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十二

  炎兴下帙九十二。

  起绍兴九年正月,尽其月。

  金人退还河南地。

  金人以东西南三京寿春府宿亳单曹州及陕西就西地归於有司。

  韩世忠加少师扬武翊运功臣(旧校云:按世忠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在绍兴六年四月甲子见一百六十九卷其时但加少师而已)刘光世加和众辅国功臣进封雍国公为陕西五路宣抚使张俊加少傅安民靖难功臣吴玠加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岳飞(加开)府仪同三司杨沂中加太尉保成军节度使。

  秘书省正字汪应辰上书论当谨边备。

  《书》曰:(旧校云:按汪文定公集此书作绍兴八年五月所上今编九年正月内误矣。)臣伏见近日虏(改作金)使在庭中外汹汹朝廷之上号令纷然内则患和议之不谐外则患异议之不息臣虽疏远有以见圣意之动止也。然臣私忧过计窃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既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患议异既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忧此孟轲所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之时也。议者往往以今日和好决不可成而成也。,或不能久臣。

  以为过矣。请借秦以喻秦之谋楚也。与之地借之师而约为兄弟婚姻矣。然则今日所谓还我梓宫归我母兄复我舆地者安知其不然也。及其谋齐也。与齐通和四十馀年未尝接兵。又安知今日和好不如是之久也。。若以为虏(改作金)人出於悔祸效顺之本意则臣所不敢信也。臣闻前日王伦之行未尝一诣虏庭(此二字改作其廷阙)此必诡谋密计而畏吾使者之或能觇之也。是,岂能有爱於我而不取哉!是岂诚有悔过效顺之本意哉!夫非诚有悔过效顺之意而翻然以与我和是何故也。臣谓陛下诚以此思忧以此思惧则将不遑暇食而谋之矣。虏(改作金)使既去所宜深戒执事交修庶政申戒边备以虏(改作金)虽与通和疆场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今方。且肆赦中外厚赍士卒裒宠诸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始矣。纵一朝之安遂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臣所以言因循无备之可畏也。方朝廷力排群议之初大则窜逐小则罢黜虽举国非之而不顾至有一言迎合则不次擢用是以小人窥见闲隙躁进者阿谀以希宠畏懦者循默以备位浅谋者遂谓无事而忠臣正士乃耻自立於群小之闲今者事既少定陛下必以出於独断益轻天下之士矣。夫事是而咸宜犹欲众谋况其非乎!导人而使谏犹恐不进况拒之乎!子思言於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春非如此则善安从生孟轲曰: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於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国欲治可得乎!此臣所以言上下相蒙之可畏也。臣愿陛下卧薪尝胆以图中兴勿谓和好之可以无虞而虚已从众常恐下情之无尽也。兢兢业业以承天心德日新万邦惟怀臣。且亲见於圣世何至以中原(改作天下)之大而下为雠(删此字)人役哉!。

  秘书省正字樊光远上书论金人诡诈不足忧信实深可惧。

  《书》曰:臣窃观今日士大夫之论莫不忧金人之诡诈臣独曰:诡诈不足忧而信实深可惧也。使彼出於诡诈则其术固止,於是耳吾乃抚养东南根本之地严饬西北备御之方变可能为国也。夫何足忧近者金人遣使曰:当与我故地士大夫凡有忧国爱君之心者尽言金人之诡诈也。而版图果归职方是彼不出於诡诈面出於信实矣。乃臣之所惧也。将不止於得。

