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二

  靖康中帙六十七。

  起靖康二年四月九日戊辰,尽十日乙巳。

  邦昌遣谢克家来归大宋受命之宝於帅府太后遣侄权卫尉少卿孟忠厚赍书劝进於大元帅。

  《书》曰:吾自处道宫垂三十载乃者都城失守二帝北迁无事悲摧实无生意忽承中旨俾正号名退惟间废之馀当此危亡之际冒居宠数诚亦何心沥恳再三莫之听许乃以此月五日入延福宫而百辟建方请权听政顾早衰多病。且久去宫闱岂复能堪朝廷大事言念赵氏举宗之尽去人思宋德之实深不属老身谁当此责是用夙宵黾勉期济艰难然神器久虚必须真主今中外近属唯王一人矧。又忠勇英明四方属望入继大统非王而谁已遣冯澥李回告王传序之意王其速驱与卫入处宸居上以安九庙之灵下以弭四方之变吾婴此重负既付托得人当便辞几务之烦以就安闲之适今遣侄权卫尉少卿孟忠厚亲承动静并道吾意夏初微暑更慎保调四月(阙)日母致书元帅大王。

  邦昌遣谢克家来归玉玺一纽其篆文曰:大宋受命。

  之宝大元帅府僚属引克家捧宝前跪以进王王谦拒久之恸哭不受已而跪受命汪伯彦司之伯彦跪捧用藏巾箧守之惟谨。

  耿延禧中兴记曰:邦昌遣谢克家及孟大母遣侄忠厚同赍大宋之宝及大母手书劝进帅府官僚耿南仲以下引谢克家等见南仲奉大宋之宝授上上恸哭群臣皆恸上跪受宝读书讫谒者引见谢克家孟忠厚如宾客之仪上谓延禧等曰:张子诚能知礼使其不知分而妄作吾必以兵取之所伤可胜计哉!得免吾举兵亦可取矣。初闻谢克家赍宝至或者谓邦昌自受楚则赍大宋宝来彼无用者耳既闻邦昌迎大母等恭顺状上始不信上再命延禧作书谕诸道帅令逐头项人马只於京城下寨听候指挥不得发一人一骑入城。

  谢克爱辩事伪楚进状云:右臣准尚书省劄子朝请郎提举杭州洞霄宫谢克家进状七月十六日奉圣旨令臣开具当时因依闻奏者臣契勘先於靖康二年三月一日张邦昌入尚书省臣旧不识邦昌当日方见臣便以言动之因说相公辅两朝出使逾年终免祸难。若非忠义何以及此邦昌云:自来恨未拜识臣言相公曾察今日人情所向乎!今日人情畏金人兵威耳金人去後能保人心如今日乎!邦昌曰:诚如是也。臣曰:当今康王在外元祐皇后在内天意亦可见矣。邦昌曰:是邦昌之心也。後见邦昌臣说相公今日权宜济难须是便做个痕迹令人晓了邦昌问臣当如何臣说将来不须入到禁中须於内东门里阁子中安下不须见宫人辈。又劝邦昌遇有金使方著送来衣服平日只著常服其馀并是随众同见至初七日王时雍申明乞差官分管职事臣其时不肯承当门下省人吏来参臣亦设椅请坐以示坚不承当之意邦昌自谓臣曰:忘省中之语耶。若虚著窠阙被军前差将来人如何臣当时已倾心陛下再三思得利害实是如此。若军前差人则城中束手做事不得矣。所以含羞忍耻者以图大计也。自後臣。又累劝邦昌不可称圣旨不可用卫士排立不可坐紫宸垂拱等殿不可改年号不可肆赦後。又见欲与朝士差遣臣思得邦昌不能尽用臣言。若更别用不是当人恐妨大计故臣累说今日岂是差除之时如是阙官不得已不如。且用旧人臣。又劝邦昌差人迎立陛下臣说康王当今合立者也。当遣使道迎立之意城中便。

  是功臣不然即叛臣矣。为功臣为叛臣只在此举,岂可少缓耶邦昌曰:非是少缓只是兵戈如此何缘遣使去得臣说须是预先差人使军民晓了其差人月日将来亦可验实所以节次差谢克家等是也。臣此等事未尝与人详说虑有自矜之嫌今既奉圣旨令臣开具因依即不敢隐漏谨开录奏闻伏候敕旨。

