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政宣上帙十八。

  起宣和五年六月五日丙戌,尽十二月三日壬午。

  五日丙戌张瑴诣宣抚司纳土。

  状曰:权管勾平州节度使兼诸军都统张瑴状自安真深入北朝皇帝西狩不返诸路寇兵充斥道途塞绝当道无所依托承天朝累遣人赍到文字招谕寻奉表款附复蒙降到敕赦并处置宣命适值女真袭下燕城远近震惧当道地隔力弱姑务应从以缓攻侵图安境土燕城本中国旧地虽为贼(改作敌)有巢穴尚遥(删此四字)固无久驻之势况与大朝要约遂议分割贼恃虎狼之强其云:中富家巨室悉被驱虏止留空土以塞前盟大朝亦非得巳旋以假道当界冤痛之声盈於道路是用不忍与人共议佥曰:宜抗贼命以全生灵。若许东迁是亦资虏(改作敌)即调发丁壮缮甲兵锄贼徒以活生灵区区之志必已闻之近知贼众(改作女真)已过居庸大朝必措置屯守使无回路仍念安土重迁者人之常情况万室流离祀奠无主虽居近地犹谓出乡使复父母之邦是成终始之义一则为大朝守圉之计二则快流民归国之心固无他求。

  乞修旧款应西来职官百姓已分路津发过界去讫今差都统府掌书鸿胪少卿张钧将作监参谋军事张敦固谨诣安抚使司纳土归朝詹度得状不敢受而以密奏闻据瑴状当迁之人在平滦者皆欲求归巳分路遣之过界缘东迁之人田宅悉为常胜军所有无宿食之地。若坌入燕城其势必张惧为金人所知巳语张瑴无遽遂以张钧送宣抚使。

  先是张瑴叛金人用李石谋杀左企弓等放燕人归燕闻朝廷令詹度密谕之意。又得朝廷抚纳燕人之报大喜遂纳土来归拜瑴泰甯军节度使世袭平州其属卫甫赵仁彦张钧张敦固皆除徽猷阁待制。

  史愿亡辽录曰:张瑴之拒金人也。外则送款於大宋通好於萧干而缓急求援内则奉天祚画像举事白而後行诈遣人奉迎以图兴复有燕人李安弼者翰林学士李石也。有高党者乃三司使高履也。二人者皆先尝被虏後缘张瑴放归恐金人来捕意欲大宋与金人变盟则虽後来取之不发才见王安中共为游说曰:平州自古形胜之地地方百馀里带甲十万馀张瑴文武全材足以御金人制药师幸招致之不然则复恐西迎天祚北合萧干并为我患燕山岂得安而安中入其语深以为然劝朝廷纳之(旧校云:契丹国志作詹度得张瑴纳土书不敢受密闻於朝非安中也。)有臣身任其责事关军国利害大计不敢不言差官伴送李安弼等赍奏赴阙赵良嗣力争以为不可恐必招女真之兵乞斩安弼以徇朝廷不从。又有延康殿学士提举太一宫赵敏修辽国宰相李俨之子处能也。先在海岛萧太后诏令归俗乘驿骑赴阙将复用行次平州闻金人已下燕因越境归朝在京师赐第有母国夫人邢氏等骨肉亦自平州归三人旦夕出入王黼蔡攸府第议事朝廷遂信其说通平州纳燕人岂偶然哉!良有以也。。

  九日庚寅收复全燕一行官吏将士推恩。

  宣抚司收复抚定全燕一行官吏将士等宜有优恩以酬劳效述古殿直学士宣奉大夫参谋官刘除延庆殿学士更转一官显谟阁直学士管勾机宜文字蔡术巳除徽猷阁待制勾管机密文字蔡衎已除升一职外更转阶官二等大晟府典乐提举秘书省道录院管勾文字宣抚使司勾当公事冯舒与除待制更转一官集英殿修撰参谋宇文虚中旧职系待制与迁一职直学士仍转一官。