  故地而已也。凡其所谓归梓宫归两宫者莫不次第以如其言其可信愈甚则其可惧亦愈甚。且吾既已得吾之所欲则彼亦将得彼之所欲通和之使项背相望吾既空府库以奉之河南之地赋租悉蠲吾。又将竭江左民力以给之矣。府库已空民力已竭士气已堕一言不酬金人改虑此臣之所以私忧过计而为陛下深惧也。夫有无故之福则必有无故之祸往年燕山六州二十四县金人以兵取之来归於我当时谒天下之力以赏之所得止数空城而已朝廷动色相贺而天下蹙额相吊虏(改作金)一旦改虑席卷而南如寄诸邻而取之此陛下所见也。陛下抚此戹运虽未获受祖宗所全付然即位之妆河南犹陛下有也。旋没於伪齐凡吾之所以经营攘斥者踰一星终矣。未能复尺寸之地今一旦得之於彼,岂非无故之福如往年之得燕山哉!。又将竭内地以实之敝所有以事之可为寒心矣。庙谟深閟虑之当得已熟如臣之愚未知所以善其後也。臣愿陛下勿以得地为喜而常以为耻勿以甘言为悦而常以为忧勿罪忠义以养敢言之气勿喜迎合以开滥进之门勿尽民力宜爱惜之以固根本勿沮士气宜耸动之以备缓急庶乎!其可也。惟陛下不以臣人微言轻而留神省察实天下之幸。

  汪伯彦复观文殿大学士张浚复左宣奉大夫王庶刘大中复端明殿学士。

  汪伯颜张浚王庶刘大中复职秦桧令臣寮上言王庶刘大中之罪遂再落职初庶离行朝皆不见宾客至芜湖请知县高某衩衣相见委以买田宅议者为庶平日豪迈一旦议讼不合而去未宜求田阁舍也。过池州有再落职之命乃宴席居九江买田於敷浅原之上徙家居焉。

  王伦权东京留守兼知开封府。

  王现代化蓝公佐奉使金国至京师以金人已退地而去伦遂权东京留守兼知开封府先是刘豫以陈东欧阳澈在建炎之妆上书被诛於南京市乃亻效张巡许远双庙之制建庙宇以祀之伪封侯爵至是伦令毁其高大则废其祀。

