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政宣上帙五。

  起宣和三年二月十七壬午,尽宣和四年四月十日戊戌。

  宣和三年二月十七日壬午曷鲁(改作赫噜)至登州。

  先是女真往来议论皆主童贯以赵良嗣上京阿骨打(改作阿固达)之约欲便举兵应之故选西京宿将会京师。又诏环应鄜延军与河北禁军更戍会方腊叛贯以西兵讨贼朝廷罢更戍指挥登州守臣以童贯未还留曷鲁(改作赫噜)等不遣曷鲁(改作赫噜)狷忿屡出馆欲徒步至京戏师寻诏马政王环引之诣阙。

  五月十三日丙午曷鲁(改作赫噜)至京师。

  是日曷鲁(改作赫噜)入国门差国子司业权邦彦观察使童师礼馆之未几师礼传旨邦彦等曰:大辽已知金人海上往还难以复如前议谕遣曷鲁(改作赫噜)等归邦彦等虑失其懽令师礼入奏复得旨候童贯回曷鲁(改作赫噜)凡留三月馀凡见辞宴犒并如习鲁(改作锡喇萨鲁)例王黼议复国书止付曷鲁(改作赫噜)等还不遣使。

  《北征纪实》曰:时童贯方捕方腊宣抚东南未归而女真使人同马政等复至时上深悔前举意欲罢结约。

  有旨喻女真人使可复回也。。

  八月二十日壬子发曷鲁(改作赫噜)大迪乌赍书归本国。

  朝廷国书。

  八月日大宋皇帝致书於大金皇帝阙下远勤专使荐示华缄具承契好之修深悉封疆之谕惟夙敦於大信已备载於前书所有汉地等事并如初议俟闻举军到西京的期以凭夹攻顺履清秋倍膺纯福今勃堇曷鲁(改作贝勒赫噜)大迪乌回有少礼物具诸别由于心奉书陈谢不宣谨白。

  十一月金人攻破辽人中京天祚入夹山。

  曷鲁(改作赫噜)自海上归阿骨打(改作阿固达)意朝廷绝之乃命其弟固论(改作古伦)国相孛极列(改作贝勒)并粘罕(改作尼堪)兀室(改作乌舍)悉帅师渡辽而用降将余睹(改作伊都)为前锋正月十四日以劲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至其中都攻之自旦至日中遂陷焉始谓天祚在城中也。及破乃知天祚闻其来中夜已窜即莫知所在而天祚遂至燕山矣。。又惧追袭与其子赵王梁王数百骑复从西北走鸳鸯泊。(旧校云:纲目作鸳鸯泺)女真既失天祚因遣追兵出平地松林而西将至鸳鸯泊则适与天祚遇天祚大窘因仓皇从云:中府由石窟寺入天德军趋渔阳岭。又窜入阴夹山夹山者沙漠之北传谓有泥潦六十里独契丹能达他虏(改作人)所不能至也。女真之君臣因驻兵鸳鸯泊欲经营之攻击云:中府暨诸州以延引时日也。。

  宣和四年三月十七日丙子辽秦晋国王耶律淳篡立於燕山遣使来告谢不受。

  天祚入夹山数日命令不通宰相李处温欲图佐命恩幸外假恐军声援潜结都统萧干劝进燕王僭号燕王者秦晋国王耶律淳兴宗之孙道宗洪基弟宗本之子於天祚为从叔初洪基囚其子浚欲立淳为储贰不果已而立天祚淳守燕十二年得人心号燕王。又谓九大王。又谓覃湘大王在府番汉百官诸军并僧道父老数万人劝进遂即位於燕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三年为建福元年改怨军为常胜军肆赦下诏谕国中曰:自我烈祖肇创造之功至於太祖恢廓清之业故得奄有区夏全付子孙迩後纂承罔不祗肃传二百祀之逾远得亿兆人之底甯盖太平或弛於细防而内治多遗於外患以是边鄙生兹冠仇渐为蔓草之难图公肆长蛇之荐食敢来问鼎直欲争衡敌垒尚遥王师自溃兵非不锐事止失和故使乘。