  金国主阿骨打(改作阿固达)殂於军前。

  神麓记曰:女真始祖掯浦(改作堪布)出自新罗奔至阿触胡(改作阿勒楚喀)无所归遂依完颜因而氏焉六十未娶是时酋豪(改作诸部)以强陵弱无所制度掯浦(改作堪布)劈木为克如文契约教人举债生息勤於耕种子者遂致巨富。若遇盗窃鸡豚狗马者以桎梏拘械用柳条笞挞外赔偿七倍法令严峻果断不私由是达近皆伏号为神明有邻寨鼻察异酋(改作部)长姓结徒姑丹(改作图克坦)小名圣货(改作胜果)者有室女年四十馀尚未婚遂以牛马财用农作之具嫁之於掯浦(改作堪布)後女真众酋(改作豪)结盟推为首领生讹辣鲁(改作乌噜)继其父业讹辣鲁(改作乌噜)生佯海(改作雅哈)佯海(改作雅哈)生随阔(改作绥赫)自幼习射采生长而善骑射猎教人烧炭炼铁刳木为器制造舟车种植五谷建造屋宇稍有上古之风犹是邻近每有不平皆诣所请遂号孛堇(改作贝勒)臣伏契丹生三子长曰:兀列(改作乌里)次曰:失侣(改作舒噜)幼曰:乌熟(改作实鲁)为孛堇(改作贝勒)生货迥(改作呼兰)比之五祖迥然超群由是契丹拜为甯江军节度使呼曰:太师生五子长曰:劾阇(乃粘罕祖劾阇改作和卓注粘罕改作尼堪)次劾姑逊(改作噶顺)次劾里孛(改作和里布)次蒲辣叔(改作颇拉淑)次杨割(改作英格)太师劾里孛(改作和里布)生长子兀啰束(改作乌鲁斯)第二子兀古达(改作阿固达)乃太祖大圣武元皇帝太祖契丹咸雍四年岁在戊申生自辽国天庆三年甲午岁年四十七於甯江府拜天册立改元称帝号侍中韩企先训名曰旻改收国三年为天辅元年共在位九年创业艰难未尝少息至燕京入内见大殿摇动出(删入内至此八字)於城东柴村建寨不旬日病殂年五十五以白矾大盐淹归阿触胡御寨(删以白至此十二字)葬之(删此字改作阿勒楚喀)後迁於坟山号曰:泰陵(旧校云:考金史世纪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六十馀部有贤女六十未嫁许归之後生二子长曰:乌鲁次曰:斡鲁遂为完颜部人神麓记所载殊误也。)。

  松漠记闻曰:阿骨打(改作阿固达)八子正室生绳果(改作胜额)於次为第五。又生第七子乃燕京留守易王之父正室卒其继室立亦生二子长曰:二太子为东元帅封许王南归至燕而卒次生第六子曰:蒲路虎(改作富勒呼)为兖王太傅领尚书省事长子固伦(改作古伦)侧室所生为太师凉国王领尚书省事弟曰:三太子为左元帅与四太子同母四太子即兀术(改作乌珠)为越王行台尚书令第八子曰:邢王为燕京留守打球坠马死自固伦(改作古伦)以下皆为奴婢。

  神麓记曰:太祖九子正室生第三子圣果(改作胜额)名宗浚(乃亶之父)第七子则蒲阳虎(改作费扬古)名宗朝继室生元。

  帅二太子名宗杰第六子宗隽庶长子宗干(乃亮之父)贤妃生元帅三太子宗尧(乃褒之父)德妃生元帅四太子兀术(改作乌珠)名宗弼第八子阿鲁第九子阿鲁孛山(改作阿里布)。

  节要曰:阿骨打(改作阿固达)有子十馀人今记其八曰:阿补(改作阿巴)二曰:室曷(亶父室曷改作实格)三曰:没梁虎(与室曷同母正室所生没梁虎改作摩啰欢注室曷改作实格)四曰:窝里孛(人呼作二太子两寇京城者窝里孛改作斡里雅布注寇改作攻)五曰:窝里嗢(人呼作三太子窝里嗢改作鄂勒欢)六曰:兀术(人呼作四太子兀术改作乌珠)七曰:窝里混(人呼作五太子号自在郎君窝里混改作鄂尔和)八曰:阿鲁保(邢王阿鲁保改作阿里布旧校云:按诸书所载多与金史互异盖传闻之误)。