  熙河路经略使慕容洧叛附於夏国。

  慕容洧以熙河附於夏环庆路经略使赵彬追及与洧战败之复熙河路洧遂奔夏国张中孚中彦自是归朝矣。洧环州人张浚富平之败斩赵哲时洧背叛。

  而去彬字彦中原州人刘锜帅泾原时彬为慕容所绐叛去。

  知泉州连南夫上封事论和议不可信。

  得三京河南地肆赦天下赦到泉州知州连南夫以为金人素持奸计恐朝廷堕其奸谋故谢表有曰:臣持橐西清分符南海蔑著藩宣之效敢忘献纳之忠虽虞舜之十二州昔皆吾有然商於之六百里当念尔欺莫知其是必有是不信其然岂其然固知既来而则安或。且甯许以负曲有。若食其之说无忘韩来而则安或。且甯许以负曲有。若食其之说无忘韩信之师愿益戒於不虞庶免贻於後悔云云是时。又有圣旨指挥不得底斥大金南夫继上封事曰:臣闻《老子》之言曰:不信者吾亦信之。又闻孔子之言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此皆大圣人之用心陛下纳金国和议之约允蹈其言。又闻信不足有不信。又闻言不必信唯义所在此皆神圣通变之道《易》曰:几者动之微《传》曰:知几其神乎!大金素行凶诈(改作善於行计)比年以来两国皆堕其术中大概彼以和议成之此以和议失之今陛下果推赤心信之以其割河南之地前恩之乎!臣知陛下知几有不信也。何以言之丙午之祸父母兄弟六宫九族咸被驱虏逮今十四年辱莫大焉使太上圣躬无恙随所割地全而归之十四年羁縻隔绝之恨念之犹。且心拆得梓宫犹不足为恩得土地顾何足以为恩乎!况陛下於太上有终天之恨於大金(有不)共天之雠方。且许还梓宫许还渊圣六宫彼其计实《老子》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兵之术也。谁不怒发冲冠握拳嚼齿而痛愤哉!借使得所许彼何国损汉王语吕后曰:使赵王有天下顾少乃女乎!臣窃恐陛下天性孝悌方感其恩遂无王赫斯怒爰整共旅之志盖用心不刚则四肢委靡将士虽欲断发请战有不可得谁为陛下守四方者是陛下十馀年宠将养兵殚财蓄力之意一旦积於虚空无用之地倒持大阿捧手而付之矣。昔太祖皇帝之南征也。李煜遣其臣徐铉朝於京师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柰何见伐太祖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平安知大金之计不出於此乎!岂吾太祖行之而陛下不悟者乎!昔唐高祖借兵於突厥尝臣事之至颉利为太宗所擒後世称之为英主陛下肯出唐太宗下哉!臣伏见生灵戴宋几二百年沦肌浃体之恩视陛下为亲父母不幸旧染腥膻之俗视大金甚於仇雠韩愈曰:叛父母从仇雠非人之情(删沦肌至此四十一字)民情大(删此字)可见大金,岂不知之昔耶律德光之击晋也。述律后尝非之曰:吾国用一汉人为主可乎!德光曰:不可述律曰:然则汝得中国亦不能有後必有祸悔无及矣。(删昔律至此五十二字)许还之约安知不出於此乎!使大金用述律之言则可窃吾太祖之言用之无乃不可是说也。(删使大至此二十五字)陛下圣性高明固知之矣。知之则不信亦审矣。然臣犹不能无疑者伏读正月五日赦文曰:戢宇内之干戈。又奉圣旨不得底斥大金如此直堕其术中使忠义之士结舌而不得伸忠良之将缩手而不为用范增之说项王曰:天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可不鉴哉!此臣所以昧死上谒愚有献纳臣闻张良为汉王借前箸以筹以筹挠楚之权谋为汉王不能制项王死命遽欲效武王休马放牛具陈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陛下谁与取天下审如诏旨臣恐将士解体鱼溃兽散如张良所谓谁与取天下者然则计将安出臣方闭户深念不觉大喜曰:河南之复殆天授非人力《传》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又曰:机不可失愿陛下因而图之大事济矣。近闻彼国新主厌兵乃有此议臣谓使其果有厌兵之心正当乘其懈而击之如其不然先发制人後发制於人陛下必知所决择矣。议者。若曰:强弱大小犹。且不侔未易轻举臣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所谓在德不在众汉高祖以亭长除秦暴唐高祖以一旅取孤隋光武接十二帝之统而起自单微以至中兴今陛下复河南之地实以圣继圣日新。又新挺真主之姿应帝王之运六师方张旧民协力抑。又多助之至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臣闻陛下方遣侍从宗臣祗谒宗庙陵寝将亲见宫室之禾黍陵寝之盗掘此正诗人仿徨不忍去之时也。恐有扶老携幼感泣而听诏者少者之哭哭其父与兄也。老者之哭哭其子也。戏笑甚於裂眦长歌过於恸哭恸哭天地日月亦必为之郁惨郁结陛下闻之追悼其因是谁之过欤与还地孰少孰多而我河南之民何啻百万昔者乐生今日效死因民之欲北响为百姓请命而以王师甲兵之众随之此皆精锐愿战之师彼皆悲歌感恸之士河南起而河北应简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之言於今有验旷世之举不约而同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臣平居尝谓不复中原同不可以立宗社不有四海则不可以子万民今有机会遂得河南归我首尾同。