  舆越在草莽地隔不果相赴旬馀莫知所归三边荡摇百姓震慑惧不相保谓将畴依咸云:六合为家不可一日无主共载眇质用登至尊皆出素衷尚惭否德。又念与其长天下之乱曷。若复我家之功苟其宗社不移亦曰:神灵所望势不克避理当共知呜呼朕以久处王藩历更政教凡民疾苦与事便宜靡所不知亦曾熟虑自今而後革弊为先所期俾四海用甯不敢以万乘为乐敢告远迩予不食言。又下诏废延禧为湘阴王诏曰:(旧校云:此诏见叶隆礼契丹国志)大道既隐不行选授之公皇天无私自有废兴之数事系德致人难力为朕幼保青宫长归朱邸虽为人情之久系谁云:神器之可求常欲避周公之嫌未曾忘季札之节柰何一旦之无主至使兆民之求君推戴四从讴歌百和不敢负祖宗之业勉与揽帝王之权尚虑纂图之为难庶其复辟之有待近得群臣之奏槩陈前主之非所谓愎谏矜能比顽弃德躁动靡常节平居无话言室家之杼轴成空更滋淫费陵庙之衣冠见毁不辍常畋汉嫡之戮(实出)无名伋妻之乱(尤不)可托加以权臣拥隔政事纠纷左右离心遐迩解体讫无悛改以至播迁伊慼自始大势已去是谓绝四海之望安得冒一人之称宜削徽名用昭否德方朕心之牵爱尚不忍从柰群议之为公正复见请是以勉循故事用降新封呜呼命不于常事非得巳岂为小子欲专位号之崇盖狥众心以社稷之计凡在闻听听朕意焉遣知宣徽南院事萧挞勃(改作塔布)枢密副都承旨王琚充告谢大宋使副承雄州牒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契丹天祚见在夹山燕王安得擅立仰会问因依人使复回。

  《北征纪实》曰:是岁冬末边探报天祚以兵十万屯燕京声言游猎直抵雄霸界上朝廷遽为骇惧及明年春谍报再至始知其意谓中国有谋也。欲大举讨女真而惧袭其後是以耀武尔群小既安则谋之如初三月。又报天祚败走不知所在,於是我师遂兴。

  知真定府路安抚使赵遹奏疏乞抚存辽人。

  疏曰:臣近准本月十三日枢密院劄子奉御笔虏(改作辽)界为女真所侵兵势已瓦无解窃虑奔溃侵轶逼犯边境仰河北诸路帅司依已降指挥团结兵马编排器甲准备不测勾抽上边使唤仍先具知委奏闻除已具知委及逐时探到北界事节次附入内侍省递奏闻去讫臣窃详北虏(改作契丹)自澶渊既盟之後岁省。

  用兵之费国享重币之利虏(改作敌)自知得计守盟修好皆其诚心然累年以来虏酋(改作辽主)失德上下离叛人不为用女真渤海寇乱其国(此四字改作并起二字)征伐不已败衄相继境土侵削士马凋残财力匮耗常疑中国密有窥伺左支右吾困獘日甚恭惟陛下好生之德深洽民心帝王之举必度万全况臣当亲奉玉音屡被诏劄每念南北欢好力固祖宗盟誓谓非细事不可少有引惹造端生衅而虏(改作敌)殊不知圣神加惠两国之意如此今兹睿旨特虑他寇与奔溃之众不测侵轶姑示备御之计庙谟甚远预为之防然臣叨承阃寄职所当言苟有管见岂敢缄默伏睹边报近者虏酋(改作天祚)猎於白水川女真掩其无备全军陷没虏酋(改作天祚)不知存亡震扰未见所立。若复调兵上边虏(改作敌)将谓中国起乘其獘疑隙既开何可复释唯当示之安静致其怀服臣愚谓耶律氏据有沙漠历年甚多虏(改作北)人习熟贵其种类设有奸雄谁肯推服仰惟朝廷与虏(改作辽)兄弟之国共守盟好百有馀载今虏酋(改作天祚)叔兄子弟尚众。若虏酋(改作天祚)真遂不还愿陛下用家人礼特遣重臣将命彼国推急难之义念外侮之虞慰谕其宗族臣下厚加拊劳勉以忠孝雪耻戡难就其虏酋(改作天祚)叔兄子弟取虏酋(改作天祚)之所爱国人之所慕择贤立孤以主虏(改作辽)众隆其恩礼赐之封册申结信誓以继好息民俾之知戴中国虏(改作彼)既以中国为重得存其宗社则中国有大造於虏(改作辽)也。陛下虽不责报虏(改作彼)归故地减岁币必有一以报陛下矣。如是则中国不待汗马之劳遗镞之费万无一失而安享大利机会之来间不容发伏望圣慈特加采择速奋睿断施行实天下之幸。

  贴黄臣愚窃谓虏(改作辽)失其酋(改作主)未知所立方疑中国乘间而攻之然陛下兼爱南北生灵务隆义好。若即恤其祸难援立新酋(改作主)当此孤遗乏助之时得倚朝廷以存其国。又名正言顺势无不从则恩归於我必服彼心中国申固盟誓为利无穷。若使彼新酋(改作主)自立则恩非我出立而众附则势将复强增戍缘边过为提备徒足生衅以启戎心愿陛下无遽增戍开先时之隙无缓立孤贻不及时之悔孔子曰:兴灭国继绝世天下之民归心焉惟圣神亟图之。