  金国太祖实录曰:太祖生於辽咸雍四年戊申秋七月其先为完颜部人後因以为氏以辽天庆五年建国曰:辽以镔铁为国号镔铁虽坚刚终有销坏唯金一色最为真宝自今本国可号大金天辅六年八月乙未终於部堵滦在位九年享年五十有六三后三妃十有六子。

  阿骨打(改作阿固达)既殂於军前粘罕(改作尼堪)等遥尊其弟吴乞买(改作乌奇迈)为帝。

  阿骨打(改作阿固达)有亲征之行也。留亲弟吴乞买(改作乌奇迈)名晟权知军国事天辅六年夏阿骨打(改作阿固达)病死粘罕(改作尼堪)等遥推吴乞买(改作乌奇迈)为大金国皇帝改天辅六年为天会元年。

  二十一日壬寅金人欲交割我朔武蔚三州而国主告殂不及三州而去。

  金人军马来平州张瑴拒退之。

  金人阇母(改作栋摩)国王军二千馀骑来闻平州事作前来问罪先入营州张瑴发兵拒战阇母(改作栋摩)以军少不敌不交锋退归大书州门曰:夏热。且去秋凉复来瑴遂声言战败金人杀伤甚众妄申宣抚司以大捷闻宣抚司厚以银绢告敕赏其军。

  七月七日戊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王安中授检校少保起复太尉武信军节度使充上清宝录宫使兼神霄玉清万寿观副使直睿思殿充河东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抚使谭稹授起复检校少保。

  十日辛酉太师兼领枢密院事陕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徐豫国公童贯致仕拜起复太尉武江军节度使谭稹为河北燕山府路宣抚使。

  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围平州张瑴走所赐诏书尽为金人所。

  得。

  是月宣抚司赍银绢数万前去犒赏并朝廷遣李安弼并张瑴弟赍诏敕前去瑴闻之喜率官吏郊迎不意金人谍知之率千骑袭破瑴瑴挺身走不及入城遂间道欲如京师其弟奔燕山以其母为金人所得复儶诏往投之而携之母妻巳为金人所戮金人得诏敕由是大怒而憾我矣。张瑴至燕山郭药师留之易姓名曰:赵秀才匿常胜军中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遂围平州节副卫甫参谋赵民彦张钧弃城领麾下数十人将带官库珠玉珍货弃燕京四散藏匿独张敦固与军民死守。

  十九日庚午文武百僚太傅楚国公王黼等三奉表请上尊号曰:继天兴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御笔批答不允。

  二十八日己卯陕西河东北路宣抚使童贯河东河北路宣抚使蔡攸等少保淮南节度使知燕山府王安中资政殿学士同知燕山府詹度检校少傅武泰军节度使同知燕山府郭药师等据伪永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国公张言中等及举人道僧耆老百姓共五千五百一十人状乞上尊号诏答不允。

  八月十五日乙未宣抚司奏大破萧干於峰山获耶律德光尊号宝检及契丹涂金印。

  初萧后东走也。萧干留奚王府僭号大奚国神圣皇帝改元天阜时奚人饥干以阙食六月领兵出卢龙岭攻破景州。又败常胜军张令徽刘舜仁於石门镇陷蓟州寇掠燕城其锋锐甚有涉河犯京师之意人情汹汹颇有谋弃燕者贯自京师移文王安中詹度郭药师切责之巳而王安中命郭药师大破其众乘胜穷追过卢龙岭杀伤过半从军之家悉为常胜军所得招降奚渤海汉军五千馀人宣抚使奏夔离不(改作古尔班)即众犯顺(改作来侵)八月十五日大战峰山生擒伪(删此字)阿鲁(改作阿噜)太师获耶律德光尊号宝检契丹涂金印王黼,於是有受贺奏告之议矣。。