  体,岂不中应大河安得而闲断哉!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臣伏仰陛下英武天纵孝弟性成抚艰运於一纪来和议於此时然不知陛下愿为英武主乎!愿为孝悌主乎!臣昔守建邺获望清光首为陛下陈尧舜之道非谓垂衣拱手坐视人民而名尧舜也。愿陛下效汉高祖唐太宗之英武败戎狄迎父母(删此六字改作取乱侮亡)以成尧舜之道也。今陛下俯首和戎(改作议和)端为父兄是孝悌既如此臣愿陛下乘机应变殄歼丑虏(改作席卷两河)雪祖宗之宿愤扩天地之妖氛英武。又如此使天下万世皆仰陛下圣而不可知之神矣。越汉唐之所谓孝悌英武顾不传导伟哉!其如应变於耳目之前或。且经营於年岁之後皆在陛下雄断如陈著龟而决期日月而已臣犹迟之昔李渤上平贼三策攻不失虞战不失守固河南以连河北三策具存乃敢以献欧阳修日世徒见周师之出何速而不知述律有可取之机也。是时述律以谓周师所取是汉故地不足顾也。然则十四州之故地皆可指挥而取矣。使新主果有厌兵之心事变类此臣区区之心发於忠愤。若谓不识大体不省几事欲逃万死之罪甯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乎!方今堂下有耆老硕辅阃外有良将奇兵更乞睿慈付之公议熟计而行之臣不胜战汗待罪之至。

  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上表谢赦。

  得三京河南地肆赦湖北宣抚使岳飞具表陈庆曰:(旧校云:以金陀卒编校)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念此艰难之久姑从和好之宜睿泽诞敷舆情胥悦窃以娄敬献言於汉帝魏绛发策於晋侯皆盟墨未乾口血犹在俄驱南牧之马旋兴北伐之师盖夷虏(改作敌每)不情而犬羊(改作人多)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谿壑之求图暂安而解倒悬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恭惟皇帝陛下大德有容神武不杀体乾之健行巽之权务和众以安民乃讲信而修睦已渐还於境土想喜见其威仪臣幸遇明时获睹盛事身居将阃功无补於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於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以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热处理辞而益备者进愿定谋而全胜期收地於两河唾手燕云:正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

  遗史曰:表词飞幕属张节夫之文也。节夫字子亨河朔人豪迈尚气节秦桧见之切齿。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一百九十二校勘记。

  刘光世恳辞陕西宣抚使许之(脱此十二字应接於杨沂中加太尉保成军节度使下)夫事而咸宜犹欲众谋(应作夫事是而臧之犹即众谍)勿谓和好之可以无虑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也。勿恃独断之可以成物(脱而思至此二十一字)当时竭天下之力以傥之(傥误作赏)议者谓庶(谓误作为)秦桧见之切齿(见应作读)。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欧阳修
  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脱脱
  卷八十一 大中祥符六年(癸丑,1013)·李焘
  第八回 河朔修和还旧俘 郑兵战败保孤城·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四·廖道南
  第一禀咸丰十年四月六日一一一○一-一、二·佚名
  七五九 军机大臣奏遵将《四库全书总目》体例上谕交大学士等阅看片·佚名
  导言·金毓黻
  卷六下·张廷玉
  夏侯端传·刘昫
  卷六·黄佐
  后梁纪五 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司马光
  方域一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学禁脔 全文·范梈

    颂中有讽格 美中有刺格 先问后答格 感今怀古格 一句造意格 两句立意格 物外寄意格 雅意咏物格 一字贯篇格 起联应照格 一意格 雄伟不常格 想象高唐格 抚景寓叹格 专叙己情格颂中有讽格〈中秋禁直〉  

  • 御选明诗卷七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七十二七言律诗五唐泰江上书懐寄周?林敏昔年曽共醉兰舟明日闲情忆旧游独客荒村空向暮异乡多病厌逢秋残烟古戍闻寒笛落日枫林见驿楼为报别来憔悴甚漫因尊酒一销忧晚次雪峰寺防霜落叶度闗河古寺

  • 第十二回 闻唱思家·蒲松龄

    张鸿渐上白舜华与我倒极其恩爱,每日床上银钱,尽我花费,登山玩水,却也逍遥。但这一条肠子,系恋家中,何日是了! [玉蛾郎]正月里,梅花娇,春雪飘,和风荡荡上柳梢。家家闹元宵,走冰又过桥;他乡人,也跟着走一遭。 二月二,是花朝,冻初消,榆