  贴黄臣契勘女真蕞尔小夷(删此四字)自昔臣属北虏势不过虏之一大族(删臣属至此十二字改作属大辽三字)其众强弱与。

  虏(改作辽)不侔徒以虏酋(改作天祚)失德乘其离心遂致以寡敌众以弱凌(改作胜)强者非女真之能虏所自取也。(删者非至此十一字)然北虏(改作辽实)大国其人本不畏女真女真今虽得志亦,岂能久横行於虏中哉!虏之(删其人至此二十五字)新酋(改作主)既立得国人心事将反掌也。陛下仁圣被於四海普天率土罔不臣妾。若速於斯有以深结虏心(改作辽人)使之怀服自削其平日之贪傲今。若停增戍之役收援立之恩处以守盟存国之大义蛮貊革心固不难矣。诚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也。。

  三月某日代州奏得金人边牒。

  准大金彰国军(应州也。)牒近白水泊击散契丹放鹅行帐天祚皇帝脱身北走本国军马已到山後平定州县占守讫请代州戒守边人员不得辄引逃去人民为国生事自取亡灭。

  四月十日戊戌太师领枢密院事童贯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勒兵十万巡边。

  诏下燕京管内官吏军民百姓等(添诏曰:二字)朕惟皇天尽付中国使宅九有之师取乱侮亡拓其疆土景命所仆惟有德者能克飨之朕服绍丕基仰承先帝休德夙夜祗惧不敢荒宁荷天降康登兹极治声教所暨远逮要荒东逾朝鲜西迈积石南越牂牁之境罔敢不廷乃眷幽燕实惟故壤五季不造陷於北戎(改作契丹)惟尔邦君暨厥臣庶怀风慕义思欲来归忠愤之诚久而弥著今上帝降祸於虏秽德腥闻(删此五字改作辽)弛绝纲维俶为暴乱横赋强敛诛剥无厌谗慝作仇胁权相灭至上凌下替妖孽并兴倾国丧家自取逋窜白水之败亟闻篡攘调赋益繁人不堪命。且复盗贼蜂起所至释骚哀此下民恫怨无告朕诞膺骏命俯顺人心选将出师复兹境土是谓致天之罚仁伐不仁拯尔群黎取诸涂炭已遣领枢密院事童贯董兵百万收复幽燕故地与大金国计议画定封疆大信不渝中举外应维天之命莫我敢承王师霆击雷驱数路并进前角後犄万旅一心威以济德孰敢有遏厥志然念王师无战而天道好生亶兹告猷迪尔有众尔其深计远虑览於兴亡如能举城自归望风响应使市不易肆士不援旌舍覆巢之危从猷枕之逸是为自求多福惟天矜尔万民永猷一方惟朕以怿已降处分秦晋国王如纳土来朝待以殊礼世享王爵应收复州县城寨文武长官并依旧职任事平第功不次擢用军兵守戍之士并加优赏愿在军者。

  厚与存录愿归农者给复三年收复之後蕃汉一等待遇民户除二税外应该差徭科率无名之赋一切除放大军所至务在安集官吏百姓不得误有杀虫剂伤或焚毁庐舍掳掠人畜犯者并行军令如或昧於逆顺干我王诛。若犹豫怀疑弗克果断身膏原野实尔自贻惟予肃将天威敢有逸罚时弗可失其尚勉哉!祸福无门惟尔自召朕言不再师听惟明故兹诏示想宜知悉贯以环卫军为中军述古殿学士刘为行军参谋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都统制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之副是日上微行出斋宫端圣园以观出师因饯贯仍以御笔三策付童贯如燕人悦而从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策之下也。贯祗奉圣训振武而行。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五校勘记。

  又诏环庆鄜延军(应误作应)凡见辞宴犒并如习鲁例(旧校云:考金人使宋者无习鲁名氏)十一月金人攻破辽人中京天祚入夹山(应作宣和四年正月十四日金人攻破辽人中京天祚入夹山)宗本之子(宗一作敦)共戴眇质(戴误作载)使人复回(误作人使)命不于常事非得已(一作进退惟公废兴有义)诣代州戒守边人员(指误作请)贯以环卫军为中军(至)振武而行(此段应另行误连上文)。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王茂 曹景宗 柳庆远·姚思廉
  卷一百三十 宋紀十二·司马光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八·汪楫
  春秋别典卷八·薛虞畿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一·刘恕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弁言·丁宗洛
  卷之七十五·祁韵士
  第九章 接受改造 四 变化说明了一切·溥仪
  吴悌传·张廷玉
  世宗本纪·张廷玉
  卷之十七  北征後錄(明)金幼孜 撰·邓士龙
  第三节 文、武、宣三朝藩镇叛服·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贯休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禅月集>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五 唐 释贯休 撰 古风杂言二十二首 大蜀皇帝夀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 尧铭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四德炎炎堦蓂不凋永孚于休垂衣飘