  宣和录曰:太傅王黼等表贺宣抚司奏奚贼(删此二字)四军夔离不(改作古尔班)率众出犯景蓟大兵讨伐八月十五日於峰山遇王师大捷斩获三(阙)级生擒伪阿鲁(改作阿噜)太师俘执数千人十七日追至卢龙岭招纳二万馀众获耶律德光伪(删此字)尊号宝检契丹涂金印数十辎重器甲牛马生口不可胜计及进兵抚谕招燕州令服从金国讫。

  九月六日乙卯御明堂集英殿大宴御手亲制宫花幞头赐太傅王黼。

  知河间府蔡靖同知燕山府与詹度两易其地。

  先是六月中御笔王安中知燕山府詹度郭药师同知药师以节钺欲居詹度之上度称御笔所书有序不易药师不从兼常胜军横甚药师右之度不能制屡闻朝廷恐交恶日深故有是命。

  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攻破平州来索张瑴下军中缢之函其首与之。

  亡辽录曰:二太子攻破平州知张瑴为郭药师所获藏常胜军中差人移文案取即具申禀朝廷累奉道君皇帝诏不令发遣安中与药师再三论奏。若不与则无以塞责不得已而缢杀之以水银渍其首函送平州二太子复遣使索燕人之归者宣抚司初答以下郡邑浩瀚莫知所往已指挥根括发遣终岁之间使者四至而意在探军数多寡仓库虚实并密赍文字到燕中招谕辽国文武官。若复归金国者於旧上超官转三资依格任用中亦有不得赴朝廷换官穷困者如赵公岩赵公伦姚企望越境逃走去。

  《北征纪实》曰:张瑴者燕地之豪杰也。素领营平二州方天祚窜阴山国乱无主人心向背瑴取天祚像挂之听事呼二州父老喻之曰:女真吾雠也。,岂可从。又指其像曰:此非乃主乎!安可妄背当相约以死焉必不得已归中国未晚燕人尚义故皆从之然瑴遣人通中国二帅遽奏以捷随克平燕山牌来亦曰:收复营平二州其後金人入燕而瑴使不至大率如此金人入燕山瑴不得已亦遣人诣降金人亦封爵之其後金酋(改作主)病率军西北出居庸关住鸳鸯泊白水泊将经营天祚其辎重则尽由东北出松亭关将归国其道由营平其金人所虏职官富户皆哀诉瑴为之主瑴因乘间诱擒辽之大臣如左企弓辈数之以国乱不能辅佐。又不死守反从仇贼等罪。且劫徙燕人皆杀之晓示燕人一行但留马外尽放令复业各归其所至於仪物尽毁去玉帛皆有之金人无一得脱者然金酋(改作主)适死(改作殂)其丧未归故未能治也。瑴既与金人结衅乃谋复降中国因亟遣辽之大臣李石者来既至燕山见王安中安中为遣送诣阙下因密奏丐纳之(李石者後乃李汝弼也。以待制奉朝请其人颇黠实有议论後金人既寒盟独李汝弼甚有惧色曰:朝廷须著意关防须得金人其术定是一面举兵一面和议使人失措如是者三四番终灭大辽矣。时将相皆已惘然不能询访也。注删须得二字其改作之)时往返缔。

