑殂(删此字)。

  神麓记曰:皇统九年四月初太白蚀月太史言不利於君将大牙作乱。又有旋风从北向南吹染练腾空万民望之上表下赤落在内廷祥曦殿之侧继而风雷大作有龙自寝殿而出入绕壁幕地衣众人皆睹东昏震悸遂大赦一下翰林学士承旨张钧作赦文称迺者龙潜我宫之句由是大怒曰:龙柰我何将张钧杖之数百截去手足而斩之东昬不道自此始也。每日窥砚左右近侍不辩亲疏唯有少不如意恣情。

  逞欲手自刃之亲杀兵部尚书赛居常护卫将军八斤(改作巴锦)广威宿直将军特赛(改作集赛)定远胙王长腾马及其弟冀州节度使查辣(改作扎拉)子至皆族诛之。又手刃邓王子阿术(改作阿珠)辅国兄弟二人。又手刃皇后裴靡(改作费摩)申氏并诸刀嫔以放归宗者数辈皆赐死於家大臣战慄待死每日入朝与亲戚相别而行驸马都尉唐括(改作唐古)下率平章政事岐国王亮廉访参政萧王仲武太常大卿乌达(改作乌塔)宿直将军干诸尚厩局使高景山寝殿小底(改作实达尔)兴国奴(改作努)同谋因帝醉熟睡先盗骈帝侧弓刀诈称宣命夜召亮等直入诣寝殿就醉寝杀帝时年三十一是夜有护卫将军忽突(改和呼敦)者元不豫谋潜见此辈入寝殿欲行大逆东昬裸体跃起取旁侧弓刀不获忽突(改作呼敦)先以所执枪剌东昬於壁众乃同时向前乱刀斫而杀之遂闭殿门兴国奴(改作努)传旨敛取护卫弓刀皆不知其详然後屏出敷德殿门诈称前帝宣召大臣等左丞相宗贤夜半入内遂乱刀斫杀并男子并诛之亦召右丞相曹国王阿鲁孛山(改作阿布萨)至则缢杀之遂立亮改号天德迟明朝诸大臣布告天下以失道废亶为东昬王。

  金国岐王亮弑其主亶自立。

  皇统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登位改元赦尚书省牒刑部门上下朕惟太祖武凶皇帝神武应期奄有四海以公存心天下大器授於太宗文烈厌代不忘先训凭玉宣命属之前君以统洪业十有五年而昬虐失道人不堪命宗族大臣协心正救之而弗悛遂仰奉九庙之灵已从废黜亦既殂殒宗族大臣咸以太祖经营缔搆所繇垂统推戴眇躬嗣临天下朕以宗社之重义不获已爰受命之初兢兢。若渊冰未知攸济尚赖股肱三事文武百僚同心辅翼以底于治宜布惟新之令以宏在宥之恩可从皇统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改为天德元年於戏嗣守丕基休於宗祐永绥宇宙尚轸黎元咨尔多方体予至意。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二百十六校勘记。

  谋出吕而桧专政(脱桧字)已试未试人材可知(脱未试二字)广威宿直将军特赛(威一作威)夜召亮等直入诣寝殿醉寝弑帝(诣寝殿一作霄仪殿弑误作杀)。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二·佚名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九十三 曹寅奏陈江西地方盗案摺·佚名
  卷三十三·傅恒
  提要·马令
  二七 花瓶·周作人
  卷三十六·阿桂
  卷之八十三  菽園雜記十一(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之十二  奉天靖難記二(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佚名
  提要·夏言
  我的主要经历·梁漱溟
  雷以纶·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筠溪乐府 全文·李弥逊

      ☆沁园春(寄张仲宗)  欹枕深轩,散帙虚堂,畏景屡移。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压玉为醪,折荷当盏,卧看银潢星四垂。人归后,伴饥蝉自语,宿鸟相依。  痴儿。莫蹈危机。悟四十九年都尽非。任纡朱拖紫,围金佩玉

  • 楚辞集注卷第一·朱熹

    【一】离骚经第一【离骚一】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名平,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战国策楚有昭奚恤。元和姓纂云:楚武王子瑕食釆于屈,因氏焉。屈重、屈荡、屈建、屈平并其后