  秦湛回天录曰:邦昌三月入都省是日吕好问晚见邦昌邦昌邀衩衣相见先是初闻皇城司定议吕公忧惧甚,或曰:吕勤与邦昌颇熟吕公问勤曰:邦昌何如人勤曰:旧日见渠小胆怕事特甚故吕公求间见便以言动之曰:相公辅相两朝人望为允出使逾年卒免灾祸。若非忠义所感何以至此邦昌曰:久闻盛名常恨未得拜见吕公。又问虏(改作敌)中所为邦昌曰:却时得与肃王相见昨肃王不快邦昌逐日看觑亲自与他合药幸得肃王安乐昨回来过邢州城下铁骑不满千人忽回城作一字阵城中更无人敢出中国人柔弱如此既到国相军中差十数甲士监守夜间虽翻身亦上床觑当吕公曰:此虏(改作敌)人之情也。相公知今日人情所向乎!今日人情畏金人兵威耳今金人既去复保人情如今日乎!张变色曰:然吕公曰:女真言语不通皆是契丹深怨朝廷。又春间发遣燕人非理今燕人遂为血雠反臣夷狄(删此四字)相与谋画要去赵氏岂留馀力然康王在外他不知所在元祐皇后在内他亦不知天意亦可见岂人力能违天也。相公。若权宜应副粘罕(改作尼堪)之决便作还下笔昨宗社之谋则天人皆应变祸为福矣。邦昌曰:此邦昌之心也。望相公密其谋恐有爱利者惑乱视听也。吕公入省中再见邦昌曰:相公今日权宜济难须从初便做个痕迹使人晓了邦昌曰:当如何吕公曰:虏(改作敌)中送来衣服。若遇虏(改作金)使方可著他时只与士大大常服相见可也。今。又不可用卫士排立不可山呼。又有一事相公不。若只在会通门外劄子中安不下要入禁中先朝宫人不可相见如阙人使唤亲戚处借一两妇女使唤可也。邦昌曰:外人岂敢带他入去吕公曰:劝相公不要入到里面恐卫士闻之愤怒也。以吕公权门下省吕公坚辞不肯当邦昌曰:忘省中之语耶。若虚著窠阙被军中差人柰何吕公曰:乞差官以次权摄邦昌。若二帅问因何不依次官则大家都不稳便吕公思得。若军中差人来则(下添城字)内束手做事不得矣。吴开莫俦自虏(改作金)营回虏(改作金)相。

  刘彦宗侍中言一千年後亦不得说者赵字明日虏(改作敌)中贵人十数辈至南薰门曰:康王我掌股上物当以王千骑取之今安在吕公对曰:康王便不知所在大王贵人在国门之外尚。且不知围城之中如何得知左右劝公语言大峻或有不测吕公曰:某尽懔家应有鬼神护助。若事不捷用此系腰带子便自经也。天地当鉴此心必不降祸吕公曰:事急矣。募人持书上大元帅谓大王所领兵。若可当虏(改作敌)则俟虏(改作其)归可邀击以迎二圣。若彼众我寡即宜远避。若二圣不可回革於城中议定愿大王自立为宗庙社稷之计以雪二圣之耻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应立而立者臣世受国恩身家宗族皆不敢顾所以敢为此言愿大王痛察虏(改作金)人立邦昌或劝坐紫宸殿垂拱殿吕公谓邦昌曰:岂真个做乎!邦昌矍然吕公语邦昌曰:相公宜早遣使推戴康王城内便是功臣。若先为城外推戴策立城内便是叛臣为功臣为叛臣只在此举,岂可少缓耶邦昌曰:非是少缓兵戈如此岂容遣使耶吕公曰:但预先差人使军民知之将来纵有别人策立亦可验差人月日则心迹自明不然岂但相公不能自保某辈家属,岂可保耶,於是差谢克家赍传国宝往大元帅府。

  大元帅府僚属定即位南京之议。

  日历(改作记)曰:戊辰幕府群僚耿南仲等会於麟嘉堂集议王即位事诸将及官吏,或曰:济州,或曰:南京前两夕四邻郡邑初夜望济州红光属天如赤鸟翔翥皆谓是火光达旦村人入城乃知非火识者谓火光乃宋火德之符亦如周武王赤乌之瑞也。济州父老军人无虑万计以祥光所发乃诣麾下乞王即宝位於济州幕府群僚曰:南京实艺祖兴王应天顺人之地王宜即帝位於南京绍隆先烈於时宗室仲琮等议昔晋安帝蒙尘西土大将军武陵王遵在制行事今二帝北迁大王不当即位只宜用晋武陵王故事称制行事不改元幕府群僚同难曰:昔唐明皇帝遭安禄山之难车驾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拜裴冕为御史中丞副之冕与杜鸿渐崔漪等请皇太子即帝位其辞大略以主上狩蜀宗社神器要有所归宜正位号有如逡巡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皇太子始即帝位於灵武卒能克复两京迎上皇大驾於蜀况今日之祸二圣北迁邦昌僭伪天下惶惶有甚於天宝时大王以太上皇之子皇帝之弟入继。