  • 卷三·郭则沄

    朝鲜首隶藩封,明代有贡鹰之例。国初特诏罢之,不尚远物,足昭圣德。王西樵歌云:“真人御极临八荒,百蛮九译皆享王。西旅之獒越裳雉,贡物各各因其方。海东俊鸟好毛质,铁爪金眸猛无匹。九都作贡来天家,特受鞲镟佐

  • 哀希腊歌·胡适

    一 嗟汝希腊之群岛兮, 实文教武术之所肇始。 诗媛沙浮尝咏歌于斯兮, 亦羲和素娥之故里。 今惟长夏之骄阳兮, 纷灿烂其如初。 我徘徊以忧伤兮, 哀旧烈之无余!二 悠悠兮,我何所思? 荷马兮阿难。 慷慨兮歌英雄, 缠绵兮叙幽欢。

  • 卷四·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四 宋 王安石 编 岑参下三十一首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嵬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隂阳工不遣雨雪来吾君方忧边分阃资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五十·杨仲良

      钦宗皇帝   高宗南渡   靖康元年十二月壬戌,康王开兵马大元帅府于相州(余见上)。   二年四月庚申朔,车驾北狩。辛酉,金营始空。先是,朝请郎、徽猷阁待制、知信德军黄潜善遣探事人张宗至京师。宗得邦昌僭号文、金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弘治十四年七月丁未朔孟秋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 上御奉天殿传制遣乐舞生赍捧祝帛令天下有司祭历代帝王陵寝○秦王秉欆薨王临潼和僖王庶第二子母丁氏成化十六年生弘治二年封镇国将军八年袭封临潼王弘治十三年进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万历二年四月乙巳朔上享 太庙○湖广抚按赵贤李拭题筑荆州采穴新冲二口承天泗港谢家湾各穴口以杀水势工费重大钱粮不敷乞将德安仓粮银并各王府减存备用禄银接济户部覆如议行○改兵部右侍郎杨巍为吏部右侍郎○丙午 上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九·佚名

    高祖高祖簒唐【范祖禹】梁统【六一】通论梁之失【温公】庄宗郭崇韬【子由 何去非】通论唐之兴亡【温公】高祖李彦珣同张从宾谋反既克高祖赦之又以赦令已行不治杀母之罪【温公】通论晋之兴亡【温公】高祖高祖之政【温

  • 颜竣传·李延寿

    颜竣字士逊,是颜延之的长子。很早就有文才,担任宋武帝的抚军主簿,很受器重,颜竣也尽心效力。元嘉年间(424~453),皇上不想让诸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颜竣补任尚书郎。江湛认为颜竣在府中已经有了职务,不宜更改,才停下了。随着宋

  • 别儿怯不花传·宋濂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姓燕只吉..氏。曾祖忙怯秃为千户,随宪宗南征有功。父阿忽台,成宗时为丞相,被诛,后赠和宁忠献王。别儿怯不花年幼丧父,八岁时即受兴圣太后及武宗之命侍奉明宗,不久入国子学学习。明宗出镇云南,别儿怯不花随行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五之三 朱批嵇曾筠奏摺 雍正七年三月初三日吏部尚书总督河南山东河道【臣】嵇曾筠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七年三月初二日接准吏部咨

  • 卷第二十一·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一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上福州玄沙师备禅师法嗣十三人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福州安国慧球禅师杭州天龙重机禅师福州仙宗契符禅师婺州国泰瑫禅师衡岳南台诚禅师福州白龙道希禅

  • 中国今后之文化·太虚

    ──三十二年秋在汉藏教理院作──一中国文化自清季颓溃以来,虽叠经交流演变,迄未凝成中心力量,故有重建之必需。而重建今后之中国文化,自然莫便于从三民主义而出发。三民主义以建民国进大同为旨趣,规模原甚闳远;继承国族原

  • 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是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尔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641年。全书含六个沉思及霍布斯、阿尔诺、伽森狄等人的诘难和笛卡尔的论辩。《第一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

  • 名疑·陈士元

    四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自三皇,下至元代。博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陈致虚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元代著名道士陈致虚(字观吾)注。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至元丙子年(1276)作者自序,概述《度人经》要旨。认为灵宝度人之道即金液归真,形神俱妙之道也。但世人只知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