  • ●四声猿·沈泰

    (山阴文长徐渭编公安中郎袁宏道评西湖梦珠张元徵、练江荩臣程羽文阅) 正名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 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脱脱

        吕端 毕士安 寇准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琦,晋兵部侍郎。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着作佐郎、直史馆。太祖即位,迁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开宝

  • 卷二十三 前燕録一·崔鸿

    慕容廆 慕容廆字奕落瓌鲜卑人也本出于昌黎之棘城昔髙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次以君北夷遂世居辽左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其后与匈奴并盛控弘之士二十余万风俗官号与匈奴畧同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五·王祎

    【晋髙祖皇帝石敬瑭天福元年 吴睿帝天祚二年南汉髙祖皇帝大有九年 蜀秦国公孟昶明徳三年闽帝王昶通文元年 楚王马希范 南平王髙从诲 吴越王钱元瓘 契丹天显十一年】春三月唐端明殿学士李崧吕琦请和契丹枢宻直学

  • 第四十七卷清嘉庆·缪荃孙

    仁宗嘉庆元年正月丁卯,两淮盐政苏楞额以例进贡品加倍,下部议处。二月壬辰,侍郎伊江阿往江苏会同费淳审拟陆锦书家丁呈控一案。四月己丑,布颜病免,李廷敬为江苏按察使。五月乙丑,管干珍降。丙寅,富纲为漕运总督。六月乙亥朔,江

  • 卷二十七·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七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九唐李渤李渤字濬之刻志於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白鹿洞後久之徙少室元和初以右拾遗召不拜洛阳令韩愈遗以书曰昔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已迹接於诸侯之国今可为之时自藏深

  • 戴思恭传·张廷玉

    戴思恭,字原礼,浦江人,拜义乌朱震亨为师。朱震亨为金华许谦弟子,得朱熹学说真传;又从宋内侍钱塘罗知悌学医,医学大行,人称“丹溪先生”。震亨爱思恭才思敏捷,将其医术尽授与思恭。洪武年间,思恭被朝廷召为御医,所治之病立即痊愈

  • 唐文献传·张廷玉

    唐文献,字元征,华亭人。万历十四年(1586)的进士第一。授职为修撰,历任詹事。沈一贯借“妖书”事件倾轧尚书郭正域,行事很急切。唐文献与同僚杨道实、周如砥、陶望龄去拜会沈一贯道:“郭公如果不被赦免,人们说您实际上有意要

  • 31.张仪拆散联盟·林汉达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

  • 卷三百八十七·佚名

    △初分不可动品第七十之二复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依本性空教授教诫诸有情类令勤精进。作是言:善男子,汝於善法当勤精进。若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时。於此诸法勿思惟二及不二相。若修四静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三·延寿

    夫道无可修。法无可问。才悟大旨。万事俱休。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既云宗镜。何乃广引身戒心慧之文。法华经云。三藏学者。尚不许亲近。既违大乘之经教。何成后学之信门。答。经中所斥三藏学者。即是小乘戒定慧。

  • 卷第十三·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三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与减年者受近圆学处第七十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尊者大目乾连。与十七众受近圆已。不能忍饥。遂便啼哭。由近圆事摄受门徒烦恼。制

  • 卷第二十四(藏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四(藏字号) 甲子(晋惠帝永兴元年起)丙寅(改光熙)丁卯(怀帝永嘉元年)癸酉(愍帝建兴元年)丁丑(东晋元帝建武元年)戊寅(改大兴)壬午(改永昌)癸未(明帝太宁元年)丙戌(成帝咸和元年)乙未(改咸康)癸卯(康

  • 庶斋老学丛谈·盛如梓

    元代文言琐谈小说。宋末元初时盛如梓撰。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 《千顷堂书目》入子部小说类。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传世。是书或作三卷,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

  • 瑶石山人稿·黎民表

    明诗别集。黎民表(字惟敬)著。根据陈文烛序可知,黎民表生前,镇江钟太守曾为其刻过诗集。此刻本今已不存。《瑶石山人稿》乃是黎民表去世后,其子黎君华重新编辑,于万历十六年(1588)梓刻之,并请陈文烛作序。除开头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