  大统其谁不以为宜矧皇帝命大王以兵马大元帅睿意可见矣。今天下兵马会合不於此时蚤正位号将恐奸雄乘隙摇毒纷纷宜用唐肃宗故事推戴大王即尊位以定天下实宗庙社稷之福群黎百姓之幸何。且称制徒取法晋武陵王实无以利国家而安祖宗在天之灵慰二圣南望之心也。延禧徐谓仲琮曰:公是宗室,岂不避嫌会有窜逸自虏(改作敌)寨归者传太上皇圣语康王可便即皇帝位。又衣里蜡封方二寸许亲笔二字曰:即真益昭天命之符二圣相授之至意仲琮等议遂屈,於是劝即帝位南京之议定矣。克择官王符选择得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具以呈禀王慨叹可之。

  中兴记曰:是时议上即位於济州或南都未定济州父老军人数万诣辕门乞即位於济州群臣议即位於南都便乃集议於麟嘉堂宗室仲琮等数人议不当即位当著淡黄衣称制不改元下书诰四方南仲延禧世则曰:二圣北狩天下不可一日无君道君之子皇帝之弟唯上一人已建大元帅统天下兵不於此时正位号以定天下天下无所统一将生乱称制不改元那可久必即大位而後天下定况有自虏(改作敌)寨归者道上皇语云:可告康王即大位为宗庙社稷计。若即位乃道君之心宗庙社稷之福也。何淡衣称制以取天下之疑生奸雄之谋乎!仲琮议屈遂定即帝位於南都。

  十日己巳张邦昌避位。

  周懿文奏徐秉哲已依旧开封尹窃虑亦合却还大理卿职事可依旧权开封尹见权执政并免佥书旧职孙瑾许缓并致仕将作少监苏馀庆兵部侍郎唐恕太常丞唐元衡乞致仕不允卢襄权兵侍六人乞还旧任。

  卢襄去冬以侍郎乞宫祠沈晦时为给事中吴开莫俦至此尤为恐惧盖当时为虏(改作金)人驱使出入传道指挥如仆隶日遭诟骂至於持废立文字推册邦昌皆涉此二人今知去住不得乃辞免。

  赵子崧缴张邦昌与翁彦国书状。

  据经制使翁徽猷申今月初十日午时朝散郎尚书户部员外郎李健奉议郎陈戬至彦国军前赍到张邦昌书一本实封印记除已缴连赍申大元帅大王行府外今录白到一本连黏在前申当司者右件录白到张邦昌书一本连黏在前今月初十日卯时据。

  太康县申开封府差人送到四月二日黄纸手本一道全是登极赦意某即时行下太康县不得行出及遍下诸路不得施行惟听大元帅行府之命至当日未时据太康县申准知太康县事大夫引为据进奏院申准开封府指挥拘收初七日弓手丁进葛政赍去尚书礼部颁降到黄纸上印手本立便火急令差去人申缴前来以凭缴纳不管误事县司除已收元降手本缴送去急申乞照会某窃惟兵事贵速几不可失事久生变虽悔何及子崧与翁彦国巳差翁挺吕翊中奉状诣府伏望大元帅大王俯徇劝请速正位以系天下之望以折逆臣之心子崧等除已一面进师城外以听王旨外伏候王旨。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九十二校勘记。

  邦昌遣谢克爱来归大宋受命之宝於帅府(此十七字应另一行在四月某日母致书元帅大王後此系误简)及孟太母(太母误作大母下同)。若更别用不是旧人(旧误作当)忽向城中作一字阵(向误作回)他时只与士大夫常服相见可也。(大夫误作大大)因何不依次差官(脱差字)则内里束手(脱里字)当以五千骑取之(五误作王)康王便不知所在(一作康王出使不知所在)并免签书旧职(签误作佥)六人乞还旧任(任应作职)卢襄去冬(至)乃辞免(此段应接上条误作另行)全是道登极赦意(脱道字)黄纸手书(手书误作手本下同)请速正位号(脱号字)以听王指挥外(指挥误作旨)。

猜你喜欢
  前蜀世家第三·欧阳修
  卷三百二 列传八十九·赵尔巽
  ●卷一百四十九·徐梦莘
  ◎职官五·徐天麟
  卷三上·朱熹
  卷之五百六十一·佚名
  第三三五认充状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初三日一二二○二--一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纪昀
  一一八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明《琴谱》系世俗常用之法合将原书缴进片·佚名
  王闿运·陶菊隐
  朱序传·房玄龄
  张元祯传·张廷玉
  英宗后纪·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八·赵汝愚
  原序·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苑丛谈卷二·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音韵沈氏词韵畧【沈谦去矜着毛先舒稚黄括畧并注】东董韵平上去三声【先舒按填词之韵大畧平声独押上去通押然间有三声通押者如西江月少年心之类故沈氏于每部韵俱总统二声而中义明分平仄凡十四部至于入