  密外廷罕知其详然识者已深为之惧矣。独赵良嗣者抗章论列国家新与女真盟况女真方强不可失其欢乞斩李石以徇上大怒而黼既专以计议自为功故指良嗣以为二帅之党意欲坏成约也。故良嗣阴亦得罪初结约甚固密及中国见金人之不顾也。谓果不能治上每曰:金人必不能立国矣。故结约事寝张瑴既得中国助适中其所俄复遣人以泰甯军牌及敕书及敕之诰命诏书与之瑴大喜乃提亲兵远出拜迎不虞金人皆谍知之忽举大兵径以掩瑴瑴不克入平州因来奔燕山而我之敕书诰命皆为金人所得始瑴之母妻家属皆寓营州及金人破营州先得其母妻等而瑴之弟初逐瑴走燕山也。才一夕闻已得其母遂亟奔金人然怀中携上御笔笔金花笺手诏赐瑴者用是。又为金人所得故其後执以藉口者。此尔金人围平州日夕攻击平州因奉瑴之从弟及侄以守我但悚视而莫敢救也。金人。又移檄曰:中国既盟矣。我来讨叛臣当饷我粮。又不得已因运粮以给之平州既不降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者以十万大兵时攻时守逾半年率我丑饷平州食既尽但遗数千人因溃围而走终不降金人金人既得平营滦三州始来索瑴曰:我讨叛臣城破今不见走在南朝当还我朝廷命安中讳之其索既急。又命斩一人似瑴者是时大兵尚驻未散俄。又索云:此非瑴也。实系某人瑴自藏於王宣抚甲仗库。若不与我则举兵自取之中国情既得。且惧乃议斩瑴矣。密旨既下安中安中数其过逼之行刑瑴语殊不逊而死因传首金人燕之降将与常胜车上下皆为之泣药师显语人曰:若来要药师。且柰何辽东有显州者虏(改作辽)之名郡也。去金人巢穴(改作国上京)所谓阿脂川(删此五字)颇近金人物初欲徙国籍燕地所得臣民仪物立都於显州而已初未敢(删此字)有意窥(删此字)中原及瑴邀其辎重仪物。且得中原与瑴诏诰等始怨诅违盟因生不逊(改作大变初)志即扬言曰:中国与大辽誓好久一旦灭之我如何哉!今设盟才罢诱张瑴毁我仪物等使我立国不得要当取中国法物仪仗来立我国尔时用事者无不备知而终莫之虑可痛心云:

  汪藻谋夏录曰:张瑴走至燕山匿姓名隐於郭药师军中金人以谍疏我之罪而取之朝廷不得已命王安中措置方议行刑瑴出言大不逊遂逼斩之函瑴。

  首以送自此张令徽亦切齿朝廷而常胜军亦解体矣。。

  十月六日乙酉尚书省言耶律延禧伪尊号天祚内外文字不合称呼奉圣旨令禁止。

  十一月十八日丁卯检校少保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安抚使知燕山府王安中授检校少傅起复检校少保太尉武信军节度使充上清宝录宫使兼神霄玉清万寿宫副使直睿思殿充河北河东路燕山府宣抚使谭稹起复检校少傅检校太傅集庆军节度十二月三日壬午御笔赵良嗣特与支节度使俸。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十八校勘记。

  况万家流离(家误作室)则虽後来取之必不发遂见王安中(脱必字遂误作才)燕山岂得而安(误作安而)闻金人已下燕土(脱土字)有母某国夫人(脱某字)以酬劳效(效应作勋)今记其八一曰:阿补(脱一字)赵仁彦(误作民彦)改天阜(一作天嗣)时奚大饥(大误作人)斩获三(阙)级(原阙系千字)随瑴克营平(脱瑴字营字)小注(朝廷须著意关防须得金人下须字衍)药师顾语人曰:(顾误作显)。

猜你喜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尚史卷八十五·李锴
  论励臣之道·陈亮
  第二十六册  天聪四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五九○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开国实录》图内字迹已分别派员缮写片·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祁韵士
  史记集解卷三十六·裴骃
  一九六 拾遗庚·周作人
  自序·徐一士
  咸通·周绍良
  王昭素传·脱脱
  仁宗郭皇后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尼奸·周履靖

    〔老旦上〕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旦上〕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裏静室。〔老旦〕是奶奶明日来。〔旦〕明日。〔老旦〕芳春姐。〔旦〕随后到也。〔老旦指介〕小姐卧所在这厢。阿姊们在那厢。〔旦〕起

  •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王国维

    (今取有戏曲传于今者为之传)一 杂剧家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号己斋叟,大都人。金末,以解元贡于乡,后为太医院尹;则亦未知其在金世欤?元世欤?元初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