  • 六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六集序词之一体,由来旧矣;未有不登雅而斥俗,去粗而用精,每为文人学士所玩,不为庸夫愚妇所好也。若夫随风气为转移,任人心所感发,词旣殊于古昔,歌亦逊于畴曩,非关阳春白雪,仅如下里巴人,一时步趋,大抵皆然,亦安用剞劂为哉?醉侣

  • 卷五百十七 列传三百四·赵尔巽

      ◎土司六   ○甘肃   甘肃,明时属于陕西。西番诸卫、河州、洮州、岷州、番族土官,明史归西域传,不入土司传。实则指挥同知、宣慰司、土千户、土百户,皆予世袭,均土司也。清改甘肃为省,各土司仍其旧,有捍卫之劳,无悖叛

  • 卷之六十二·佚名

    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朴实柳伯儒皆不第三人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弘治七年二月庚申朔○辛酉吏科都给事中王质监察御史汪宗器等劾奏文华殿书办大理寺右寺丞夏文振等违例乞升请并行罢黜不从 府军前卫副千户徐义以其子冕及侄晟俱九岁能书大字乞送翰院习楷书礼部覆奏谓九岁能书不足为异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正德六年十一月丁未朔钦天监进正德七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黄州府知府胡锭为江西按察司副使○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陈镐卒镐字宗之其先会稽人占籍南京钦天监成化丙午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举进

  • 第一二五札光绪九年五月廿六日一一三一二-一八·佚名

    台北知府陈,札饬新竹县:将门丁驱逐内渡日期具报札新竹县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事。本年五月初九日,奉本道宪刘批本府详,该县革役杨祥上控徐祥:因案斥革,串通权

  • 续后汉书音义卷四·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音义卷四    宋 萧常 撰 魏载记一阿瞒【阿俗呼作遏发声也下谟官切】蒜【音算】蠡吾侯【上音礼故涿东京隶中山国】说冀【上式季切】纵横【并去声】费亭【音秘在沛国

  • 卷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四諡略【七】追諡明帝【臣】等谨按前代未有於胜国之君加以美諡者我朝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即諡崇祯帝为庄烈愍皇帝皇上复念前明建文帝遭永乐簒逆革除年号

  • 卷五·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五     宋 欧阳修 撰东门之枌论曰子仲之子莫知为男也女也而郑谓之男子谷旦者善旦也犹今言吉日尔郑谓朝日善明者何其迂邪南方之原毛以为陈大夫原氏而郑因以此原氏国中之最上处而家有美女附

  • 卷一·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一      元 朱倬 撰 国风 十五国风诗中开卷第一义也敢问其次第何以分邶鄘卫何以次二南之後且邶鄘入卫诗皆为卫而作何以犹存邶鄘之名郑自有风矣桧诗皆为郑作何以犹谓之桧唐风晋风也何

  • ·正心诚意··王守仁

    答罗整庵少宰书罗整庵(公元1465&mdash;&mdash;1547年),即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代江西泰和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别称)。学术上主张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理气本为一物,著有《困知记》。阳明先生的这封回信

  • 王论品第五之三·佚名

    王言:大师。如是不放逸行法行王。成就几法。得名行法行王。答言:大王。成就十法。而得名为行法行王。何等为十。一者自性成就。二者眷属有礼。三者智慧成就。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尊重法。六者猛利。七者恩厚。八者善解世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念常

      南宋(姓赵氏都杭州)○不轻曰(南渡高孝光宁理度幼主。七宗百三十四)  ⊙(丁未) 高宗构(母韦妃。徽宗梦吴越武肃钱王入室。已而生帝。封康王。靖康初尝出使斡离不军。是冬斡离不再来。奉诏再使耿南仲偕行。至相

  • 四明十义书卷下·知礼

    第五不晓观法之功约行附法托事三种观法。皆为行立。俱可造修。若但论教义。不观己心。则如贫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也。妙玄云。观心释者。令即闻即修起精进心。故释签解曰。随闻一句。摄事成理。不待观境。方名修观。又四

  • 缘起经·玄奘

    一卷,唐玄奘译。小乘部之摄。释十二因缘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