  • 卷二十九·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二十九明 梅鼎祚 编舞曲歌辞【杂舞】杂舞【二】拂舞歌诗晋拂舞歌诗【晋书乐志曰拂舞出自江左旧云吴舞检其歌非吴辞也亦陈于殿庭晋曲五篇一曰白鸠二曰济济三曰独禄四曰碣石五曰淮南王齐多删旧辞

  • 卷七十五·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五    宋 陈起 编许棐梅屋诗稿 夜泊长河 黄帽贪程夜泊迟市楼灯火歇多时满怀风月无分付却借渔翁短笛吹 访潘叔明 一室寛於养鹤笼荻帘疎透雪花风怪来几案无寒色春在题诗卷子中 明妃

  • 卷一百·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一百兵部主事陈焯编衲子十二人中峰本【法名明本讲席之盛为东南第一住天目山中峰赵孟頫归依甚?以师礼事之】咏葫芦秀结团圞带晩秋偏从根本易绸缪墙头恍忽悬明月架上依稀缀

  •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陈寿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五·徐乾学

    违礼二居丧释服曲礼席盖重素不入公门苞屦极衽厌冠不入公门【防席盖者丧车盖也重素衣裳皆素遭丧之服也苞屦藨蒯之草所为齐衰屦也扱衽者亲始死则扱上衽也厌伏也丧冠厌帖无梁五服丧所着也熊氏云父之丧唯扱上衽不入公门冠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正统十年夏四月甲辰朔日食○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乙巳升礼部精膳司主事顾谦为祠祭司郎中以任满九载也○除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屯留县主坟地税粮四石有奇○浙江福建各银场先有诏罢之后遣户部右侍郎焦宏往勘宏言银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正统五年十一月庚子朔行在钦天监进正统六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敕朵颜卫都指挥完者帖木儿及大小头目等曰比奏本卫头目委塔委心朝廷无他异怀兼多识见欲保协同视事已允所言但命谨守国宪安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五月。乙亥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内记注  ○谕内阁、户部奏、筹议云南矿务。请饬即时开采一摺。云南素产五金。乃天地自然之利。铜政关系钱法。运京鼓铸

  • ◎黄花岗上哭英雄(魂兮归来看取人间何世)·李定夷

    民国五年,为滇军及各界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主祭者则为军长李协和,朱省长等分立左右陪祭,状至肃雍。各滇军将士,且皆臂缠黑纱。计赴会男女,不下十数万人。不特东沙马路为之壅堵,即惠爱街一带亦然。盖因政军警学报商工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八·阿桂

    六月庚子上谕军机大臣曰明亮现在帯兵赴正地进攻昨据奏六月初一日已抵吉地此一帯后路多与金川贼境相通贼皆得岀截前此投出畨人供词又有贼惧官兵由正地进攻之语贼人狡恶异常安知非诡计掦言诱明亮深入贼乃从旁抄出以

  • 卷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六国表第三        史记十五 太史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

  • 丽泽论説集録卷九·吕祖谦

    门人所记杂说一敬而无失此言甚好但体此理便见得中便见得易鸢飞鱼跃皆在学者莫先逊悌逊悌则心下心下则平平则至公大同之理自见矣左右厢起于唐本用李靖兵法诸军各分左右厢统之自府兵法坏京师变为彍骑谓之禁兵诸道变为长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八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八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大不净。初标异名。前所下辩异。云约此等者。前小不净后明背舍是。总共二乘别在菩萨。今大不净亦复如是。次正释中初示相。丘者聚也。小陵也。墓者冢也。礼云。

  • 卷之七·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七 第二十五世祖 婆舍斯多尊者。罽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寂行。母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妊。既诞。拳左手。后遇师子尊者付法。 后帝庚辰景曜三年(魏景元元年)。 第二十五世祖婆舍斯多尊者嗣宗统(

  •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一·无准师范

    佛鉴禅师初住庆元府清凉禅寺语录  侍者 宗会 智折 编师於嘉定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入院。指三门云。平直道路。敲磕门庭。竖四横三。是人知有。新清凉到这里又作么生。入寺看额。佛殿。你坐我立。尺短寸长。口耳不

  • 东皋子集·王绩

    别集。唐代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作。此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5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曰:其友吕才鸠访遗文编成,名《东皋子集》5卷,已佚。今之传本为后人所辑。今有《四部丛刊》影印明钞本3卷,凡赋1卷,诗1 卷,文1

  • 素问识·丹波元简

    医经著作。8卷。日本丹波元简 (廉夫) 撰于日本文化三年(1806年)。作者撷取《素问》72篇(除7篇大论与刺法、本病论) 之精要,摘录王冰、马莳、吴崑、张介宾等注家之言,及朱丹溪等学术见解,参考经传百氏,对《素问》某些