  • 卷四百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五貍类五言古以野貍饷石末公因侑以诗 【眀】刘 基野貍性狡猾夜动昼则潜絷之笼槛中耳弭口不呥当其得意时足爪长且铦跳踉逞俊捷攫噬靡有餍贫家养一鸡冀用易米盐尔黠弗自食寻声

  • 卷五百五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八薛能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鎭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四·杨仲良

      哲宗皇帝   张舜民罢言职   元祐二年四月甲辰,诏张舜民特罢监察御史,依前秘阁校理、权判登闻鼓院,仍令赴馆供职。先是,舜民言:『夏人政乱,权归梁氏已久。自秉常死,挟乾顺专横滋甚。去年虽数遣使入朝,然权臣争权,传闻多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夏四月戊申朔宰相朱胜非等言臣等三月二十九日请召苗傅刘正彦等到都堂谕以今国家多事干戈未弭当急防秋之计睿圣皇帝宜还尊位总揽万机苗傅等一皆听从太后诏曰吾近以睿圣皇帝授位元子请同听政国家艰

  • 第三十回 穷兵黩武数次亲征 疲命劳师归途晏驾·蔡东藩

      却说唐赛儿乱后,山东各司官,多以纵寇获谴,别擢刑部郎中段民为山东左参政。段民到任,颇能实心办事,所有冤民,尽予宽宥,惟密饬干役,往捕赛儿。不数日赛儿缚到,由段民亲讯,她却谈笑自若,直认不讳。段民觉有变异,命以利刃截她手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九)·陈寅恪

    ◎第二期 此期为崇祯八年春季并首夏一部分之时间,卧子与河东君在此期间内,其情感密挚达于极点,当已同居矣。顾云美河东君传所谓&ldquo;适云间孝廉为妾&rdquo;者,即指此时期而言。其实河东君于此期内与卧子之关系,与其谓之

  • ◎邵式军二三事·佚名

    逆被捕前,以为有钱不必怕。他的妻子说内地有要人做亲眷,怕什么?邵妻珠宝极多,最小的钻石有五克拉。邵妻有芙蓉癖,关在狱中不能过瘾,全身浮肿。此次检举,并引导捕捉邵妻的人,系邵妻亲兄弟,可谓大义灭亲。

  •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今献备遗卷十九·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徐有贞徐有贞初名珵字符玉呉人宣徳甲寅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益肆力用世之学与修宣皇实録寻修玉牒进侍讲正统初上言承平久宜修边防上嘉纳己巳京师戒严分遣文臣守要害地有贞守河南还景泰初充经筵讲官二年

  • 陆俟传·李延寿

    陆俟,是代郡人。他的曾祖父陆干,祖父陆引,是世袭的部落首领。他的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率领部落跟随大军征战,立了很多战功,官至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  陆俟少年就很聪慧。明元帝即位后,他承袭了关内侯之爵,官拜给事中

  • 卷八 八之一·孔颖达

    ◎豳七月诂训传第十五○陆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

  • 卷四十八·佚名

    △舍利目连因缘品下尔时王舍大城。去城不远。有一山。名祇离渠呵。於彼山中。常有一时施设大会。其会即名祇离渠呵。复有山。名离师祇离。亦常设会。其会亦名离师祇离。复有一山。名倍呵罗。如是般涂山。如是毗富罗山

  • 男女房中秘密医术·佚名

    怡养老人著1922年石印本省图

  • 尚书考异·梅鷟

    五卷。明梅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

  • 诗总闻·王质

    (宋) 王质撰 王质(1127—1189),南宋郓州(治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兴国(今属江西省),字景文,号雪山。绍兴进士。曾为枢密使张浚幕僚,入为太学正,上疏请孝宗早定战守之策,忌之者指为异论,罢去。虞允文宣抚川陕、征与同行。

  • 鬼问目连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述说诸饿鬼问恶报业因于目连,目连乃一一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